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流水侵蚀地貌的形成,掌握流水侵蚀作用的三种形式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理解河谷的形成过程。
2.了解流水堆积地貌的形成,掌握冲积平原的三个组成部分及形成过程。
3.理解洪积扇、冲积、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平原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1.阅读河谷的演变过程示意图,能够分析不同阶段河流侵蚀作用的差异。
2.阅读河流堆积地貌示意图,能够分析分析冲积平原各部分的成因及地貌特点。
3、用讲解、观察、实验等方法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树立物质是运动的,事物是在不断发生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
1.流水侵蚀作用的三种形式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2.流水堆积地貌的形成
【教学难点】1.流水侵蚀地貌的形成原理2. 流水堆积地貌的形成原理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引入新课】第一小节大家学习了塑造地貌的内、外力作用,外力作用是由风、流水、冰川等等的作用形成的各种地貌。
外力作用中的流水作用地貌,是大自然中最为常见的地貌,这节课我们来探讨一下河流对地貌的作用。
【板书】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
【介绍】按照成因,可以将河流地貌分为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它们的形成和发展主要与外力作用有关。
【板书】河流地貌: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
【知识回顾】我们首先来回顾一下前面课本中的一些概念
【板书】(一)河流侵蚀地貌
【播放幻灯片】
侵蚀作用:水、冰川、空气等在运动状态下也可以对地表岩石及其风化产物进行破坏,称为侵蚀作用。
侵蚀作用地貌:侵蚀作用常使被侵蚀掉的物质离开原地,称为侵蚀地貌
河流侵蚀地貌:河流在流动过程中,会破坏并搬运地表的物质,形成侵蚀地貌
河流发育初期河流发育成熟期
侵蚀类型下蚀和溯源侵蚀侧蚀
对河流的影响使河流变深、变长使河谷展宽
成因河流落差大,流速快,能量集中凸岸沉积,凹岸侵蚀
河谷横剖面“V”型”U“型
【板书】(1)河流侵蚀的类型及对河流的影响
【教师总结】实际上河流的形成过程正是由于以上的侵蚀作用而形成。
到底是如何经过一步步的形成河流呢?这就是我们要探讨的下一个问题。
【播放幻灯片】
河流侵蚀作用视频
早期河流形成时,伴随着地壳的抬升作用。
例如:科罗拉多大峡谷的形成。
【播放幻灯片】实例1:
视频:科罗拉多大峡谷的形成
【思考】科罗拉多大峡谷的成因是什么?
科罗拉多大峡谷横剖面呈什么形状?
【播放幻灯片】
【阅读课文并思考】1、河流发育的初期,河流侵蚀有什么特点?为什么?
2、河谷横断面呈什么形状?
【例2】课本P 张家界风光的形成原因是什么?
位于湖南省境内的张家界,是我国著名的风景旅游区。
请根据这段描写,用下面的关键词,推测张家界河谷的形成。
张家界市西接云贵高原,东临洞庭湖,北与鄂西山区接壤,南又与雪峰山毗邻,其总的地势是自西向东倾斜。
张家界市四季温和,雨量充沛,溪流发育,各条溪流汇入澧水后,从西向东,一直流入洞庭湖。
张家界市的澧水源头、娄水上游、茅岩河段,河谷多为隘谷、峡谷。
河谷底部呈线形,两岸陡峻,滩多水急。
当你泛舟或漂流在这段河谷的急流险滩上时,惊涛骇浪会令你惊心动魄。
关键词:地壳抬升溪流向下侵蚀河流两岸水流
【例3】中国横断山区的地貌,三峡风光,都是什么原因形成的? 地壳抬升,流水下切侵蚀形成 【承转】流水的下切侵蚀能不能一直发展? 【幻灯片】
【阅读课文】河谷形成后,河流落差变小,这时河流向下的侵蚀作用减弱,向河谷两岸的侵蚀作用加强河流在凹岸侵蚀,在凸岸堆积,使河流更为弯曲,河谷拓宽。
经过漫长的过程,河谷展宽,模剖面呈宽而浅的“U ”型。
【设问】为什么河流会在凹岸侵蚀,在凸岸堆积呢? 【播放幻灯片】
【播放幻灯片】
观察:河谷的剖面出现什么样的变化? 由“V ”型谷变成“U ”型谷
【教师讲解】河湾不断地向两侧扩展,最终将河谷展宽,并在河谷内堆积了大量泥沙。
这时,河谷发育进入成熟期。
从图中可以看出成熟期的河谷比较宽,横剖面呈槽形。
这样一条成熟的河流最终形成。
【承转】河流携带的被侵蚀的物质能不能一直带着呢?不会!当河流将这些物质沉积下来的时候,就会形成沉积地貌。
【引导读书】被河流搬运的物质,在河流搬运能力减弱的情况下,会堆积下来,形成堆积地貌。
【思考】哪些因素导致河流搬运能力减弱?
⎪⎩⎪
⎨⎧海水顶托河道变宽地势变缓流速变慢
【板书】(二)河流的堆积地貌
【播放幻灯片】冲积平原一般是由洪积一冲积平原、河漫滩平原和三角洲平原三部分组成。
【板书】冲积平原的组成
1、洪积——冲积平原
【阅读课文】
图中A 所代表的就是洪积一冲积平原。
它一般是由于季节性的洪水或河流在山区流动时,由于山区内地势陡峭,水流速度快,携带了大量砾石和泥沙。
可是,当水流流出谷口时,由于地势突然趋于平缓、水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放慢,河流搬运的物质逐渐堆积下来,形成洪积扇或冲积扇。
多个洪积扇或冲积扇连接最终形成洪积一冲积平原。
【归纳】洪积——冲积平原的形成条件:
⎪⎩⎪⎨⎧河道变宽地势变缓携带大量泥沙上游水流速度快, 【活动】
讨论:1、细沙在书本前的堆积体外形是否有山前洪积扇的特征?
具有山前洪积扇的特征
2、流水搬运物体的重量与流速的6次方成正比。
据此推想,,山前洪(冲)积扇沉积物的颗粒大小分布有什么规律
从洪积扇扇顶向扇缘,沉积物颗粒由粗变细
3、这个实验能否反映山前洪(冲)积扇不同颗粒沉积物的分布规律?
不能,因为实验用的颗粒物大小比较均匀,作用力只有重力。
4、如何改进实验?
选择颗粒大小不等、形状不同、质量不等的物质混合后当作实验材料,用流水做搬运媒介。
【承转】到了河流的中下游,又会形成怎样的地貌?
【阅读课文】图中B 所代表的就是河漫滩平原。
它一般是在中下游地区,河流下蚀作用较弱,侧蚀作用较强。
河流往往在凹岸侵蚀,在凸岸堆积形成水下堆积体。
堆积体的面积逐步扩大,在枯水季节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
洪水季节,河漫滩被河水淹没,继续接受沉积。
如果河流改道,河漫滩被废弃。
多个被废弃的河漫滩连接在一起,最终形成了宽广的河漫滩平原。
【板书】河漫滩平原
【归纳】河漫滩平原形成的原因:
河流的凸岸堆积,形成水下堆积体
堆积体的面积不断扩大,在枯水季节露出水面 河流改道或者继续向下侵蚀
【承转】在河流的入海口处,又会形成什么样的沉积地貌呢? 【阅读课文】
当携带着大量泥沙的河流进入海洋时,如果河流入海处水下坡度平缓,加上海水的顶托作用,河水流速减慢,河流所携带的泥沙便会堆积在河口前方,形成三角洲。
【板书】三角洲平原 归纳:
三角洲形成的条件:⎪⎩⎪⎨
⎧海水的顶托作用入海处水下坡度平缓河流携带泥沙
【阅读】
黄河三角洲的发育
黄河是一条多沙的河流,中上游每年输出泥沙16亿吨,经河口入海的约有12亿吨。
而黄河在利津入海口的潮流作用很弱,河口潮流的落差通常只有0.8—1.0米。
由于潮流弱、搬运能力差,黄河入海的泥沙约有40%在河口附近淤积,河口两侧的堆积体以每年2~3千米的速度向海洋延伸,黄河三角洲也以很快的速度向海洋扩展。
讨论:
1、黄河三角洲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中上游携带大量泥沙;入海口潮流作用很弱;河口潮流的落差小 2、中游水土流失对黄河三角洲有什么作用? 有利于增加黄河三角洲的面积
3、黄河流域的水土保持工作对黄河三角洲会带来什么影响? 会减缓黄河三角洲的增长速度;甚至会导致三角洲萎缩。
【课堂小结】河流地貌的发育
⎪⎪
⎪⎩
⎪⎪
⎪⎨
⎧⎪⎩⎪⎨⎧⎩⎨
⎧三角洲河漫滩平原
冲积平原洪积冲积平原河流堆积地貌侧蚀河流发育晚期下蚀和溯源侵蚀河流发育早期河流侵蚀地貌——:::
【课堂练习】(2008·江苏高考)图1是“护送2008奥运圣火登顶珠峰的大本营”图片,图2是浙江“雁荡胜境”图片。
读图回答:
1、形成珠峰大本营附近碎屑堆积物和雁荡山陡崖峡谷的主要外力作用分别是 ( B )
A.风力侵蚀、流水堆积
B.冰川堆积、流水侵蚀
C.流水堆积、冰川侵蚀
D.冰川侵蚀、风力沉积
2、甲、乙两图分别为庐山三叠泉和台北野柳“女王头”景观图,下列有关甲、乙两处景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A.甲景观流水侵蚀作用显著
B.乙景观主要由风力堆积作用而成
C.甲景观主要由向斜构造发育而成
D.乙景观主要由石灰岩溶蚀而成
3、读右图分析乙地葡萄种植园地表鹅卵石堆积的原
因。
(8分)
乙地位于(罗讷河)河流出山口附近。
河流出山口
前,穿行于峡谷,水流急,可携带砾石;河流出山
口后,流速变缓,携带的砾石首先在此处堆积
板书设计
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
一、河流地貌
按成因分类: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
(一)河流侵蚀地貌
1、河流发育初期:下蚀和溯源侵蚀
2、河流发育后期:侧蚀
(二)河流的堆积地貌:
冲积平原的组成:洪积——冲积平原、河漫滩平原、三角洲
1、洪积——冲积平原
2、河漫滩平原
3、三角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