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四部分 题地图编制与地理信息系统

第四部分 题地图编制与地理信息系统

第四部分必考题地图编制与GIS一、普通地图编制案例分析:1、简述普通地图编图工艺流程。

普通地图编制的一般过程包括地图制图资料收集、地图设计、地图数据处理、地图数据编辑和制作等地图制图需收集的资料主要包括:基本资料、补充资料和参考资料。

2、计算题:计算普通地图制作的收费及工作量。

国家测绘局小比例尺编图的收费标准为:编制普通地图每平方分米426元。

在上述案例中,假设一幅全张地图编图需要30个工作日,检查需要5个工作日,修改需要10个工作日,全部编图工作2个月内完成。

请进行下列计算:(1)所需要的工程(编图)总经费。

29.50 DM×21.40 DM×426元/DM2=268 933.8元(2)所需要投入的人员,并按作业、检查分类。

答:因为要在2个月内完成,完成一幅图需要:30+5+10=45个工作日,所以需要9名作业人员。

因为要在2个月内完成,一名检查人员最多能完成4幅图任务,所以需要3名检查人员。

3、分析题:根据设计计算分幅方案。

(每幅图的地图尺寸数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图》(1:250万)为超大幅面的挂图,成图尺寸为2950 MM×2140 MM,最终印刷成品为9全张拼幅形式,《全图》采用157 G铜版纸 (787 MM×1092 MM)的CMYK四色印刷方式。

请分析如何分幅。

《全图》采用矩形的分幅设计,根据印刷纸张的尺寸,按照设计方案进行分幅.等分成9份,各分幅图之间保留10 MM的重叠区域。

所以,9幅图每幅成品地图数据尺寸如下。

长:2950÷9+10=933(MM)<1092MM宽:2140÷9+10=723MM) <787 MM4、全数字制图工艺方案设计分析全数字化地图生产要求从资料处理、符号设计、地图整饰、设计编稿到出版准备、软片制作都能基于电子技术实现,彩色桌面出版技术(DTP)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全数字化地图制图以数字原图为主要信息源,以电子出版系统为平台,使地图制图与地图印刷结合更加紧密。

它将地图设计、地图编辑、地图编绘、印前准备融为一体,给地图生产带来了革命性变化。

5、地图数据处理技术流程1)数据源内容的选取、2)投影变换、3)数据格式转换6、地图数据制作过程1)制图过程中的数据处理与编辑、2)地图要素符号化、3)数字制图中生僻汉字的处理与解决4)数字环境下地图综合结合实际情况与操作,在作业过程中采用选取和概括两种基本地图制图综合方法。

5)彩色地貌晕渲的制作生成地貌晕渲的DEM数据源是国家1:25万数据库中的数字高程模型数据,制作的步骤包括:1)高程数据获取和DEM生成;2)光照模型选择和光源设置;3)确定垂直和水平比例尺;4)纹理贴合和色彩层次调整;5)标准格式晕渲图像的生成;6)晕渲图投影变换;7)等高线图形的叠加与晕渲图像的编辑修改。

7.地图制图要素关系的处理分析地图要素分为点、线、面要素,主要要素关系冲突如下:(1)点点冲突:保证高层次点状要素图形完整,并对低层次点状要素移位;(2)点线冲突:保证点状要素图形完整,线状要素图形与点状要素图形重叠部分应隐去;(3)点面冲突:保证点状要素图形完整,并将原多边形分解为一多边形加一内含多边形;(4)线线冲突:保证高层次线状要素图形完整,低层次与高级别重合部分应隐去;(5)线面冲突:保证线状要素图形完整,并将原多边形分解为若干个子多边形。

1)道路要素关系的处理(1)道路连接、相交时的关系处理。

两条道路中心线相交时,要处理道路间的压盖问题,一般情况下,道路压盖顺序从高等级到低等级道路。

(2)道路要素间冲突时的关系处理。

通常采用舍弃、移位等手段来处理。

(3)道路弯曲程度的处理。

本图数据源与成图比例尺不一致,因此要对道路弯曲的程度进行概括处理。

在地图上,应在保持道路位置尽可能精确的条件下,正确显示道路的基本形状特征,必要时对特征形状有意识地加以夸大表示。

道路上的弯曲按比例尺不能表达时,要进行概括2)水系与其他要素关系的处理解决问原则是:要保证高层次线状要素的图形完整,低层次线状要素与高级别线状要素的重合部分应隐去。

(1)河流与道路要素之间的关系处理。

道路与河流并行时,需要先保证河流的位置正确,再移动道路的位置。

(2)河流与境界要素之间的关系处理。

在很多情况下,境界以河流为分界线,或以河流中心线或沿河流的一侧为界,这就需要对境界进行跳绘。

《全图》主要遵循如下原则:以河流中心线为界时,沿河流两侧分段交替绘出,省界色带应按河流中心线连续绘出。

沿河流一侧分界时,境界符号沿一侧不间断绘出。

但要注意:由于国界、省界和地级界是点线相间构成的,因此跳绘时应保持点与线的连续性;3)居民地和其他要素关系的处理在《全图》中,各级居民地以不同大小的圈形符号表示,它与其他要素的关系表现为:同线状要素具有相接、相切、相离3种关系;同面状要素具有重叠、相切、相离3种关系;同离散的点状符号只有相切、相离的关系。

其中与线状要素的关系最具有代表性。

(1)相接:当线状要素通过居民地时,圈形符号的中心配置在线状符号的中心线上;(2)相切:当居民地紧靠在.线状要素的一侧时,表示相切关系,圈形符号切于线状符号的一侧;’(3)相离:居民地实际图形同线状物体离开一段距离,在地图上两种符号要离开0.2MM以上。

8.图幅拼接与印前处理分析《中国全图》考虑到图幅比例尺、中国大陆版图的形状及南海诸岛作为插图的排版形式,各分幅拼接采用全开横放拼接形式,即左右为该图的长边,上下为该图的宽边。

各分图幅拼接规定为上幅压下幅、左幅压右幅,受压幅绘出10mm的重叠要素。

二、专题地图的编制1、计算题:计算《产量图》总经费。

国家测绘局小比例尺编图的收费标准为:编制专题地图每平方分米426元。

请计算《产量图》所需要的工程编图总经费。

5.1 DM×3.6 DM×426元/DM2=7 821.36元2、湖北《产量图》专题图制作案例。

(经过分析,采用单标准纬线等角圆锥投影)。

简述编图工艺流程。

工艺过程:地图设计、资料收集、编制地理底图(地图投影变换、格式转换、比例尺变换、地图制图综合、地图符号化和地图注记的配置等);再进行专题统计数据处理,统计地图图表编制、专题图层和地理底图图层数据融合和匹配后得到《产量图》数据;最后打印,复膜、装订,得到《产量图》。

3、简述《产量图》地图制作过程。

地理地图是转绘专题内容的定位依据,并说明专题要素与周围地理环境之间的联系。

专题内容表示方法不同,对地理底图内容要素要求也有差异;一般用统计图表法表示的专题内容要求地理底图内容要素尽可能概略一些。

地理底图内容的选取,既要满足专题的空间分布位置,又要考虑到专题地图的易读性;专题地图的地理底图要素综合编绘原则与普通地图的综合编绘原则一致,各类要素的综合指标通常要比普通地图的综合指标大1)水系要素的编制:要正确反映河流的主支流关系,正确反映河流、湖泊、水库的形状和密度。

2)居民地的编制:只表示省、市、县政府驻地,并用符号和注记标明。

3)道路网的编制:要公路只选连贯性比较好的表示,其他道路不表示。

4)境界线的编制:因为以县为统计单元表示专题。

所以只表示湖北省界、地市界、县界。

4、分析题:分析《产量图》应采用的比例尺大小。

湖北省平面图形实地大小为725 KM×462 KM,《产量图》采用4开(510 MM×360 MM)规格。

请分析《产量图》应采用的比例尺大小。

用平面图形实地大小和图幅尺寸分别相比,将数值较大的数取整,便得地图比例尺分母。

湖北省平面图形长的比例尺:725 000 000 MM÷510 MM=1 421 568.628湖北省平面图形宽的比例尺:462 000 000 MM÷360 MM=1 283 333.333因为1 421 568.628>1 283 333.333且1 421 568.628≈1 500 000,所以《产量图》应采用1:150万比例尺。

1、电子地图及数字地图电子地图是以数字地图为基础,以多媒体显示的地图数据的可视化产品数字地图是以数字形式存储的抽象地图,用属性、坐标和关系来描述对象。

2、电子地图的特点:动态性、交互性、无极缩放、无缝拼接,多尺度显示,共享性,空间分析能力,多维化。

3、电子地图的分类:单机或局域网、CD-ROM、DVD- ROM、触摸屏、PDA、互联网3、电子地图系统:是指在计算机软硬件支撑下以地图数据库为基础,能够进行空间信息采集、存储、管理分析和显示的计算机系统。

4、电子地图的设计遵循一般的原则:内容的科学性、界面的直观性、地图的美观性和使用方便性重点从界面、图层、符号和色彩上设计。

5、以《武汉市交通旅游电子地图》为例,分析电子地图有哪些数据,如何收集、分析和制作这些数据。

电子地图:包括地理底图、专题数据和多媒体数据三个类别。

生产过程:收集、分析和处理、地理底图数据制作、专题资料制作、多媒体数据制作、集成、发布(1)电子地图的资料收集、分析和处理:分析手头现有资料,将与电子地图内容相关的资料分类;收集最近出版的《武汉年鉴》和《武汉指南》,从中选择一些权威性的统计资料和文字说明;从各大书店购买有关景点介绍、历史典故、底图资料等书籍和图片;向与专题相关的部门,寻求支持,索求第一手文字和图片资料;外业采集,收集电子地图所要表达的点位信息热点,包括热点在地图上的位置、照片、单位简介。

(2)电子地图的地图数据的制作:包括地图数据的格式转换、部分补充扫描栅格地图的误差纠正与拼接、矢量地图的拼接与要素叠加、矢量化地图的整饰与符号化、审校。

(3)电子地图多媒体数据的制作:多媒体数据(文字、图像、音频、视频)预处理,包括视频及音频的剪辑、图片的扫描、设计素材的收集;面图形模板设计,设计一系列风格相近的图像模板;根据电子地图软件的要求制作电子地图基本页面。

(4)电子地图专题信息数据的制作:包括专题资料的整理、分析与归类,在电子地图软件制作环境中采集专题点、线、面等目标信息,专题数据库的建立,审校。

(5)电子地图系统集成:在电子地图软件中建立图组、图幅、插图等;在电子地图软件中建立电子地图页面之间的联系;将页面中的空间目标与数据库进行关联;在电子地图软件中进行内容完整性的测试;对系统在多种操作系统环境中进行功能测试。

(6)电子地图CD-ROM产品发布:电子地图出版发行工作主要包括出版申请、母盘的制作和制作出版光盘等。

2、简述《电子地图》数据组织结构。

1)数据组织结构设计分析系统采用图组来组织数据,每个图组对应着一个专题内容。

图组分别又是由许多不同专题的图幅构成,每个图幅可以根据同一专题的多个侧面来划分,图幅可以连接多幅插图来增强表现力和内容的丰富性,插图与图幅、插图与插图之间也可以进行循环链接,图幅和插图上都可以设置点、线、面等不同几何属性的多个激活区域来连接多媒体数据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