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5)检测题一,积累运用(20分)1,下列各组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组是()(3分)A 流憩.qì尺牍.dú投奔.bèn 矜.育jīnB 蜂窠.kě傩.送núo 憎.恶zèng 犬吠.féiC 髭.须zī欺侮.wǔ讥诮.qiào 岑.寂cén D付梓.zǐ箭镞.zǔ喧阗.tián 犍.为qián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成语,句义最贴切的一组是()(3分)(1)话本以描写精彩动人的情节和塑造的人物形象见长。
(2)外国有些诗人狂起来可了不得!有拔木转石的兽力和的神威。
(3)诗人只是含蓄地点拨你,然后给你以般的想象的自由。
(4)政府如果放任房价上涨,甚至将其看作是刺激经济的手段,往往会。
A 栩栩如生惊世骇俗天女散花望梅止渴B生动活泼惊世骇俗五彩缤纷饮鸩止渴C生动活泼惊天动地天女散花饮鸩止渴 D 栩栩如生惊天动地五彩缤纷望梅止渴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 我们党在领导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总是站在国家安全,发展战略全局,来谋划国防和军队建设,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
B 最近房价的下滑,造成商品房大量积压,引起消费者信心指数连续下降,给经济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
C 国际社会普遍认识到,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是人类走出当前人口剧增、资源枯竭、环境恶化的困境和未来发展的重要出路。
D 香港市民所表现出的良好的世界公民意识令人欣慰,相比之下,祖国内地某些人腰缠万贯却很少关心社会公益事业的现象,则令人遗憾。
4,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无误的一项是()A 古人说,“思如炊火,悟到时如火候”,只有真下功夫,欣赏才能达到新境界。
B 《诗经》﹑《乐府》﹑《神话传说》都是政府为了解民情,从民间搜集来的。
C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使人能够领会作者对于繁华失落的哀伤。
D 《诗经·斯干》赞美周王室的宫室,说它:“如跂斯翼,如矢斯棘,如鸟斯革,如翚斯飞。
”5,补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8分)(1),彩彻区明。
,秋水共长天一色。
(2)外无期功强劲之亲,,,形影相吊。
(3)木欣欣以向荣,。
善万物之得时,。
(4),知来者之可追。
(5)阁中帝子今何在?。
二,古诗文阅读(20分)(一)阅读下面的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问题(共6分)〔阮郎归〕耒阳道中为张处父推官赋辛弃疾山前灯火欲黄昏,山头来去云。
鹧鸪声里数家村,潇湘逢故人。
挥羽扇,整纶巾,少年鞍马尘。
如今憔悴赋《招魂》,儒冠多误身。
注:①此词大约写于南宋淳熙六年(1179年)或七年,辛弃疾时任湖南转运副使和安抚使。
②潇湘:潇水和湘水,在湖南零陵县汇合之后称潇湘,这里指耒阳地区。
6 诗词讲究通过“炼字”来传神,这首词前两句中哪个字有这种作用?请简要分析。
(3分)答:7 这首词的下阙主要的表现手法是什么?有何作用?请结合内容进行分析。
(3分)答:(二)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8~11题。
(共14分)《汉文帝赐南越王赵佗书》皇帝谨问南越王甚苦辛劳意。
朕高皇帝侧室之子,弃外奉北藩于代,道里辽远,壅蔽朴愚,未尝致书。
高皇帝弃群臣,孝惠皇帝即世,高后自临事,不幸有疾,日进不衰,以故悖乎治。
诸吕为变故乱法,不能独制,乃取他姓子为孝惠皇帝嗣。
赖宗庙之灵,功臣之力,诛之已毕。
朕以王侯吏不释之故,不得不立,今即位。
①乃者闻王遗将军隆虑侯书,求亲昆弟,请罢长沙两将军。
朕以王书,罢将军博阳侯;亲昆在真定者,已遣人存问,修治先人冢。
前日闻王发兵于边,为寇灾不止。
当其时,长沙苦之,南郡尤甚。
虽王之国,庸独利乎?必多杀士卒,伤良将吏。
寡人之妻,孤人之子,独人之父母,得一亡十,朕不忍为也。
朕欲定地犬牙相入者,以问吏。
吏曰:高皇帝所以界长沙土地。
朕不能擅变焉。
吏曰:得王之土,不足以为大;得王之财,不足以为富;服岭以南,王自治之。
虽然,王之号为帝。
②两帝并立,亡一乘之使以通其道,是争也。
争而不让,仁者不为也。
愿与王分弃前患,终今以来,通使如故。
故使贾,谕告王朕意,王亦受之,毋为寇灾矣,上褚五十衣,中褚三十衣,遗王,愿王听乐娱忧,存问邻国。
8,对下列家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3分)A 前日闻王发兵.于边(战事)B 朕以王侯吏不释.之故(嫌弃)C 得一亡.十,朕不忍为也(逃跑)D 故使贾,谕.告王朕意(明确)9,选出与例句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3分)例句:悦.亲戚之情话A 当其时,长沙苦之B 虽王之国,庸独利乎?C 独人之父母D 朕欲定地犬牙相入者10,下面是对文章的理解,其中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A 汉文帝年幼时被送到北方镇守边疆,所以没能与赵佗交往。
B 汉文帝迫于赵佗的武力,派人为赵佗修祖坟,意在诚恳的安抚赵佗。
C 汉文帝的大臣认为高祖在位时就已界定长沙以南归赵佗管理。
D汉文帝不愿看到战争惨剧的上演,派陆贾带上赏赐的东西传达自己的意图。
11,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5分)①乃者闻王遗将军隆虑侯书,求亲昆弟,请罢长沙两将军(2分)②两帝并立,亡一乘之使以通其道,是争也。
(3分)三,现代文阅读(2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文后的12~15题。
(共20分)在种类繁多的树木中,中国的批评家和艺术家觉得有几种树因为有特别的线条和轮廓,所以特别适于作艺术欣赏的对象。
他们便从许多树木中,选出这些树木,把它们当作绘画和诗歌的题材,使它们和人类的某些情感发生联系。
在这些树木中,最杰出的是松树、梅树、竹树以及柳树。
人们对于松树的欣赏也许是最显著的,而且是最有诗意的。
松树比其他树木更能表现出清高的性格。
世间有各式各样的美,温柔的美,文雅的美,雄壮的美,庄严的美,峥嵘的美,纯然的力量的美,以及古色古香的美。
松树因为具有这种古色古香的美,所以在树木中占有着一个特殊的地位,有如一个态度悠逸的退隐的学士,穿着一件宽大的外衣,拿着一根竹杖在山间的小道上走着,而被人们视为最崇高的理想那样。
同时中国人在欣赏松树的时候,总要选择古老的的松树;越古越好,因为越古老是越雄伟的。
当一个人站在松树下仰望它时,他感到松树的雄伟,年老,和一种独立的奇特的快乐。
老子曰:“天无语。
”古松也是无语的。
它静默的、恬然自得的站在那里;它俯视着我们,觉得它已经看见许许多多的小孩子在成长了,也看见许许多多的壮年人变成老年人。
它跟有智慧的老人一样,是理解万物的,可是它不言,它的神秘..就在这里。
..和伟大梅树一部分由其枝丫的浪漫姿态,一部分由其花朵的芬芳而受人们的欣赏。
有一点值得注意,就是在我们所欣赏的众树之中,松、竹和梅是跟严冬有关系的,我们称之为“岁寒三友”,因为松和竹都是常青树,而梅又在残冬和初春开花。
所以梅树特别象征着清洁的性格,那种清爽的、寒冷的冬天空气所具有的清洁。
它的光辉是一种寒冷的光辉,同时它和隐居者一样,在越寒冷的空气中,它越加茂盛。
它和兰花一样象征者隐逸的美。
宋朝一位诗人和隐士林和靖说:他是以梅为妻,以鹤为子的。
他在西湖的隐居之地孤山,今日常常有诗人和学士的游迹,而在他的墓下便是他的“儿子”鹤的墓。
讲到人们对于梅树的芬芳和轮廓的欣赏,这位诗人在下的两句诗里表现的最为恰切: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一切诗人都承认这两句诗最能够表现出梅树的美,要找到更恰当的表现方法是不可能的。
竹因其树身和叶的纤细而受人们的爱好,就因为它比别的树木更纤细,所以文人学士把它种在家里来欣赏。
它的美比较是一种微笑的美,它给予我们的快乐是温和的,有节制的。
种的很疏的细竹欣赏起来最有意思,因此无论在现实生活上或绘画上,两三株竹跟一个竹丛一样的可爱。
人们能够欣赏竹树的纤细的轮廓,所以在绘画里也可以画上两三枝竹,或一枝梅花。
竹树的纤细的线条与石头的嶙峋的线条很是调和,所以我们往往看见画家把一两块石头和几枝竹画在一处。
柳树随便种在什么地方,都容易生长起来,它常常是长在水岸边的。
它有文雅的气质,它是最美妙的女性的树。
为了这个缘故,张潮认为柳树是宇宙间感人最深的四物之一,他也说柳树会使人多情起来。
人们称中国女人的细腰为“柳腰”;中国的舞女穿着长袖子的长旗袍,是想摹仿柳枝在风中摇曳的姿态的。
柳树最容易种植,所以在中国,有些地方满植着柳树,蔓延数英里之远;风吹过的时候,造成一片“柳浪”。
不但如此,金莺喜欢栖息在柳枝上,因此无论现实生活上或艺术作品里,柳树和金莺常常是在一起的。
——摘自林语堂先生的《论树与石》,有改动。
12 (4分)文中列的四种“适于作艺术欣赏的对象”的树的美质是什么?(每点不超过10个字)13 (6分)结合文章的内容完成下面的问题。
⑴第二段中加点的词语“神秘”和“伟大”各有怎样具体的含义?⑵第三段中说的“一切诗人都承认这两句诗最能够表现出梅树的美”,这种美该如何理解?14(4分)请分析第五段中画线之处使用的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15(6分)据你的观察,你觉得还有哪些树木..“适于作艺术欣赏的对象”?(至少两例,总共不少于60字)四,表达交流(40分)请先补出下面作文题的空白处,然后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
《给心情涂上》五,拓展·延伸(10分)16 (6分)《论语·子罕》中说:“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请结合这句话的意意思,试举出一位历史上够当得起这句话的人物,并作简要评介。
(不少于40字)17(4分)根据下面语段的整体语境,补出其中空缺的句子。
注意你的思想,它会变成你的言语;注意你的言语,它会变成你的行动;①,②;③,它会变成你的性格;注意你的性格,④。
高中语文(必修5)检测题参考答案:1 B(núo- n uózèng- zēng)2 C3 D(A“站在”缺少宾语中心语,应在“全局”后加“的高度”;B语序不当,“造成商品房大量积压”和“引起消费者信心指数连续下降”应调换顺序;C,搭配不当,应删去“和未来发展”。
) 4 A(B“乐府神话传说”是普通名词;C 间接引用,后一个逗号应放在引号外面;D 间接引用,去掉冒号,并把句号放在引号外面。
)5见教材6“欲”。
它巧妙的写出了黄昏时分夕阳似落非落、夜幕似降非降的霎那之间的景象。
7用典下阙用了三个典故:第一,诸葛亮指挥战斗的形象。
借此暗示自己当年抗击金兵时潇洒风度,抚今追昔,感慨不已。
第二,《楚辞》中的《招魂》篇。
借此表达自己恢复中原的壮举难以实现的满腹哀怨与牢骚。
第三,杜甫诗中“纨绔不锇死,儒冠多误身”(《奉曾韦丞相丈二十二韵》),表现对议和派的强烈控诉,以及自己一身落魄蹉跎的痛苦心境。
(具备其中一点且句意通顺,即给分)8 C (亡:损失。
)9 A (意动用法。
) 10 B(并非“意在诚恳的安抚”,而是给赵佗一个下马威,暗示他不要乱来。
)11 ①前一向我得到您给隆虑侯将军写的信,您想寻找亲兄弟,还希望(我)罢免长沙的两位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