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幼儿园小班集体备课表1.科学活动:教室里东西多活动目标:1、对身边的新环境有好奇心,愿意认识新环境。
2、尝试发现活动室里的一些物品及它们的明显特征。
3、有与同伴交流的愿望,愿意发问。
活动准备:操作卡、教室活动区。
活动过程:一、出示操作卡:1、提问:图上有什么?这些东西在我们教室里有吗?它们叫什么?你在哪里看见过它们?2、引导幼儿从上往下,从左到右有序地观察。
二、认识班级:1、提问:我们的教室里有些什么呢?2、请幼儿观察教室墙面、物品、玩具等,说出它们的名称。
3、介绍班级物品:4、教师为幼儿介绍班级的物品及玩具:小手鼓---拍一拍响铃---摇一摇动物手偶---做游戏积木玩具----插小车---推图书---看三、自由观察:1、请幼儿自由观察班级物品及玩具,并向旁边的小朋友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2、给玩具找家。
四、爱护班级的物品。
1、情景表演:玩具受伤了。
2、老师:我们要在怎样保护玩具呢?2. 科学:玩玩真有趣活动目标:1、能主动发现活动室内有各种不同的玩具,初步了解它们的名称。
2、对身边的玩具感兴趣,愿意去探索它们。
3、对事物有一定的好奇心。
活动准备:操作卡页、活动室里的玩具若干。
活动过程:一、提问引入活动。
提问:你发现我们的活动室里有什么?它们叫什么名字?哪些是玩具?二、游戏活动:我喜欢的玩具。
提问:你最喜欢什么玩具?看上去怎样?摸着是什么感觉?可以怎么玩?1、鼓励幼儿跟同伴用语言交流说出:我喜欢XX玩具,看上去XX,摸起来XXX,可以这样玩。
2、引导幼儿尝试运用正确的方法玩。
三、探究发现:玩具的软硬不一样。
1、你玩过什么玩具?可以怎么玩?摸起来怎么样?2、还有哪些玩具和她一样?是硬硬的(软软的)3、小结:今天我们发现了活动室里的玩具不一样:有软软的,有硬硬的。
只要我们动手动脑去观察发现,你们还会找出更多关于玩具的秘密。
四:游戏:送玩具回家。
教师出示操作卡132页,引导幼儿根据物品的某一属性,说一说、指一指的方法将玩分类送回家。
提问:圆形图上的玩具好玩吗?它摸起来怎么样?它们的家在哪里?请送它们回家。
3.科学活动:会滚动的蛋宝宝活动目标:1. 对滚动的东西产生好奇心。
2. 初步感知蛋滚动的现象。
3. 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把蛋放平稳。
活动准备:1. 材料:熟蛋若干,布、纸、瓶子、瓶盖、盒子等;音乐磁带;有地毯的活动室;操作卡第17、第18页。
2. 经验:在家中尝试过把蛋放平稳。
活动过程:一、动手操作前的准备。
1. 指导幼儿看操作卡第17页。
提问:你们知道用哪些方法可以让蛋宝宝站起来?操作提示:引导幼儿观察图中不同的操作方法,激发幼儿参与尝试的兴趣。
2. 阅读操作卡第18页。
提问:你知道哪些东西可以像球一样滚动?试一试,乒乓球、易拉罐、纸盒谁滚得最快?操作提示:鼓励幼儿进行尝试,并能说出自己的发现,感受探索操作活动的快乐。
二、操作:感知蛋滚动的现象,初步感知圆球形物体滚动的现象,激发幼儿探索的好奇心。
1. 教师:猜猜谁来了?(出示熟蛋)这是蛋宝宝,蛋宝宝想和你们玩一玩,好吗?2. 让幼儿尝试滚动蛋。
(操作前教师让幼儿摸一摸班的表面。
)3. 提问:(1)你们和蛋宝宝是怎么玩的?(2)为什么蛋宝宝站不稳呢?4. 引导小结:让蛋宝宝身体是圆圆的,所以要滚动,站不稳。
三、探索:让蛋宝宝站起来。
让幼儿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探索,激发幼儿参与操作活动的兴趣。
1. 提问:蛋宝宝滚累了想站起来,怎么办呢?2. 幼儿尝试。
教师提供材料:布、纸、瓶子、瓶盖、盒子等,指导幼儿尝试。
3. 请个别幼儿简单的说说自己的操作方法,并演示。
4. 再次尝试。
鼓励幼儿想办法让蛋宝宝站久一些。
5. 幼儿交流操作方法,分享成功快乐。
四、幼儿听音乐,用动作模仿蛋的滚动。
动静结合,提高幼儿的模仿和和大胆表现的能力。
教师:蛋宝宝滚起来真好玩,我们也滚起来吧。
4. 科学活动:落下来活动目标:1. 有主动参与探索活动的愿望。
2. 能大胆的用自己的语言或动作跟同伴、老师交流自己的发现。
3. 指导物体加重后落下来的速度不一样。
活动准备:材料:老师示范用的不同颜色胶袋两个;幼儿人手一个胶袋;木头、泡沫若干;大记录表,贴纸,笔。
说动过程:一、用故事导入活动。
教师出示已画上眼睛、鼻子、嘴的两个不同颜色胶袋,并用拟人的口吻进行情景游戏。
老师:今天早上,我听见两个胶袋宝宝在说话,红胶带宝宝对白胶袋宝宝说:“嗨,我们来一场比赛吧!”白胶袋问:“比什么呀?”“我们比谁先落在地上。
”“好呀,比就比!”于是他们就站在一起,从同样高的地方跳下来。
(重量相同,体积相同的物体时同时落下。
)帮助幼儿将看到了的结果用贴纸的方式贴到记录表上。
二、进行“落下来”实验。
1. 将其中一个胶袋放入物品,请幼儿猜测,请两个幼儿来实验,请幼儿思考:为什么其中一个胶袋要快落下来,引导幼儿说出原因。
2. 师:刚才,我们看到比赛结果了,他们师同时落地的。
这时候,聪明的白胶袋想个个好办法,它趁红胶袋不注意时,‘啊呜――一口,吞了一块玩具在肚子里(塑料),现在,小朋友猜猜,它们这次谁会赢呢?试验开始…….(白赢,请小朋友开动脑筋告诉我,为什么它会赢?引导幼儿说出里面有东西,它比红胶袋重,所以,它先落到地上)帮幼儿将结果记录。
三、幼儿自己动手实践。
1. 提供两种物品(木头,泡沫),请幼儿自己选择,把它放进袋子里,试一试,从高处落下。
2. 比一比。
看谁先落地。
老师:小朋友想不想比一比,请拿泡沫的和拿木头的分别站在两条线上,比赛时要听老师的口令,先准备好,听到老师说:开始―――小朋友才开始松手……试验两次,回座位记录结果(贴纸记录)。
讨论为什么它会快些?引导幼儿说出,因为它比泡沫重,所以快。
3. 自由选择物品,做一个最快落地的胶袋,找一个好朋友,两人比赛。
(提醒幼儿:比赛时,两人的高度要一样。
)四、教师与幼儿一起小结。
1. 木头落地快还是泡沫落地快?为什么?2. 总结:轻的物体落地慢,重的物体落地快。
5.科学活动:小鸡小鸭不一样活动目标:1. 发现并能分辨小鸡、小鸭明显的外部特征,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
2. 喜欢小鸡、小鸭,有亲近它们的愿望。
活动准备:1. 材料:实物小鸡、小鸭各一只;小鸡、小鸭的食物(米、菜、虫子等);录音机、相关的录音磁带各一;挂图《我们是小鸡小鸭》;操作卡第3、第4页。
2. 经验:对小鸡、小鸭有一定的了解,到饲养角喂养过它们;会唱小鸡、小鸭的歌。
活动过程:一、进入活动场地,在音乐声中师幼一起表演“小鸡、小鸭”。
二、幼儿围坐在小鸡、小鸭四周,观察、分辨谁是小鸡,谁是小鸭。
引导语:1. 看看这两个小客人,它们是谁?2. 你觉得小鸡、小鸭看上去怎么样?为什么?(如:可爱、黄黄的颜色很漂亮、毛茸茸的。
)三、给小鸡小鸭喂食,观察、发现它们明显的特征和习性。
引导语:1. 看看小鸡、小鸭分别吃了哪些食物?是怎么走路的?学一学。
(可用游戏的形式分角色学小鸡、小鸭的动作,如:愿意扮演小鸡的幼儿学一学小鸡走路,然后教师说小鸡累了,又让“小鸭”来走一走。
)2. 说一说小鸡的嘴巴怎样,小鸭呢?3. 听一听它们的叫声,请你学一学。
(教师与幼儿共同边做动作边小结:小鸡小鸡尖尖嘴,唱起歌来叽叽叽。
小鸭小鸭扁扁嘴,唱起歌来嘎嘎嘎。
小鸡小鸡,叽叽叽,找到虫儿叽叽叽。
小鸭小鸭,嘎嘎嘎,摇摇摆摆嘎嘎嘎。
)4. 小鸡、小鸭有什么本领?(小鸡会捉虫,小鸭会游泳。
)5. 你知道小鸡、小鸭喜欢生活在什么地方吗?6. 小鸡、小鸭,是谁的宝宝?四、分角色表演小鸡、小鸭,出活动室。
(教师和保育老师分别扮演鸡妈妈和鸭妈妈,带领幼儿边唱歌边做动作走出活动室。
)五、延伸活动:幼儿看操作卡第3第4页,交流自己的观察与发现。
1. 幼儿看操作卡第3页。
提问:你认识这些小动物吗?它们是谁?在干什么?说说你还见过哪些小动物?操作提示:让幼儿观察了解操作卡上常见动物的外形特征,知道他们的名称,发现它们简单的生活习性。
2. 幼儿看操作卡第4页。
提问:看看图上有谁?它们有什么本领?你能找出它们哪些地方相同?哪些地方不相同吗?提示操作:引导幼儿观察发现小鸡小鸭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的异同之处。
6. 科学活动:会甩鼻子的大象活动目标:1.感知大象明显的外形特征。
2.能用身体动作表现大象。
3.初步了解常见动物的特点,喜欢并积极关注小动物。
活动准备:1. 材料:大象挂图一套:《大象鼻子真能干》《大象》;音乐磁带;操作卡第23、第24页。
2. 经验:活动前家长带幼儿参观过动物园,初步了解的大象的明显特征。
活动过程:一、观察:《大象鼻子真能干》。
1. 出示挂图,引导幼儿观察。
2. 引导讨论:(1)引导幼儿看操作卡第23页。
大象有什么与众不同呢?提问:这是谁?它长得是什么样的?教师引导幼儿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大象,比如从头到脚,从上往下等,逐步陪让幼儿良好的观察习惯。
(2)大象仔干什么?(走路、吃东西、洗澡、驮东西、、、、)(3)看操作卡第24页,大象鼻子有什么用呢?(会拿东西,会卷、会喷水,会帮人人们做事、、、、、)提问:大象鼻子有什么本领?我们一起来学学大象好吗?二、展示挂图《大象》。
1. 教师:大象真能干。
再仔细看看它长得是什么样子呢?2. 引导小结大象的明显特征:高大的身体,长长的鼻子,又大又长的牙齿,四条粗粗的腿,还有一根尾巴。
走起路来慢慢的,鼻子还会甩起来呢!三、模仿大象甩鼻子、走路、扇耳朵等动作。
教师:大象是怎样走路的?鼻子怎样甩?耳朵怎样动?我们一起来扮演大象好吗?7.科学活动:玩具动动动活动目标:1.、感知各种玩具的不同动态,体验探索活动的乐趣2、能用简单的语言说出自己的发现活动准备:材料:每人带一样会动的玩具到幼儿园;操作卡P19、20经验:玩过一些会动的玩具,知道他们哪些地方会动活动过程:一、玩具展览会教师带幼儿参观各种玩具,提出操作的要求,激发孩子参与活动的兴趣教师:这里有许多好玩的玩具。
有漂亮的洋娃娃;有电动小汽车;有会动的小狗;有。
你们想玩吗?二、玩具总动员幼儿通过实际操作,感知不同的动态现象,并能大胆说出自己的发现1、幼儿玩玩具,教师观察幼儿对哪些玩具的转动方式最感兴趣2、提问:你喜欢什么玩具?你怎么玩?玩具有什么地方会动?怎么动呢?(幼儿可边说边用动作模仿玩具的转动)三、阅读操作卡P19,学念儿歌提问:找一找哪些玩具会动?怎么样动?你能学一学它们是怎样动的吗?操作提示:引导幼儿从动的部位、方向等方面进行观察,尝试用肢体动作来表现不同的动法四、再次玩玩具,鼓励幼儿边玩玩具边念儿歌五、延伸活动:尾巴动动观察操作卡P20,学动物摇动尾巴教师引导:你认识这些动物吗?想一想它们的尾巴有什么本领呢?学者动动吧!操作提示:拓展幼儿对动物的认知经验,激发孩子主动观察。
探究的兴趣8.科学活动:会跑的车子活动目标:1、对周围常见的车感兴趣2、感知车的明显特征(都有车轮),知道各种各样的车活动准备:材料:选择一条公路,让幼儿在安全的人行道上观察;操作卡P21、22经验:活动前学会唱歌曲《车子叭叭叭》活动过程:一、看操作卡P21提问:这些车你认识吗?它们为什么能跑来跑去的?车轮是什么样?操作提示:拓展幼儿已有经验,引导幼儿了解车轮滚动菜使车跑起来的原理二、引导幼儿观察公路上来来往往的车,说出它们的名称(能对周围常见的车感兴趣,并能大胆说出自己的发现)提问:1、什么车开过来了?2、这种车是什么颜色?3、这种车是做什么用的?三、观察车轮,感知车轮滚动的现象提问:1.为什么这些车能在马路上开来开去?2、车轮是什么形状?四、唱歌曲《车子叭叭叭》,开车回幼儿园,活动结束五、延伸活动:看一看、说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