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集中供暖住宅中实现分户热计量
1 集中供暖系统可以实施分户热计量
住宅供暖问题,涉及千家万户。
集中供暖经过长期的应用和考验,本是一项比较成熟的应用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其它应用技术一样,集中供暖技术也应该不断改进和发展,使它的系统设计更合理,运行控制更灵活,设备制造更先进,特别是使它的运行更节能,从而尽快适应建筑节能的要求。
近年来,由于能源结构开始发生变化,由于开发商的利益及物业管理上的需要,也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对热舒适度提出了更高要求,特别是由于各地出现的拖欠供暖费的问题日益严重,使供暖分户热计量和分户热收费问题变得十分迫切。
与此同时,诸如低温辐射电热膜供暖,一家一户设置燃气热水炉、电热水炉供暖等各种供暖技术及相应产品开发顿时兴起。
供暖方式的多样化,是供暖技术发展的一种表现,人们针对各种不同使用情况,对供暖方式有了多种选择的可能。
正因为如此,对传统的集中供暖方式无疑形成了很大的”冲击”。
但当前有一种现象值得注意,在一些新设计的工程项目中,有的开发商不视工程的具体情况,对各种供暖方式不进行具体分析,更不作技术经济比较,过度强调非集中供暖方式便于实现分户热计量,有利于分户热收费的特点,而要盲目采用之,从而摒弃集中供暖方式。
甚至在高层民用住宅中,都采用了一家一户式的燃气热水炉供暖,给安全带来隐患。
有的行政主管部门,也在力推这些非集中供暖方式。
这就迫使人们去思考:集中供暖(应该还包括集中供热)在能源总的利用效率、供暖质量和卫生条件、保护环境减少污染、防火及安全保障,以及一次投资和长期运行费等诸多方面的优越性、就都因为要引入分户热计量和热收费而不存在了?事实上,在建设部颁布的《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中,已回答了这个问题。
(管理规定)把“集中供热”列为国家鼓励发展的建筑节能技术,明示“新建居住建筑”应设”集中采暖”系统。
应该指出,实施分户热计量是实现建筑节能管理的一项技术措施,研究发展分户热计量和热收费与坚持集中供暖(包括集中供热)的优越性,都是为了更好地实现建筑节能,二者是完全一致的,不应该将它们对立起来,引入分户热计量概念,可以使集中供暖技术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那种急于要寻找一种既可供暖又便于热收费的方式,而盲目摒弃集中供暖系统的做法不可取,任其发展下去,后果不堪设想。
2集中供暖系统分户热计量的前提条件集中供暖系统要实现分户热计量,无论是系统设计,还是需要采用的相应的设备,目前都是可以做到的。
分户热计量的首要目的,是为了使供暖运行节能,是要为热用户提供调节控制手段,使他们可以根据热舒适度需要,调节控制采暖量。
为此,供热就必须是高质量的。
只有供热的高质量,使热用户有热可调,也才有节能运行的可能,否则,分户热计量将成为一种摆设。
所以,供热的高质量是集中供暖系统分户热计量的前提条件。
要保证供热的高质量,首先要有好的室内供暖系统设计。
实施分户热计量后,对室内供暖系统的设计要求更高。
它体现在要有准确的
热负荷计算,要正确选择供暖系?y 型式,要认真做好系统水利平衡设计计算。
热负荷计算是室内供暖系统设计的基础,那种用热指标估算热负荷的办法不可取,由于害怕暖气不热而盲目加大热负荷值,致使散热器安装面积过大,将不利于散热器支管上温控阀的调节控制,这种做法更应当避免。
现在普遍认为,共用供、回水立管加上每户独立支路的双管系统,是可以实施分户热计量的较好室内供暖系统型式。
但许多设计人员忽视系统水力平衡设计计算,认为系统中安装了平衡阀、温控阀等调节控制装置后,可以自动实现运行中的水力平衡。
这种看法是错误的。
要保证供热的高质量,供热系?y 要有完善的调节控制措施和高水平的运行管理。
实施分户热计量后,供热系统的调节性能要增强,适应整个系统变流量运行的需要。
热用户可能是自动调节,也可能是手动调节用热量,但在热源处应该是自动调节供热量,使其跟踪所需热负荷的变化。
因此,应设计有压差控制之类的装置,以保证系统在调节运行中能有平稳的水力工况。
供热系统运行时应是质调节和量调节相结合。
传统设计中供回水温差25C,并不利于系统运行的水力稳定,供热系统“小温差大流量”可提高系统的水力稳定性。
因此,当暖负荷发生变化,比如室外气温变化时,应首先进行质调节,然后再根据热用户末端负荷的变化,进行量调节,这样才能使分户热计量的供暖系统运行良好。
若单是进行量调节,百不进行质调节,将会导致热用户处的温控阀频繁启闭,不利于系统的稳定运行。
所以,实施分户热计量,使供热运行从现在的粗放型向节能型转变,运行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是供热
技术更加进步发展的一种表现。
当然,一个实施分户热计量的室内供暖系统,需要有高水平的施工安装作保证。
我们知道,室内双管系统所带每户独立支路的供回水支管,多数都是预埋在楼板的垫层中,它们是随土建施工预埋的,如果安装工序滞后,预埋管的接口均裸露在施工现场,稍有疏忽,支管就有被堵塞的可能,且很难返工清理干净,如果再安装散热器,运行时水流不畅,暖气不热将是不可避免的,就更谈不上进行分户热计量了。
3实施分户热计量与分户热收费的关系在热用户装设温控阀、热量表的初衷是为了节能,是在更好地满足人们的热舒适度的前提下,为运行节能提供的技术措施。
热用户出于自身经济条件的考虑,放弃热舒适度要求,减少甚至完全关闭用热,这不应看成是运行节能。
实施分户热计量,就将热当作了商品,为可能实现更准确的分户热收费提供了一种技术手段。
热既然变成了一种商品,用户则有了买不买和买多少的选
择自由,而且也有了实现这种选择自由的手段。
但是,热又不是般的商品,热有许多特殊属性,其中之一是它本身有传递性,它会在热用户之间进行传递,在实施分户热计量之后,这种热传递不可忽视。
在新疆地区,一间完全不供暖的中间楼层南向房间,由于从上、下及周围房间获取传热量可维持12 一14C室温。
而此时该用户并未花钱买热,可周围的每户均有将近1/4一l /5 的供热量传给了这个房间他们为此多付了热费,这当然是一种不合理。
可见,即使实施了分户热计量,但由于存在房间的热传递,要解决分户热收费问题,还有许多技术上和政策方面的问题需要研究。
它涉及到消费者权益的保护,应
该慎重对待,不可以为只要安装了温控阀、热量计,就可以解决分户热收费问题。
为了减少户问热传递对分户热收费的困扰,增强户间建筑结构的隔热性能是可选择的措施之一,它们的隔热性能越好,户间热传递越少,同时,隔声性能也会提高,建筑物的舒适度会增加。
当然,建筑造价也会随之增加。
这种隔热性能增强到何种程度是开发商们可以承受的,这需要专题研究。
但仍在传统的建筑结构做法上,一点隔热措施都不采取,只是在供暖系统上装着温控阀、热量计就实行分户热收费的做法。
值得商榷。
l 在分户热收费政策上采取措施,也是解决问题的办法之一。
例如像国外规定的那样,将总热量的40%仍按热用户面积分摊收费,60%按热计量数收费。
另外,对于外围护结构面积不等的热用户(例如顶层的热用户、拐角方向的热用户)是否要采取不同的热计‘费标准;个别热用户要求有更高的室温,希望用更多的热是否允许, 都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