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厦门大学物化考研试题分析研究

厦门大学物化考研试题分析研究

厦门大学物理化学考研试题分析研究一、历年考题所考查各章节的分数分布情况:气体0热力学第一定律 6 热力学第二定律 6 多组分系统热力学 5 相平衡 18化学平衡15 统计热力学基础 4 电化学 34界面现象10化学动力学38胶体化学 2其他7二、2005-2011期间各章节所考查知识点的统计:⑴气体:范德华方程⑵热力学第一定律:绝热可逆膨胀过程、节流膨胀过程,对系统温度的影响;两者的P-T图的区别及在冷冻机的制冷过程中是如何应用的。

由生成焓求反应热;热量计算的综合知识运用;若已知臭氧催化分解主要是在冰晶或固体水合物表面进行,试根据有关热力学原理说明为什么南极上的臭氧层空洞较其他地方多。

节流膨胀过程中的转换温度;当温度与转换温度满足不同关系时,对节流膨胀过程温差正负的影响。

相变焓、相变过程中的熵变;两者能否应用于过程方向的判断。

三种获得低温的方法,比较优缺点;对确定过程的热力学函数变判断;热力学函数之间的计算;卡诺热机的应用-燃烧热转化为有用功的计算;⑶热力学第二定律:理想气体PVT过程焓变的计算,标准摩尔生成吉布斯自由能,标准摩尔生成焓变计算。

相变焓;等效过程设计;相变过程中的热力学函变;吉布斯判据;亥姆霍兹判据。

标准摩尔反应吉布斯自由能变与温度的关系图,及与反应方程式存在的对应关系;标准摩尔反应吉布斯自由能的计算;标准摩尔生成焓变、熵变的求法。

恒温条件下,可逆过程中系统对环境做最大功;最大功与吸收热的关系;体系经过一个不可逆过程对体系、环境熵的影响。

TdS=CvdT+T[δp/δT]dV;试问两物质应以什么比例,能获得最大混合熵;标准摩尔生成吉布斯自由能的求法;标准摩尔反应焓变的求法。

水在真空容器中汽化的热力学函变;热力学函变在生物化学中的应用。

对反应方向的判断;确定过程的热力学函数变计算。

⑷多组分系统热力学:稀溶液的依数性;活度,真实液态化合物的性质。

化学势;理想液体混合物;物质的量分数、质量分数与饱和蒸汽压的关系;拉乌尔定律;蒸气是理想气体与否,对溶剂标准吉布斯自由能变的影响。

用调节化学势的方法定性描述稀溶液的三种依数性,可借助图形。

活度系数;蒸汽压下降;溶剂活度系数与稀溶液依数性间的关系;亨利常数的求法,已知PH。

⑸相平衡:二组分真实液态混合物的气液平衡,等压相图中各相区的相态、自由度,绘制步冷曲线,指出步冷曲线上各段的自由度,水合物能否和水溶液及冰共存需满足的条件。

各区的相态、自由度;绘制步冷曲线,并指出步冷曲线上各段的自由度;相图的应用。

绘制合金相图,绘制步冷曲线,指出各段的相变情况,计算在其中某一段时液相固相的物质的量之比。

系统组分数;T、p 时,系统中各相平衡共存;系统组分数、相数、自由度数的求法;三相线上的相平衡关系式;液态混合物冷却时能得到多少某种纯组分。

各相区稳定时存在的相;绘三相线;三相线上的相平衡及相平衡间的关系;绘步冷曲线,注明各阶段的相变化和自由度。

绘制二元相图;指出各平衡区的相态;绘制步冷曲线,并指出各段路径的相变化。

独立组分数的计算;自由度的判断;相图的应用,对某确定状态下,各组分间的物质的量之比;相图的应用,如利用相图提纯物质。

⑹化学平衡:压力平衡常数,基于浓度的标准平衡常数,温度、压力对化学反应平衡的影响,温度、压力对最终平衡状态的决定关系,反应平衡常数计算。

转化率;反应物产物浓度与热力学函数间(H、G)的关系式;温度、压强及惰性气体对反应平衡的影响。

连串反应达平衡时,中间物质的浓度比;反应平衡常数与焓变、熵变的关系。

压力对化学反应平衡的影响;压力反应平衡常数。

化学反应的摩尔焓变、摩尔熵变与化学反应方程式、平衡状态的关系;压力反应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

平衡温度;分解温度;稳定性判断。

⑺统计热力学基础:定域粒子体系和离域粒子体系的热力学函数与分子配分函数,平动熵和转动熵(比较相同温度和压力时CO和N2),配分函数。

振动、转动、平动能级间隔大小比较;非理想气体的性质,全同粒子体系、相依粒子体系,独立可别粒子体系、定域可别粒子体系。

配分函数概念的理解认识。

摩尔平动熵最大的气体。

离域子系统;最低平动能级和相邻能级的间隔;N2和CO 的摩尔熵比较。

基本振动频率;振动特征温度。

⑻电化学:分配系数、标准电极电势的定义,电动势与温度的关系,电解质浓度与电极电势的关系及与平衡常数的关系,金属在阴极析出的顺序,及析出金属时对应的电压,某种金属析出或某特定现象发生时,电解液中某离子的浓度的确定;存在超电势时对电极反应的影响。

电解质溶液的性质、浓度与溶液电阻的关系,由离子摩尔电导率求相关非电解质水溶液的解离常数的方法。

电极电势与电解质浓度间的关系;摩尔电导率的计算;摩尔电导率、电解质溶液浓度、溶液电阻三者间的关系;原电池和电解池的电极极化曲线),电阻超电势,电极极化的主要形式;如何降低极化引起的超电势。

电池反应达平衡时电池的电动势;F;电池可逆放电产生的热效应;摩尔电导率,电阻,解离常数,解离度,电解质的浓度;保证金属沉淀和某阳离子氧化所需施加的最小电解电势;电极反应式的书写;阴阳极电极材料对电极反应的影响。

电动势不能用伏特计测量而要用对消法的原因;离子活度积与原电池电势间的关系;在电解池中阴阳极析出或溶解的顺序,并需考虑超电势对它们可能产生的影响;正负离子迁移数的求法;根据离子浓度改变,求从系统析出的物质的组成。

原电池的标准电动势与电极电势的关系;如何设计原电池,来通过测定电动势,求难溶盐的活度积;用极限摩尔电导率讨论电解质溶液电导能力的原因;电极电势与溶液离子浓度关系,及与溶液PH间的关系。

电导、电导率、摩尔电导率三者之间有何联系,各自的单位;电极反应书写;超电势、分解电压;超电势对电极反应的影响。

离子的摩尔电导率;阴阳离子迁移数;电极反应式、电池反应式的书写;电化学与热力学相联系的部分-燃料电池;电池的标准电动势的求解方法;分解电压;电解液电阻、电流密度、超电势与外加电压间存在的关系。

⑼界面现象:人工降雨的原理,微小液滴的饱和蒸汽压,解释为什么会存在湿度大而不下雨的状况。

液固界面,表面活性物质。

界面张力。

相同温度下,水和冰表面张力的比较;弯曲液面的附加压力;界面张力;毛细管内的水向毛细管的那一段移动。

朗缪尔吸附等温式(基于的假设);气相中有相邻气泡将发生的变化。

弯曲液面的附加压力;状态改变时,毛细管中水的行为变化;若毛细管的内壁涂一层石蜡,对液面会产生什么影响。

若毛细管中间有一扩大部分,会对液面产生什么影响。

气体在固体表面发生等温吸附过程,熵如何变化;在毛细管内装入润湿性液体,在毛细管一端加热,则管内液体将如何变化;若已知溶液表面张力与活度的关系,则溶液中溶质的表面过剩可能会与活度存在怎样的关系;利用毛细现象设计永动机的可行性。

朗缪尔吸附等温式;弯曲液面的附加压力;三种常见的亚稳态,“气泡室”的亚稳态原理。

溶液表面张力与活度的关系;溶质的表面过剩与活度的关系;活化能;温度对链式化学反应的影响;表面张力,微小液滴的饱和蒸汽压公式、计算方法。

⑽化学动力学:单分子反应lindeman理论;速率方程的确定(微分形式);表观活化能,活化能与反应速率间的关系;表观活化能、标准摩尔反应焓及反应速率平衡常数三者之间可能存在何种关系;多相催化反应,催化反应的速率方程式;aA,速率常数,反应速率与温度、压强的关系。

反应速率方程,中间产物浓度最大的时刻;提前因子与热力学函数间的关系;反应级数;速率常数与温度的关系;活化能值的求法;达到预定反应状态所需时间;半衰期、阿氏活化能与反应速率常数的关系;稳态法推导反应速率表达式;确定反应速率方程所需满足的条件。

ZM,双分子反应速率常数;催化剂(绝缘体催化剂、酶催化剂、金属催化剂、广义酸碱催化剂)上的活性中心;反应速率常数的应用;已知反应速率常数时,求中间物质浓度达最大时的时间,及此时中间物质的最大浓度。

半衰期,反应进行到某一条件所需时间;根据反应机理和反应速率常数写出总的反应速率方程;确定反应级数所要求的反应速率常数间要满足的关系;表观速率常数与某物质浓度的关系确定;阿伦尼乌斯方程,及压强会对方程产生的影响。

计算某一时刻不能核素间的物质的量比;衰变过程放出的热量。

摩尔键焓、活化能;对连串反应,稳态渐进法成立的条件,在此条件下的各物质浓度-时间曲线;压力平衡常数的求法;德拜休克尔公式,与盐效应公式的联系;半衰期的应用;反应级数的确定;精确计算反应级数应如何设计实验;已知解离常数和反应级数,确定反应至某一阶段的时间;反应历程的理解;反应速率的求解;用热力学有关公式说明气体制冷的原理;用温-熵图定性表示绝热去磁制冷原理。

单原子分子间发生化学反应的机理;活化能、临界能、势垒间存在的关系;反应级数、活化能、速率常数与反应活化熵存在的关系;半衰期的应用考查;反应速率方程的推导及深刻理解;对反应过程具备基本的合理性判断。

反应的量子产率计算;光化学反应;平行反应反应速率的求法;化学反应速率方程中系数的求解;反应速率方程对反应机理的反应;催化剂表面上的吸附;设计确定反应速率方程的实验步骤;旋光度对反应速率方程的影响;在给定条件下反应级数的求解;半衰期与活化能的关系;Michaelis机理,稳态渐进法。

⑾胶体化学:MgSO4和Na2SO4聚沉能力比较;对临界胶束浓度概念的理解;胶体结构式;胶团结构式;天空呈蔚蓝色和鲜红色的原因;胶粒带电性判断;⑿其他:根据一些键能及标准摩尔反应焓计算某物质的共振能。

分离提纯时,如何防止或减少物质的聚合作用;如何根据温度、压力和化学方程式来估算反应是否可能发生。

三维平动子的平动能能级的简并度;永动机工作的原理和其不可能造成的原因。

残余熵;电离平衡;溶解平衡;气液界面;蒸发热;活化能;相对扩散速率。

已知能级差,又知基态是二重简并,则第一激发态与基态上的原子数之比。

受激物的磷光光谱产生的原因;对公式的掌握理解,总结形式相同的公式。

对公式、符号的考查。

三、2001-2004老题型中对各章知识点的考查:⑴气体:压缩因子在等温下随压力的变化;超临界气体应用的要求。

可逆过程、恒压过程、恒温过程中的热力学函变。

摩尔单原子理想气体状态变化过程中的热力学函变计算。

⑵热力学第一定律:气体节流膨胀过程中的致冷致热效应判断;如何利用相图求解相变过程中的热力学函变。

热力学函数之间的运算,应熟悉它们之间的关系式,并掌握它们的应用条件;物质在特定热力学状态下的稳定性判断及能够平衡共存的温度;相变过程。

相变过程的热力学函变。

⑶热力学第二定律:热力学函数之间的运算,应熟悉它们之间的关系式,并掌握它们的应用条件;物质在特定热力学状态下的稳定性判断及能够平衡共存的温度。

判断过程方向可以用哪些热力学函数,判据式的依据;恒温过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