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提高女性受教育水平 实现男女平等

提高女性受教育水平 实现男女平等

提高女性受教育水平实现男女平等
[摘要]影响女性的男女平等意识强弱的因素有很多,最主要的是妇女的经济地位和文化地位。

本文从妇女的文化地位即受教育水平情况对于女性男女平等意识强弱的影响入手,着重分析中国女性受教育的现状,以及应当采取何种措施提高女性受教育水平,从而增强女性的男女平等意识,实现男女平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关键词]女性受教育水平男女平等意识
有这样一部影片,叫《不要和陌生人讲话》。

讲述了一个受到丈夫的反复殴打,生活痛苦不堪的女性,在多次忍气吞声后,终于拿起法律武器维护了自己的人生权利。

其实,我们在生活中,也经常会听到报纸、电视、广播等媒体讲述女性在遭受到丈夫的家庭暴力时,倾向于忍辱负重。

这是为什么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我们必须弄明白社会性别意识中的男女平等意识包括什么方面的内容。

建立反映男女平等的社会性别意识体系是当今妇女解放运动的重要任务之一。

男女平等意识主要体现在:首先,它不再是以男性的眼光或男性的标准作为探索、解析、阐释男女平等的依据,而是强调女性的经验,强调女性的立场和女性视角,男女平等不是女性男性化。

其次,它不否认两性间可能存在的深刻差异,“但它不假定这些差异就能说明妇女处于普遍明显的不平等和从属地位。

相反,它坚持探索,不平等和从属的历史是怎样在妇女的认知和感情能力上,甚至在其身体体能上留下痕迹的。

”也就是说基于此,它不再把差异看成是女人弱点的依据,而看成是可能形成妇女力量的源泉。

既然女性受教育水平如何直接影响着女性男女平等意识的程度,那么中国女性的总体受教育水平情况如何呢?
数据表明,10年来,中国女性的总体受教育水平有明显的提高,两性受教育年限的差距进一步缩小。

女性平均上学年数1990年为4.7年,2000年为6.1年,两性上学念书的差距由1.9年减少到1.5年。

城镇女性上学年数的均值为8.7年,比男性少1年,随着社会和家庭对教育的重视,青年男女享有教育资源的差距明显缩小,30岁以下女性的平均上学年数,城镇为10.4年,仅比男性少0.3年,农村为7.0年,与农民的差距从农村总体的1.7年降到了0.9年。

女性享有的继续教育机会增多。

在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女性中,有26.8%的人最高学历是通过成人教育获得的,比男性高2.2个百分点。

有13.5%的女性近3年来参加了某类培训或进修,40岁以下城镇女性参加培训的比例达26.1%,城镇女性参加的培训以进修和专业职业培训为主,共占72.2%,农村女性参加的培训以实用技术为主,占61.5%。

在接受过进修或培训的女性中,有31.6%是自费参加的,其中城镇女性为41.6%,比城镇男性高4.7个百分点,培训经费由政府部门提供的,农村女性为36.2%,比男性高6.7个百分点。

培训费用由国际项目提供的,
农村女性为1.8%,比男性高0.8个百分点。

尽管如此,女性的平均受教育水平仍然低于男性,而在农村,尤其是如此。

与此同时,农村女性受教育水平仍然偏低,与男性相比差距较大。

农村女性文化程度为初中以上的比例是42.3%,比男性低20.8个百分点;58.8%的女性只有小学以下文化程度,比男性高21.9个百分点;女性文盲率为13.6%,比男性高9.6个百分点。

因此,中国女性受教育水平近十年来尽管有着明显的提高,但与男性相比,仍然存在着明显的差距。

为了实现社会和谐发展,促进男女平等,实现“公正、公平”,就必须要提高女性的男女平等意识。

而这又需要提高女性的受教育水平。

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促进女性受教育水平的提高呢?
1.要增加女性受教育机会,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男女受教育机会均等。

国家和政府要加大对义务教育的投入。

目前在广大农村已经实现了九年义务教育不收费,政府要进一步加快免费义务教育的步伐,保证农村地区男女童不因贫困而辍学。

同时,增加女性受教育机会还不仅仅体现在义务教育、初等教育之中,而且要体现在高等教育之中。

我们对男女教育平等的关注点已不再停留于基础教育或扫盲阶段,而是移向高等教育。

高等教育在社会生活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是任何基础教育所不能代替的,是真正做到同男子平等的终极性和实质性工具。

高学历不仅是知识的象征、能力的象征,从某种角度看,也是地位和权力的象征,所以说女子高等教育的发展是提高妇女社会地位的时代使然。

2.男女平等迫使社会把经济、社会、教育机会向妇女开放。

就男女教育的平等而言,要突破以女性受教育机会均等来诠释男女教育平等的思维框架,一方面,思维触角延伸到女性如何在教育中、教育后平等地获得创造发展和成才的良好机会。

也可以这样说,我们对男女教育平等的努力,不仅仅要停留于男女受教育数量上的平等或男女比例上的平衡,而必须开始关注女性在受教育中,如学校教育中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学方式方法等方面的性别公平,以及女性在通过教育后所获得的发展能否成为她们未来平等地参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重要条件之一。

总之,女性受教育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女性男女平等意识强弱,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们必须提高女性素质,增强男女平等的意识。

参考文献
[1]梁纯生.我国女性教育误区和对策[J].中华女子学院山西分院学报,2003(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