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年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方案

2020年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方案

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方案
作业是日常教学中检查学生数学学习效果的主要形式,也是教师帮助
学生巩固知识、训练技能的主要手段,是促进学生良好个性及学习习
惯养成的重要途径。

由于长期以来农村教师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
及自身教学水平的限制,在布置作业方面基本采用“一刀切”的方式,而没有考虑学生的知识水平及个性发展的差异,容易造成好学生“吃
不饱”,一般学生难提高,学困生“吃不了”的现象。

我们在设计作
业时可以由浅入深、逐步提高、突出重点与关键、合理搭配题型,做
到“活”一点、“新”一点、“趣”一点、“奇”一点,通过多种渠道,寓趣味性、灵活性于作业中,把生动有趣的现实生活融进数学作业,以此来激发学生的作业兴趣,使之产生内驱力,自觉、主动、高
效地完成作业。

一、作业要有趣味性
教师必须深入了解学生,针对学生的特点设计富有趣味性的作业来激
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体验快乐,变“要我做”为“我要做”与“我能做”。

1. 内容有趣。

作业的内容是课外作业的核心,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现实
生活,体现童真童趣,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让学生感受数学的乐趣
从而激发学习的热情。

例如,为了巩固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进退位加
减法这一知识点,可以将枯燥的计算变成生动有趣的猜数游戏。

算式
35+8=43,可以这样设计:我想到了一个数,你来猜猜它是多少。

它比
35大8,它是多少?也可以这样设计:我想到了一个数,它比43少35,你猜是多少?这样一种算式便有多种变换方式。

这样的猜数游戏,可
以让学生在学校与同学每天互相猜一猜,也可以在家里与父母互相猜
一猜。

这样的作业设计既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又能让计算能力弱的学
生通过练习得到提高。

2. 形式有趣。

学生常常把课后作业视为负担,这与所布置的作业缺少
趣味、机械枯燥有关。

数学作业设计应切合学生的特点,采用生动活
泼的形式,使得学生以主动的姿态进行作业。

(1)游戏类作业。

如教学完“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的相关
知识,教师可布置学生在校与同学,或者在家与家人一起互动,玩站
队游戏。

让学生在游戏时站一站、指一指、想一想、说一说,让他们
能够在游戏中辨认方向,用方位词语来描述物体所在方向,既让学生
在快乐中完成对知识的巩固,培养学生的方向感及合作交流能力,又
增进与家人的情感,有益于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

(2)创作类作业。

这类作业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亦能培养教学学科之外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低年级“统计与概率”
领域的内容时,教师布置学生利用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等
一些平面图形,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巧妙设计图案,并统计该图
案中平面图形的数量。

这样的作业设计,既是对数学知识的巩固应用,又培养了学生巧妙运用数学知识进行美术创作,实现学科知识间的互
通互融,具有新?r性和挑战性。

因此,学生个个兴趣盎然、思维活跃,作业成为了他们施展才华的舞台,各项能力均能得到提升。

二、作业要有灵活性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中明确指出,数学课程应致力于
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
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
不同的发展。

因此,数学作业的设计也应体现这一理念,既要实现对
全体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应用,能力的培养与发展,又要考虑学生个
体发展的差异性,设计灵活多样、富有弹性,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的
作业,努力实现统一性与差异性的完美融合。

每位学生都能在完成类
似私人定制的作业过程中,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培养其积极参与数
学活动的习惯,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学习的自信心,同时又能
提升教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设计作业之前,教师要深入了解班上的每一位学生,并根据他们的
个体差异及性格特点,把他们分成不同层次,做到心中有数。

同时,
教师还要顾及学生的自尊心,既不能在班级公开学生所处具体哪一层级,又要让每位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那一层级。

教师根据不同层
级要求设计有针对性和层次性的作业供学生选择,让每位学生都能体
验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学习积极性。

通常我们可以依据好中差三个层次设计相应的作业。

①基础题:每位
学生都必须完成。

作业内容以《课程标准》所规定必须掌握的基础知
识为主。

重点考查学生的知识技能掌握情况,是课堂教学最基本的要求,体现了数学课程的基础性和普及性。

②提高题:主要针对中等及
以上的学生,重点考查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③挑战题:主要针对学习能力强、基础知识掌握牢固、思维敏捷、能挑战自我的
优秀学生。

给优秀学生提供学习发展的空间。

教师设计分层次的作业时,要慎重考虑部分学生因分层带来的自卑感,以及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所以对于作业的完成需求应有弹性,即
学困生在完成基础题之后可以尝试完成提高题,中等生完成提高题后
也可以尝试完成挑战题。

而程度最好的学生可以绕过基础题直接从提
高题开始练习,把节省下来的时间去研究更有挑战性的习题。

这样针
对学生个体差异而设计的灵活性作业,为每位学生都创设学习、提高、发展的良好学习环境,使其都能成为成功的实践者。

总之,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必须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追寻,以更多样、更新颖、更科学的方法设计作业,让学生变“厌学”为
“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这样师生都能更轻松地进行教学活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