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课时跟踪检测(二十四)化学反应速率解析

课时跟踪检测(二十四)化学反应速率解析

课时跟踪检测(二十四)化学反应速率1.(2014·苏州模拟)下图所示为800 ℃时A、B、C三种气体在密闭容器中反应时浓度的变化,只从图上分析不能得出的结论是()A.A是反应物B.前2 min A的分解速率为0.1 mol·L-1·min-1C.达平衡后,若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D.反应的方程式为:2A(g)2B(g) +C(g)2.(2014·怀远联考)下列有关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铁片与稀盐酸制取氢气时,加入NaNO3固体或Na2SO4固体都不影响生成氢气的速率B.等质量的锌片分别与同体积、同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硫酸反应,反应速率不相等C.SO2的催化氧化是一个放热反应,所以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减慢D.加入反应物,化学平衡常数增大,化学反应速率增大3.把在空气中久置的铝片5.0 g投入盛有500 mL 0.5 mol·L-1硫酸溶液的烧杯中,该铝片与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的速率v与反应时间t可用如图坐标曲线来表示。

下列推论错误的是()A.0~a段不产生氢气是因为表面的氧化物隔离了铝和硫酸溶液B.b~c段产生氢气的速率增加较快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温度升高C.t>c时产生氢气的速率降低主要是因为溶液中c(H+)降低D.t=c时反应处于平衡状态4.将4 mol A气体和2 mol B气体在2 L的容器中混合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2A(g)+B(g)2C(g)。

若经2 s后测得C的浓度为0.6 mol·L-1,现有下列几种说法:①用物质A表示的反应平均速率为0.3 mol·L-1·s-1②用物质B表示的反应平均速率为0.6 mol·L-1·s-1③2 s时物质A的转化率为70%④2 s时物质B的浓度为0.7 mol·L-1。

其中正确的是()A.①③B.①④C.②③D.③④5.(2014·福州模拟)在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存在如下反应2SO2(g)+O2(g)催化剂△2SO3(g)ΔH<0,某研究小组研究了其他条件下不变时,改变某一条件对上述反应的影响,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图Ⅰ表示的是t1时刻增大O2的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B.图Ⅱ表示的是t1时刻加入催化剂后对反应速率的影响C.图Ⅲ表示的是催化剂对平衡的影响,且甲的催化效率比乙的高D.图Ⅲ表示的是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且乙的压强较高6.反应A(g)+3B(g)===2C(g)+2D(g)在四种不同情况下的反应速率分别为①v(A)=0.45 mol·L-1·min-1②v(B)=0.6 mol·L-1·s-1③v(C)=0.4 mol·L-1·s-1④v(D)=0.45 mol·L-1·s-1该反应进行的快慢顺序为()A.④>③=②>①B.④<③=②<①C.①>②>③>④D.④>③>②>①7.下列关于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条件说法正确是()A.增大压强一定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B.使用催化剂,使反应的活化能降低,反应速率加快,但不改变反应的历程C.减小反应物浓度可以减小化学平衡常数,从而减小化学反应速率D.升高温度,一定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8.(2014·吉林一中)对于在一密闭容器中进行的下列反应:C(s)+O2(g)CO2(g)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将木炭粉碎成粉末状可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B.升高温度可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C.增加压强可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D.增加木炭的量可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9.草酸与高锰酸钾在酸性条件下能够发生如下反应:MnO-4+H2C2O4+H+―→Mn2++CO2↑+H2O(未配平)。

用4 mL 0.001 mol/L KMnO4溶液与2 mL 0.01 mol/L H2C2O4溶液,研究不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改变的条件如下:组别10%硫酸体积/mL 温度/℃其他物质Ⅰ 2 20Ⅱ 2 20 10滴饱和MnSO4溶液Ⅲ 2 30Ⅳ 1 20 1 mL蒸馏水(1)(2)如果研究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使用实验______和______(用Ⅰ~Ⅳ表示,下同);如果研究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使用实验______和______。

(3)对比实验Ⅰ和Ⅳ,可以研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Ⅳ中加入1 mL蒸馏水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

10.(2014·广州六中质检)用酸性KMnO4和H2C2O4(草酸)反应研究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离子方程式为:2MnO-4+5H2C2O4+6H+===2Mn2++10CO2↑+8H2O。

一实验小组欲通过测定单位时间内生成CO2的速率,探究某种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设计实验方案如下(KMnO4溶液已酸化):实验序号A溶液B溶液①20 mL 0.1 mol·L-1 H2C2O4溶液30 mL 0.01 mol·L-1KMnO4溶液②20 mL 0.2 mol·L-1H2C2O4溶液30 mL 0.01 mol·L-1KMnO4溶液2的体积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填实验序号)。

(2)若实验①在2 min末收集了4.48 mL CO2(标准状况下),则在2 min末,c(MnO-4)=________ mol·L-1。

(假设混合溶液体积为50 mL)(3)除通过测定一定时间内CO2的体积来比较反应速率,本实验还可通过测定________来比较化学反应速率。

(4)小组同学发现反应速率变化如下图,其中t1~t2时间内速率变快的主要原因可能是:①产物Mn2+是反应的催化剂、②________。

11.向一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A和B,发生如下反应:x A(g) +2B(s)y C(g);ΔH<0。

在一定条件下,容器中A、C的物质的量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下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1)用A的浓度变化表示该反应0~10 min内的平均反应速率v(A)=________;(2)根据图示可确定x∶y=________;(3)0~10 min容器内压强________(填“变大”,“不变”或“变小”);(4)推测第10 min引起曲线变化的反应条件可能是________;第16 min引起曲线变化的反应条件可能是________;①减压;②增大A的浓度;③增大C的量;④升温;⑤降温;⑥加催化剂(5)若平衡Ⅰ的平衡常数为K1,平衡Ⅱ平衡常数为K2,则K1________K2(填“>”、“=”或“<”)。

12.(2014·济南模拟)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CH4(g)+H2O(g)CO(g)+3H2(g)ΔH>0,测得c(CH4)随反应时间(t)的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0~5 min内,v(H2)=0.1 mol·(L·min)-1B.反应进行到12 min时,CH4的转化率为25%C.恒温下,缩小容器体积,平衡后H2浓度减小D.10 min时,改变的外界条件可能是升高温度13.(2014·许昌一中测试)氢是一种理想的绿色清洁能源,氢气的制取与储存是氢能源利用领域的研究热点。

利用FeO/Fe3O4循环制氢,已知:H2O(g)+3FeO(s)Fe3O4(s)+H2(g)ΔH=a kJ/mol2Fe3O4(s)6FeO(s)+O2(g)ΔH=b kJ/mol下列坐标图分别表示FeO的转化率(图1 )和一定温度时,H2生成速率[细颗粒(直径0.25 mm),粗颗粒(直径3 mm)](图2)。

(1)反应:2H2O(g)===2H2(g)+O2(g)ΔH=________(用含a、b代数式表示);(2)上述反应b>0,要使该制氢方案有实际意义,从能源利用及成本的角度考虑,实现反应Ⅱ可采用的方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900 ℃时,在两个体积均为2.0 L密闭容器中分别投入0.60 mol FeO和0.20 mol H2O(g),甲容器用细颗粒FeO、乙容器用粗颗粒FeO。

①用细颗粒FeO和粗颗粒FeO时,H2生成速率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②细颗粒FeO时H2O(g)的转化率比用粗颗粒FeO时H2O(g)的转化率________(填“大”、“小”或“相等”);③求此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写出计算过程,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4)在下列坐标图3中画出在1 000 ℃、用细颗粒FeO时,H2O(g)转化率随时间变化示意图(进行相应的标注)。

答案1.C 2.B 3.D4.选B①正确,用物质A表示的反应平均速率为0.6 mol·L-1÷2 s =0.3 mol·L-1·s-1;②不正确,用物质B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3 mol·L-1·s-1/2=0.15 mol·L-1·s-1;③不正确,2 s时物质A的转化率为0.3 mol·L-1·s-1×2 L×2 s÷4×100%=30%;④正确,2 s时物质B的浓度为(1 mol·L-1-0.3 mol·L-1)=0.7 mol·L-1。

5.选B增大O2的浓度的瞬间,逆反应速率不变,A不正确;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速率,但不能改变平衡状态,B正确,C不正确;由于正反应是体积减小的可逆反应,所以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SO2的转化率增大,D不正确。

6.选A若将各反应速率均转化为以B表示的反应速率,且以mol/(L·s)为单位,①、②、③、④表示的速率分别是0.022 5 mol/(L·s)、0.6 mol/(L·s)、0.6 mol/(L·s)、0.675 mol/(L·s),故A正确。

7.选D压强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只适用于有气体参与的反应,即改变压强,反应速率不一定改变,A不正确。

催化剂参与反应,所以能改变反应的历程,B不正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