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工会总结集体合同

工会总结集体合同

工会总结集体合同篇一:工会集体合同自查报告集体合同自查报告一、总体情况今年以来,我们把工资集体协商作为保障工作的重要内容强力推进,把工资集体协商工作作为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活动的重要载体。

将工资专项集体协商工作和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活动同时部署、同时督导、同时考核。

今年共签订规范性区域集体合同14份、行业集体合同2份、企业集体合同34份。

覆盖企业 698 家,占所有企业的 98%,覆盖职工26525人,占职工总数的 98%。

全县已基本形成了企业单独协商为主、区域性协商为辅、行业性协商为补充的集体协商工作良好发展态势。

二、主要工作措施(一)加强领导,依法规范,确立工资集体协商新机制在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工作中,我们充分发挥商会、行业协会和三方协商会议这个平台作用,以劳动价值理论为指导,遵循市场规律,依法进行规范,通过建立完善工资集体协商机制,逐步理顺分配机制。

在推行过程中,主要抓了三个到位。

1、深入调研,思想认识上到位。

我们从抓思想认识入手,始终坚持党委领导、政府支持、工会运作、各方配合的工作方针,在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工作中,提前进行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及时召开由各乡(镇)、产业集聚区党政工领导、企业负责人、企业工会主席、职工代表参加的不同层次的座谈会,就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和推行工资集体协商的积极意义,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交流和沟通。

2、加强领导,组织保障上到位一是专门成立了由县委、县政府、县总工会及有关部门领导参加的**县深化集体谈判制度领导小组。

二是建立了工作定期汇报制度和三方协商会议制度,及时研究解决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工作中遇到的阻力和问题;三是不断加强与劳动保障及商会、行业协会等有关部门的密切协作,进一步整合资源,建立工作联动机制。

四是以党工共建活动为契机,在加强新建企业建会工作的同时,同步推进工资集体合同工作。

充分利用工会联合会、商会和企业工会的组织优势,发挥职能作用,明确工作重点,在推进工资集体合同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紧密合作、共同参与,分工负责、共同推进的工作格局。

3、依法规范,工作指导上到位为确保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的规范化运行,我们在贯彻落实上级工作要求的基础上,根据《劳动法》、《工会法》和《河南省工资集体合同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县实际,研究制定了《**县关于进一步深化工资集体谈判制度的实施意见》,制定了供企业参考使用的《工资集体合同书》、《工资集体协商要约书》、《工资集体协商应约书》和《工资集体协商签订程序》,并通过举办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现场会和组织企业有关人员赴外地学习先进地区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经验等方式,指导和规范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工作。

(二)联系实际,拓展形式,努力提升工资集体协商工作质量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企业的方方面面,政策性强,面对的工作对象大多是非公企业,企业多、小、散、杂,尤其是企业在一定程度上还很不理解,广大职工对工资分配又非常敏感,稍有不慎,不仅会影响投资环境,而且容易引发不稳定的因素。

为此,我们按照区域谈调整原则、行业谈调整标准、企业谈调整幅度的工作思路,从实际出发,根据企业的性质、规模、效益的不同,进行分类指导,不搞一刀切。

一是因企制宜,分类指导。

在工资谈判过程中,我们重点对工资分配制度(支付制度、基本制度、保障制度)、工资分配形式、工资标准、平均工资水平及调整幅度、奖金、津贴、补贴分配办法、工作时间等内容进行指导。

二是明确主体,二次覆盖。

针对中、小企业多,工资支付矛盾突出、小企业自身不具备开展集体协商工资的条件,我们尝试通过二级要约协商、二次要约协商的办法,规范企业工资分配行为,保障职工合法权益。

首先由各乡(镇)、集聚区工会联合会向同级商会提出要约,通过平等协商,签订区域性工资专项集体合同,覆盖区内所有企业。

然后,各企业工会根据行业特点和企业实际向企业行政提出要约,通过平等协商再签订更符合行业特色和企业实际的行业性工资专项集体合同或企业专项集体合同,实现了工资专项集体合同的双覆盖。

三是以点带面,逐步推进。

我们根据企业的分布特点,选择了不同规模和不同行业的企业先行试点。

按照公开、公正、平等、互利的原则,认真抓好工资集体协商的每一个环节。

在试点企业签订协议后,认真总结试点企业开展工资集体协商的经验并在所有企业加以推广借鉴。

以点带面,示范带动,有力的推动了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的全面开展。

(三)加强监督,注重履约,彰显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的双向维护性工资集体协商建立了一种新的工资分配机制,但是,任何一种好的机制,关键要看它的实施效果,如果流于形式,没有监督管理,工资集体合同很可能成为一纸空文。

基于这一认识,我们在巩固协商成果、加强监督检查、注重协议履约方面采取了六项工作措施:一是将工资集体合同工作纳入人大和政协视察的重要内容;二是成立县、集聚区和企业三级工资集体协商监督检查领导小组,定期、不定期的对工资集体协商工作开展情况和合同履约情况进行检查;三是定期召开集体协商工作三方协商会议,针对工作过程中出现的热点、难点问题,及时沟通交流,协调解决;四是通过组织职工代表巡视和厂务公开等形式,对合同履约情况进行定期检查;五是将工资集体协商列入企(原文来自:小草范文网:工会总结集体合同)业及企业负责人评先评优的前提条件,并纳入工会工作目标考核,实行一票否决;六是做好职工满意度测评,征求职工对工资集体协商过程和形式的意见和建议。

通过这些措施,增强了企业和职工双方行使和履行各自权利和义务的责任心和自觉性,保证了协议的落实,维护了协议的严肃性。

三、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今年我县工资集体协商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部分企业、经营管理者对工资集体协商的认识还存在片面性;二是工会干部和协商代表综合素质还不适应工资集体协商的要求,乡镇基层工会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工作进展缓慢,这项工作全面推进难度很大;三是部分企业工资集体协商程序不规范,实效性不强,还没有形成制度化;四是企业一部分职工不愿参与到工资集体协商工作中,选他当协商代表,不敢当,害怕老板抄鱿鱼。

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下大力气,以扎实的工作和创新的思路予以解决。

篇二:市总工会XX年集体合同工作总结**市开展企业集体合同工作总结全市现有工会组织749家,其中25人以上已建立工会组织的企业293家,区域性、行业性工会组织24家。

根据《关于深入开展“工资集体协商要约行动月”的通知》(鄂人社发[XX]48)以及**市集中开展企业工资集体协商“百日行动”的要求,市总工会联合劳动局和经济信息局迅速成立了工作领导专班,以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任组长,专门召开会议研究推进工作的落实,并将实施过程中的有关重大问题作了研究部署。

截至XX年8月,全市已签订企业集体合同694家(其中区域性工会14家,共包含346家单位),签订率达93%;签订工资集体协商694家,签订率达93%;签订劳动安全卫生专项集体合同674家,签订率达90%;签订女职工权益保护专项合同674家,签订率达90%。

其中,全市25人以上的293家企业已全部签订四项合同。

现就我市开展集体合同和工资集体协商活动总结如下:一、主要做法(一)民主选举,依法产生协商代表。

通过工会职工代表推荐、职工代表大会讨论通过,依法产生集体合同和工资集体协商代表。

目前,行政方和工会方均为3-5名代表,人数对等。

为了确保集体合同和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的有效开展,维护广大职工的合法权益,协商代表除了企业法人与工会主席之外,还包括了来自基层等各部门具有一定代表性的职工代表,全方位关注影响集体合同和工资集体协商的各种因素,坚持统一的指导思想,妥善处理各方利益关系,切实保证职工的工资收入随企业效益同步增长而增长,充分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快我市经济的快速发展。

(二)规范操作,认真履行协商程序。

每年,工会都会与行政方开展一次集体合同和工资集体协商共决会。

在开展集体合同和工资集体协商时,工会认真履行程序,坚持沟通、协商、签约、审核、监督五个程序缺一不可。

每次协商前工会都会充分进行调研,广泛征求职工的意见和要求,准确掌握工资增长的幅度和条件,提出调整职工工资的基本目标;主动与企业行政方进行充分的事前沟通,取得理解,达成共识,为顺利开展协商创造良好条件;向行政方发出要约,组织召开规范的工资集体协商会议,形成有效的协商会议纪要和工资专项协议草案;工资专项协议草案经职代会审议通过,使其具有法律效力,并报应城市劳动部门审核备案,为以后协议的履行提供保障;通过成立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委员会和开展职工代表巡视活动,监督每年工资协议和集体合同的履约情况。

(三)狠抓试点,提高工资集体协商的可操作性。

为促进全市职工收入合理增长,加快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的推行,市总工会设立了**、**、**、**、**、**6家企业为工资集体协商试点单位。

省总工会举办工资集体协商培训班,市总工会先后组织主席、部长等4人参加。

5月份,市总工会对来自各乡镇、办事处、企业的基层工会干部及部分企业行政代表等共40余人进行了为期两天的工资集体协商指导员专题培训。

在培训中,市总工会针对工资集体协商工作政策性、专业性较强的特点,着力破解基层工会干部在工作实践中普遍存在的不敢谈、不会谈的难题。

6月,市总工会参与**公司指导员与企业代表进行的工资集体协商谈判,双方就员工工资、福利等问题进行了的讨论,谈判非常成功,劳资双方达成共识。

通过谈判,调动了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减少了劳资矛盾,有利于企业良性发展。

(四)把握重点,确保集体合同、工资协商取得实效。

我们在签订集体合同过程中,严格按《劳动合同法》有关规定要求落实,确保职工收入水平、休息、休假、劳动安全等各项指标的落实。

在开展集体合同和工资集体协商工作时,始终坚持把工资分配制度、奖金、津贴、补贴等分配办法、职工年度平均工资水平及增长幅度等职工最关心、最现实、最直接的利益问题作为协商重点,认真研究企业经营状况,尽力找准协商双方的利益平衡点,在促进企业效益增长的基础上,推动企业逐步建立起正常的工资分配共决机制、调整机制和增长机制,确保集体合同和工资集体协商为企业和职工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

二、主要成效(一)通过开展集体合同和工资协商,使职工的利益得到有效维护,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实现了企业和职工的互利共赢。

集体合同和工资集体协商签订以来,企业职工工资水平平均每年增长10%以上,既较好地维护了职工的合法权益,构建了稳定和谐的劳动关系,调动了广大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较好地推进了企业发展,达到了企业效益与职工利益的“双赢”。

(二)通过开展集体合同和工资协商,营造了多方关心、共同关注的良好氛围,为更好地推进工作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