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指印画》活动反思:1.结合班级幼儿的特点设计活动过程,突出重难点。
手指印画在以前的美术活动中我带领幼儿手指印过毛毛虫,在区域游戏时与幼儿一起印过小鸡,因此幼儿有一些用颜料作画的经验。
因此,在示范作画时重点向幼儿介绍了长颈鹿和螃蟹的画法。
这样活动开展起来就有侧重点,便于解决活动中出现的问题。
在出示范例的时候我也注意到范例的美感,让幼儿充分的欣赏感受作品的美,从而产生作画的兴趣。
范例中选择的画我也是有针对性的,如印一个圆可以变出小鸡和螃蟹、印两个圆变成长颈鹿,印多个圆点可以变出毛毛虫。
这样幼儿在向幼儿介绍作品时让幼儿感受到递进性,幼儿从而结合自己的能力进行作画,便于幼儿操作。
2.把握细节扎实开展活动。
细节的把握对于一个活动来说也是很重要的,在活动中我也注意一些细节的把握,如:请个别幼儿到前面示范作画时,我请2名幼儿分别尝试绘画两种动物,这样在他们绘画中我会去捕捉优点进行放大,并捕捉缺点对全体幼儿进行及时教育,这样为后面的幼儿分散去作画做好铺垫。
再如:幼儿作画时,我鼓励能力弱的幼儿可以模仿老师的范例来作画,能力强的幼儿可以大胆想象的进行作画。
还有在幼儿的作画纸上我事先画好了一些小草,这样幼儿印完动物以后,作品的效果很美。
不足之处:在活动中每组提供的颜料太多,因为活动的重点并不是感受色彩的变化,因此,可以每组提供一种颜料,小组之间可以不一样。
个别幼儿作画时的动物方向不一样,我利用讲评的时候进行了教育。
小班美术活动《漂亮的帽子》课后反思《纲要》中多次提到,要通过艺术活动激发情趣,体验审美愉悦和体现成就感。
幼儿特别是小班幼儿对艺术活动的表现往往带有“情绪色彩”,常停留在“好玩”、“我喜欢”的水平上。
另一方面,小班幼儿的小肌肉发展水平还教低,对传统的绘画技能的掌握还比较薄弱,在选择教材时要充分考虑幼儿实际的操作水平。
结合平时的教学,我发现小班孩子非常喜欢拓印活动,简单的操作技能和鲜艳的色彩能给孩子带来极大的满足,同时我发现,孩子感兴趣的是活动的过程,而不是活动的结果,因此,美工活动中应更注意游戏化、情景化,强调让幼儿在愉快、轻松、自由的游戏中自娱自乐、玩中学、玩中获发展。
在选材上,我力求贴近幼儿生活,同时又要适合运用拓印的方式来进行。
帽子是幼儿日常生活中非常熟悉的一样事物,基本上每位幼儿都有,很贴近幼儿的生活。
并且现在的帽子款式和色彩都非常丰富,使幼儿有极大的想象和发挥空间,适合用拓印的方式来表现。
在活动设计上,充分考虑了活动过程的游戏性、情景性,同时注意创设一个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使幼儿大胆尝试、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
以幼儿期待的春游活动引出话题,让幼儿为春游活动做准备,自己设计一定漂亮的帽子,使得幼儿在进行活动时自然地投射进了自己的情感,因此能够特别投入地进行活动。
同时鲜艳的色彩和有趣的拓印方法,使幼儿充分感受美术活动的乐趣。
由于幼儿先前有过拓印的经验,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我把重点放在引导幼儿协调地搭配三种色彩上。
在示范的时候,引导幼儿观察每一种颜色在帽子上的分布,使幼儿通过自己的观察发现每种色彩的分布应均匀,并且错开来。
在活动中幼儿能够说出,一种颜色印完后,另一种颜色应该在空白的地方印。
但没有注意到每一种颜色都应该均匀地分布在帽子上,而不应该挤在一块。
幼儿可能有模糊的意识,但并不清楚,因此在这里我适当地总结了一句。
并且在总结之后,让个别幼儿来尝试,这名幼儿只在帽子的一端印,很多幼儿就发现了在帽子的另一端还有一些空白的地方也需要印上漂亮的颜色。
在这一过程,幼儿原本模糊的意识渐渐地清晰起来,并且在幼儿自己的操作中体现了出来。
当然,在活动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
细节的处理与课堂上的有效回应一直以来都是青年教师需要不断磨练的地方。
比如,如何让幼儿意识到一个纸团只能蘸一种颜色,而不能蘸多种颜色,否则会使这些颜色产生颜色变化。
虽然,我在幼儿操作前提醒幼儿一个纸团印完一种颜色后要扔到垃圾桶,然后再拿另一个新的纸团去蘸另一种颜色再印。
可是,在幼儿的操作过程中还是出现了把颜料混淆的情况。
这一方面可能是因为我在示范的时候没有引导幼儿注意一个纸团只能蘸一种颜料,另一方面也许是因为我在说明这一点上使用的语言不够童趣,无法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可以将纸团拟人化,将调色盘当作纸团宝宝的家,提醒幼儿在请纸团宝宝帮忙之后要把纸团宝宝安全送回家,如果送错了,妈妈就找不到纸团宝宝,会很伤心的。
通过这样拟人化的情节,幼儿在操作的时候可能就会更投入,效果可能也会更好。
美术活动案例评析:画太阳一、将要学习的技能转化为幼儿的需求夏天的太阳让孩子们感到非常热,“送它什么凉快的光芒呢?”教师话语一出,孩子们便急切地为太阳想各种凉快的事物做光芒。
虽然画不同图形的太阳光芒可能不是孩子当时的需要,但是,教师能寻找教育契机,把幼儿应学习的技能、技巧转化为其主动的需求,自然地调动起幼儿学习的内在动力。
同时为幼儿搭建适合的台阶,综合运用已有经验,让幼儿在克服困难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表现太阳光芒。
二、在幼儿有需要时融入技能、技巧的教育在绘画太阳的光芒时,围着太阳一圈画光芒成为幼儿的技巧难点。
如何支持他们围着太阳画出好看的图形呢?这时,教师采用了设问质疑法,当幼儿发现教师不好画时,教师没有直接给出解决的方法,而是引导幼儿讨论,思考出新方法——转动画纸绘画。
三、经验迁移策略,启发幼儿运用已有经验解决新问题主题活动中,孩子们感受到了夏天的热,探讨过了能使人凉快的物品,有些物品幼儿已经画过。
教师在了解幼儿已有经验的基础上,采用了经验迁移策略,发挥语言、情境、暗示及启发联想等方法、技巧,引发幼儿对生活中凉快物品的回忆,有效的激发他们绘画的积极性,从而激发幼儿学习的主动性,适应了幼儿的发展要求。
美术《我帮妈妈挂窗帘》反思窗帘是孩子很熟悉的生活物品,充满了丰富的艺术美感,又易于孩子观察、体验、创作和欣赏,所以非常适合小班幼儿。
首先我让孩子们说一说他们所见过的窗帘是怎么样的,有什么图案,是什么颜色的。
孩子们都能根据自己家里或见过的实际窗帘说出来。
帮妈妈挂窗帘,我为孩子们创设了一个情境,熊妈妈有很多宝宝,他们需要不同颜色的窗帘,来请我们小三班的孩子帮忙。
课前示范,我首先提出要求,竖的一条直线,从上往下,一条旁边接着一条,并且可以用不同颜色。
我请了一名能力较强的幼儿上前根据我提出的要求做展示。
结果郑筱莳完成的特别棒。
幼儿操作环节,我发现孩子们对玩色的技能都掌握得相当好,不同色彩表现出的窗帘,特别丰富,漂亮。
最后,我请幼儿分别说一说,你帮熊宝宝画的窗帘你猜它会喜欢吗?为什么?在欢快的氛围中,我们结束了这一堂活动。
小班美术活动《彩蛋》教学反思根据主题活动《小小蛋儿把门开》今天我组织了美术活动《彩蛋》,蛋宝宝是生活中很常见的东西,小朋友甚至每天都能吃到,但是幼儿看见的蛋宝宝是一种颜色的,而这节美术活动是让幼儿感受蛋宝宝穿上衣服后变成了有鲜艳的颜色和好看的图案的彩蛋了,从而在绘画过程中能够感受到艺术的美。
目标定位于1.欣赏彩蛋,了解彩蛋装饰的多样形式。
2.尝试用简单的点、线等花纹装饰鸡蛋。
通过整个活动,我发现了存在的很多问题,并且在王老师的指导下我将整个活动进行了一个反思和总结。
第一、两条目标的定位都在于技能方面,缺少情感的目标。
小班幼儿应以情感和兴趣为主,而本活动中我所订的目标太多于技能化,注重强调技能,却忽略了情感的重要性。
根据小班幼儿的特点,可以将目标改为注重色彩搭配和通过画彩蛋来感受艺术的美。
第二、目标在活动过程中达成度不够,并有所偏离。
第二条目标为尝试用简单的点、线等花纹装饰鸡蛋但在我执教的整个过程中却未将这条目标进行解决,而是草草带过,没有给孩子经验的一个提升,而在欣赏过程中,图片上的彩蛋以线条和简单的小图案居多,可以将第二条目标改为尝试用线条和简单的小图案来装饰。
而且我的示范图过于复杂,与目标也不符合,在示范时可以征求幼儿的意见,但也不能一味的照着幼儿所说的意见进行示范,我应该加入目标中所需要达成的内容进行示范,这样会更有针对性。
以前上的美术活动都是提前准备好范画让幼儿欣赏,而这次是第一次当场和幼儿一起来画范画,由于经验不足,大大的偏离了目标,在这方面我还需要不断的进行学习,改进不足之处,让自己不偏离目标,将目标把握好。
第三、引导环节很重要,教具需要有针对性。
本次活动中,欣赏环节的图片太广泛,准备的蛋宝宝太多,不具有针对性,不能让幼儿很好的欣赏到本次所需要达成目标的几幅关键的画,幼儿变得漫无目的,导致后来幼儿进行绘画时画出的画都是随意性的,在这方面,我在课前还考虑的不够充分,在以后的美术活动中,我将在课前考虑的更充分一些,特别是在选择让幼儿欣赏的画应该更有针对性,能让幼儿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升。
第四、讲评环节问题过于简单,幼儿没有得到一个很好的提升。
在讲评环节中我只是问幼儿你最喜欢哪个蛋宝宝,为什么?在幼儿回答时我也没有及时的进行有效的总结,让幼儿得到提升。
可以将问题变得更全面一些,可以问你画的蛋宝宝用了什么装饰的,用了什么颜色?让讲评更有效,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小班的美术活动不应以技能为主,应该以幼儿的兴趣为出发点,让幼儿在原有的经验上一点点的进行提升,他们还不懂得什么是点、线,对于幼儿原来的经验这样的跨度太大,幼儿消化不了,或许将本堂课定位在色彩上会更好,让幼儿去感受色彩带来的美和自己所画的不同的图案所带来的美,让幼儿觉得其实我这样画也是美的,让幼儿感到自己成功了,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通过本堂课有很多地方需要我去改进,并深思自己在美术活动中所缺失的东西,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的改进,并且不断的去学习。
好看的围巾——美术课反思好看的围巾是主题冬天来了中的一节小班的美术课,是课程审议时我们组经过讨论共同生成的一节课,今天承蒙王老师来听了这节课之后给我指出了很多好的意见,让我对于美术领域的课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首先这节课的目标定位在两点,一是能连结点子沿轮廓线将围巾画完整,初步表现线条的流畅感。
二是乐意用自己喜欢的颜色(两种颜色)均匀涂色,表现围巾的色彩美。
从目标上来看,这节课主要侧重点在于培养幼儿的一些绘画技巧。
连接点点补充完整轮廓线这个技能宝宝们在上个星期的区域游戏画小汽车中有了初步的接触,而这次的围巾进一步巩固提高了他们这方面的能力。
目标二中存在了一个不到位的地方,那就是让幼儿利用自己喜欢的颜色(两种颜色)对围巾进行均匀涂色,大胆进行装饰。
原先的目的是希望让幼儿逐步从接触挑选自己喜欢的两种颜色逐步过渡到挑选两种相近色来进行装饰。
而从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来看,这样的目标局限性太大了,将幼儿限定在了一个框中,反而不利于幼儿的自主发挥。
其次,在环节一中,我采用了出示一些围巾的PPT,这些图片中的围巾都是以各种颜色的彩条组成的。
在欣赏过程中,我只注重了让幼儿感知围巾色彩的多样性,却忽略掉了让幼儿明确今天我们要装饰的就是这样的彩条围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