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高职班主任工作的几点体会
摘要:本文结合作者担任班主任工作的积累,就如何针对当代高职学生的特点,有效开展高职班主任工作进行了思考,并指出了做好班主任工作的一些策略问题。
关键词:高职班主任学生特点策略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迅猛发展,高职生这一大学生中数量庞大的群体的教育也日渐对班主任工作提出新的要求和挑战,高职院校的班主任不仅要承担起自己的日常教学任务,同时还要肩负起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和心理等多方面的引导和管理。
一、新时期高职生的特点
高职生从中学步人大学,从熟悉的环境步入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在思想、学习、生活和心理等方面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不适应,班主任在接到新班开始就必须做好工作,引导学生顺利度过这些不适应,使学生安心地学习生活。
新时期高职生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思想上,当今的高职生面临着纷繁复杂的外部环境,从而形成了复杂的内在心态。
问题在于,一些父母的过分溺爱,使这种意识发展成为强烈的以自我为中心和超前消费的享乐主义。
加之他们多出生在90前后,缺乏苦读的经历,其智慧和能力均尚未达到成熟,这一切造成目前许多学生普遍缺乏求知欲。
缺乏理性思维,缺乏自律与自觉,缺乏集体主义的观念,急于求成而不愿从小事做起。
2.学习上,许多学生的奋斗目标不够明确,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差。
目前,很多高职学生可能不是按自己高考志愿录取的,他们对所就读的高职院校缺乏信任感与认可度,加之对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与教育目的认识不足,对职业教育甚至具有一定的排斥、逆反心理,具体表现在心态不稳定,不能迅速适应并尽快融入学校学习生活,或茫然而无所适从,失去了奋斗方向和目标。
3.生活上,因当前高职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使他们养成任性,占有欲强,自私自利等坏习气;缺乏同龄群体的环境,导致他们集体观念淡薄,喜欢独来独往,我行我素;家庭过多的照顾使他们怕苦怕累,在独立生活能力、自主性、判断力、适应力等方面显得相对薄弱。
任课教师反映,高职学生上课请假、缺课的现象较为严重。
所有这些,给新时期承担班主任工作的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
二、班主任工作策略
针对以上提到高职生可能出现的种种问题,班主任必须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来帮助他们,为整个大学阶段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1.端正思想,树立正确的动机。
近几年。
我院在江苏的录取分数在同类院校中属于较低的,但录取时是以高考总分高低为衡量标准,而且文理、体育生和艺术生均招收,如何让这群存在很大差异的学生通过三年的努力完成同一个专业的学习?新生刚一入学,就要以主题班会的形式向他们介绍我国高等教育和高职教育的基本情况,对其进行国情教育、形势与政策教育和专业思想教育。
帮助他们认清时代潮流,认识自己所学习和从事专业的社会价值,树立
正确的人生观,激发学习的自觉性。
当学生有了新的压力和动力,有了一定的奋斗目标之后,凝聚人心,加强管理,强调工作艺术等也是班主任必须做到的。
2.加强对学生的自我管理。
加强每位同学对班级的责任感教育,那么班级就会朝着良好的预期目标发展。
随着班级凝聚力增强,让学生由过去的管理对象变成管理者,在这种角色变换中班主任要加强对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教育。
在选择班干部时,可以通过自愿推荐、民主选举的方法来进行,挑选学习成绩较好,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在同学中有威信,办事果敢等特性的学生担任班委。
事实证明,这样推选出来的班委,对于班级工作大有益处。
3.以学生为本。
学生是由一个个独立鲜活的个体所组成,再加上年龄的不同、家庭环境的不同,形成的个性差异很大,存在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情感和兴趣爱好。
班主任要热爱学生,以学生为本,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创设轻松、和谐的教育氛围,发掘、培养每个学生的潜力与优势。
其关键是面向全体,承认差异,在学生中不排纵队,只排横队。
要在学生中树立起与自己比,只要有进步,就是成功;与别人比,只要有特长,就是成功的理念。
因此,要鼓励学生勇于正视自身的弱点,克服困难,挑战自我,战胜自我。
不拿学生个体的弱项与他人的长项比,而是不断挖掘个体自身的优势与强项,培养其强烈的自我认同感。
4.善做一个聆听者。
“聆听”是教育者虚心、认真听取教育对象的坦诉,促使对方在宣泄中实现自我心理调节。
当人产生心理冲突
时,自然的需求就是要找人诉说。
随着社会的发展,独生子的普及。
“以自我为中心”成了90后的通病,这就导致了一个极端:聆听者匮乏,演说者超载。
教育者要善听,即对教育对象的任何想法(当然不一定正确)要听得进去,表示理解,在倾听中因势利导,让教育对象自己得出正确结论。
心理学家认为,认真地倾听就完成了心理咨询任务的一半。
5.身教以垂范。
古人说得好:言传不如身教。
其身正,不令而行。
身教是“不教而教”的首要方法。
身教好,教育的任务就完成了一半。
班主任居于师生关系的主导方面,要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要严于律己,为人师表,应该时时,事事做学生的表率,学生只有看到优秀的品行在班主任身上活生生地体现出来,才会信服。
但不一定能立竿见影,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的特点,需要班主任在教育理论的指导下,了解学生心理,结合实际,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6.创设亲情化环境。
每个学生把班级当作一个大家庭,让每个成员都能有一种认同感和归属感。
如,当一个同学生病的时候。
我们的班干部能够像兄弟姐妹那样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使他感受到在班级里和在家里没有区别;当某个同学生日的时候,班主任以班级的名义给学生发一条短信,送上一份生日祝愿,诸如这样的一些小事,虽然看上去是一件件很普通很平常的事,但是当同学们的心随着这些小事被凝聚起来以后,班级的号召力就大大增强了,同学们对班级的依赖和信任感随之陡增,同学们自然就会处处为班级着
想,班集体第一重要的观念也就随之形成了。
7.完美人生的探讨。
这些学生自主意识增强,对人格的分析,自己的处世之道多少也有了一些思考,但在远离父母新的环境中,由于他们不够成熟,独立能力比较差,必须依靠家庭、学校和社会各方面给予帮助和指导,处于想独立又不能独立的矛盾之中。
当他们处于思考的十字路口时,我们加以正确引导,那么对塑造具有健全人格和心理的人无疑是有影响的。
“完美人生的探讨”主题班会的召开,使同学们感到只有在现有条件下,调整好心态,尽自己所能,把各方面的工作、学习做得更好,追求自我价值、完美自我的人生才是最精彩、最有意义的。
综上所述,只要班主任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方法得当,对班级管理的策略对路,把教育工作作为根本,将管理工作作为关键,那么,管好班级的任务就一定能够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