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法律责任的本质

法律责任的本质

二、法律责任的本质
在西方,法学家们在研究法律责任本质的过程中形成了三种比较流行的学说,即“道义
责任论”、“社会责任论”和“规范责任论”。

“道义责任论”从意志自由和道德罪过的假
定出发论述法律责任的本质。

‘它假定人的意志和行为选择是自由的,违法行为是违法者自由
选择的结果,因此违法者应对自己的出于意志自由而作出的违法行为及所造成的后果负责,应当受到道义上的责难。

对违法者的道义责难就是法律责任的本质所在。

“社会责任论”从法律责任的功能论述法律责任的本质,指出确定和强制履行法律责任,一方面是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和社会存在,另一方面是为了使违法者再社会化,以重新适应社会生活和社会环境。

“规范责任论”从对行为的规范评价出发论述法律责任的本质,指出法体现了社会的价值观念,是指引和评价人们行为的规范。

对合于规范的行为,法给予肯定(赞许)的评价、承认
和保护,对悖于规范的行为,法给予否定(不赞许)的评价以至取缔。

否定性评价体现在法
律责任的认定和归结中。

易言之,法律责任是法对行为评价的结果。

因此,对行为的否定性规范评价就是法律责任的本质。

上述三种理论从不同侧面探讨了法律责任的本质,是有一定的启发意义的。

但是,总体
上它们是以唯心论或机械唯物论为哲学基础的,而且都脱离法和法律秩序的阶级内容就事论事。

所以,都不能揭示法律责任的本质,特别是它的阶级本质。

只有以辩证唯物论和马克思主义关于法的本质的原理为指导,并把法律责任放到整个法律制度和法律秩序之中,才能科学地揭示出法律责任的本质。

马克思主义认为,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以权利和义务为内容,以确认、保护和发展统治阶级所期望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为目的的行为规则和原则体系。

法律秩序是统治阶级的国家通过立法、执法、守法、司法、法制监督等环节所建立起来的社会秩序,其中包括阶级统治秩序、社会生活秩序、生产和交换秩序、国家权力运行秩序等。

任何违法行为,不管是直接针对自然人和法人,还是针对社会或其正式代表—国家的,都是对统治阶级根本利益和国家确认、保护和发展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的侵犯,是不能容许的。

因此,法律责任的实质是统治阶级国家对违反法定义务、超越法定权利界限或滥用权利的违法行为所作的法律上的否定性评价和谴责,是国家强制违法者作出一定行为或禁止其作出一定行为,从而补救受到侵害的合法权益,恢复被破坏的法律关系(社会关系)和法律秩序(社会犷秩序)的手
段。

‘法律责任论纲张文显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1年笛,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