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工程质量控制探究与思考
[摘要] 随着市政工程的建设越来越多,不少工程存在质量问题。
本文就市政工程中常见的质量通病及影响因素作了介绍,并就如何确保工程质量提出了保证措施、质量控制措施。
[关键词] 市政工程质量控制措施
随着城市改造步伐的加快,市政工程的建设越来越多,大量的施工企业和人员参与其中,其规模和水平差距较大。
很不平衡,施工操作不规范的现象也非常普遍,形成了不少工程质量方面的通病。
为了提高市政工程质量。
改进工程施工当中产生的质量通病,除参建人员应加强技术培训,提高自身的技术素,认真执行规范外,现就市政工程中常见的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略作介绍,以尽量避免类似的问题发生。
在城市建设日益发展的今天,许多的老城区改造和新区的发展,市政工程都进行了大规模的改建和新建,在保证城市规划整体格局中发挥重要的完善功能,同时其施工过程和竣工后的质量控制无疑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市政工程质量并非仅仅取决于施工环节,而是一个由诸多因素和环节综台作用的结果。
换言之,如果把相关诸因素作为变量,那么市政建设工程的质量则是一组变量的函数,而并非仅仅是某个变量的函数。
因此,市政工程质量没有企业自控、社会监理和专业监督等全方位的质量监控机制是不行的。
随着市政工程建设步伐的加快,如何确保工程质量,显得尤为重要。
一、市政工程质量问题应当引起重视
多年来,市政工程质量问题是我们没有很好解决的一个顽症。
有些市政工程,由于甲方要求赶工期,违背科学规律,不仅一再压缩工期,而且强行要求在冰天雪地中施工。
虽然工程提前完工,但竣工后不久,路面出现龟裂,基础下沉,造成严重质量问题,重新返工修补,造成直接经济损失。
二、影响市政工程质量的因素
市政工程质量是市政行业的生命线,由于缺乏科学的指导,加之提高质量的内在动力不足,纪念品劣质工程提供了滋生的土壤。
具体分析起来,既有技术上的问题,也有非技术的问题,而更多的是非技术问题。
1、“领导工程”的负面效应。
不管科学极限,一味缩短工期,要求施工单位加班加点,争时间抢速度赶紧工期,但在不鸽蝗工期内完工,质量是难以保证的,对于工期确实不合理的工程来说,压缩工期是必要的,但不能一味强调施工速度,凭主观意识抢工期。
不顾气候条件变化强行施工,为了应付检查,评比活动,不能干的工程也必须干,势必要造成质量问题。
2、内部管理的被动作用。
施工管理中,没有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和质量保证体系。
施工管理人员随意性大,想当然干工程,没有明确的行为规范,管理混乱,纪律松懈。
3、劣质材料的不利影响。
市政工程的中材料,如石子、沙子、白灰、沥青、水泥等用量比较大。
往往由于急需,加上把关不严,使
劣质材料源源不断地用到工程上去,从而造成了工程质量的大问题。
4、不正之风的消极影响。
行业中的不正之风,是缺乏职业道德的很需要表现,也是影响工程质量的一种主要因素。
个别工程管理人员收受施工人员的财物之后,违背原则,对发现的质量问题不管
不问,或者利用手中的权力搞交易,内外勾结,弄虚作假,高估冒算,偷工减料,置工程质量于不顾。
三、市政工程质量控制的保证措施
1、质量的事前控制
认真审核由发包人提供的各种工程资料。
检查场内道路、供水、供电等施工辅助设施的准备。
审核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措施计划等技术文件。
明确质量要求,掌握和熟悉质量控制的技术依据。
对发包人提供的测量基准点仔细复核,并在此基础上施工区原地形图的测绘。
严格审核工程开工应具备的各项条件,并规范审批开工申请。
2、质量的事中控制
施工工艺过程质量控制,采用现场检查、查阅施工记录以及材料和构配件、监督试验、见证取样,及时对可能影响工程质量的施工方法以及各种违章作业行为发出调整、制止、整顿直至停止施工批示。
发现使用的材料、构配件、工程设备等原因可能导致工程质量不合格或质量事故时,要求采取措施纠正。
发现施工环境可能影响工程质量时,应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
坚持上道工序不检查不准进行下道工序的原则。
上道工序完成后,先进行自检、专职检,认
为合格后再通知现场监理工程师或其他代表到现场会同检验。
检验合格后签署认可,方能进行下道工序。
隐蔽工程检查验收,隐蔽工程完成后,先自检、专职检,初难合格后填报隐蔽工程验收单,报告现场监理工程师检查验收。
应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以及处理措施或遗漏问题进行详细的记录和拍照,保存好照片等相差资料。
工程质量事故处理,质量事故原因、责任的分析--质量事故处理措施的研究确定及处理效果的检查。
3、质量的事后控制
事后严肃把关,对于质量控制要点、要害部位或质量有疑问的部位进行事后复检。
严格按照质量评判标准对石材幕墙工程组织验收认证。
实行质量保证金制度,让“制造”者跟踪一段时间的质量保证,完善其缺陷服务责任。
在一定的时间内,尽量让工程在设计负载条件下运行后,再对整个工程组织验收。
四、市政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1、创造优质工程,靠的是严格的科学管理,严肃的科学态度,严明的组织纪律。
⑴加强管理,制度约束到位。
加强对工程管理人员的管理是创优质工程的前提。
施工准备阶段就是制定出明确的个人职责,约束个人行的的各顶制度。
施工期间,管理人员无论白天夜里都要实行与施工单位同步作业,必须坚守岗位,对隐蔽工程及时验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坚决杜绝偷工减料不按操作规范施工的现象。
同时要求施工管理人员不准向施工单位或人员索要财物。
⑵对施工队伍进行专业培训,加强业务指导和管理,对民工队伍的使用要慎重,没有施工以验或素质较低的不能使用。
⑶对材料设备的购进必须做到优质优价,货比三家,做到“三不准”,即非正规厂家的材料设备不准采购,无出厂合格的材料设备不准进场,未按规范实验的材料设备不准使用。
对采购的不合格材料设备要追究当事者的责任。
2、尊重科学,以严肃的赞赏态度办事。
任何事情都有它的科学规律。
市政工程不自身的科学规律性,从工程的设计,施工程序以及技术标准施工要求,都有不同于公路、地下工程的复杂性,更是其它工程无法比拟的。
因此,应严格按照工程建设程序和客观规律办事,各级领导要坚持合理工期,合理投资,做到科学决策。
3、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纠正行业不正之风,重塑市政形象。
对有损市政形象的行业之风,要狠抓严打,绝不留情。
4、加强技术培训,提高施工队伍素质。
从工人到干部,从管理人员到技术人员,都要严格执行先培训后上岗和持证上岗的制度,凡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的素质较差的人员不能上岗。
5、建立重大工程事故公开处理,必须索赔制度,凡发生重大工程事故必须总结报告,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调查,公开处理,造成重大损失的要分清是非,划清责任,当事者应负责赔偿经济损失。
6、市政建筑市场的不规范,招标的不公正,有的建设单位明招暗定,串通陪标泄露标底,营私舞弊,使公开招投标失去了本来意义;有的单位和个人想方设法在企业资质问题上玩花样,搞阴阳合同、
挂靠承包、倒手转包、肢解分包,严重影响着市政工程的建设质量。
建立招投标违法行为记录公告制度,是建立招投标市场诚信机制的重要举措和有效办法。
只有形成对违法违纪行为人人喊打的态势,才能净化建筑市场。
总之,市政工程施工阶段质量控制是—项重要的工作,需要各方面的配合,工程技术、管理人员要有足够的责任心、丰富的专业知识。
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完成每一步施工工序,做到安全施工、文明施工,必然能够达到优质工程。
参考文献
[1] 周昭光.浅谈市政道路的施工质量控制[j].广东建
材,2009,(8).
[2] 韩杰浩.市政道路工程质量通病原因分析及对策[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