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集中供暖住宅分户热计量若干难点
摘要:集中供暖住宅的分户热计量, 已进入具体实施阶段。但不
能认为已出台了一些规程、标准和规定, 或已有一些工程试点, 观
念上就已经完整, 技术上就已经成熟, 还应正视各种难点并谨慎
地加以处理, 本文着重对若干难点进行了再思考。
关键词:集中供暖 热计量
中图分类号: te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按需供热,按热量计量是建筑节能的一项基本措施,是我国集中
供热发展趋势。而设计建造分户热计量采暖系统是实现按需供热,
按热量计量的前提。装备有分户热计量采暖系统的用户可以根据自
己的需求通过调节调节装置来控制室内温度,最大可能的利用室内
自由热,同时可以实施行为节能。但不能认为如此, 观念上就已经
完整, 技术上就已经成熟。相反, 还应在实施过程中, 正视各种难
点并谨慎地加以处理, 以避免发生大范围的后遗症和损失, 仍是
当务之急。
1解决户间传热因素从各个环节都尚未取得合理对策
供暖用热同用水、用电和用燃气不同, 主要是存在数量相当可观
又无规律可循的户间传热因素。传统的集中供暖住宅, 不存在建筑
物内部房间之间的传热。在实施分户热计量和按热量收费后, 因部
分房间空置、间断供暖或较大幅度调节室温, 都会通过隔墙和楼板
发生户间的热传递。因此, 不能简单地以水、电和燃气的分户计量,
来联想供暖用热计量的节能作用。
分户热计量的试点工程因未实行按热计量收费, 户间传热因素
并未真正突现。首先是在采用燃气或电的分户独立热源住宅, 尤其
是采用电力直接作为热源时, 因发生供暖费用过高的现象, 引起
了人们对户间传热因素的严重关注。
户间传热因素, 充分显示出所有公寓式住宅(非单户独立式别墅)
实行分户热计量的难点:
(1)供暖和物业管理部门为解决供暖收费难, 锁闭不及时缴纳供
暖费用户的入户阀门停止供暖。但当锁闭后, 只要周边正常供暖,
被停止供暖的用户将会发现, 还是可维持例如12℃甚至更高的室
温, 可无偿得到部分热量, 如自行设置电散热器等辅助供暖设备,
即可达舒适温度, 这样是否会更增加供暖费收费的难度?
(2)不及时缴纳供暖费的用户被停止供暖后, 会危及正常缴费的
邻户, 进一步引起计费纠纷。
(3)入住率偏低的新建住宅, 先行入住的用户会面临较多的供暖
费用负担。
(4)即使是入住率正常的住宅, 也不可避免户间会存在温差和传
热, 因此人们戏称分户热计量带有“均贫富”的因素, 由此提出对
户用热量表的过高精度要求, 是否有意义?
解决户间传热因素应采取何种对策?是否应仿效国外的某些做
法, 对户间围护结构进行保温?这种主张难以得到支持, 因为即
使增加可观的投资费用和占用一定的建筑空间, 能适当降低户间
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 但户间温差反而会增大, 户间传热量虽有
所减少但问题依然存在, 对照十年来建筑节能和墙体改革的艰难
历程, 可能难以实施。而且, 目前住宅的外围护结构的保温水平还
是较低, 如能将用于户间围护结构保温的投资费用和空间, 提高
外围护结构的保温水平, 可以得到更好的综合效益。
面对无规律可循的户间传热因素, 传热温差如何取值?温差出
现的概率如何考虑?供暖负荷如何合理确定?较常规负荷增大的
比例总体上宜控制在何种范围内?首先成为设计的很大难题。
针对目前集中供暖住宅的设计标准偏低、不能满足居住者热舒适
度要求的状况, 分户热计量又源于热作为商品的特点, 应为居住
者留有一定幅度内热舒适度的选择余地, 计算温度又要适当提高,
与上述户间传热负荷综合起来, 户内供暖设备的容量和投资, 将
会有较大比例增加, 估计可达40%以上。
户间传热因素对于设计、运行和管理等方面提出的复杂课题, 可
能最终要从供暖费的合理分配上解决, 即适当扩大按面积分配、缩
小按热计量分配的比例, 任何用户必须为维持建筑的总体热环境,
负担基本的供暖费用, 这就需要从根本上调整对于分户热计量的
观念。由于建筑热工条件和观念等方面的显著差异, 可能不应照搬
国外的一些现成模式。
2热计量方式和计量仪表问题
应在热源和建筑入口设置热计量装置的基础上, 再进行分户热
计量。分户热计量方法有: 分户热量表、蒸发式或电子式热量分配
表。目前比较易为人们接受的意见是: 新建住宅采用分户热量表;
原有系统改造采用热量分配表。但由于受不同供应渠道商业宣传的
影响, 对两种方式及其仪表的比较和判断不能很客观, 其实都存
在各自的问题。
分户热量表的热计量方式, 从计量的相对精度、物业管理、供暖
效果和供暖室温的调节等方面, 均有明显的优点。但必须采用“共
用立管的分户独立系统”的全新型式, 很难在原有系统改造中实施,
除了后面要进一步讨论的新系统型式带来的一些复杂问题外, 热
量表的示值并不能作为供暖费结算的直接依据, 从本质上它仍是
一种热量分配表。某些有预付费和锁闭功能的ic卡分户热量表, 更
缺乏开发的合理性。此外, 仪表本身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多种因素造
成的故障或误差, 需要进行日常维修和每隔3~5年的定期强制检
验标定, 这会较多地增加物业管理负担和运行成本。
热量分配表需要安装在每组散热器上, 具有价格相对低廉和可
不需对原有系统进行彻底改造的优点。但由于散热器型式、水流特
性和安装方式有千差万别, 事实上难以准确确定散热器平均温度
的部位, 散热量除与散热器平均温度有关外, 还与室温和装饰性
罩的热工特性有关, 同样可以向房间提供散热量的户内管道的又
占总散热量的相当比例, 其测量结果的误差是显而易见的。其计量
原理, 与天津开发的一种根据热媒温度、室温、散热器数量和热工
特性等因素经计算和积分而间接测得热量, 称为“数字式智能型热
表”的专利技术, 有相似之处。且蒸发式热量分配表每年要由专业
部门入户更换计量管并进行计算, 同样会较多地增加物业管理负
担和运行成本, 也与水、电和燃气实行不入户的远程户外计量要求,
大相径庭。电子式热量分配表虽可实现远程户外计量, 但价格较高,
且传输线路的敷设较为复杂。
既然上述方法都会有一定计量误差, 而且由于户间传热因素使
分户计量并不需要过高精度, 因此, 还应探索其它较为简便的合
理分摊供暖费用的方法, 例如: 在热源和建筑入口较为准确地进
行热计量的基础上, 以各户的建筑面积为基础, 并参照各户有代
表性的室温(传感器可暗设于户内的隔墙内), 确定各户供暖费用
的分摊比例。
分户热计量除了要改变传统的住宅供暖设计方法和室内系统制
式、供热管网和热源系统外, 对供暖部门的供热质量、运行和经营
水平, 会有更高的要求, 提出了许多深层次的难点。弄得不好, 经
营效益有可能会明显下降。因此,供暖部门应有适当的忧患意识,
积极启动降低运行成本和提高效率的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