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一个家庭最重要的就是孩子的成长

一个家庭最重要的就是孩子的成长

很少写文字,一是这三年(5岁---8岁)来一直致力于学习研究育儿并付诸于实践,没时间写;二是教育理念是不断“浪淘沙”过来的,摸着石头过河,摸索着前进的,不成理论不成体系;12月15日那天(女儿8岁的生日),仔细地回顾了8年来走过的路(分为两段,第一段是0-5岁,不管不闻不问,即使生病住院了,我也是“工作第一”的态度,从来都没请过假陪孩子;第二段是5-8岁,生活的重心完全倾向于孩子的教育,当然是工作之外的时间完全和孩子在一起,目睹着孩子成长的每一天),感慨多收获多惊喜多,一个很立体的体系经过不断的调整赫然浮现于大脑中:一个孩子的成长是立体(我把它比作是三维坐标,X,Y,Z坐标)的,如果学校教育是XY,那家庭教育就是Z;如果课内知识是XY,那课外知识就是Z;如果知识和能力是XY,那人际交往就是Z;如果你跟在孩子的身后,给她前进的自由和动力,她就会带你跑得更远;如果你飞在孩子的前方,给她一个大致的方向,她会顺着你的指引走向更加辉煌的道路;如果你陪着孩子慢慢地欣赏,她便学会了感恩和选择。

知识和见识需要广度,思维和理论的深度,个性和见解需要高度。

如果在这个立体的图形中再装入乐观、独立、合作、坚强等因素,那么这样的孩子会出现心理问题吗,会走歧途吗?我想不会的。

专家说孩子需要陪伴,需要给予爱,需要严格,需要。

,我认为都对。

因为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每天都会有不同的事情发生,每个孩子身上都会有不同的问题存在,“对症下药”才是一个家长真正的智慧。

“家长要有一桶水,孩子也许只需要一滴水”,为了孩子的成长,我们做家长的必须要去学那一桶水。

接下来说说女儿的成长:5.9岁时上一年级,一直坚持走路上下学,从一年级开始参加学校的舞蹈班,在外学钢琴。

每年一次大旅游(10-30天不等),每周周日(孩子自己计划,自己做主当家)属于自由活动,公园、科技馆、做蛋糕,陶瓷,黏土,购物等。

学期内一切按计划实施,暑假寒假只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

更多的是走向社会,让孩子体验。

成绩基本属于中上游,从不布置额外的作业。

读过的书:爷爷一定有办法,猜猜我有多爱你(这两本读了无数遍,认字就是从这里开始的),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365夜故事,伊索寓言(这4本是我的一个最好的朋友大学老师送给孩子的生日礼物,她特别珍惜),史记故事,资治通鉴故事(这2本是我挑的书籍,有3个原因:1是给孩子大脑建立一个历史观,2是为孩子将来学文言文打好基础,3是从中学到很多的做人智慧),爱迪生,歌德,我是郎朗(这3本的意义在于让孩子感受到伟人的力量,督促自己不断努力),不要随便亲我7本(7本绘本是有关性的早期教育,让孩子学会保护自己),儿童哲学书3本(3本哲学书,让孩子看到这个世界没有绝对的对错),这些都是家里的藏书,还有去新华书店读过的,属于自由阅读。

----这就是我在群里提出的给孩子建立起的历史观、文学观、哲学观。

课内的补充:语文:每天在家朗读学过的课文5分钟;从二年级开始每天早上读5则论语(老师要求的,但是做到的家长只有几个);数学:每天午休起床后,完成20道口算题;英语:二年级开始每天剪英语卡片2个并涂色,三年级开始每天早读5分钟,每天晚上读一篇60词左右的小短文(班里大部分孩子都报班,英语水平高得呀,这是我想的一个办法;现在单词量大概300,得到的好处就是现在每天的英语短文有80%的单词的都知道)。

每周能保证看2天新闻联播。

学校的作业完成的情况下,上面这些任务都能保质量完成。

每天9点准时睡觉,早上6.40准时起床,午休30分钟。

写到这里,我想借用我的同事给我的一个教育不等式:1+1>100,家长用心并坚持,孩子每天积累,比什么都重要。

下面具体说下宝儿的成长经历:自从宝儿上三年级以来,自我感觉轻松了很多,所以就有更多的时间去挖空心思给她做好吃的。

当然空余的时间在思考三年级这个分水岭之后的教育。

我的上班时间和宝儿的上学时间一致,中午放学我路过学校接上孩子一起回家,下午放学时她自己来单位写作业,然后我们一起回家。

追溯到幼儿园,宝儿上了中班和大班,大班的第二学期,有缘结识了许多网络上的朋友,在群里她们教给我很多很多的育儿知识,也就是从那时起,我才开始钻研,比起专家说的育儿年龄,我是晚了好几年,因为大班第一学期之前的所有时间,孩子就是散养,我看电视、打毛衣,她自己玩。

大班的第二学期,首先我制定了一个时间表,为了提醒自己坚持,打印出来贴到床头,计划表的大概内容是:晚上从7点开始,半小时的钢琴,半小时的跳舞,8点左右听MP3故事,8.20亲子阅读,都是一些绘本,孩子只是看图,除了特别简单的字外,好多字都不认识,怎么办?听着朋友们的孩子认识1000字,会口算什么的,我很着急,于是拿这个问题在群里寻求答案,群里的朋友说,“不要着急,慢慢来”,似乎是一个定心丸,天天坚持着计划,坚持到5月份,周末带孩子转街,孩子竟然认识了好多字,晚上就给庆贺了,让她做个手工感谢我,孩子很认真的,当时就给我做了个桃心。

当时那个感动啊!其实真正的走进孩子,是从那个桃心开始的。

等到这个计划成了习惯后,晚上的时间还是有些宽裕,于是去图书馆买了一些左脑右脑的书籍,天天花费10分钟,到现在为止,数学一直很不错,不是成绩的优异,而是孩子做题时的思考。

悟出的道理:家长付出一分,孩子会回报你十分。

家人都反对宝儿早上学,说了种种的不利,刚开始我也是坚持让晚些上学。

但是幼儿园班里的几个孩子年龄够了要上一年级,宝儿是要坚持上学。

暑假的一件事也改变了我的看法,让我感觉到孩子的无限潜力。

那年暑假,我们去南方游玩,不论是坐火车还是游玩,孩子表现出来的礼仪和分享意识让大人都刮目相看(公立幼儿园教给孩子的东西是深远的),有次,在转街时,她专注于一个工艺品,我们走散了,我们大人腿都吓软了,她看不到我们的时候,没有乱跑,而是非常镇定地求助于保安叔叔(她的有篇作文中写到了这件事),南京有个好朋友---大学老师,在她家住了2天,孩子的表现让她很震惊,她说:“宝儿很机灵,完全能上一年级。

”在综合了多方面的因素后,和周围上一年级的朋友交流过后,他们的孩子也不过如此的想法占据了我的大脑,于是在旅游回来后,找人拖关系费了好大劲才上了一年级,我以为我的心满意足换来的是孩子的一切顺利。

可是,新学校的新鲜还没过,和几个小朋友一起玩的时候,我发现那些孩子跑她也跟着跑,别人干嘛她就干嘛,回家来和孩子聊起这个,她说:“我看他们在跑啊”,我问:“别人跑是干什么呢?”她说不知道,到这个时候,我才发现自己孩子年龄的差距很明显地体现出来了。

曾经朋友们告诫过我的话又浮上耳际,能力不足,孩子处处就表现得没主见,不自信。

但一件事也让我们三人开心了好一阵子,就是10月份的少先队员,一个班选了15个,宝儿被选,这次印证的是“不上学前班和上学前班孩子上课的不同”,上过学前班的孩子,一般会有一种自豪感,什么都会,养成的习惯就是“我懂,我可以不听”,而没上过学前班的孩子,什么都不会,她必须全力以赴地听课,这次的少先队员几乎都是没上过学前班的孩子,老师第一次在家长会表扬了这些孩子,预言“如果家校合力,这些孩子将在三年级形成了一个稳固的习惯,而且这些孩子后劲十足。

”考试的成绩双百,英语91,孩子的自信心很强,而我从众多的书中看到了孩子的成绩只代表短期内的一个成果,而长期的表现就是习惯,于是重新做了一份计划表:早晨10分钟的语文、英语阅读,中午的口算和亲子阅读(15分钟),晚上的亲子阅读和听话说中国(30分钟)。

如果说一年级期中考试前是我的迷茫期(料想到的事不发生,发生的事料想不到),那其中考试后就成了困惑期(许多的事不知道怎么处理),期中考试后,我的目标发生了变化,有意识地让孩子做主、独立(这就是我前面提到的她的周末她做主);这个阶段我是一边学习一边学以致用,读了好几本家庭教育的书,有孙云晓、卢勤、刘成莲等专家的作品,还有郑委老师的家庭教育讲座,这些书和讲座有个共同的关键词就是---爱。

要想孩子自主地学习,必须让孩子自己内心深处热爱学习,达到乐学。

于是在每天写完老师布置的作业后,陪着孩子一起玩耍,一起做手工,一起想象。

走路时看见个东西总是比较谁说的“像什么”多。

这个阶段选择的书籍是绘本和浅显的寓言故事,短小精悍的故事深深吸引了孩子,每次意犹未尽地时候,我们开始休息了,所以这也保持了对读书的兴趣。

由于北方的冬天很冷,穿得多孩子就不愿意走路,几次都要爸爸用车接送,几次都被我坚定地否定了。

我养育的一个身心健康,快乐自信的孩子。

身体的健康是第一位的,同时也告诉孩子锻炼身体的好处和环保方面的知识。

我以“因材施教”的方式教育着孩子,没想到随着孩子们在不断地熟悉,有了朋友的说法,这又是个瓶颈,宝儿属于单薄娇小的,深得老师喜欢,但是面对那些独生子女们,她交不到朋友,也是因为年龄小,缺乏一些经历,每天放学孩子的笑容少了,偶尔有朋友打招呼,就跟过年似的高兴,我困惑了,该怎么办?和老师交流这个问题,毕竟不是长久之计,改变就得从自己改变,但是孩子这时候需要大人的帮扶。

借过生日之时,叫了2个同学来家里,叫了些外卖,专门让他们做水果拼盘,让他们创意出自己最得意的作品,然后吃完,后来又设计了好几个游戏,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后来这两个孩子的妈妈都说,他们的孩子愿意给我家当娃。

经过这次的生日会,孩子多了2个朋友,笑容又挂到了小脸上。

成长就是让人这么地费解,一年级的暑假,利用爸爸出差我们全家去了大连。

旅游,就要有目的的旅游,出发前,我心中有个大致的框架。

地理,历史是必须贯穿进去的,礼仪和主见是要渗透的。

下了飞机,第一件事是买了一张地图,我们借故说很累,眼睛很困,要休息一会儿,交给她一个重大的任务:做计划,包括每天的行程和坐车的路线。

那个计划说出来后,明显很多重复,但是我没说,等我们后来几次到同一个地点时,她自己意识到了,这样的经历难道能用言语教育出来吗?给孩子机会,放手孩子就会有主意。

升入二年级,基本有了教育的思路,除了感觉到时间飞逝,还感觉到教育的紧迫性,培养习惯,各方面的习惯,生活,思考,学习,在这些过程中,还包括孩子的说话能力,交流能力,思辨能力,想想头有些大,但是孩子的成长没有彩排,必须得拿出勇气和智慧,坚持。

二年级的第一学期,学习上完全放手了。

如果说一年级的时候我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学习是你自己的事,你学到知识是多么快乐”,那么二年级说的最多的就是“什么事你自己做主,我相信你能最到最好,我不要求你的完美,我只要看到你的进步”,也许是基于此,学习放松了下来,第一学期期中语文考了89分,低于平均分的,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幕,那天我上班忙,是她同学的家长送到我单位的,她蹦蹦跳跳地进到我办公室说了分数,起初我以为这次考试都很低,一问才知道平均分93分,我什么话都没说,开完家长会,和她聊起了家长会内容,顺便说了下她在班里的大概排名,她说:“你不是说要看到我的进步嘛,下次我考好了,进步很大呀”,现在想来,那是因为我在学习上放手有些早,孩子还不具备自控能力),我有些哭笑不得,就说了句“我相信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