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力施工组织设计

电力施工组织设计

荆门热电厂翻车机场电力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中铁电器化局集团有限公司荆门电厂项目部2006.06.10施工单位(章)编制::审核:批准:目录一、编制依据二、编制范围三、工程概况及主要工程数量四、施工方案及施工工艺五、施工组织及进度安排六、施工组织措施一、编制依据1.1荆门发电有限公司专用铁路线路灯施工合同。

1.2荆门发电有限公司专用铁路线路灯施工设计图。

1.3国家、电力部门及有关标准、施工规范及工程质量简评标准。

采用的主要规程规范如下:1、《铁路电缆牵引供电设计规范》TB10009-982、《铁路电力设计规范》TB10008-993、《铁路电力施工规范》TB10207-994、《铁路电力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TB10420-20005、《路灯设计施工规范》1.4现场勘测调查所获的有关资料。

1.5公司工程质量管理手册。

1.6已批准的施工组织方案。

二、编制范围铁路专用线翻车机场控制室至综合办公楼到翻车机场三楼配电室路灯工程。

三、工程概况及主要工程数量3.1工程概况铁路专用线翻车机场路灯是国电长源荆门发电有限公司2*600MW机组建设项目铁路专用线的配套工程。

电路从翻车机场三楼配电室至综合办公楼1522米双回3*70+1.50锴装铜芯电缆,2*10锴装铜芯电缆1217米的路灯电源;4*10锴装铜芯电缆704米的升降式投影灯电源;以及3*16+1*10和3*25+1*16的控制室至综合楼电缆敷设试验以及21盏可倾斜路灯和2盏升降式投光灯、综合楼配电箱控制箱安装调试。

3.2主要工程数量56四、施工方案及施工工艺4.1.施工流程4.2.施工方案拟定2006年6月16日进行施工准备,6月18日正式开工,整个工程施工于2006年9月10完工。

工程开工后,立即安排与甲方联系并对施工图纸进行现场调查和核对,落实车站的具体施工的工程量,根据现场调查情况,编制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并按照施工方案安排组织施工,同时配合其他专业的施工。

4.3.主要施工工艺4.3.1.站场测量工艺和方法4.3.1.1、工艺流程图测量资料整理4.3.1.2、操作要点站场测量准备:检查清点测量所需的仪器工具应符合要求,仪器精确度不大于1’。

根据设计提供的站场线路照明的平面图、设备布置图和地形实际情况,确定线路走向。

设备位置应符合《铁路技术管理规程》、《铁路电力施工施工规范》、《铁路电力设备安装标准》的规定。

按照设计平面图先确定电缆线路,站台灯标位置,投光灯塔位置,钉上标钉,并做好标记。

测量定位:关于站台灯柱、投光灯塔采用距测法。

测量步骤:站台灯柱定位、灯塔定位、站场及电缆线路定位、路径选择。

站台灯柱定位具体操作如下:测量定位前,先用皮尺量出站台总长度,然后按照设计图纸尺寸,划分出站台灯柱的位置,并设立标志。

灯塔一般设在搬道房周围和货场,灯塔定位操作如下:灯塔设在铁道一边时,铁道量出距离确定灯塔位置,灯塔设在两股道中间,横两股道量出距离,使灯塔位置在两股位置中心钉桩,并做好标记。

灯塔定位时,对照铁路的限界,及其它的电气距离应符合规范、技规要求。

电缆线路路径选择时,要尽量选择最短距离,减少穿越铁路、公路等设备的次数,电缆穿越铁路时,尽量避免铁路道叉;电缆路径要考虑站场的远景规划,尽量避开通信及信号电缆,路径困难必须平行时,应离开规定的平行距离,必须交叉时,应设电缆防护措施。

测量资料整理:将站场线路灯柱、灯塔、电缆敷设的规格数量数据,进行细致的整理,线路按区段建立测量台帐,电缆线路在同一平面上,如实填写所需长度以上资料作为指导施工,物资申请,工程预算的基础资料。

4.3.1.2测量质量控制要点施工测量使用的经纬仪其最小读数不应大于1,。

测量用的仪器及测量在使用前必须进行检查,误差超过标准时应加以校正。

线路路径的选择应与站场规划相协调,尽量减少拆迁工程,灯柱定位应尽量与站台美观相适应。

当采用皮卷尺直线量距时,两次测值之差不得超过量距的1‰。

当采用方向法测量角度时,两测回测角值之差不应超过1,30,,。

使用标杆测量时,目测的所有标应立直,严禁歪斜;使用经纬仪时应放置稳固,严禁震动及碰撞,并有防晒措施。

站场测量工作,应由技术熟练,有经验的人员担任,指挥信号应统一,准确。

站场测量要有人进行防护,以免影响行车及人身安全,严禁用钢卷尺横跨股道。

站场测量时,所使用的测量仪器应放在铁路限界以外,高度不应超出轨面。

4.3.2基础工程施工工艺和方法4.3.2.1工艺流程图4.3.2.2主要操作要点施工准备:对基础施工所采用的水泥、砂、石及水应进行送检试验,并根据混凝土强度要求提供配合比。

基坑复测:基坑开挖前应根据施工图纸再次复测基础位置。

基坑开挖:根据基础大小确定基坑开挖尺寸及开挖深度;在软土地带交必须挖至坑底老土为止。

基础浇注及试块制作:混凝土搅拌中所有材料,除用水容积计量外,其它的用磅秤测量;搅拌混凝土前,所有的材料称重设备、量水设备和湿度计算方法均应得到监理工程师的同意;基础施工中应同等条件下按规定制作试块。

基础及试块养护:浇注好的基础应按规范用草袋覆盖并喷洒水;养护基础时应使基础处于充分湿润状态。

一般混凝土浇制7天后,方能拆除模块和支撑架。

4.3.2.3安全质量重点原材料的重量误差不应超过下列规定值:水泥、添加料:±2%粗细填料:±3%水、添加料:±2%从高处浇注混凝土的任意高度不能超过2米。

用插入式震荡器捣固混凝土时,基浇注厚度应为震荡器长度的1.25倍,表面捣固时其厚度应为200MM。

基础外形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允许偏差控制在±20MM所有混凝土在白天浇注,不得在雨天或晚上进行。

4.3.3电缆线路施工工艺和方法4.3.3.1工艺流程图4.3.3.2操作要点施工准备:调查电缆线路经过的路径下方隐蔽设施情况;与相关部门签定施工配合协议。

电缆沟开挖:电缆沟深度、宽度必须符合施工规范;遇下方有隐蔽设施时必须小心施工,以防破坏既有设施;与通信、信号电缆平行距离应大于500MM以上,交叉时必须比既有电缆挖深500MM以上,并预埋保护钢管。

电缆敷设:电缆敷设前用兆欧表对电缆相间、各相对地等进行有关绝缘测试,绝缘电阻值达到规范要求方可进行敷设;电缆在沟内敷设要保持蛇形状态(波浪形),多余电缆在同沟内敷设时要保持不小于100MM的相间距离;电缆终端杆处应有预留,低压电缆预留不少于3-5M,10KV电缆预留不少于5-10M;敷设前在沟内铺细砂或软土,电缆敷设完后再次在电缆上铺细砂或软土,并盖砖加以保护,然后回填土;电缆敷设完后,用防潮、绝缘胶带将电缆两端头为防止。

终端头制作:电缆敷设好后,安装前制作终端头,交联电缆终端头材料采用热缩型材料制作;电缆终端头制作必须是二人以上进行;电缆接地线必须采用截面不小于25m㎡的铜编织软线,接地应焊接牢靠;剥切铜屏蔽层及半导体层时不能伤及芯线绝缘层;压接接线端子时应采用专用压接钳。

电缆试验:试验设备接地必须良好;严格按照操作规程顺序进行试验;试验完毕及时填写试验记录。

电缆头安装:电缆试验合格后方可进行电缆头安装;电缆固定处应采取保护措施;电缆头接地应可靠;电缆与线路、设备连接处对其它部位安全净距应符合施工规范。

4.3.3.3安全质量要点电缆埋设深度必须满足技术规范要求:电缆过铁路、公路、水沟、建筑物时,必须穿管敷设;电缆在穿越铁路敷设时,必须在两端设安全防护人员;电缆在试验时,电缆另一端必须设看护人员。

4.3.4接地装置制作安装工艺和方法4.3.4.1工艺流程图4.3.4.2操作要点接地沟开挖:接地沟深度不得小于800MM。

接地极制安:钢管或角钢接地极长度必须大于2500MM或按设计要求;接地极埋深必须大于800MM。

接地母线敷设:接地扁钢规格不得小于40*4;两根接地极间接地母线长度不得小于5米,当接地电阻达不到规定值时,可延长敷设接地母线长度;接地扁钢必须紧贴接地沟。

接地电阻测试:接地装置安装完毕后须测试接地电阻,接地电阻必须符合规范。

接地级安装:电杆上的接地引下线采用截面为25MM2的镀锌钢绞线;接地线须用钢并沟线夹与接地装置上的园钢连接起来;电杆上的接地引下线每隔1500MM用φ3.0铁线在电杆上缠绕固定;接地引下线与设备连接使用截面为25MM2的铝绞线,一端用钢并沟线夹与接地引下线连接,一端套上接线端子接设备上的避雷器或设备的接地端子连接。

五、施工组织及进度安排5.1 指导思想以“精心组织、科学管理、合理配置、文明施工、优质高效、安全环保”为指导思想,根据工程质量管理手册,以“组织科学管理、机构精干高效、设备精良配套、队伍技术过硬、方案先进适用”为施工组织原则;优选领导层,精干管理层,强化作业层,达到决策正确、管理科学、操作规范,以优良的工程质量,回报业主。

5.2工期及进度安排根据本标段总工期的要求,确保开工后90天内电力工程的工期目标,施工安排施工进度计划图:(附图)5.3施工组织管理机构针对本工程规模及工程特点,本着有利于施工组织管理的原则,项目部组建了电力作业和测量等。

组织结构示意图:5.4机械设备配置A.根据本项目工程特点,施工条件及施工队伍任务划分,将投入足够的施工机械设备,以高度机械化施工来保证合同承诺的工期,质量,安全等各项目标的全面实现。

(详见主要施工机械设备表)主要施工机械设备表5.5检测、试验由于工程所在地领近市区,交通便利,因此不考虑设置工地实验室。

全部检验和试验项目均委托给荆门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检测中心办理。

六、施工组织措施6.1质量标准确保全部工程达到现行的工程质量验收标准,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达到100%,工程质量等级为优良。

6.2质量保证措施6.2.1组织保证措施从项目部至基层作业队建立完善的全面质量管理体系,抽调质量意识强、施工经验足、组织能力强的管理人员到质量管理的各级机构及部门,并明确项目第一管理者为该体系质量管理负责人,以确保质量管理机构或部门的工作权威。

制定各级质量管理部门及管理人员的质量管理职责,做到职责分工明确、工作内容清楚,使质量管理制度化。

6.2.2思想教育保证措施组织全体参战职工,广泛深入地开展“质量终身制”“质量就是市场”的质量观教育,使广大职工深刻认识到质量就是政治、就是效益、就是生存。

明确自身的责任,把工程质量管理作为头等大事来抓,不断创建精品工程。

6.2.3技术管理保证措施实行总工程师技术负责制,结合工程特点,进一步细化各级技术、安质人员的岗位责任制,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认真编制施工技术方案。

各单项工程由专线技术负责人根据招标文件、施工调查,编制施工技术方案报项目部总工程师,由总工程师组织审核,报业主及工程监理批复后正式实施。

编制各专业施工技术标准,作好项目部对作业队、作业队对工班的两级技术交底工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