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道岔大修作业标准及流程

道岔大修作业标准及流程

道岔大修作业标准
1、作业条件
⑴施工负责人不低于副段长。

⑵办理施工封锁手续,设置停车信号防护;电化区段,停电作业;开通线路后,放行列车或单机时按规定限速。

⑶书面通知电务、供电、车务人员等配合。

2、作业程序
⑴作业准备
①施工机械:轨道车、铲车、道岔预铺机、发电机、无齿锯、钻孔机;
②工具、材料:液压起道机、齿条压机、吊轨车、搬手、钉道锤、滚轮、冲击镐、锹、镐、耙子、叉子、大绳、钢尺、卷尺、抬筐、滑轨、接头夹板、接头螺栓、长短枕头。

③校对量具,检查施工机械状态,检查作业工具。

④道岔测量:根据实际需要,施工前对岔区进行平纵断面测量,确定线路中心桩及道岔需清筛深度。

⑤预卸石碴:预卸备足石碴,用编织袋装,堆放在道岔附近不侵限位置备用,不得影响施工及行车安全。

⑥施工前,将所用需要更换的配轨、岔后长、短岔枕按编号运到位,按照规定标准做到“一对一”摆放,固定牢固,并做好防侵限和防联电保护工作。

⑵封锁作业
①按规定办理线路封锁,设置停车信号防护。

②拆除、拨出旧道岔及岔枕:封锁后,按照分工,施工人员进行扣件拆卸、拨出道岔各部钢轨,抬出岔枕。

③清挖清筛道床:使用铲车清挖道床,或采用人工对枕下道床进行清挖、清筛,撤到规定标高;填入新碴,在石碴填够后,并用爬子扒平整,保证净碴深度不低于岔枕范围内枕底下300mm。

④位移新道岔:在预铺道岔的走行轨上安设滚轮,道岔钢轨上栓好横移拉绳;在整平的道床上设置新铺道岔横纵向走行轨,并于原走行轨连接。

滑入新道岔到预定位置后,撤出走行轨;当道岔需前后移动时,可使用预铺机进行调整;无预铺机时,可将滑车轮朝上,垫入鱼尾板,用撬棍移动道岔,道岔就位。

⑤拨正道岔,并于前后及侧向线路连接,拨顺方向,找平轨面,起道捣固,回填道碴,开通前10分左右,施工负责人检查设备是否达到开通条件,联系电务人员进行道岔扳动试验,出现问题及时调试,确认良好状态,方可开通线路。

⑥轨道车回收旧轨料。

⑶开通后限速条件下作业
①回填道碴,改正各部几何尺寸,复柠接头螺栓及扣件螺栓,整理道床。

②整理旧道岔及旧岔枕、零配件,回收、分类堆码,清理场地。

③留有足够人员巡养,安排专人检查,发现超限处所及时安排整修。

⑷次日整修。

开通后次日,利用封锁时间,对道岔、附带曲线进行全面起道捣固,全面改正道岔各部几何尺寸;回收旧轨料,做到工完料
净场地清。

3、作业质量
整组更换道岔按设计文件及《铁路线路修理规则》第6.4.2条执行。

主要项目一次达标,可评为优良。

如有主要项目不符合标准,次要项目漏项或不合格,经整修后复验达到标准,可评为合格。

①轨距:误差不超过+3mm、-2mm,变化率不大于1‰;
②水平:误差不超过4mm,导曲线内股不高于外股;轨向:直线误差不超过4mm;高低:前后高低差不超过4mm。

③道床:道床密实、清洁、饱满,边坡整齐,枕下清碴厚度不少于300mm;岔枕:连续空吊板不超过6%。

④尖轨:尖轨竖切部分与基本轨密贴,尖轨动程符合要求;基本轨、导轨:钢轨无硬弯,钢轨接头轨面及内侧错牙不得超过1mm;
⑤辙叉与护轨:查照间隔不小于1391mm,护背距离不大于1348mm,可动心轨竖切部分与翼轨密贴,动程符合设计要求;转辙连接零件:连接杆不松动销子齐全有效,三道缝密贴。

⑥轨缝:平均轨缝误差不超过3mm,绝缘接头轨缝不小于6mm。

⑦其它连接零件:各部螺栓全部涂油,齐全无松动,胶垫齐全,歪斜不超过6%,扣件齐全密靠。

⑧道岔外观:道岔标记,各种数字、符号刷新,字体工整、无误。

道岔大修作业流程
作业条件:办理施工封锁手续,设置停车信号防护;电化区段,停电作业;书面通知
作业卡控手册道岔大修作业
ⅩⅩ工务段
道岔大修作业卡控表
卡控人:承包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