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家》课文简介
家 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男,汉族,1904年11月生, 四川成都人,无党派人士。1999年6月9日,北京天文台施 密特CCD小行星项目组以8315号小行星发现者的身份向国 际小行星中心申报,经国际天文联合会下属的小天体命名 委员会的批准,该小行星被命名为“巴金星”。
20世纪30年代是巴金小说创作的第一个高峰 期。这期间,他先后完成的长篇小说有《死去的 太阳》、《海底梦》、《砂丁》、《春天里的秋 天》、《雪》(即《萌芽》)、《新生》、“爱 情三部曲”(《雾》、《雨》、《电》)、“激 流三部曲”(《家》、《春》、《秋》)等。在 这些作品中,“激流三部曲”代表了他此时创作 的最高成就。
冯乐山:孔教会的会长,封建礼教的顽固维护者, 同时又是杀人不眨眼的刽子手。
克明、克安、克定: 三兄弟是高老太爷的继承人,但具有不同的性格。克明的 作风比较正派,克安、克定是地主阶级"坐吃山空的败家 子"典型,在父亲的荫庇下,吃喝嫖赌、抽大烟、捧戏子, 挥金如土,把父亲的那种淫秽的行径完全继承、效法了下 来,平时对高老太爷敬重的唯恐不周,但高老太爷刚刚去 世,这些人就为财权族权争闹不休,演出了一幕幕的丑剧。 梅: 是封建礼教的牺牲品。梅在父母包办之下,嫁给省城外的 一个姓赵的人家,可惜结婚不到一年她的丈夫死了。婆婆 对她不好,只好回娘家来。回省城以后,她和觉新虽然尽 是避免接触,但是她和觉新之间的感情却始终不能泯灭。 梅有流不尽的泪水,只好在忧郁、苦闷、悲伤之中渐渐消 瘦、憔悴,最后含冤死去。
人物形象:
觉民: 他具有进步思想的新青年,不像觉新那么软弱,也不像觉慧 那么激进,是介于他们之间的一个人。平时温和谦逊,但为 了与琴的爱情和爷爷坚决斗争,离家逃婚,做了高家从来没 有人敢做的事。最后在爷爷临死时获得理解,避免了成为又 一个封建礼教的牺牲品。 觉慧: 高家最具批判与反抗意识的一个人,也是当时社会进步青 年的典型代表,与大哥觉新形成鲜明对比。是一个“人道 主义者”,平等地对待各个阶层的人。喜欢丫头鸣凤,但 最终因鸣凤不忍被嫁给冯乐山做小投湖自尽和自己那“小 资产阶级的自尊心”理想破灭,随后又目睹了梅、瑞珏的 死等一系列悲剧,终于无法忍受离开这个家。有一帮志同 道合的朋友,曾一起开报社办报纸宣传新思想。
文章,无暇顾及鸣凤,待她要说时,觉民的到来 使得她不得不走了。鸣凤彻底地绝望了,她记得 她曾说过宁死也不会去,她带着对觉慧深深的爱 和对这世上的不公平的恨跳进了湖里。 鸣凤死了, 由三房的丫头婉儿代替她去当姨太太。鸣凤的死 很快被这大公馆里的人忘记,而觉慧却不能忘, 因为他的自私,他没有把他心爱的人留住。他这 时才发现平常老是训斥大哥和觉民没有胆量,其 实他自己跟他们一样,也是一个没有胆量的人。 他对生活已厌倦了,他有了远离这个家庭的想法。 一天晚上他看到四房的丫头倩儿偷偷在花园里在 给鸣凤和婉儿烧纸钱, 感到万分苦楚。
旧历新年快来了,高公馆这个绅士家庭也忙 着准备过新年。除夕的前一天下午,觉慧买了一 本小说《前夜》读给他的两个哥哥听,书里的内 容激起了觉慧的热情,也唤起了觉新痛苦的回忆, 他向两兄弟述说了自己身为长孙承担的重任,自 己为了家族的人,牺牲了自己的幸福……觉慧想着, 我是青年,我不是畸人,我不是愚人,我要给自 己把幸福争过来。他又为不是大哥的自己十分庆 幸。天黑了,高家四世同堂聚集在一起,互相庆 贺着吃年夜饭,高老太爷看见自己的子孙满堂, 想着再过一两代,他们高家不知道会变成一个怎 样繁盛的大家庭,心里非常地高兴。
觉慧热心地参加《周报》的工作,经常在 《周报》上发表文章。至于觉民,他白天忙 着功课,晚上按时去琴那里教书,对于《周 报》并不像觉慧那样热心。 琴因为她的好朋 友倩如把长辫剪了,她也想这么做,但遭到 母亲的反对,并要把她嫁出去。琴心里爱的 是觉民,她伤心地哭了起来。就在琴伤心痛 苦的晚上,鸣凤也同样伤心至极。原来高老 太爷要她做冯老头子的姨太太,而且就在三 天之后。这是高老太爷的命令,谁也违背不 了,谁也反抗不了。她没有办法,觉慧是她 惟一的希望了,而此时的觉慧正忙着写他的
《家》,中国作家巴金的长篇小说, 《激流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入选20世纪 中文小说100强(第8位)。其他两部为 《春》、《秋》,《家》被认为是巴金的 代表作之一。最早于1931年在《时报》开 始连载,原篇名为《激流》。
它描写了20世纪20年代初期四川成都 一个封建大家庭的罪恶及腐朽,控诉了封 建制度对生命的摧残,歌颂青年一代的反 封建斗争以及民主主义的觉醒。
瑞珏: 她封建迷信的殉葬者。典型的贤妻良母,为自己 所爱的男人付出一切,最后难产而死。
琴 琴是黑暗家庭中一线希望的火花。正如觉民所赞 叹的那样“琴真是个勇敢的女子”。她能冲破封 建礼教的束缚上了女子师范,还想与觉民等一起 去外语专科学校。她还写了剪发有十大好处的文 章,并在刊物上发表。男女同校,女子剪发,这 对封建卫道者来说是不堪设想的。表现了她对封 建礼教的蔑视和争取自由解放的气魄和胆量。
旧历年的最后一天,觉新告诉觉慧他遇见梅表妹 了,痛苦和悔恨涌上心头。觉慧责备觉新当初为 什么不反抗,落到这地步,是罪有应得。觉新苦 笑着说现实的环境不允许他这样做,觉慧突然感 觉在思想上跟他的大哥是离得愈来愈远了。 鸣凤 是高公馆里的丫头,她既聪慧又漂亮,她很喜欢 觉慧。而觉慧只有在回到他那寂寞无聊的家里时, 才会不为思念鸣凤而苦恼。丫头们传闻,冯乐山 要讨姨太太,准备在大房同三房的丫头中挑一个 去。鸣凤向觉慧发誓她绝对不会跟别人。 元宵节 的夜晚,他们几个年轻人接到了消息,督军下令 讨伐张军长,前线已经开火。
高老太爷:是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教的代表。作为这个封 建大家庭至高无上的统治者,作品突出表现了他专横、冷 酷的性格特征。在高家,他的话就是法律,谁也不能反对。 为了维护封建礼教和封建制度,他坚决反对孙子们进学堂 和参加一切社会活动。他逼觉新和瑞珏结婚,制造了觉新 和瑞珏、梅三个人的爱情悲剧。他对家中男女仆人视同牲 畜,硬是要把只有17岁的鸣凤送给60多岁的冯乐山做小老 婆。鸣凤死后,他并没有任何改变,他又把婉儿抬到冯家 受煎熬。在高老太爷的生命中,维护大家庭的秩序、兴盛, 是他意志的全部。高老太爷冷酷的同时,也流露出长辈慈 祥的一面,年夜饭的微笑,临终前的忏悔,对觉民婚姻的 最终成全等,既表现了他面对强大新生力量的幻灭感,没 落感,也表现了亲情未泯的一面。
仗终于打起来了,高公馆上下都沉浸在 一片恐怖、绝望之中,此时琴也正在高家, 她没有地方可去,只能呆在这里。她从前还 相信自己是一个勇敢的女性,而这时她发现 自己还是一个脆弱的女子,没有能力反抗, 也只能等待别人来宰割。 恐怖的时期终于过 去了,和平的统治又恢复了。高公馆又热闹 起来。觉民弟兄的几个同学创刊了《黎明周 报》,刊载新文化运动的消息,介绍新的思 想,批评公馆的 太太们却要她迁到城外生产。因为他们迷信什么 “血光之灾”,懦弱的觉新没有说一句反抗的话, 忍受了一切,把瑞珏接到了城外。 瑞珏几天后就 生产了,她生下了一个儿子,自己难产死了。觉 新没有能见她最后一面。是旧的制度、礼教和迷 信夺去了他的青春、他的幸福、他的前途,也夺 去了他最爱的两个女人。他意识到了这一点,而 他又不能够抵抗这一切,他只有绝望,只有痛苦, 他就此醒悟了,同二弟觉民一起,助三弟觉慧终 于逃离了这个家,使他们被束缚着的家,到上海 去一面求学一面从事进步的革命工作。
觉新的二弟觉民和三弟觉慧就不同了, 他们接受西方文化知识的熏陶,有着先进的 思想、昂扬的斗志,是新时代的新青年。觉 新也跟他俩一起接受新思想,但是他依旧还 是“作揖主义”和“无抵抗主义”的拥护者。 一日,觉慧和觉民跟往常一样,买了几本新 书,来到觉新的办公室里,这时张太太和琴 小姐来了。琴是高家亲戚里面最美丽、最活 泼的姑娘,她也是一个有着理想、有着抱负 的勇敢的新青年。她给大家带来了一个不寻 常的消息,钱家大姨妈回省城来了,梅表姐 嫁了不到一年就守了寡,婚后变得有点憔悴。
小说描述五四时期成都高家公馆的大家 族,主人公是觉慧、觉民、觉新。高老太爷 是这个大家庭的权威。三个主角有不同的性 格和个性。 故事发生在成都一家姓高的大公馆里, 高觉新是这个大家庭里的长孙,就是因为这 个缘故,他被剥夺了学业与爱情。在中学毕 业那天被迫放弃了自己所爱的能够了解他、 安慰他的钱家表姐——钱梅芬,和父亲指定 的姑娘结了婚,结婚后,觉新在父亲的安排 下进入西蜀实业公司事务所上班,尔后不久 父亲死去,觉新成为家中事物的承重者。
鸣凤: 鸣凤是阶级压迫的受难者。痛心疾首而又无力反 抗的力量禁锢着她的感情,她与觉慧爱恋,她的 自由,她的一切对幸福生活的希望,她不能自主, 她得受人摆布。“人与奴”“爱与卑”在这个少 女的心中这两对矛盾越来越尖锐,交锋越来越激 烈。她的死是被压迫阶级对压迫阶级的强烈反抗。 她到底用是清白之躯捍卫了自己作为人的尊严; 她用自己年轻优美的生命向专横残酷的封建等级 制度提出最严厉的抗议!鸣凤的死加速了高家衰 落,尤其在高家垒筑的封建仕宦的脆弱而又顽固 高墙上打开了一道缺口,唤醒了高家第一个叛逆 者——觉慧。
觉新: 他受过新思想熏陶的“新青年”,虽不满旧家庭 的专制,但处在长房长子这样特殊的位置,加上 受封建礼教较多约束,使他养成了委曲求全懦弱 顺从的性格,导致他的思想与行动总是矛盾,结 果就是奉行“作揖主义”和“无抵抗主义”。与 梅相爱却奉父亲之命娶了瑞珏,婚后还算幸福, 但梅后来的回归给他带来无限内疚与痛苦,而梅 也因此不久病逝。办高老太爷的丧事时,陈姨太 以避血光之灾为由把即将临盆的瑞珏赶到郊外生 产。瑞珏难产而死,觉新因习俗礼教无法见她最 后一面,在悲痛之下转而支持觉慧离开这个破碎 的家。
在高老太爷66岁诞辰的庆祝的日子里, 冯乐山向高老太爷提亲,将自己的孙侄女许 给觉民,同时将淑英许给陈克家的二儿子。 觉民爱的是琴,他立即表示要自己的事自己 作主。为了反抗祖父他在觉慧的鼓励和帮助 下逃离了公馆,觉新在这时听到了梅小姐去 世的消息,万分痛苦。
觉慧的五爸在外头讨了妓女“礼拜一”做姨太, 还打着老太爷的招牌借了许多债,老太爷为此一 病不起,他已清楚高家已走下坡路了,最后的结 局是可以想得到的。他做了多年的“四世同堂” 的好梦彻底破灭了。临死前他把觉民召了回来, 答应冯家的亲事不提了,便离开了人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