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

多选题1.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系统:个体自我系统和社会系统。

2.学校心理辅导的功能:教育性功能,发展性功能,预防性功能。

3.新《指导纲要》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原则的阐述:坚持科学性与实效性相结合;坚持发展、预防和危机干预相结合;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和关注个别差异相结合;坚持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相结合。

4.自我意识的教育与辅导的内容:自我认识的教育与辅导、自我接纳的教育与辅导以及自我完善的教育与辅导。

5.性心理辅导的内容:性生理、性心理、性道德和性法制教育。

6.团体辅导功能:教育功能,发展功能,预防功能,治疗功能。

7.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注意点:适度、适时、适用。

8.学校心理危机干预的主要对象:可能出现危机行为的学生,危机事件当事人,危机事件相关人群。

9.心理测验中的信度包括:重测信度,复本信度,内部一致性信度。

10.高中生心理档案:团体资料和个人资料。

11.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功能,为教育改革增效的支持性功能,推动社会和谐发展的功能。

12.生涯发展的教育与辅导主要包括:生涯规划辅导,升学辅导,择业辅导。

13.校园文化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人格塑造功能,情感陶冶功能,社会化功能。

14.学校、家庭、社会三者有机结合的教育网络是实施教育的一种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的教育组织体系。

15.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评估的原则:科学性原则,全面性原则,发展性原则。

16.在学生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

17.团体辅导的优势:辅导效率高;辅导效果容易巩固;辅导的感染力强,影响广泛。

18.个别辅导的流程:判定问题、探索问题、行动实施及结束。

19.学校心理危机干预的主要目的:预防校园心理危机发生;避免学生自我伤害或伤害他人;帮助学生恢复心理平衡;增强学生应对心理危机的能力。

20.协同学校心理健康的途径p7021.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研的方法:听课、评课式;任务驱动式;教法研讨式;说课式;教学比武式;经验交流式;团体心理训练式。

22.中小学生团体辅导设计原则:发展性原则,系统性原则,体验性原则。

23.中小学生危机分类:公共危机和个人危机。

24.学校性教育内容25.学校心理辅导课程的设置形式:学习辅导,人格辅导,生活辅导。

26.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特点:教学对象的全体性;教学形式的活动性;教学目标的发展性;学生地位的主体性;师生关系的平等性。

27.来访者主要沉默类型:创造性沉默;自发性沉默;冲突性沉默。

28.主要强化类型:正强化和负强化。

简答一、如何全面的认识自我?1、通过与他人的比较来认识自我2、通过分析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来认识自我3、通过自己的学习成绩和活动成果来认识自我。

4、通过自我反思和自我批评来认识自我。

二、心理健康的标准我们认为,心理健康的标准就是个体适应正常或良好。

具体地说,从个体横向适应的角度看,心理健康标准应分为心理健康适应(自我适应)标准和社会适应标准;从个体纵向适应的角度看,心理健康标准应分为生存适应标准和发展适应标准,这两个维度共同形成一个心理健康标准的二维结构。

不过,学生的心理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系统,这是我们评价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时必须持有的一种观念和认识。

(心理健康的标准:统计学标准;社会文化标准;症状学标准;个体的主观体验标准)三、如何实施职业生涯规划?1、培养学生进行生涯规划的意识;2、帮助学生了解生涯规划的内容;3、教给学生生涯规划的方法和技巧。

四、简述心理危机干预六步法1.确定问题。

通过接触,建立沟通关系,并充分地倾听当事人的叙述,尽量站在当事人角度理解其对目前危机境况的认识;2.确保当事人安全。

心理危机干预人员在检查评估、倾听和制定行动策略的过程中,都必须把安全放在首要位置上考虑;3.给予支持。

通过提供支持和包容性的人际环境,让当事人感受到被接纳,被关心,从而减少孤独感、绝望感。

4.提出应对方法。

心理危机干预人员要帮助当事人认识到有许多可供选择的解决方法,并从中选择一种合适的、具备实现可能性的方法;5.制订计划。

与当事人一起制订应对困境的计划;6.获得承诺。

心理危机干预人员必须在结束干预前,从当事人那里得到诚实、直接和适当的承诺。

五、简述中小学心理健康的主要内容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了解心理健康调节方法,认识心理异常现象,掌握心理保健常识和技能。

其重点是认识自我、学会学习、人际交往、情绪调适、升学择业以及生活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内容。

心理健康教育应从不同地区的实际和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出发,做到循序渐进,设置分阶段的具体教育内容。

六、简述考试焦虑的含义及辅导策略。

考试焦虑是学生对考试情境的一种紧张的、类似担忧的反应。

考试焦虑辅导策略:1、正确看待考试分数,减轻心理负担。

2、做好充分准备,形成良好的应试状态。

3、掌握一些处理怯场的方法和技巧。

4、进行考试策略方面的辅导。

七、中小学生个别辅导注意事项。

1、不要误以为个别辅导就是心理治疗。

2、不要把个别辅导当作一般性的教育谈话。

3、不要把个别辅导看成是一种密切的师生谈话活动。

4、不要把辅导过程变成特殊环境下的理性分析或安慰劝导。

八、简述影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是个体自我系统和社会系统。

个体自我系统的因素主要有:个体生物遗传及生理健康状况;个体所拥有的知识、经验及隐形的思想意识状况;具有信息加工及心理调节功能的工具性心理认知能力;个体的人格特质。

社会系统的因素主要有:学校教育环境与行为;社会的精神存在及其运动;家庭教育环境与行为。

在学校心理健康的形成、发展中,个体自我因素构成心理健康的自助系统,而社会因素则构成心理健康的他助系统,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有赖于这两个系统各自的功能状况以及系统间交互作用的性质。

九、简述学习策略的含义及辅导策略。

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在充分考虑自身条件和环境条件的前提下,为取得最佳学习效果的主动性调控行为。

学习策略的辅导实施:1、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的内在逻辑顺序。

2、加强学习策略的知识理解。

3、引导学习掌握基本认知策略和支持性策略。

4、增强学生运用监控策略的能力。

十、简述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设计流程。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流程包括确立单元活动主题的名称、主题理论分析、确定活动的对象、确定活动目标、确定活动内容、选择活动策略与方法、确定活动的时间以及拟定活动程序共八个环节。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常用的活动形式有游戏、角色扮演、行动训练、介意澄清、音乐调适等。

十一、简述学校心理危机干预的流程。

1、根据学校心理危机干预预案,通知联络救援人员、学校负责人和相关人员。

2、进行学校心理危机干预前的准备。

3、进入现场开展心理危机干预。

4、开展心理危机干预效果评估。

5、开展危机后的维护性干预。

论述一、如何在学科教育中更好渗透心理健康教育?1.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和价值:1.扩宽心理健康教育的时空;2.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全员参与;3.提升学科教学的实效2.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1.学科教学目标的渗透;2.学科教学内容的渗透;3.学科教学过程的渗透;4.学科教学评价的渗透3.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注意点:1.适度。

包括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内容的挖掘和教学过程的整合上都要适度;2.适时。

一是一节课里,集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渗透的时间不宜太长;二是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也要与时俱进,要适时调整渗透策略,把握最佳时机,增强渗透的时效性;3.适用。

要适用于教学需要和本班学生。

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原则新《指导纲要》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原则的阐述:1、坚持科学性与实效性相结合;2、坚持发展、预防和危机干预相结合;3、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和关注个别差异相结合;4、坚持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相结合。

2.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原则及贯彻要求:原则:1.教育性原则;2.针对性原则;3.尊重性原则;4.发展性原则;5.主体性原则;6.整体性原则7.全体性原则;8.活动性原则。

2.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分数解释:高分(8-10)特征,低分(1-3)特征。

因素A乐群性:高分者外向、热情、乐群;低分者缄默、孤独、内向。

因素B聪慧性:高分者聪明、富有才识-低分者迟钝、学识浅薄。

因素C稳定性:高分者情绪稳定而成熟;低分者情绪激动不稳定。

因素E恃强性:高分者好强固执、支配攻击;低分者谦虚顺从。

因素F兴奋性:高分者轻松兴奋、逍遥放纵;低分者严肃审慎、沉默寡言。

因素G有恒性:高分者有恒负责、重良心;低分者权宜敷衍、原则性差。

因素H敢为性:高分者冒险敢为,少有顾忌,主动性强;害羞、畏缩、退却。

因素I敏感性:高分者细心、敏感、好感情用事;低分者粗心、理智、着重实际。

因素L怀疑性:高分者怀疑、刚愎、固执己见;低分者真诚、合作、宽容、信赖随和。

因素M幻想性:高分者富于幻想、狂放不羁;低分者现实、脚踏实际、合乎成规。

因素N世故性:高分者精明、圆滑、世故、人情练达、善于处世;低分者坦诚、直率、天真。

因素O忧虑性:高分者忧虑抑郁、沮丧悲观、自责、缺乏自信;低分者安详沉着、有自信心。

因素Q1实验性:高分者自由开放、批评激进;低分者保守、循规蹈矩、尊重传统。

因素Q2独立性:高分者自主、当机立断;低分者依赖、随群附众。

因素Q3自律性:高分者知己知彼、自律严谨;低分者不能自制、不守纪律、自我矛盾、松懈、随心所欲。

因素Q4紧张性:高分者紧张、有挫折感、常缺乏耐心、心神不定、时常感到疲乏;低分者心平气和、镇静自若、知足常乐。

3.SCL-90的统计指标主要为两项,即总分和因子分。

总分项目:(1)总分:90个项目单项分相加之和,能反映其病情严重程度。

(2)总均分:总分/90,表示从总体情况看,该受验者的自我感觉位于1-5级间的哪一个分值程序上。

(3)阳性项目数:单项分大于等于2的项目数,表示受验者在多少项目上呈有‘’病状‘’。

(4)阳性项目数:单项分=1的项目数,表示受验者‘’无症状‘’的项目有多少。

(5)阳性症状均分:(总分-阴性项目数的总分)/阳性项目数,表示受验者在‘’有症状‘’项目中的平均得分。

反映受验者自我感觉不佳的项目,其严重程度究竟介于哪个范围。

因子分:因子分共包括10个因子,即所有90个项目分为10大类。

因子分高,表明这一组症状较为严重,某一因子对诊断莫一疾病可能有较大意义。

每一因子反映受检者某一方面的情况,因而通过因子分可以了解受检者的症状分布特点,并可作剖面图分析。

SCL-90包括9个因子,每一个因子反映出个体某方面的症状情况,通过因子分可了解症状分布特点。

当个体在某一因子的得分大于2时,即超出正常均分,则个体在该方面就很有可能有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