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高二区域地理中国地理的气候测试题(完整资料)
高二区域地理中国地理的气候测试题(完整资料)
6月份:副高西伸北进,雨带移动到长江流域,在江淮地区在江淮之间摆动一个月左右(梅雨);
7、8月份:副高继续西伸北进,雨带移动到华北和东北地区,这时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伏旱天气。(六、七、八月西南、两广地区还受西南季风影响)
9月份:夏季风南退,9月份,雨带开始南移
10月份:雨季结束
二、夏季风与我国的旱涝灾害之间的关系:
D.雨带位于g时,长江流域干旱少雨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9.下列关于图中两个盆地叙述正确的是
A.甲盆地太阳能资源比乙丰富
B.乙盆地年降水量比甲盆地少
C.甲盆地土壤比乙盆地肥沃
D.乙盆地人口密度比甲盆地小
10.下列关于图中两条河流叙述正确的是
A.①河水主要来自于冰雪融水
B.①河水量丰富,水运发达
C.②河流域水土流失全国最严重D.②河支流众多,冰冻期长
15.甲地石油资源缺乏,A错;乙地处于青藏高原上水能不丰富,甲地落差大、水量大有丰富的水能,B错;甲地多阴雨天气太阳能少,乙地青藏高原上太阳能丰富,C错;乙地太阳能比甲地丰富,D对。
A.图中甲城镇为我国入春最早的地区
B.丁城镇与乙城镇入春时间较晚,且形成原因相同
C.影响丙城镇入春时间最主要的因素是地形
D.全年皆冬区与全年无冬区都没有春季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等降水量线分布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3.图中甲地附近等降水量线明显向北凸出的主要原因是( )
A.西南季风受地形的影响B.地处背风坡
正常年份,雨季到来时间适中,降水量适中,风调雨顺。
异常年份:当夏季风势力偏强的年份,进的早,退的迟,雨带会迅速移动到华北和东北地区,给我国南方带来干旱灾害,北方地区出现洪涝灾害。
当夏季风势力偏弱的年份,进的迟,退的早,雨带长期滞留在南方地区,北方地区降水不足,使得南方出现洪涝灾害,北方出现干旱灾害。
“回南天”是指初春时节冷空气退却,暖湿气流迅速增强,致使当地气温回升,空气湿度接近饱和,低温物体表面水珠密布的一种天气现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我国最容易出现“回南天”的区域是
A.华北地区B.江淮地区C.西北地区D.华南地区
20.可能加强“回南天”现象的天气系统是
A.台风B.准静止锋C.冷锋D.反气旋
5.A
6.B
【解析】
5.读图分析可知,我国冬季水分成亏损状态,主要原因是我国冬季首冬季风的影响,降水较少,A正确;冬季时,农业生产灌溉用水减少,B错误;冬季时,气温较低,河流封冻,可蒸发量较少,但是大气降水也比较少,C错误;冬季时,温度较地,蒸发较弱,D错误。故答案选A。
6.读图分析可知,6月、7月黄河流域水分的亏损答复的减少,主要原因是因为在6、7月份,我国北方进入到雨季,降水增多,水分亏损减少,故答案选B项。
21.“回南天”结束后,我国
A.长江流域即将进入伏旱B.华北地区将迎来多风沙天气
C.江淮地区即将迎来梅雨D.东北地区将进入多雷雨季节
22.下面是我国东部地区夏季雨带位置图(阴影部分表示雨带),读图回答下题
当江淮地区出现伏旱天气时,雨带位于图中的( )
A.①B.②C.③D.④
右图沿左图(相邻经线或纬线的间隔均为5°)某剖面线的地形剖面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C.地势西高东低,有利于东南季风深入
D.多锋面气旋活动
14.有关该区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区域有丰富的水能、地热能资源
B.图中河谷成因与东非大裂谷相似
C.图中甲处自然带表现为明显的垂直地带性
D.图中甲处等降水量线密集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形
15.对甲、乙两地能源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地石油比乙地丰富B.乙地水能比甲地丰富
2.本题主要考查我国雨带的推移。本题关键是找到题中的关键信息“夏季风偏弱”,如果夏季风偏弱,则锋面雨带长期徘徊在南方,导致南方降水丰富,雨季时间较长,北方雨季时间短,降水较少,那么A段长度会变大,B段长度会变小,A正确。故选A。
点睛:一、我国雨带的移动规律
5月份:夏季风北进——影响华南地区(南岭一带);
A.A段变大 B段变小B.都变小C.A段变小 B段变大D.都变大
读我国某区域7月等温线分布图,完下面小题。
3.图中甲区域的气温值是
A.大于28℃B.小于28℃
C.等于28℃D.不能确定
4.导致甲区域等温线闭合的因素是
A.海陆位置B.大气环流
C.洋流D.地形
水分盈亏量为降水量和蒸发量之差。读我国及黄河流域水分盈亏量时间分布图,回答小题。
A.雨带的年内推移使北方地区降水量逐渐增加
B.雨带快速通过的地区汛期较长
C.雨带的北侧盛行偏南风,南侧盛行偏北风
D.雨带北移南撤的速度由夏季风的强弱决定
8.关于锋面雨带位置与我国区域自然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有 ( )
A.雨带位于a时,珠江地区干旱缺水
B.雨带位于d时,黄河流域进入汛期C.雨带位于f时,东南沿海台风活跃
3.B
4.D
【解析】
3.根据图示的经纬度位置判断,该地区位于我国南方地区,甲地区为河流分水岭,应为山脊,海拔高,故7月平均气温应该小于28℃,故选B。
4.由上题分析可知,甲地的7月等温线闭合,而且中心较周围地区气温低,结合图示地区的地形分布,判断甲地为山地,地势高,故气温低。说明是受地形影响,故答案选D项。
(3)分析M、N两地5~10月降水量大于11月~次年4月的原因。
参考答案
1.D
2.A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影响气候的因素。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纬度位置、大气环流、海陆分布、洋流和地形。直接利用图示的100mm月降水量分布判断,由图可以看出,江南地区最早进入雨季,故A错;最大降水量出现在江淮地区与华南地区,B错;华南地区在10月结束雨季,D对;8月江南降雨量大于250mm,辽河流域为100-150mm之间,故C错。故答案选D项。
高二地理中国地理之气候练习
一、选择题组
读“我国110°E 以东地区的月降水量(毫米)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1.据图,如果以月降水量大于100 毫米为进入雨季的重要参数,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纬度越低雨季越短
B.最大降雨量出现在江淮地区
C.8 月江南伏旱,降雨量少于辽河流域
D.华南最晚结束雨季
2.如果某年夏季风偏弱,那么A 段和B 段的长度最有可能( )
5.导致我国冬季水分盈亏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受干冷冬季风影响,降水少
B.农业生产灌溉用水增加
C.气温较低,河流封冻水量少
D.多大风天气,蒸发旺盛
6.影响6月、7月黄河流域水分盈亏状况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台风B.锋面雨带C.副高D.反气旋
读“我国东部锋面雨带正常年份位置变化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7.关于锋面雨带的叙述,正确的有 ( )
我国民间以农历立春作为春季的开始,但气象学上通常把连续5天日平均气温稳定超过10℃的第一天视为春季的开始。读我国各地平均入春时间等值线分布图,回答下列各题。
11.影响我国东部地区平均入春时间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 )
A.地形B.纬度位置
C.海陆分布D.大气环流
12.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C.甲地太阳能比乙地丰富D.乙地太阳能比甲地丰富
地理分界线一般位于地理要素或地理综合特征变化梯度最大的带段。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6.乙分界线是我国
A.内流区域与外流域分界线
B.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
C.我国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D.1月平均气温0 ℃等温线
17.图中三条地理分界线走向基本一致,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13.A
14.B
15.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青藏高原地理知识学生在熟悉我国青藏高地区的地理特征。
13.图中甲地位于雅鲁藏布江大转弯附近,等降水量线明显向北凸出的主要原因是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随山势上升所致,属于山地的迎风坡,A对B错;地势北高南低,受西南风影响,C错;与锋面气旋活动无关,D错。
14.该区域落差大、水量丰富有丰富的水能,处于板块交界处地热能资源丰富,A对;图中河谷主要是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东非大裂谷的成因主要是内力作用,B错;图中甲处垂直差异大,自然带表现为明显的垂直地带性,C对;图中甲处等降水量线密集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形,地形抬升降水多,D对。
23.右图依据的剖面线是左图中的
A.L3B.L4C.L1D.L2
24.右图所示剖面两侧大致上是我国的
A.第二级阶梯和第三级阶梯
B.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
C.人口稠密区和人口稀疏区D.季风区和非季风区
25.乙地区冬季气温比同纬度我国其他地区偏高的主要原因是( )
A.丙地形区阻挡冬季风B.甲地形区阻挡冬季风C.日照时间较长D.海拔较低
7.D
8.C
【解析】
7.锋面雨带的年内推移使北方地区降水量先逐渐增加,再减少,A错。雨带快速通过的地区汛期较短,B错。雨带的北侧盛行偏北风,南侧盛行偏南风,C错。雨带北移南撤的速度由夏季风的强弱决定,D对。
8.结合图中纬度分析,锋面雨带位于a时,南部沿海进入雨季,珠江地区降水较多,A错误。雨带位于d时,长江流域进入汛期,B错误。雨带位于f时,北方地区进入雨季,北半球是夏季,东南沿海台风活跃,C正确。雨带位于g时,长江流域降水多,D错误。
(2)我国①②两地全年降水比较丰富但干旱严重,分别简析造成两地干旱的主要原因。
(3)简述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的特点。
27.读我国西南地区两地(M、N)有关气候数据表,完成下列问题。
(1)比较M地和N地气温年较差、日较差的不同点。
(2)1月M地和N地的气温日较差相差________,达到全年差异最大值。根据表二分析1月M地气温日较差大于N地的原因。
A.地形B.夏季风
C.太阳辐射D.海陆热力差异
18.下列关于A地区资源的开发利用或面临的问题,说法正确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