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相关认知:一|、空间概念的分析从空间的各种概念说起,康德说:“如果想要把一种知识建立成为科学,那就必须首先能够准确的规定出没有任何一种别的科学与之有共同之处的、它所特有的不同之点;否则各种科学之间的界限就分不清楚,各种科学的任何一种就不能彻底的按其性质来对待了。
”在中国,老子说得很妙:“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很早便指出建筑的空的部分才是最重要的部分。
在西方,人们真正认识到空间与建筑的关系并将其与建筑的设计和理论联系起来,却是近代的事情。
按照建筑史学家彼得.柯林斯(Peter Collins)的考证,空间作为一个明确的概念,直到18世纪才出现在西方特别是德国的某些建筑历史学家的论著中。
当时的建筑师终于可以在纷繁芜杂的建筑现象中把握住建筑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它赖以确立的基础,即认识到了建筑的空间属性,把空间作为区分建筑与绘画、雕塑这些非建筑造型艺术的界线。
然而,空间作为建筑领域的一个重要概念提出以后,一直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能够说得清楚,各家流派都从不同角度阐述了空间的概念。
(下表)在众多的有关空间的论述中,按照研究主体的不同情况大体分为两种:一种是以空间为主体进行研究,如欧几里德几何空间、物理世界的认识空间;另一种是以人为主体,从人的知觉、心理出发研究空间,如直接定位的知觉空间(Perceptual Space),环境方面为人形成稳定形象的存在空间(Existential Space)等。
也有从研究空间的量和质来区分不同的空间概念,如从比例、大小、温度、湿度、光线、类型等角度对空间的研究,以及各个时期关于空间原型的探讨,都属于从量的角度研究空间,空间句法理论出现的原因之一也是深化从量化角度对空间的认识,而与之相反的是从空间的质的角度理解空间,如存在主义现象学家海德格尔用场所的概念替换空间,认为场所代表的空间是不能被单位进行测量的非量化空间,其追随者舒尔茨认为,建筑空间在传统的讨论中被分为空间和特质,空间是三维的组织系统,特质是空间中如气氛等的特点。
凯文-林奇也筑物理的发展也应考虑进来,建筑物理对于空间中温度、湿度、光线等的发展也应被认为在空间在量的方面的发展。
结合上述空间概念我们可以确定的是:1.空间涉及到三个因素:人、实体、人和实体的相互作用2.空间是个综合概念,对实体来说表现为量的方面:空间的基本类型、大小、颜色、容积、温度、界面形式、湿度、光线等;对人来说表现为质的方面:空间的防卫性、场所感、舒适性、社会性等。
3.空间相对于形式是一套独立的体系,可以作为一种独立的对象去研究。
二、格式塔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是西方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根据其原意也称为完形心理学。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科学界产生了许多新发现,其中物理学中“场论”思想的提出就是这一时期的一个重大发现,当时的科学界普遍接受了关于场的观念。
科学家们把场定义为一种全新的结构,而不是把它看作是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的简单相加。
这一思想为格式塔心理学家们所接受和利用,他们希望借助于场的理论来对心理现象及其机制作出一个全新的解释,从而为心理学开创一片新天地。
因此格式塔心理学家们在其理论中提出了一系列的新名词,如考夫卡在《格式塔心理学原理》中就提出了“行为场”、“环境场”、“物理场”、“心理场”、“心理物理场”等多个概念。
格式塔心理学的产生还有其特定的心理学理论基础,其中主要有马赫的理论和形质学派理论。
马赫是一位物理学家,是“马赫带”的发现者,他认为,感觉是一切客观存在的基础,也是所有的科学研究的基础。
这样他就把感觉扩大到了一切事物,把空间、时间以及事物的性质等都认为是由感觉组成的。
知觉是格式塔心理学理论的核心内容,格式塔知觉理论的最大特点在于强调主体的知觉具有主动性和组织性,并总是用尽可能的简单的方式从整体上去认识外界事物。
在这方面,格式塔心理学家提出了许多知觉的组织原则。
可以概括为以下八条:1、图形与背景的关系原则。
2、接近或邻近原则。
3、相似原则。
刺激物的形状、大小、颜色、强度等物理属性方面比较相似时,这些刺激物就容易被组织起来而构成一个整体。
4、封闭的原则,有时也称闭合的原则。
有些图形是一个没有闭合的残缺的图形,但主体有一种使其闭合的倾向,即主体能自行填补缺口而把其知觉为一个整体。
5、好图形的原则。
主体在知觉很多图形时,会尽可能地把一个图形看作是一个好图形。
好图形的标准是匀称、简单而稳定,即把不完全的图形看作是一个完全的图形,把无意义的图形看作是一个有意义的图形。
6、共方向原则,也有称共同命运原则。
如果一个对象中的一部分都向共同的方向去运动,那这些共同移动的部分就易被感知为一个整体。
7、简单性原则。
人们对一个复杂对象进行知觉时,只要没有特定的要求,就会常常倾向于把对象看作是有组织的简单的规则图形。
8、连续性原则。
如果一个图形的某些部分可以被看作是连接在一起的,那么这些部分就相对容易被我们知觉为一个整体。
格式塔心理学人人皆知,将它的原则一一列出是为了和后面的空间分析对应起来。
三、空间的涵义:(1)物理空间(均质空间)1)特点:尺寸、形状、体积、材质、颜色……单一空间复合空间(2)心理空间(非均质空间)l )特点:形式、尺度、体量、质感、力度、方向、方位、光影、比例、节奏、韵律……整合成明晰的心理图式,形成特殊的视觉心理场(空间知觉场),即“格式塔”。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路易斯·康说:“住宅是一种存在于头脑中的‘纯无的观念’,它既无形状,也无尺寸:一座住宅则是这种观念在具体环境中的转译”;②菲力浦约翰逊称之为“洞穴”(或空洞),形容在空间中特殊的心理感觉;③苏珊·朗格称之为“虚幻空间”。
心理空间的理论基础是现代完形心理学的“空间知觉”理论。
(3)场所空间(非均质空间)1)特点:景观(场景)……沟通文化层面,触及人类的深层意识,形成多层面的建筑体验,即各种“型”等。
①“可以安居的场所”:《德伯家的苔丝》描述苔丝对“家”的印象:②“土地之灵”:表现了某种确切的性质,这样的性质决不是单纯的,尤其是今天我们的时代,确实充满了错综复杂和矛盾。
③心理性综合——由场所、路线、领域构成一个可称之为“场”(FIELD)的东西。
2)场所与节点(中心、目标):“体量一中心”:体量作为表现的条件以及目标,中心作为传达意义集中点;体量一中心性与闭合性,二者有着“相互伴随”的关系。
①近接性原理一集中各要素统一成多簇状,就是使体量集中;②闭合性原理一作为某种特殊场所,确定从周边分离的一个空间,如“洞窟”。
3)路线与轴线:凯文·林奇:“(路线)是观察者天天、时时(观念上)通过,或可能通过的道路”。
组织空间的轴线实际上并不带有引起真正运动的意向,而是体现把多数要素相互统一,而且常把这些要素与更大的整体联系起来的一个象征方向。
4)领域与地区:凯文·林奇为地区(DISTRTCT)所下的定义是:“观察者内心可进入其中,并具有某种共同性与同一性特征,因此可认知的”区域。
“决定地区的物理特征是主题连续,它是由质地、空间、形体、细部、象征、建筑类型、用途、活动、居民、维持程度、地形等许许多多成份组成”。
这许多特征合在一起,成为一个“特征群”(CHARACTERITISTIC CLUSTER)。
边界确定则地区形成既被强化,在一般环境中,可分为主要由地形和植物决定的自然领域、与人作为某种特殊活动表现而形成的领域两类,但不论对那种情况。
边界和地质(肌理)都是决定性的基本特征,也就是闭合性与类同性这一格式塔原理。
在这种呈现同样质地的“背景”(GROUND)上,由于尺度、质地变化或导入特殊边界等原因,特殊的领域即作为明确的“图”而表现出来,而当把存在领域体系具体化时,从某个领域向其他的过渡则成为重要问题。
从建筑史看,大门被认为非常重要,其原因即在于此。
(4)生态空间(非均质空间)树立“建筑·人·环境”的整体观念着眼于现实,关注着人类的未来,如“生态平衡”、“可持续发展”等,环境具有经济的、生态和社会的意义,要反对以“技术”和“国际式”的名义,用极不合理的手段,带来经济的、生态和社会的灾难,要反对无视直接的资源、宏观的环境问题、以及人的联系与交往的建筑物。
我们提倡的是把建筑物置于所在地的文脉上建设经济上合理、复合生态的、有助于社会区建设的建筑方向。
四、空间的构成:(1)空间类型1)空间的层次①景观——作为“自然”的人②城市——作为“社区”的人③建筑——作为“群体”的人④家具——作为“个体”的人2)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①建筑内部空间:(比较:路易斯·康——主/辅空间)Ⅰ主要空间:直接为建筑物使用的生产、生活和工作空间Ⅱ辅助空间:为保证基本使用目的而设置的辅助空间以及设备用房。
如影剧院的受票房、放映室、化妆师,体育建筑中的服务用房(更衣室、沐浴室、按摩室等),以及一般建筑物所共有的公共服务空间,如卫生间、盥洗室、管理室、贮藏室等;还有一些内部人员使用的空间,如办公室、库房、设备用房(锅炉房、通风机房、冷气间)等。
Ⅲ交通空间:联系上述各个空间及供人流、货物来往的空间,包括门厅、大堂、走道、楼梯间和电梯间等。
②建筑外部空间Ⅰ集散广场(开敞场地):建筑物沿干道建造时,往往退红线一段距离,形成开敞场地,作为人流交通和疏散的缓冲地带。
大型公共建筑由于功能和交通的要求比较复杂,需在建筑物前设置大的开敞场地作为人流的疏散,称之为集散广场,如火车站、码头、体育馆、体育场、剧院、大会堂等。
研究显示:后退红线5—7米,中间适当布置绿化,可以减低噪音15—20分贝;场地大小:视建筑物的规模、性质和周围地段的大小而定:火车站、码头、体育馆、体育场、剧院、大会堂需要大些:商店、旅馆、饭店等,人流是持续不断的、场地可小些;Ⅱ活动场地:包括球场、游戏场以及人际交往空间等。
Ⅲ停车场地:汽车停车场和自行车停车场。
车辆的停车面积各种车辆转变半径火车站设置公共汽车停靠站、机动车辆(出租车、自行车)停车场等Ⅳ服务院子Ⅴ绿化场地3)公共空间与私密空间①公共空间②私密空间③“公共性—私密性”的程序或渐变原理(2)构成要素1)水平要素:①基面②基面抬起③基面抬起④顶面2)垂直要素:①垂直的线②独立垂直面③L型垂直面④平等垂直面⑤U型垂直面3)四个面:围护物①建筑空间的特点②围合与开敞(虚与实)③光④景观4)洞口的基本变化:①在面上②在转角上③在面之间(3)空间关系1)拓扑关系:①围合——空间内的空间②叠合——穿插式空间(穿插)③返接——邻度式空间(邻接)④连续——由公共空间连起的空间2)几何关系;①集中组式合(含集合关系)②轴线式组合③线型组合④辅射式组合⑥组团式组合⑥网格式组合⑦加法空间与减法空间(布尔运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