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年第二学期九年级历史周末作业编写者:于家凤审核:初三历史备课组编号:201502姓名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 家长签名______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1、能够通过右图所示著作查到的史实有①春秋争霸②商鞅变法③蔡伦改进造纸术④文景之治⑤昭君出塞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C.①②④D.③④⑤()2、汉朝时,欧洲学者把中国叫做“塞里斯(丝国),你知道当时中国的丝绸最远能运送到哪里吗?A.安息B.敦煌C.大秦D.塞琉西亚()3、有这么一句广告词:“这里是丝绸之路的起点,这里是兵马俑的故乡”。
“这里”是指今天的A.陕西西安B.河南洛阳C.江苏南京D.甘肃敦煌()4、西汉末年传入中国的宗教是A.犹太教B.基督教C.佛教D.伊斯兰教()5、右图是《三国鼎立形势图》,深圳在当时属于那个政权的管辖范围A.①魏国B.②蜀国C.③蜀国D.③吴国()6、为三国鼎立局面奠定基础的战役是A.长平之战B.官渡之战C.赤壁之战D.淝水之战()7、结束三国分裂局面的是A.北魏B.东晋C.西晋D.前秦()8、“对于历史上任何一个闯入并扎根于农耕文化圈的游牧民族来说,接受同化是他们的终极命运”,以下哪一位黄帝的在位举措证明了以上言论?A.秦始皇B.汉武帝C.晋惠帝D.北魏孝文帝()9、一代“书圣”的书法作品《兰亭序》,被后人称为“天下第一行书”,请你指出一代“书圣”是A.王羲之B.顾恺之C.祖冲之D.王充()10、北魏后来被哪两个政权所取代?①东魏②西魏③北齐④北周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11、右图所示人物介绍:“数学家,精确计算出圆周率为3.1415926”,据此推断,他是谁?A.王羲之B.顾恺之C.祖冲之D.王充()12、结束了西晋末年以来近300年的分裂局面,南北重新统一的事件是A、隋朝建立B、隋灭陈C、唐朝建立D、隋灭北齐()13、下列有关秦朝与隋朝的相似之处表述正确的是()①两个王朝都结束了分裂,开启了统一②两个王朝都历二世而亡③都修建了巨大的工程④建立的制度都对后世影响深远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14、2006年5月,我国京杭大运河保护和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活动正式启动。
京杭大运河在古代的重要作用是( )A 、促进南北经济交流B 、解决北方缺水问题C 、便于军事力量的调控D 、方便帝王游玩( )15、唐朝时,江都的一位商人乘船到洛阳做生意,需要依次经过的运河是A .通济渠、永济渠B .江南河、邗沟C .邗沟、通济渠D .江南河、邗沟 ( )16、唐朝建立的时间和人物是:A .581年 隋文帝B .589年 陈后主C .605年 隋炀帝D .618年 唐高祖 ( )17、敢于直言,向唐太宗进谏200多次的大臣是:A .房玄龄B .杜如晦C .魏征D .姚崇( )18、下列史实中不属于唐太宗在位时发生的是:A .任用姚崇为相B .完善科举制C .善于用人,重视纳谏D .吸取隋亡教训,轻徭薄赋,发展生产( )19、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不包括:A .唐太宗重视吸取隋亡教训B .唐太宗形成整一套开放的治国理念C .推出一系列得力的治国措施D .出现了社会安定经济发展的局面( )20、郭沫若所说的“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是称赞:A .唐高祖B .武则天C .唐太宗D .唐玄宗( )21、下列关于武则天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②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③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生产、选拔人才的政策;④任用房玄龄和杜如晦为宰相A .①②B .③④C .②③D .①④( )22、武则天称帝时,改国号为周,然而人们还认为她是唐朝皇帝,这主要因为:A.武则天统治时间短B.武则天创立国号,大臣不予承认C.武则天是唐高宗的皇后D.武则天继承了唐太宗的一系列的政策( )23、“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杜甫诗中的“开元”指唐朝的哪一位皇帝统治时期的年号A .唐高祖 B .唐太宗 C .武则天 D .唐玄宗 ( )24、我国是茶的故乡,俗话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那么饮茶之风在全国盛行的是 A .隋朝 B .唐朝 C .明朝 D .清朝( )25、唐朝的长安城内,有“坊”和“市”的区别,“市”的城市功能是( )A .商业区B .居民住宅区C .政府机构D .娱乐区( )26、“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的诗句是赞美哪个朝代的瓷器( )A .汉朝B .隋朝C .唐朝D .宋代( )27、历史上把唐朝的全盛时期称为( )A 、文景之治B 、贞观之治C 、开元盛世D 、康乾盛世( )28、 泉州市区有条街道的名称(右图),与哪种制度有关?( )A. 分封制 B .九品中正制C .科举制D .三省六部制 ( )29 、英国大百科全书中说: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这里 指科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
你认为这种制度对中国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是 A.从高门权贵且具有真才实学的子弟中选拔官员B.改善了用人制度,促进了 教育及文学艺术的发展C.束缚人们的思想,扼杀人们的聪明才智D.由皇帝直接任命有真才实学的人做官,加强君权统治二、非选择题30、学会正确认识并评价历史人物,这是历史学习的一个关键问题。
所谓“论从史出”,要评价一个人,必须从他所处的历史时期、所做的事情出发来进行判断。
(14分)材料一:两千多年前,中华大地上曾有一批百科全书式的渊博学者。
他们以巨大的热情和无畏的勇气,从不同的角度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进行理论探讨和实践,试图创造一个美好的理想社会。
他们倡导发起的这段学术争鸣,是人类文化史上的里程碑。
材料二:见下图图1 图2材料三:继春秋战国之后,中国社会在魏晋南北朝时发生了第二次大变动,北方民族大面积融合,中原文化大量南渐。
在这漫长的四百年里,魏晋南北朝创造了中国文化史上的传奇,它是一个思想和艺术大丰收的时代,是一个人才辈出的时代。
中国艺术的各个方面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突破,呈现出缤纷绚丽、异彩纷呈的壮观景象。
问题一:材料一中所说的“一批百科全书式的渊博学者”处于哪一历史时期?(1分)请你从这批学者中选取一人并说说他的贡献。
(人物及其贡献)(2分)根据材料一内容分析,这次“学术争鸣”有什么重要意义?(1分)问题二:材料二图1和图2分别是那两位人物?(2分)他们分别选择了哪一思想派别的主张创造“理想社会”?(2分)为巩固统治,他们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加强思想控制?(2分)问题三:材料三中提到,魏晋南北朝“是一个人才辈出的时代”,请你从书法艺术角度举一例进行说明(人名及其成就)。
(2分)问题四:材料三说“中国社会在魏晋南北朝时发生了第二次大变动,北方民族大面积融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此时北方民族大融合与那一历史事件相关?(1分)问题五:在历史学习过程中,人们往往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褒贬不一,甚至持有极端意见。
你认为,我们该如何用正确的方法或态度评价历史人物?(1分)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材料一:“秦始皇平定六国,隋炀帝富有四海,既骄且逸,一朝而败,吾亦不可得而自骄也?言念于此,不觉惕焉震惧。
”材料二:“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为人主,可不畏惧?!”材料三:“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
今魏征殁逝,遂亡一镜矣。
”材料四:“若家给人足,朕虽不听管乐,乐在其中矣”.材料五:“朕终日孜孜,非但忧怜百姓,亦欲使卿等长守富贵.”. ——《贞观纪要》问题一:据材料一判断,这段话是谁说的?(1分)写出该段话中提到的历史人物的名字及朝代(2分)。
问题二:材料二反映出唐太宗认识到了巩固统治的实质性问题是什么?(1分)基于以上认识,唐太宗为缓和君民关系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3分)问题三:材料三反映出唐太宗怎样的政治品质?(1分)太宗时期也因此名相辈出,请列举三位。
(3分)问题四:材料四反映出唐太宗治国的理念符合哪家学说?(1分)他秉持该理念治国在历史上出现了什么局面?(1分)问题五:结合材料五看出,唐太宗的以上思想和措施的最终目的是什么?(1分)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材料一: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九州道路无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
材料二:(唐玄宗)思欲弃末敦本,阜俗安人……急于务农,不夺农时。
宽赋敛,节征徭,使天下无事。
——《唐大召令集》材料三:见右图1、2材料四:越窑的青瓷,胎质细薄,釉色晶莹,人们赞美它“类玉”“类冰”。
邢窑的白瓷,有“类雪”“类银的称誉。
长安城内两个市,各有“二百二十行,四面立邸,四方珍奇,皆所积集”。
图1 图2问题一:从材料一中看出,这首诗赞颂的哪位皇帝在位时出现的什么盛世局面?(2分)问题二:根据材料二、三,指出材料一出现的原因。
除此之外,出现材料一这种盛世景象的因素还有哪些?这种全盛局面是何时被打破的?(4分)问题三:材料三中图一、图二农业用具的名称分别是什么?(2分)问题四:陶瓷业在唐朝有重要发展,除材料二中的“青瓷”“白瓷”外,这一时期最为有名的还有什么?(1分)问题五:材料三中“长安城内两个市”,“市”的城市功能是什么?长安在当时的历史地位如何?(3分)问题六: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以把三则材料反应的史实归纳为()(2分)A、生产农具的改进B、盛世经济的繁荣C、手工技术的高超D、封建政治的稳定选择题答案:1 ——5:CCACD: 6 ——10:CCDAA 11——15:CBDAC 16——20:DCADB 21——25:CDDBA 26——29:CCCB 非选择题30;问题一:春秋战国时期;举例:孔子“为政以德”,提出人的学说;创办私学;有教无类…(春秋战国任一思想家及其贡献均可)作用:促进了文学艺术的繁荣(言之有理即可)问题二:秦始皇(嬴政):法家;“焚书坑儒”;汉武帝:儒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问题三:王羲之《兰亭序》问题四:北魏孝文帝改革问题五:史论结合,一分为二31、问题一:唐太宗、秦始皇(嬴政)—秦朝;隋炀帝(杨广)—隋朝问题二:人民群众力量的强大措施:1)唐太宗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2)注意“戒奢从简”3)合并州县,革除“民多吏少”的弊政。
问题三:政治品质: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
名相:房玄龄、杜如晦、魏征。
问题四:儒家学说、“贞观之治”。
问题五:巩固统治32、问题一:唐玄宗开元盛世。
问题二:材料二:重视农业生产,轻徭薄赋;材料三:生产工具的革新;还有:唐玄宗本人的才能;唐玄宗措施的正确性;人民的辛勤劳动等。
安史之乱问题三:曲辕犁筒车问题四:唐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