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6-2017学年度高一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测试 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2016-2017学年度高一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测试 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2016-2017学年度高一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测试语文试题2017.01一、基础知识(3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DA.百舸(gě)焦灼(zhuò)蛰伏(zhé)炽烈(zhì)空手而归(kōng)B.愀然(qiǎo)模样(mò)驽马(nú)袅娜(nuò)孽根祸胎(niè)C.缘分(fèn)蓓蕾(lěi)脉脉(mó)毋宁(níng)怯弱不胜(qiè)D.应酬(yìng)晌午(shǎng)数落(shǔ)拓本(tà)沉思冥想(míng)2.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C看莫高窟,不是看死了一千年的标本,而是看活了一千年的生命。

一千年而始终活着,血脉畅通、呼吸匀停,这是一种何等壮阔的生命!一代又一代艺术家向我们走来,每个艺术家又牵连着喧闹的背景,在这里举行着横跨千年的游行。

纷杂的使我们眼花缭乱,呼呼的旌旗使我们满耳轰鸣。

在别的地方,你可以蹲下身来细细玩索一块碎石、一条土埂,在这儿完全不行,你也被裹卷,身不由主,踉踉跄跄,直到被历史的洪流。

A.不绝如缕衣饰消融B.前呼后拥衣服融化C.前呼后拥衣饰消融D.不绝如缕衣服融化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BA.从小处说,你们不仅创造了就业岗位,还创造了新生活;从大处说,农村的东西送到城市去,城市的东西送到农村来,降低了城乡差距。

B.“蓝瘦香菇”这个搞怪词的风行,说明以严肃的态度过正经的生活渐行渐远,而以谐谑的方式面对纷杂的日子已经到来。

C.庭审中,检察关出示相关证据,苏荣及其辩护人进行了质证,控辩双方发表了充分的意见。

D.根据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为32996台,同比增长了21.7%。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D其实,保须祭奠古诗,何须凭吊人类童年,连我这代人的儿时记忆也被摧毁了:,,,还有……皆一夜间蒸发了。

从乡村到城市,每个人的故乡都在沦陷,每个归来的游子都成了陌生人。

①那些青山绿水、星河灿烂②那些草长莺飞、鱼戏虾翩③古老的祠堂、绕村的小河和隆重的民俗④那些夏夜流萤、遍地蛙声A.③④①②B.②④③①C.①④②③D.②①④③5.下面各句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3分)DA.今天能遇到诸位先贤真是三生有幸,尤其是听了各位的高论,真如醍醐灌顶。

B.母校举办百年校庆,老校长请某位校友讲几句话,校友不好意思讲,但对老校长的不情之请又不能拒绝。

C.明天是家父八十岁生日,我们特在淮安市鼎立国际大酒店设寿宴,叔叔你务必准时到达。

D.2016年12月29日,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在例行记者会上指出,中方对日本防卫大臣稻田朋美参拜靖国神社表示坚决反对,将向日方提出严正交涉。

6.下列诗句与“荷风送香气”对仗工整的一项是(3分)DA.入竹万竿斜B.艳色惊荷葩C.流响出疏桐D.竹露滴清响7.下面有关文常识表达有误的一项是(3分)AA.鲁迅的小说集有三部:《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祝福》出自《呐喊》,《孔乙己》出自《彷徨》,《采薇》出自《故事新编》。

B.欧·亨利,美国两岸猿声啼不住代短篇小说家,与法国的莫泊桑、俄国的契诃夫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C.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D.《春秋》这部史书的体例属编年体。

“ 《春秋》三传”除《左传》外,另两传分别是指《公羊传》、《谷(榖)梁传》。

8.下面对有关名著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3分)BA.王熙凤夸黛玉:“天下真有这样的标致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

”可谓一语博三欢:贾母开心,黛玉高兴,“三春”窃喜。

B.官渡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

决战双方是曹操军与刘备军。

C.《欧也妮·葛朗台》中对葛朗台有这样的描写:他看到梳妆匣上的金子,眼睛里发出亮光,把身子一纵,向梳妆匣扑去,“好似一头老虎扑上一个睡着的婴儿”。

将吝啬鬼的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

D.《边城》中写到男友恋爱婚姻有“走车路”和“走马路”两种形式。

“走车路”指请媒人提亲,“走马路”是指用山歌打动情人。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现象不同的一项是(3分)CA.骊山北构而西折月明星稀,乌鹊南飞B.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C.上食埃土,下饮黄泉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D.假舟楫者,非能水也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10.下列句子的文言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例句:洎牧以谗诛A.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B.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C.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D.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二、文言文阅读(2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

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

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

”方时文磔裂诡异之弊胜,主司欧阳修思有以救之,得轼《刑赏忠厚论》,惊喜,欲擢冠多士,犹疑其客曾巩所为,但置二。

复以《春秋》对义居一,殿试中乙科。

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

”闻者始哗不厌,久乃信服。

元佑六年,召为吏部尚书,未至。

以弟辙除右丞,改翰林承旨。

辙辞右丞,欲与兄同备从官,不听。

轼在翰林数月,复以谗请外,乃以龙图阁士出知颖州。

先是,开封诸县多水患,吏不究本末,决其陂泽,注之惠民河,河不能胜,致陈亦多水。

又将凿邓艾沟与颖河并,且凿黄堆欲注之于淮。

轼始至颖,遣吏以水平准之,淮之涨水高于新沟几一丈,若凿黄堆,淮水顾流颖地为患。

轼言于朝,从之。

郡有宿贼尹遇等,数劫杀人,又杀捕盗吏兵。

朝廷名捕不获,被杀家复惧其害,匿不敢言。

轼召汝阴尉李直方曰:“君能禽此,当力言于朝,乞行优赏;不获,亦以不职奏免君矣。

”直方有母且老,与母诀而后行。

乃缉知盗所,分捕其党与,手戟刺遇,获之。

朝廷以小不应格,推赏不及。

轼请以己之年劳,当改朝散郎阶,为直方赏,不从。

其后吏部为轼当迁,以符会其考,轼谓已许直方,又不报。

七年,徙扬州。

旧发运司主东南漕法,听操舟者私载物货,征商不得留难。

故操舟者辄富厚,以官舟为家,补其敝漏,且周船夫之乏,故所载率速达无虞。

近岁一切禁而不许,故舟弊人困,多盗所载以济饥寒,公私皆病。

轼请复旧,从之。

未阅岁,以兵部尚书召兼侍读。

(节选自《宋史·苏轼列传》)1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BA.犹疑其客曾巩所为,但置二。

但:只B.淮水顾流颖地为患。

顾:回头C.朝廷以小不应格,推赏不及。

应:符合D.听操舟者私载物货,征商不得留难。

听:允许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BA.苏轼凭推荐信谒见欧阳修,后来欧阳修对梅圣俞说:“我当避开此人,好让他出人头地。

B.元佑六年,苏轼被召为吏部尚书,没有到任,后来他又辞去右丞,想和苏辙一同任侍从官,朝廷没有准许。

C.开封所属各县多有水灾,当地官吏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水患,苏轼到颖州后,向朝廷提出自己的主张,朝廷接受了他的意见。

D.吏部认为苏轼应当升迁,以符合他的考核,苏轼说已经答应把奖赏给了李直方,朝廷没有答应。

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2分)(1)乃缉知盗所,分捕其党与,手戟刺遇,获之。

(4分)最终探知盗匪的地点,分头捕捉他的同党,亲手用戟刺尹遇,捉住了他.(2)且周船夫之乏,故所载率速达无虞。

(4分)还救济船夫们的困乏,所以所载货物都很快到达而且没有事故(3)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4分)如果凭着偌大的天下,在六国之后跟随了六国灭亡的旧例,这又连六国都不如了.14.根据文中内容,请简要概括苏轼的才能、品格。

(4分)有文采;治水有方;善良;体恤百姓.【参考译文】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等到他加冠的时候,他已博通经史,每天能写几千字的文章,喜欢读贾谊、陆贽的文章.不久又读《庄子》,感叹地说:“我先前有些想法(见解),口中没能说出来,今天读到这本书,(才发现它)说的是我心里的话啊.” 嘉佑二年,他参加了礼部的考试,当时科举应试的文章中,割裂文辞、追求怪异的流弊占了上风,主考官欧阳修正思考用怎样的方法来挽救文风,看到苏轼的《刑赏忠厚论》,十分惊喜,想把这位考生从众多才士中选为第一名,还是怀疑这文章是他的门客曾巩写的,只把文章列为第二;苏轼又凭《春秋》对义得居第一;殿试他中了乙科.后来苏轼写了名帖去拜见欧阳修,欧阳修对同事梅圣俞说:“我应当回避这个人,给他出人头地的机会.”听到此话的人喧哗不服,过了很久才信服.元佑六年,召为吏部尚书,未到任.因弟弟苏辙任尚书右丞,因此改任翰林承旨.苏辙辞去右丞,想和哥哥一同任侍从官,朝廷不许.苏轼在翰林院几个月,又因有谗言请求外调,于是以龙图阁学士出朝任颍州知州.在此以前,开封所属各县多有水灾,官吏不研究事情的本末,决开那里的陂池湖沼,使之流入惠民河,河不能容纳,以致陈州也多水灾.又要凿通邓艾沟和颖河并流,并且凿开黄堆想让水流入淮河.苏轼刚到颍州,派差吏用水平尺度量地形,发现淮河的涨水高出新沟近一丈,如果凿开黄堆,淮河水反而会流向颍州地区成为灾害.苏轼向朝廷上言,朝廷接受了他的意见.州中有多年的盗匪尹遇等人,多次劫掠杀人,又杀死捕盗官兵.朝廷因指名缉捕不到,被害的人家又怕他们害人,隐瞒了不敢说.苏轼召来汝阴尉李直方说:“你能捉到这个人,应当尽力对朝廷说,请求从优行赏;捉不到,也以不称职奏请免去你.” 李直方有个母亲且年老,他和母亲诀别然后出发.最终探知盗匪的地点,分头捕捉他的同党,亲手用戟刺尹遇,捉住了他.朝廷认为李直方官小不合条件,行赏未到李直方.苏轼请求把自己的年资劳绩,应改为朝散郎官阶,移作李直方的赏赐,朝廷不许.那以后吏部因为苏轼应当升迁,以符合他的考核,苏轼说已经答应给了李直方,朝廷又不答复.元佑七年,移扬州.以前发运司主管东南漕运法,允许驾船的人私自载运货物,征收商税不许刁难.所以驾船的人就富裕了,把官船当作自己的家,修治船只,还救济船夫们的困乏,所以所载货物都很快到达而且没有事故.近年一切私载都被禁止,所以船只破旧人员贫困,多数人偷盗所运货物来救饥寒,公家私人都受害.苏轼请求恢复旧制,朝廷允准.不满一年,召为兵部尚书兼侍读.三、古诗词鉴赏(10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7题。

春草宫①怀古刘长卿君王不可见,芳草旧宫春。

犹带罗裙色,青青向楚人。

【注】①春草宫:隋炀帝所建的离宫,它的故址在江苏省江都(古为东楚地)境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