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 选择性必修1 第二单元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 选择性必修1 第二单元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


大儒诚信教育资源
学习目标
1.研读文本,结合271BAY资源,能自主绘制 河流地貌的示意图。 2.通过完成河流地貌形成过程的演示实验,能 准确表述河流地貌的形成过程。 3.列举2-3个河流地貌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影响 的案例,与大家分享交流。
河床:河谷中平水期(指水位处于河流年均水位位置)水流所占据的谷底部分,又称 河槽。
3.滨海地区地势平坦 有利于泥沙堆积和三角洲的发育。
洪积—A—冲积平原
三角洲C 平原
河漫滩B平原
河流堆积地貌示意
河谷的演变 初期(上游) 河谷横剖面呈__V_形 __下__蚀__和__溯__源__侵蚀为主 河谷加深和延长
中期(中游) _下__蚀__侵蚀减弱,_侧__蚀__ 侵蚀加强
河谷展宽
成熟期(下游) 河谷横剖面呈_槽__形 _侧____侵蚀为主 蚀 向两岸侵蚀拓宽
转偏向力和惯性离心力影响,长江北岸堆积,南岸 受侵蚀(古岸崩欲尽)。 (3)丰富的水源,肥沃的土壤,平坦的地形。
大儒诚信教育资源
河流地貌的发育
初期 侵蚀地貌 中期
成熟期 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
出山口处:洪积冲积平原或洪积冲积扇 堆积地河貌流中下游:河漫滩
入海口:三角洲平原
河流对聚落形成的作用 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河流对聚落规模的影响
1.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 2.地形倒置的成因?
大儒诚信教育资源
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三节 河流地貌的发育
西藏冲积扇地形
科罗拉多大峡谷
长江三峡
桑落洲
唐朝 胡玢
人 想 平 古 昔数 但莫 世 应 沙 岸 日家 看问 更 百 长 崩 大新 桑桑 悠 年 未 欲 江住 落田 悠 后 休 尽 流处 洲事 。 , 。 , 。, 。,
通便捷
大儒诚信教育资源
1.图示河流阴影部分的 地貌形成的原因,主要是 流水的( )
A.侵蚀作用 B.风化作用 C.溶蚀作用 D.堆积作用
2.乙图所示地形剖面对应甲图中的( )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大儒诚信教育资源
答案:(1)②处。凸岸。 (2)“古岸”指长江南岸;因为水在流动过程中受地
凸岸堆积
凹岸侵蚀
河流流经弯道时,水质点作曲线运动产生离心力。在离 心力的影响下,表层水流趋向凹岸,而底部的水流在压 力的作用下,由凹岸流向凸岸,形成弯道环流,在弯道 环流的作用下,凹岸发生侵蚀,凸岸发生堆积。
凸岸
凹岸
A
B
A
B
三角洲 ----形成于河流入海口
三角洲---河口处
黄河三角洲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A.冲积扇 B.河流沿岸平原 C.河边滩地 D.河口三角洲
2、沿A B方向物质组成可能是( C)
A. 黏土、砾石、粉砂 B. 粉砂、黏土、砾石 C. 砾石、粉砂、黏土 D. 砾石、黏土、粉砂
河漫滩
发育于河流中下游
(常限于河流凸岸)
河漫滩平原
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形成河漫滩,河流改 道,河漫滩被废弃连接形成河漫滩平原。
每个问题写出思路、 要点
河流对于聚落的影响
展示安排
前黑板 前黑板 后黑板
后黑板
河流堆积地貌 冲(洪)积扇——发育在山前
地貌特点: (1)形状:以谷口 为顶点呈扇形。 (2)地势:冲积扇顶 端到边缘地势逐渐 降低。 (3)颗粒:堆积物颗 粒由粗变细。
扇顶 扇缘
读下图,回答问题。
1、图示地貌属于(A)
中上游携带大量泥沙; 入海口潮流作用很弱; 河口潮流的落差小。
大儒诚信教育资源
1.泥沙来源丰富 河流泥沙量是三角洲形成的物质条件。
2.河流动力弱——地形、海潮的顶托作用 河口区是河流、潮流、波浪和沿岸流等各种动力的消能区,在 动力减弱的情况下,泥沙就会堆积。
3.海洋动力较弱——潮差大小 如果海洋动力作用强,可将河口泥沙带走,使泥沙难以堆积。 例如钱塘江口。
山区河谷
归纳总结:高原、山地、平原地区聚落分布状况
地形区 聚落分布
原因
聚落形状
高原
深切河谷两岸 地势低、气候温暖、土壤 多成狭长
的河漫滩平原 肥沃、水资源丰富
带状
山区 平原
洪积扇、冲积 地势平坦、水资源丰富、 多成条带
扇和河漫滩平 土壤肥沃


沿河聚落带, 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 带状、团 沿海聚落带 资源丰富、河网密布、交 状
4.口外海滨区域区水浅 海滨水浅对波浪和潮汐均有消能作用,造成较为安静的沉积 环境,有利于三角洲的生成。
大儒诚信教育资源
1.泥沙来源丰富 河流泥沙量是三角洲形成的物质条件。
2.海洋的侵蚀搬运能力较小
河流携带的大量泥沙不能被波浪和海流带走,在河口地区沉 积。 如果海洋动力作用强,可将河口泥沙带走,使泥沙难 以堆积。例如钱塘江口。
河流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河谷:河流流经的介于山丘间的长条状倾斜凹地。
河口:指入海口处。
溯源侵蚀:河流沟谷发育过程中,水流冲刷加剧。下切侵蚀加深河床沟床,受冲刷部 位随物质蚀离,向上游源头侵蚀后退的现象。又称向源侵蚀。
自主学习
展示内容
上游地区成果展示
一、迅速梳理回顾 预习内容
中游地区成果展示
二、自主思考、探
究 探 究 案 的 问 题 , 下游地区成果展示
模较小
河流与聚落规模
河流稀少地 区,耕地连 片,聚落规 模较大 江南水乡
平原低地
聚落一般分布 在冲积平原向 山坡过渡的地 带
河流与聚落分布
聚落一般沿河 成线状分布
山区河谷
平原低地
聚落要高于洪 水位,而且要 避开滑坡、泥 石流等自然灾 害
趋利避害
加高加固河堤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