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北京大学现代汉语区别特征

北京大学现代汉语区别特征


7
2 特征理论发展史 理论差异的关键:发音学/声学 偶分/多分
IPA 发音特征(发音学的、多分) (两维的辅音表,三维的元音表) Jakobson 区别特征(声学的、偶分) SPE 区别特征(发音学的、偶分) 特征几何(发音学的、树形节点加偶分特征)
2020/4/17
8
具体差别:
IPA Jakobson SPE 特征几何 发音学 → 声学 → 发音学 = 发音学
9.沉钝/尖锐(函胡/清越):是否较低的共振峰占优势。
10.紧音/松音: 清晰的共振峰是否长。
11.降/平:是否共振峰下移。
12.升/平:是否共振峰上升。
2020/4/17
13
Jakobson 偶分特征根据声学特点。
[+聚集]是指在频谱图上位于中央的一个共振峰占优势。 属于这一特征的音素有:
元音 o a e 辅音 k g N S Z
想想:这些音能否在音节的相同位置替换?
能否在词法中相互交替?
能否在语流音变或历史演变中一起变化?
多分 → 偶分 = 偶分 → 有单有偶
人类语言 人类语言 可分辨的 → 所需的 音值区别 最少对立
同前
同前
2020/4/17
9
2 特征理论发展史
为什么会有发音/声学/发音的回复、多分/偶分/部分偶分的变化
特征理论进展的总线索: 区别特征的分类能否反映音系格局,
是否有助于 组合规则、交替规则描写的简明化
2020/4/17
10
2.1 IPA发音特征 国内通行IPA辅音表
塞清
唇 唇齿 齿间
p
舌尖 舌 前后 叶
t
舌面 前中后 Ck
小喉 舌 q
浊b
d
g G

mM
n
N
擦清 f T s
S Cx Xh
浊 B v D z Z

r
{

R}

l
边擦
L
半元音 V
j
以发音202部0/4/1位7 、发音方法为纵横两轴,有自然属性(生理)上的11 基础。
2020/4/17
16
特征理论的发展二 从国际音标到Jakobson:使用声学特点而被称作适应科学化的潮流
SPE:改回发音特征。
判断标准: 对音系规则的描写是否有用?
依据声学特征的分类,不少在音系规则中从来用不上,
聚集:a o e k g N S Z 分散:i u p b m f v t d n s z P D
第一讲
区别特征
北京大学
2020/4/17
1
大纲
1.音素、音位、音段、区别特征的定义
2. 特征理论发展史
3. 特征几何说详解
4. 有标记与无标记特征
5.区别特征/自然类和音系规则/音系格局
6. 普通话韵母的两种分类方案
2020/4/17
2
1.音素、音位、音段与特征的定义
音素:人类语言从音质角度区分出的最 小的线性语音单位。
国内通行IPA元音表


展圆
展圆

展圆
舌尖
iy
u 高
舌面
IY
U
次高
eO
P
F o 中高
o中
E
中低
Q
次低
a
A

以高低、前后、圆唇与否为三维,有自然属性(生理)上的基础。
元辅音特征共同特点:发音学的、多分或二分的、能够区分所有人
类语言202之0/4/音17 位能够感知到的音值区别的。
12
2.2 Jakobson声学特征
特征非线性地结合在一起组成音段。
2020/4/17
4
1.音素、音位、音段与特征的定义
特征:从音质角度或区分词形的角度区分出的最小的语音要素。 通过音段及其超音段成分的对比替换而得 出的非线性的最小发音要素或声学要素。
“八” pa55 线性只能切为 p - a55
对比“趴” ph - a55
p ph 在双唇/清/塞上相同,送气上不同。
特征非线性地结合在一起组成音段。
2020/4/17
5
2. 特征理论发展史
2.1 传统语言学发音特征(早期IPA) 2.2 雅科布逊区别特征 2.3 SPE区别特征 2.4 非线性特征几何
2020/4/17
6
参考文献
《非线性音系学》第3章、第8章,王洪君,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实验语音学概要》第10章,吴宗济、林茂灿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
针对所有人类语言,只求区分音位,12对偶分区别特征:
1.元音/非元音性:有无清晰的共振峰结构。
2. 辅音/非辅音性:有无第一共振峰降低频率。
3. 鼻音/口音、4. 突发/延续、5.急刹/非急刹 6.浊音/清音
7.粗糙/柔润:有无较强的噪音及高频加强低频减弱。
8.聚集/分散:是否能量集中在1000HZ左右。
语 音 分 析 初 探 —— 区 别 特 征 及 其 相 互 关 系 ,
《国外语言学》1981第3、4期,王力译(Jakobson、Fant、 Halle, 1952)。
《论语言发声》孔江平,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1
对国际音标及其译名的理解,黄笑山,《浙江大学
学报》2006第5期
2020/4/17
[+分散]是指在频谱图上一个或一个以上非中央共振峰。
属于这一特征 的音素有:
元音 i u 辅音 p b m t d s z T D
当时认为,打通元音、辅音的这种分类有科学的依据,是
很大的进步。
2020/4/17
14
2.3 SPE偶分特征
Chomsky & Halle 1968 The Sound Pattern of English
针对所有人类语言的音位区别,设立近20对偶分的区别特征,如:
±音段性
±重音
(韵律)
±元音性
±辅音性
±响音性
(总)
±(齿龈桥)前
±舌冠
(口腔部位舌前)
±后
±高
±低 (口腔部位舌体)
±圆
±面状
±紧 (唇形舌形等)
±eleease,塞擦/塞) (方法)
±浊音
2020/4/17
音位:单个语言从区分词形的角度区分 出的最小的线性语音单位。(包括调位)
音段(生成派用):从音质角度区分出 的最小的线性单位(不包括调位)。
2020/4/17
3
1.音素、音位、音段与特征的定义
音段(生成派用):从音质角度区分 出的最小的线性语音单位。
特征:从音质和超音质角度区分出的 最小的语音要素。通过音段及其超音段 成分的对比替换而得出。
±刺耳
(声带状态)
15
特征理论的发展一 从国际音标发音特征到Jakobson偶分特征的发展
适应音位理论 IPA发音特征:听感、发音能区分就区分的原则
适合于多种语言的语音学习,语音上尽量近似
音位理论:人类语言最多可能有多少种对立。
如双唇擦音与唇齿擦音f 在任何语言中都不对立
就不需要设立偶分的区别性特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