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题1 三个角度,两个常考——情节题一、(2019·太原市高三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15分)吉祥如意郭文斌五月是被香醒来的。
娘一把揭过捂在炕角瓦盆上的草锅盖,一股香气就向五月的鼻子里钻去。
五月就醒了。
五月一醒,六月也就醒了。
五月和六月睁开眼睛,面前是一盆热气腾腾的甜醅子。
娘说,看今年这甜醅发的,就像是好日子一样。
五月把舌头伸给娘,说,让我尝一下。
娘说,还没供呢,端午吃东西可是要供的。
五月和六月就呼地一下子从被筒里翻出来。
等他们洗完脸,爹和娘已经在院子里摆好了供桌,甜醅子和花馍馍已经端到桌子上了,在蒙蒙夜色里,有一种神秘的味道,仿佛真有神仙在等着享用这眼前的美味呢。
爹向天点了一炷香,往地上奠了米酒,无比庄严地说: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吉祥/那儿吉祥/处处都吉祥……爹念叨完,带领他们磕头。
六月不知道这头是磕给谁的。
但他觉得跪在地上磕头的这种感觉特别的美好。
供完,娘说先垫点底,赶快上山采艾。
说着给他们每人取了一碗底儿。
娘说上山采艾时必须吃一点供品,能抵挡邪门歪道呢。
甜醅子是莜麦酵的,光闻着就能让人醉。
花馍馍也让人不忍心一下子咽到肚里去。
接着,娘给他们绑花绳,说这样蛇就绕着他们走了。
又给他们的口袋里插了一根柳枝。
有点全面武装的味道,让六月心里生出一种使命感。
五月和六月在端午的雾里走着。
六月看着姐姐五月手里的香包,眼里直放光。
六月的手就出去了,他把香包举在鼻子上,狠命地闻。
五月看见,香气成群结队地往六月的鼻孔里钻,心疼得要死,伸手要去夺,六月忙把香包送到她手上。
五月盯着六月的鼻孔,看见香气像蜜蜂一样在六月的鼻孔里嗡嗡嗡地飞。
五月把香包举在鼻子前面闻,果然不像刚才那么香。
再看六月,六月的鼻孔一张一张,蜂阵只剩下一个尾巴在外面了。
嗨嗨,五月被六月惹笑了。
六月知道,五月今年已经试手做了两个香包了。
娘说,早学早惹媒,不学没人来。
五月就红着脸打娘。
娘说,女靠一个巧,巧是练出来的。
五月就练。
一些小花布就在五月的手里东拼拼西凑凑。
但很快六月就忘了这个问题。
因为他看见了蛇。
五月既迅速又从容地移到六月身边,把六月抱在怀里。
六月说,我们不是绑了花绳儿了吗,不是吃过供过的花馍馍了吗?五月说,娘不是说只要你不伤蛇蛇就不会伤你吗?六月说,娘不是说真正的蛇只在人的心里吗?这样说着时,那蛇开始转了,很慢,又很快。
当他们终于断定,它是越转越远时,五月和六月从对方身上,闻到了一种香味,一种要比香包上的那种香味还要香一百倍的香味。
娘教五月如何用针,如何戴顶针。
五月第一次体会到了往布里顶针的快乐,把两片布连成一片的快乐。
五月缝时,六月趴在炕上看。
五月的针不防就滑脱,顶到肉里去,血就流出来。
五月疼得龇牙咧嘴。
再看娘手中的针,怎么就那么服帖呢?山顶就要到了,五月和六月从未有过地感觉到“大家”的美好。
即使那些平时憎恶的人看上去都是那么可爱。
五月和六月到了山顶。
太阳从东山顶探出头来,就像一个香包儿。
上山采艾的人们就像听到太阳的号令似的一齐伏在地上割艾了。
五月说,这艾就要趁太阳刚出来的一会儿采,这样采到的艾既有太阳蛋蛋,又有露水蛋蛋。
这太阳蛋蛋是天的儿子,露水蛋蛋是地的女儿,他们两人全时,才叫吉祥如意。
六月奇怪姐姐怎么把太阳和露水说成蛋蛋。
蛋蛋是娘平时用来叫他们的。
六月蹲下来,拿出篮子里的刃子准备采艾。
但是六月却下不了手。
一颗颗玛瑙一样的露珠蛋儿被阳光一照,像是一个个太阳崽子。
六月一下子明白了姐姐为什么要用蛋蛋来称呼太阳和露珠。
一刃子下去,就会有好几个太阳蛋蛋死掉。
六月还是下不了手。
姐姐又笑了,说,你觉得他们可怜,可以先把它们摇掉啊,让它躺到地里慢慢睡去。
这一摇,又把六月的心摇凉了,让六月看见了一个个美的死去原来是这样简单的一件事。
他第一次感到了这美的不牢靠。
而让这些美死去的,却是他的一只手。
六月第一次对自己开始怀疑起来。
六月开始采艾。
采着采着,就把露珠儿和手的问题都忘了。
他很快沉浸到另外一种美好中去。
那就是采。
刃子贴地割过去,艾乖爽地扑倒在他的手里,像是早就等着他似的。
六月想起爹说,采艾就是采吉祥如意,就觉得有无数的吉祥如意扑到他怀里,潮水一样。
一山的人都在采吉祥如意。
多美啊。
现在,六月和五月的怀里每人抱着一抱艾,抱着整整一年的吉祥,走在回家的路上,走在端午里。
他们的脚步把我的怀念踩疼,也把我心中的吉祥如意踩疼。
(有删节)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篇“五月是被香醒来的”,用“香”揭开了端午节民俗风情的喜庆序幕,也奠定了作品诗意的书写基调。
B.五月和六月“抢香包”的情节,运用比喻、比拟等手法,生动地表现了孩子对美好的热爱,也为下文写“缝香包”的情节作了铺垫。
C.发好的甜醅“就像是好日子一样”,花馍馍“让人不忍心一下子咽到肚里去”,小说着意展示生活的美好,意在表现人物对生活的感恩与珍重的态度。
D.小说结尾“也把我心中的吉祥如意踩疼”,“疼”中有对淳朴民俗的眷恋,有对童真心灵的赞美,也隐含着对传统迷信的反思。
解析:选D D项“也隐含着对传统迷信的反思”错误,“疼”是对淳朴民俗的眷恋,是对童真和美好愿望的触动。
2.(分析情节作用)小说中写五月和六月遇到蛇的情节,有什么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6分)解析:分析情节作用,有五个角度,在此处比较明显的有三个:情节、人物和主题。
这一情节与前文戴花绳防蛇的情节具有照应关系,在蛇面前,五月六月表现不同,塑造了不同的人物形象,显示了姐弟间的亲密关系;人与蛇相安无事,在主题上,也有凸显人与大自然共处才能吉祥如意的意思。
答案:①掀起了姐弟俩采艾途中的紧张波澜,又呼应了前文吃供品辟邪、戴花绳防蛇的情节。
②“五月既迅速又从容地移到六月身边,把六月抱在怀里”,表现了姐弟的亲密情感。
③“你不伤蛇蛇就不会伤你”“真正的蛇只在人的心里”,体现了人应与自然和谐相处以及对美好人性的守护。
3.(赏析小说情节手法)小说在叙述方面有什么特点?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6分) 解析:此题考查小说情节手法。
从叙述视角看,是儿童视角;从叙事线索看,现实和回忆交织,情节舒缓;从叙述方式上看,场面描写典型,凸显了民俗地域色彩。
答案:①以儿童为视角,写出儿童对于民俗民情的感受和纯真无邪的心理,也很好地体现了传统文化的传承。
②现实与回忆穿插的叙述手法。
在采艾途中,穿插了六月对姐姐缝香包的回忆,丰富了小说内容,也舒缓了情节节奏。
③注重场面描写,以上供、戴香包、避蛇、采艾等端午民俗活动为叙述内容,极具地域特色。
二、(2019·云南高中毕业生检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15分)狼牙(节选)刘猛何志军坐在床上看着人越来越少的宿舍。
雷克明和一中队的副中队长小赵去和北京来的组织部门谈话了,剩下的人大多数也都回原来的单位了。
A军区侦察大队将从此成为战史中不为人知的角落里的那么一个自然段甚至就那么一句话了。
雷克明和小赵回来就收拾东西。
何志军看着他们出去,宿舍又没人了,自己真的成了光杆儿大队长了。
他苦笑,站起身看着外面操练的防化团战士。
没有了参战老兵们的压力,防化团的战士们生龙活虎。
连参加过战争的人都没有了,那场战争的最后一点儿痕迹也从何志军眼前消失了。
真的从此消失了吗?何志军心中感到一阵悲凉,翻身拿起脸盆和洗漱用具去水房冲澡。
哗啦啦,一盆凉水浇下,让他清醒很多,看着镜子里面自己健壮却伤痕累累的上身。
伤疤是军人的勋章,每一道伤疤都是一枚勋章,一个铁与血的故事。
这些故事真的成为了往事,一个月的集训生活已经让他习惯了和平环境的军营。
但他猛然醒过来——自己虽然下了战场,但还是一名军人!他匆匆擦干净自己,跑回去穿上常服、戴上帽子、扎起腰带——他要出操,一个人出操——只要有他一个人在,侦察大队就没有消失!这个信念让已经不年轻的他热血沸腾,他咚咚跑到操场上。
防化团的官兵诧异地看着这个黑脸中校,他以极其标准的姿势跑到一片开阔的位置上。
他喘着粗气,不是因为疲惫而是因为激动,一种久违的激动,从战场上下来,他再也没有这样激动过。
“中国人民解放军A军区狼牙侦察大队现在开始点名——”他自己高喊,用浑厚的嗓子高喊。
防化团的官兵都停止了训练,看着这个从战场上下来的战斗英雄。
何志军这个名字,他们并不陌生,军报和军区《战歌报》都曾长篇报道过他和他的那支传奇侦察队的故事。
这个被敌人敬畏地称之为“狼牙”的侦察兵英雄,是他们这些年轻军人的偶像。
“何志军!”他喊着自己的名字,然后高声喊,“到!”然后就安静了,大家都在看他。
何志军心中的情绪是复杂的。
忽然,一个声音从后面低低地传出来:“大队长,还有我。
”何志军回头,看见了扎着武装带的陈勇。
他很惊讶:“你还没走?”“我今天晚上搭车回夜老虎团。
看见您出操,我就赶紧过来了。
我没迟到吧?”陈勇说。
何志军点头:“没有!没有迟到,你是个好兵!”陈勇立正高喊:“是,请大队长指示!”“陈勇,你自编的少林军体拳,还记不记得?!”何志军高声问。
“记得!”陈勇高喊。
何志军厉声说:“给我打一套!”“是!”陈勇摘下军帽放在一边,走回原位站好姿势。
众目睽睽之下,他高喊一声,起手——腿踢正面、拳扫背面、啪地侧倒。
随即拳脚如同旋风一般,一个人的杀声也是震天,周围的防化团官兵都看得眼花缭乱,心中暗自惊叹这帮侦察兵确实不简单。
陈勇在空中一个分腿飞踹倒地后,鲤鱼打挺起来又是一个组合拳,最后一记弹腿正蹬才慢慢收势。
他的额头流着汗,慢慢收好腿归置军姿。
官兵们都看傻了,何志军却有一种悲凉的骄傲。
“是坚守,还是抗议?”何志军立即向后转,麻利敬礼:“首长好!”副司令脸上是耐人寻味的微笑:“稍息。
”“是!”何志军转身,“稍息!”陈勇稍息,胸部还在起伏。
副司令看着何志军,笑着说道:“出操给所有能看见的人,告诉他们,你的侦察大队没有消失,对吧?”何志军高喊:“报告首长!不是!我出操,是因为我还是个军人!”副司令点点头:“那就是坚守了?”何志军说:“是!坚守一个军人的信念!”“给你两个选择,”副司令笑了笑,说,“第一,在军区机关给我当参谋;第二,在军区情报部继续当参谋。
”“我想下去带兵。
”何志军苦着脸:“副司令,我不想再在机关里待了。
”但副司令根本不搭理他这套:“想跑可没那么容易——我说了两个选择。
”“没别的了?”何志军看着副司令的脸,知道没选择以后说,“那我还是回军区情报部。
”副司令看着他说:“做好被搁置的准备,你会成为搁置在仓库的一门重型火炮。
在没有战争的时期,你就要一直被这么搁置着。
”何志军回味着副司令的话,脸上浮现出一丝苦笑。
(有删改)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头写狼牙大队人越来越少,而窗外防化团战士们却生龙活虎,两者形成对比,突出了狼牙大队被撤销后的冷清景象。
B.小说塑造英雄何志军人物形象真实立体,着力表现了他对军队的忠诚,也写了他对副司令的抱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