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心理健康示范校汇报

心理健康示范校汇报

教书启智,育人育心——学校创建“心理健康教育实验及示范学校”工作汇报盘龙区桃源小学心理健康是学校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内容,也是当前学校教育面临的新任务和新要求。

如何在小学开展适合孩子年龄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让孩子的身心能健康发展,是当前学校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基于以上考虑,盘龙区桃源小学给予心理健康教育足够的重视,创设出全体成员共同参与和支持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与氛围,从而使心理健康教育扎扎实实地开展下去,并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效果。

下面,就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开展情况向在座的各位专家和领导进行汇报,恳请指导。

一、建校百年,老树新生盘龙区桃源小学是一所曾培养出无数优秀学子的百年老校,创建于1913年,有着悠久历史。

学校1990年搬迁到的穿金路席子营二区新校址,占地7304平方米,有19个教学班,43名教职员工,900多名学生。

走进桃源小学,仿佛走进了一座清幽怡人的园林,2340平方的绿地,从春到冬四季常绿、鲜花不断;那数十米的文化长廊,彰显着丰厚的文化底蕴;齐全的教学设施,提供了良好的就学环境。

学校是盘龙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接收点,近85%的学生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

长期以来,学校以“校容美,质量高,有特色,声誉佳”及“德智双全、身心两健、全面发展”为办学目标和育人目标。

立足学生的发展,把教育科研作为提高办学质量的突破口,大力推动校本研训,并与周边学校加强联合,共研互促,不断增强学校发展实力。

作为一所城市发展中学校,我校教师秉承“教书启智,育人育心”的育人模式,让每一个孩子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都得到身、心、灵的健康发展。

学校多渠道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并渗透到学科教学中。

我校教师研究意识强,研讨氛围浓,结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专长,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每一个学科,全员参与。

老师们对待所有学生一视同仁,公正公平实施教育,努力培养学生“自知、自尊、自制、自信、自强”的心理素质,让每一位小学生都拥有健康的心灵,并真正成为身心健康的新一代。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积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创建欢乐的课堂气氛,和谐的教学过程;让学生乐学、爱学,帮助学生消除对学习的畏难情绪,从根本上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将教师教给他们的策略,转换成为自己的学习方法。

为学生创设的“启迪智慧、提升学能”的教育方式得到了专家和各级教研部门的肯定及广大家长的认可。

我校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居多,这些孩子的家长忙于生计,导致他们缺乏父母的关爱,在成长过程中形成的心理疑问无人解答,最终容易形成心理问题,为此,我校还精心构建心理辅导室“心智屋”,组建由师生共同组成的“知心团”,为学生排忧解难,营造健康的心灵家园。

积极创建多功能的“阳光俱乐部”活动室,给学生提供训练心理素质、调节心理压力的场所。

进一步完善和利用“健康同行”宣传专栏、心语信箱,“心情大舞台”广播、校报、班会课等途径和阵地,形成了立体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经过近几年的努力,学校各项工作教育教学工作取得一定的成绩,获得昆明市“绿色学校”“园林单位”“文明学校”,盘龙区“雏鹰大队”的称号,先后被评为昆明市“先进教研组”,盘龙区“校本培训实验学校”“课堂教学团体优秀奖”“校本教研先进学校”“绿化工作先进学校”。

二、追根溯源,健康同行盘龙区桃源小学全面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已有近十年的时间,在教师中早已达成广泛共识。

早在2003年,前一任校长刘有源就已经进入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领域,深入课堂、亲力亲为,并成为盘龙区心理健康教育的带头人。

在刘校长带领下,在区教科中心尚昆荣老师长期蹲点、指导帮助下,我校通过培训提高了全体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程度,教师们认识到自身心理素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孩子们的成长,从而不断转变教育观念,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学习实践过程中,我校教师从各学科教学中向学生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并逐步树立起“全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观念。

2008年起,我校率先在盘龙区尝试将心理健康教育进入课堂,从普及入手,重点培养骨干,逐渐形成了4人为主的心理健康教育团队,作为学校专、兼职的心理教师,为学校更好开设心理健康课打下坚实基础。

这些教师年青、学习力强,积极参加心理健康教育研修课程,敢于实践、在课堂教学中不断积累经验,逐渐根据我校学生实际,分年级制定出不同的目标、教材及要求,并保证了足够的课时。

2009年在区“减负增效,提高课堂教学效能”课堂教学团体评优活动中,我校李燕老师上的心理健康课首次亮相,并荣获区级二等奖,充分显示了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在全区的带头作用。

如今,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壮大,实现了师生融合、学科渗透、活动辅助等多种形式并存,除了在全校分班开展团体辅导外,还组建了师生共同参与的知心团,架起心灵沟通的桥梁。

在刘校长的领导下,学校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的建设,课程的建设和阵地建设,开展了科研及教研活动,已逐步形成具有特色的“学校行政挂帅-领导小组管理-教师落实—家庭参与”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

现在,虽然学校校长换任,但新校长邓磊依然一如既往地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继续带领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开展教育教学及科研,保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阵地继续生根结果。

从开始涉足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以来,我们得到了来自省、市、区专家的帮助指导,多次组织参与各级心理健康研讨活动,成绩斐然。

在云南省第二届心理健康教育研讨活动中,我校刘校长带领字淑敏老师共同参与做课,两节展示课均获好评;此后,字淑敏、李燕、陶莉娜等老师多次在盘龙区举办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讨活动上进行教学展示;2011年底学校举办了“心育启智、活力课堂”心理健康主题研讨活动,成功展示了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成果。

在大家共同努力下,我校做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和针对性相结合;面向全体学生与关注个别差异相结合;教师的科学辅导与学生的主动参与相结合,为学生营造起一个温馨、和谐、宽松的学习生活氛围。

随着心理健康教育的全面展开,我校深入开展起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目的就是想在实践中探究出一套科学系统、易于操作,行之有效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有针对性、实效性。

为此,学校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的同时,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科研建设。

以《关注、关爱城市“留守儿童”》、《“注意缺陷”儿童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培养研究》、《“活力课堂”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自信心的建立在小学中段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课题研究为引领,以实践探究为主线,结合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自信、自立、自强的奋发精神和高尚的人格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

经过长期的积淀,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呈稳步、有序的发展之势,心理健康工作成为师生沟通的桥梁,为学生的心灵撑起了蓝色的天空。

在此基础之上,我校积极争创云南省心理健康教育实验和示范校,希望能得到更多的支持与指导,让学校成为学生的快乐家园,成为教师的研讨基地。

三、百年老校,别具匠心百年桃源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与文化,更有敢为人先的气势,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在秉承传统的同时,结合我校实际,致力于打造我校的品牌与特色。

(一)师资强大,研究深入一直以来,学校十分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成立了一支以校长、教导处、德育处、班主任、心理辅导教师、教学骨干共同参与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队伍。

为了提高心理教师的理论知识和教育水平,学校积极给予经费,支持教师参加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培训、心理学课程研修学习。

在教师们自学摸索、课堂实践、经验共享的基础上,组织教师外出参观学习、教学研讨,打造了一支有专业理论支撑、有丰富团体辅导经验的强大师资队伍。

原任校长刘有源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工作经验,曾于1999年——2003年在盘龙区东华一小开展《学生、教师、家长三维结合促进学生心理健康》课题实验,获盘龙区科研一等奖,科研论文同时获得云南省教育科研和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论文一等奖,完成了2004—2006年为期两年的由北师大发展心理教育学院与昆明市教育局、云师大联合举办的研究生进修班的学习。

参加2010年教育部“国培计划——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培训项目”研修。

在工作过程中,不仅亲自担任课程的实践者,还多次组织培训,提高全体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培养出一批有经验的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

学校现有的专、兼职心理健康骨干教师4人,平均年龄31.5岁,学历均为本科。

虽然没有心理学专业的师资,但在我校教师先普及后提高的培训过程中,边实践边学习,逐渐提升了专业能力。

4位教师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以来,多次承担区级研究展示课,已具备比较好的教学水平。

目前已有李燕、马玲两位教师获得由北师大发展心理教育学院与昆明市教育局、云师大联合举办的研究生进修班的毕业证书。

这些骨干几年来荣获多项奖励,李燕、字淑敏老师在全国心理健康教育课堂录像评选中分别获得二等奖和三等奖;李燕老师获全国心理健康教育论文评选三等奖;刘有源、字淑敏老师为云南省第二届中小学心理健康课研讨活动提供了展示课;连续几次的盘龙区心理健康课堂评优活动我校均有教师参加。

其中,先后有李燕、字淑敏老师分别获二等奖;陶莉娜老师获昆明市心理健康课二等奖,盘龙区心理健康课堂评优一等奖。

我校积极鼓励老师认真学习钻研心理学知识,掌握学生心理发展的普遍规律;深入学生实际,掌握学生的个性特征;提高自身心理素质,善于调节自己的情绪,能理解、宽容学生在一定年龄段所难避免的过失或失误;更新思想观念,建立师生间的平等、合作、互助的关系。

保证师生间感情相融,人际和谐,形成健康的心理气氛,经过几年的努力,教师都树立了“及时疏导,及时沟通”的意识,尽力用“心”沟通,做一个“听话”的大人,排除学生心理阻碍。

在心理健康课堂实践活动中,我校教师逐步形成了分年级不同的辅导侧重点,减少了说教式的心育课,增加了专项活动训练,保证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多头并进,全面开花《心理健康教育纲要》强调,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要立足教育,重在指导,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

要坚持以育人为本,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方法,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因此我校从四方面入手,多头并进、全方位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不仅有心育课,还有学科渗透实践,以及训练活动,包括个体、团体的辅导。

逐步形成以心育课为主,其它学科渗透为辅,并结合心理辅导、活动辅导的特色,使校园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得有声有色,效果明显。

教师努力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尊重理解、真诚同感、学会倾听,通过积极的心理暗示,发展学生的健康人格、心理与行为相互促进;学生在老师关注下成长,文明有礼、身心两健,师生关系融洽。

从以下这些工作实践中可以看到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长足发展: 1、以分年级心育课为途径,开展团体辅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