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编制依据、编制原则1.1编制依据1)、市政工程施工招标文件;2)、道路施工的相关技术规范及验收标准;3)、其他有关的国家及地方强制性规范和标准;4)、我公司现阶段施工能力、管理水平及历年来承担类似工程的施工经验。
1.2编制原则1)、遵循《招标文件》的原则严格按照招标文件中的工程规范、工期、质量、安全目标等要求编制施组,满足招标方各项要求。
2)、遵循施工技术规范和验收标准的原则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时,严格按施工技术规范要求优化施工技术方案,认真执行工程质量检验及验收标准。
4)、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时,根据该工程的特点,突出体现城市施工中交通疏解、环境保护和文明施工的要求,从实际出发、科学组织、均衡施工,把交通疏解、环境保护和文明施工作为重点内容,制定专题方案,确保使施工对城市环境和城市交通的影响降到最低,体现快速,有序、优质、高效的施工作风和精神风貌。
5)、体现“安全第一、防范结合”的原则严格按照施工安全操作规程,从制度、管理、方案、资源方面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确保施工安全,服从建设单位指令,服从监理工程师的监督指导,严肃安全纪律,严格按规章程序办事。
6)、遵循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原则配备技术能力强、有丰富的同类工程施工经验的技术人员,同时,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时,充分应用“四新”成果,发挥科技在施工生产中的先导作用。
7)、遵循专业队伍施工和综合管理的原则以专业化队伍为基本形式,配备必要的施工机械设备,同时采取综合管理手段合理调配,以达到整体优化的目的。
8)、遵循文明施工和环境保护的原则施工中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法》和海口市的有关文明施工和环境保护的地方法规,创建“文明施工现场”。
第二章工程概况2.1 工程概况本工程为“三亚市海棠湾C10片区市政工程”。
位于三亚市海棠湾镇,为海棠C10片区约2.02平方公里规划范围内的路网中的一环路、四横路及20米规划路市政配套工程。
主要工程项目有:道路工程、交通工程、市政管线工程(给水、中水、雨水、污水、电力、电信、燃气等)、照明工程、景观工程等。
海棠湾位于海南岛南端、三亚市东部,距市区28公里。
海棠湾C10片区位于海棠湾南部,铁炉港东侧,北邻林旺片区。
规划范围西起蒲尾岭,东至海边,北至高速公路后海联络线,南至亚龙岭。
本工程计划施工总工期210日历天。
工程质量要求为合格。
2.2主要技术标准2.2.1主要技术参数道路类别:城市支路,Ⅱ级;设计车速:20km/h;荷载等级:中等交通;结构设计年限: 10年;路面类型:沥青混凝土面层;标准轴载:BZZ-100;2.2.2采用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公路工程部分;GB/50220-95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 5768-99 《道路交通标准和标线》GB/T50331-2002 《城市居民生活用水量标准》GB50318-2000 《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014-2006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268-2008 《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89-98 《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069-2002 《给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52-95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4-95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2.2.3行业标准2004版《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CJJ37-90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45-2006 《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CJJ50-2001 《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CJJ75-97 《城市道路绿化规范与设计规范》CJJ11-93 《城市桥梁设计准则》CJJ77-98 《城市桥梁设计荷载标准》CJJ1-2008 《城镇道路工程质量验收规范》JTG B01-2003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J 003-86 《公路自然区划标准》JTG/T B05-2004 《公路项目安全性评价指南》JTJ/T 006-98 《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JTG 004-93 《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2.3 道路主要设计概要2.3.1平面设计平面设计线形以建设单位提供的最新规划方案为准。
2.3.2纵断面设计保证片区排水通畅,并充分结合现状地形,尽量减少工程量。
2.3.3横断面设计道路设计标准断面形式:K0+027.895~K0+368.883段3.7~4.3m宽人行道+15.0m宽车行道+1.2~5.7m宽人行道,道路总宽19.9~25.0m;K0+368.883~K1+130段3.0m~13.1m 宽人行道+10.0m宽车行道+3.2m~9.1m宽人行道,道路总宽16.2m~32.2m。
2.3.4路基设计原道路为水泥混凝土路面,道路两侧多为已建建筑物。
由于沿线管道施工,原车行道和人行道路面将全部拆除,拆除物不能用于回填。
路基挖方不得超挖、乱挖,路基填土不得使用腐殖土、生活垃圾、淤泥,不得含草、树根等有机杂物;回填土粒径不得大于10cm。
新建人行道边缘与已建建筑物接顺。
路基施工中严格执行《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及有关施工技术规程。
由于道路未做地质勘测,施工中如遇不良地质等特殊情况,应及时通知设计单位,会同建设单位、监理单位进行现场处理。
土质路基压实采用重型击实标准,其压实度不小于下表:2.3.5路面结构1)、车行道4cm厚细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AC-13)6cm厚中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AC-20)35cm厚4.5%水泥稳定碎石20cm厚级配砂砾石垫层2)、人行道5cm厚厂制成品水磨石毛面方砖3cm厚M10水泥砂浆找平层8cm厚C20混凝土基层3)、路缘石、嵌边石及树池路缘石采用15cm×35cm×100cm厂制仿花岗石大斜边路缘石;嵌边石采用10cm×15cm×50cm厂制仿花岗石嵌边石;树池侧缘石采用10cm×15cm×50cm厂制仿花岗石嵌边石;树池盖采用80cm×80cm×5cm成品仿花岗岩树池盖。
2.3.6 材料要求及控制指标1)、级配砂砾石垫层砂砾石垫层作为道路结构层底层,兼起排水及保护道路结构稳定的作用。
砂砾石应具有一定的级配。
CBR值不得小于80%。
砾石最大粒径不得大于53cm。
砾石中细长及扁平颗粒含量不超过20%,石粒的集料压碎值不得大于30%,施工时砂砾石应均匀拌合,并在最佳含水量下碾压成形,压实度不大于96%(重型击实标准)。
砂砾石级配范围应符合下表:当天然砂砾满足级配要求时,可直接使用,否则应调整集料组成。
砂砾石垫层回弹模量不小于180MPa。
2)、水泥稳定碎石基层4.5%水泥稳定碎石,水泥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其物理性能和化学成分应符合《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175-1999的规定。
碎石集料级配范围应符合下表:4.5%水泥稳定碎石压实度不小于98%,要求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控制在3~4MPa,回弹模量不小于1500MPa。
3)、沥青混凝土面层Ⅰ沥青的材料要求:A、道路均采用道路石油沥青AH-70。
其技术指标符合下表:B、道路透层油采用洒布型阴离子乳化沥青PA-2。
其技术指标见下表C、道路粘层沥青采用阳离子型乳化沥青PC-3。
其技术指标见下表Ⅱ集料的材料要求A粗集料粗集料:采用粒径大于10cm的乱世轧制碎石,按T0346试验方法2个或2个以上破碎面颗粒含量大于90%,颗粒形状接近立方体,饱满,石质坚硬、耐磨,质量满足要求见下表:B、细集料细集料应采用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并有适当颗粒组成的优质天然砂或机制砂,应耐嵌挤,颗粒饱满、粉尘含量低,其技术指标应满足表1的要求。
另外,机制砂的规格要求还应符合表2的要求。
表1表2C 、填料必须采用石灰石等碱性岩石磨细得到的矿粉,原石料中的泥土杂质必须除净。
矿粉要求干燥、洁净,能从填料仓自由流出。
填料中掺加拌和机除尘装置回收的回收的粉尘用量不得超过填料总量的25%,掺有粉尘填料的塑性指数不得大于4%。
矿粉必须贮放在室内,被雨淋湿的和已结块的矿粉不得使用。
其质量应符合下表的要求。
D、水必须是不含盐或其它杂质的水。
Ⅲ沥青混合料的要求A、细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AC-13根据有关规范,推荐的细粒式改性沥一月混凝土AC-13的级配范围见下表:B、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根据有关规范,推荐的AC-20混合料的级配范围见下表:C、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要求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应严格按照目标配合比、生产配合比、生产配合比验证,三个阶段确定混合料的配合比。
矿料级配组成及混合料的各项性能指标应满足的技术指标见下表3、表4:表3 沥青混合料AC-13性能要求表4 沥青混合料AC-20性能要求Ⅳ沥青混凝土的拌制采用厂制热拌。
第三章施工总体部署3.1总体施工目标3.1.1质量目标符合国家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标准。
3.1.2工期目标完全响应招标文件要求,项目施工总工期为210日历天。
3.1.3安全生产目标1)、无人身重伤及其以上事故。
2)、无等级火警事故。
3)、无机械及重大、大交通事故。
3.1.4文明施工目标1)、场地清洁,标志齐全,料具有序,尊重民俗,文明施工。
2)、机构健全,制度明确,措施齐全,执行有力。
3)、创文明施工标段,创文明施工项目经理部。
3.1.5环境保护目标1)、机构健全,制度明确,措施齐全,执行有力。
2)、控制扬尘,控制噪音,控制排污,各项指标符合成都市相关规定要求。
3)、创环境保护达标标段,创环境保护先进项目经理部。
3.2总体施工方案3.2.1路基土石方工程施工方案1)、路基开挖:因本工程路基基本在原地面以上,本着尽量不动基底原状土的原则,严格控制开挖深度只清除原地面杂土,如遇软土地基,应进行处理。
施工采用挖掘机挖装,人工辅助,自卸车运弃。
2)、路基填方:采用分段分层填筑,挖掘机或装载机装料,自卸汽车运料,推土机摊铺,平地机整平,压路机碾压,核子密度仪法检测密实度。
3.2.2砌体工程施工方案采用砂浆搅拌机拌制砂浆,人工挂线、挤浆砌筑,人工抹面洒水养护。
3.2.3路面工程施工方案1)、基层、底基层施工方案本标段车行道设20cm厚级配砂砾石底基层(垫层),35 cm厚4.5%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非机动车道设8cm厚C20混凝土基层,均采用厂拌法集中拌合,10t自卸汽车运送,幅宽5.0m 稳定土摊铺机摊铺,压路机压实。
2)、粘层、透层、下封层施工方案粘层、透层、下封层沥青采用洒布车洒布,下封层的集料采用集料撒布机撒布。
3)、沥青混凝土面层施工方案采用间歇式160t/h沥青混合料拌合设备拌制沥青混合料,10t自卸汽车运输,幅宽5.0m 摊铺机梯队摊铺,压路机碾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