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生物重要概念总结

高中生物重要概念总结

21 物种,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
22隔离:不同种群间的个体,在自然条件下基因不能自由交 流的现象。
地理隔离:同一种生物由于地理上的障碍而分成不同的种群, 使得种群 间不能发生基因交流的现象。
生殖隔离:不同物种之间一般是不能相互交配的,即使交配 成功,也不 能产生可育的后代,这种现象叫做生殖隔离。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
抵抗力稳定性: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结构和功能保持原状 (不受损害)的能力 恢复力稳定性: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 力。
D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这是保持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 B.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C.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 D.生态系统中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就越高
D 下列关于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是指一些具有植物激素活性的人工合成物质 B、具有容易合成、原料广泛、效果稳定的优点 C、乙烯利是一种具有催熟作用的生长调节剂 D、生产上使用2,4-D时不需要考虑浓度
10. 种群,
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种群密度,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
14. 基因突变 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
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
15. 基因重组,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 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
16. 染色体组: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它们在形态和功能 上各不相同,但又相互协调,共同控制生物的生长、发育、 遗传和变异,这样的一组染色体,叫做一个染色体组。
23共同进化,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 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与发展。
必修三
1. 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
2. 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得各器官、系统协调活动, 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
D
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内环境的渗透压下降会刺激下丘脑分泌抗利尿激素增加 B.内环境是一个主要由H2PO4-/HPO42-构成的缓冲体系 C.内环境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场所 D.内环境的变化会引起机体自动地调节器官和系统的活动
6 光合作用 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
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氧气的过程。
7. 细胞周期: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开始, 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为一个细胞周期。
8.细胞分化: 在个体发育中,相同细胞的后代在形态、结构、生理功能 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细胞分化的原因: 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同一生物体细胞中的基因是相同的, 细胞分化不会导致遗传物质改变)
19. 诱变育种,利用物理因素(如X射线等)或化学因素(如 亚硝酸、硫酸二乙酯等)来处理生物使生物发生基因突变。
杂交育种,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通过交配集中在一起, 再经过选择和培育,获得新品种的方法。
20. 基因库,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 基因频率: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率。
D
B.同一种群内的生物个体可以有大小之分
C.一个种群具有与单独生物个体所不具备的特征
D.种群密度就是一定区域内所有该种个体的总和
c
下列有关种群的特征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种群的特征包括数量特征和空间特征,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 的数量特征
B.样方法中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包括五点取样法和等 距取样法
高中生物重要概念总结
必修1
1生物膜系统:
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2原生质层:包括细胞膜、液泡膜以及 这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
对细胞来说,能量的获得和利用都必须通过化学反应。
细胞中每时每刻都进行着许多化学反应,统称为


细胞代谢
3 酶:活细胞产生的一类具有生物催化 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 数酶是RNA。
生长素类似物,人工合成的具有与生长素相似的生理效
应的化学物质。
植物生长调节剂,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
节作用的化学物质。
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B
A.植物激素直接参与细胞代谢。 B.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几乎所有生命活动都受到 植物激素的调节。
C.任何一种植物激素都可以单独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 D.植物体内生长素合成量的多少只影响细胞的伸长,并 不影响其它植物激素的合成
C.反射活动是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的 D.“谈梅止渴”是人类特有的反射活动
5. 由( 内分泌器官或细胞 )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调节, 这就是激素调节。
6. 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
( 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 式叫做( 反馈调节 )。
),这种调节方
7. 分级调节指下丘脑控制垂体,垂体控制相关腺体的分层调节方式。
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和专一性,并且 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等条件。过酸、过碱、 高温使酶分子结构不可逆破坏而失活,而 低温抑制酶活性,可恢复。
4细胞呼吸 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
碳或其他产物,释放出能量并生成ATP的过程。
5. 有氧呼吸,细胞在氧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 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 放能量,生成大量ATP的过程。
11基因的表达:
人们认识到性状的形成离不开蛋白质(特别是酶)的作 用,于是推测( 基因通过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来控制性状,) 并将这一过程称为基因的表达。
12. 转录,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按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合成RNA的过程。
13. 翻译,以mRNA为模板,按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
8. 免疫细胞,免疫调节中发挥免疫作用的细胞。 免疫活性物质,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 用的物质(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 抗原,能够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的物质。
C 下列有关人体免疫细胞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一个浆细胞只能分泌一种特定的抗体 B.吞噬细胞在特异性免疫中,没有特异性识别能力 C.T细胞受到抗原的刺激后,能分泌淋巴因子攻击被病原体入 侵的靶细胞 D.仅受到抗原的刺激,B细胞不能分化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B 下列关于免疫活性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免疫活性物质只能由免疫细胞合成、分泌 B、溶菌酶对多种病原体有非特异性防御作用 C、淋巴因子能增强浆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能力 D、抗体能结合机体细胞内外的病原体,抑制其繁殖
9 植物激素,由植物体内产生,能够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 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
7同源染色体: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且形态、大 小一般相同,在减数分裂前期能够相互配对的染色体。
8. 受精作用:卵细胞和精子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
9. 伴性遗传: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 在遗传上总是与性别相关联的现象。
10. 基因: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一个DNA分子有许多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C.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都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从而间接影 响种群密度的
D.种群的空间特征包括均匀分布、集群分布、随机分布
11. 环境容纳量,
在环境条件( 不受破坏 )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 维持 ) 的种群最大数量。
12群落: 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的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丰富度: 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群落演替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13. 生态系统, 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 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过程。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化学元素,不断的 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
必修2
1. 相对性状:一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2. 性状分离: 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3. 等位基因: 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
4. 纯合子: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 5. 杂合子: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个体。
6减数分裂
减数分裂是指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生殖 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 在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两次, 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 始生殖细胞的减少一半。
D 下列有关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稳态主要是机体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来 维持的 B. 稳态是机体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 系统的协调活动来共同维持的 C. 在正常情况下,组成内环境的各种成分是一样的 D. 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是经常处于 变动之中,但都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
17 二倍体,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 体组的个体。
多倍体,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或三 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
单倍体,
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
18. 人类遗传病: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 单基因遗传病: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 多基因遗传病:受两对以上的等位基因控制的人类遗传病。 染色体异常遗传病:由染色体异常引起的遗传病。
出生率和死亡率,单位时间内,新产生(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总群个体总数的比例。 迁入率和迁出率,单位时间内迁入或迁出的个体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例。
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叫( 年龄组成) 性别比例,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