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学会表达爱、感受爱
宝宝三班刘俊琦
我小的时候,爸爸在我面前很少笑,只要我犯错误,便会大打出手,所以小的时候我很害怕爸爸,一直以为爸爸不喜欢我,直到上大学以后,爸爸隔三差五给我打电话,我才慢慢体会到爸爸的爱,感受到爸爸的爱。
这样的爱,也许在很多人眼里很正常,但是,对于那时的我,真的是一种负担,“爸爸不爱我”就像一道魔咒压在心底,会幽幽的痛,看到别人家的爸爸和孩子一起玩非常非常的羡慕,想跻身其中,可那父爱并非属于我,怎会一样呢?
现在我也当上了妈妈,在我心里,自然是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受这种“苦”,所以,从孩子出生我便试着让他体会到我的爱,孩子满月时,我就上班了,每次下班回到家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孩子抱起来,喜欢,喜欢,尽管孩子听不懂?我也要絮絮叨叨说一阵,刚开始孩子似乎并不领情,还是和每天看他的姥姥很亲,对其他人几乎没什么表情,但渐渐地,等孩子三个多月的时候,我再回来与他聊天,他会笑着呓呓呀呀和我搭上几句,我的爱的教育似乎初见成效。
孩子六个月大的时候已经能说两个字了,为了让他会向别人表达爱,只要别人帮了他,就教他“谢谢”,“亲亲”,当有事相求的时候,“求求”在别人看来这似乎是每个小孩子的必修课,但在我看来,正是生活中的这些小事,让孩子在一点一滴中体会到了爱,感受到了
爱。
孩子十三个月的时候已经能连续说五、六个字了,我们的聊天内容最多的是“妈妈喜欢你”“嗯”“来,妈亲亲”“嗯,抱抱”等到孩子两周岁多的时候,我再问他你喜欢谁?他会说:“妈妈、爸爸、姥姥、姥爷……”会说出他能想到的好多人,当你问他谁喜欢你,他又会把这些人说一遍。
我觉得我的目标已经达到了,他已经被浓浓的爱包围了。
让孩子体会到爱,只靠母亲的沟通行不通的,这需要鼓动全家人,是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中渗透的,孩子两周岁多的时候,特别喜欢看《智慧树》,喜欢里面的“当当”,“叮咚”,我就鼓动老妈、孩子的爸爸一起在客厅里陪孩子跳操,学当当敲着小拳头,现在儿子嘟着小嘴,蹶着小屁股说“当当画啥呀?”“画小兔”那可爱的样儿还时常浮现在我的脑海里,真是幸福!
现在我们全家,(孩子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他爸,还有我)陪孩子丢手绢,被抓了演节目,玩老鹰抓小鸡、摸瞎,都是全家老小齐上阵,这五、六十岁的老人在厅里跑来跑去,还真是瞒壮观的,其实刚开始老爸、老妈也不好意思,妈妈第一次丢手绢被抓的时候,脸红红的,唱歌的声音很小,儿子求了好长时间,她才声音大了点儿,现在妈妈和儿子一起看动画片经常合唱主题曲。
现在,如果谁帮了儿子做什么,他会说谢谢,也会主动帮家里人干一些他能及的活。
如果谁一段时间没来我家,他会主动要求打电话,有一次,公公、婆婆看完孩子回家。
我说:“妈,有空再来”
儿子在旁边“爷爷、奶奶拜拜,下楼慢点儿”我发现这个小人儿已经在不知不觉长大了。
在这种爱的环境中变化最大的是我的爸爸,不善于表达“爱”的他,在几天不来看儿子时,也会说:“孙子,姥爷都想你了,你想我没?”听到这样的话,我的心里都会偷偷的乐,特别有一次,儿子问老爸:“姥爷你喜欢我吗?”老爸说:“喜欢!”。
“那你喜欢妈妈吗”,“那是我姑娘我能不喜欢吗?”“你不许喜欢妈妈”“大乖孙儿,我是因为喜欢你妈妈,才喜欢你的”现在只要我想到这句话就觉得很幸福,也许我一直等的就是这句话吧。
现在老爸陪儿子翻跟头,(祖孙一起翻)搂着儿子看电视,一起下象棋、打扑克,已经是很平常的事了,而且他们都“乐在其中”。
凡事有其利,必有其弊,儿子在这种环境中学会了爱,也学会了自私,他觉得你喜欢我,就不能再喜欢别人,或者你最喜欢我,然后才能是其他人,尽管我费了很大功夫,讲我们是因为互相喜欢才成为一家人的,我喜欢你,也喜欢其他人,但收效甚微,还出现了“妈妈喜欢爸爸,生个小妹妹,我喜欢小妹妹,再生个小弟弟”的笑话。
所以家庭教育不是想当然,也需要家长,不断的摸索,真是得有“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气势,但无论用什么方法,我还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一个充满爱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