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说明文阅读专题汇编(2019全国各地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分类汇编63篇)

说明文阅读专题汇编(2019全国各地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分类汇编63篇)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分类汇编——2019年中考说明文阅读专题(63篇)自动驾驶塑造未来①1939年,通用汽车公司在纽约世博会上展出了世界上第一辆自动驾驶概念车Futuramao此后,科技发达国家都开展了关于自动驾驶技术的初步探索和基础研究。

作为人工智能最具商业价值的领域之一,自动驾驶产业广受热捧,发展迅速。

国际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预测,到2040年全球75%的新款汽车都将会是自动驾驶。

自动驾驶在推动人类交通革命的同时,也必将塑造城市的未来。

②目前,世界各国正在积极开展自动驾驶技术的基础研究,抢占人工智能的竞争高地。

2016年,日本发布《自动驾驶普及路线图》,允许自动驾驶汽车2020年在高速公路上通行。

2017年,德国通过了针对自动驾驶汽车的法案,并于同年提出了自动驾驶指导原则。

我国在2017年发布实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和《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

当前,我国在自动驾驶道路测试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2017年12月,深圳首次在开放道路上进行了无人驾驶公交的试运行测试,此后,上海、北京、重庆相继为自动驾驶测试车辆颁发了测试牌照。

根据麦肯锡的研究,中国未来可能成为全球最大的自动驾驶市场。

③然而,目前国际上尚无统一的自动驾驶等级划分标准。

我国正在积极制定自动驾駛等级划分标准。

美国曾将自动驾驶技术分为5个等级。

国际汽车工程师学会按照智能化程度将自动驾驶汽车划分为“完全人类驾驶、辅助驾驶、部分自动驾驶、有条件自动驾驶、高度自动驾驶、完全自动驾驶”6个标准等级。

据比标准,当前配备自动驾驶功能的汽车几乎都在4级标准以下,且处于基本测试阶段。

2017年,加利福尼亚常规公路测试公里数最高的自动驾驶汽车厂商,测试里程总数不超过40万公里,技术人员无干预的行驶里程也低于6000公里。

此外,路测也仅限于乘用车场景,并没有实现多个行业都已经出现的应用场景的全覆盖,距离真正意义上”完全自动驾驶”的目标还有相当长的距离。

④作为交通领城的又一次重大革命,自动驾驶将面临一系列复杂的问题。

一是自动驾驶的安全性问题。

2018年3月,接连发生的两起自动驾驶汽车交通事故,敲响了自动驾驶的安全警钟。

同时,自动驾驶汽车通过网络与外界实现大规模数据交互,一旦受到网络黑客攻击很可能失去车辆控制权。

二是自动驾驶汽车的事故责任主体问题。

可以预见,与传统的以司机为中心的责任认定相比,自动驾驶所引发的事故责任主体将会发生改变。

随着汽车的控制权被逐渐交给计算机系统,汽车制造商相关产品供应商或者是乘用人,都有可能成为责任主体。

三是自动驾驶引发的社会伦理问题。

例如,在将要发生事故时,是拯教车上的乘客还是挽救路人?一旦自动驾驶汽车上路,必然面临上述这类伦理性难题,这些技术伦理价值导向一经确立,将成为自动化规则被大规模植入到自动驾驶程序,对人类社会产生重大影响。

23.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2分)A.第①段列举通用汽车公司在纽约世博会展出世界上第-辆自动驾驶概念车的事例,引出了本文的说明对象。

B.第①②两段中,加点词语“之-”和“相继”分别从范围和时间两个方面进行界定和说明,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C.第③段画线句,运用举例子和列数字,说明当前的自动驾驶汽车还没有达到国际标准统一规定的自动驾驶等级。

D.可以预见,自动驾驶发展所弓发的事故责任主体的改变,将给汽车保险行业的保险业务带来重大变化。

24.本文围绕“自动驾驶塑造未来”从哪几个方面进行了说明?请简要概括。

(3分)25.文章第④段,在说明顺序的安排上有什么特点”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4分)【参考答案】23.(2分)C(目前.国际上尚无统一的自动驾驶等级划分标准)24.(3分)①自动驾驶技术的基础研究方面;②自动驾驶等级划分的国际标准方面;③自动驾驶面临的问题方面。

(每点1分)25.(4分)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层次清晰,逻辑严密(1分)。

安全性是自动驾驶最重要的问题,(1分)事故责任主体认定与安全性密切相关,(1分)社会伦理是前两个问题的延伸。

(1分)(2019山东潍坊)着眼湿地,呵护“地球之肾”杨志峰①在我们居住的这颗蔚蓝的星球上,有着许许多多不同的生态系统:湿热的雨林、广袤的海洋、寒冷的苔原,还有时常寒风凛冽的高耸山脉和四季分明的温带平原,为诸多的生物提供了繁衍生息的生存环境。

但几乎..没有哪个生态系统能够像湿地一样,以狭小的面积,孕育了如此众多的生命。

②顾名思义,“湿地”就是富含水分的湿润地方。

广义的湿地是指,不论其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静止或流动,淡水、半咸水或咸水体,还是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以及珊瑚礁、滩涂、红树林、湖泊、河流、河口、沼泽、水库、池塘、水稻田等;而狭义的湿地则仅指地表过湿或经常积水,且生长湿地生物的地区。

③即使按照最为宽泛的定义来划分,湿地在地球陆地面积中所占的比例,也只有大约6%。

它们可能是天然形成,也可能由人类活动所塑造。

但就是这些只占地球表面积很小一部分的区域,却为全球大约20%的生物提供了居所。

栖居于湿地的野生动植物不仅种类丰富,而且数量繁多,以至于湿地成为了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区域之一。

④当我们走近湿地,我们可以领略到栖息其中的动物们的独到生存智慧。

黑鹭会将自己的翅膀围成伞状来遮住阳光,使想要寻找阴凉的鱼落入陷阱;丹顶鹤演化出修长的双腿,使它们可以在沼泽地带跋涉和觅食;弹涂鱼独特的身体结构,使它们可以离开水生活一段时间……如果有幸观察这些生活在湿地里的生灵,相信你会不由得感慨演化的力量留在它們身上的印记。

⑤而在滋养生命的同时,湿地也发挥着调节水分平衡和净化水体的功能。

湿地如同天然的海绵,在洪水来临时充分蓄水,削减洪峰;在干旱的季节则成为重要水源,补给河川和地下水。

而且,不同于河流,湿地里的水流较缓,使水体中的有毒、有害物质逐渐沉淀下来,通过化学转化、微生物分解和植物吸收富集等途径去除污染物,从而有效地净化水质。

这种全方位的调蓄和净化能力,使湿地扮演着“地球之肾”的角色。

⑥但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许许多多的湿地特别是天然湿地,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围填海、城市扩张和工农业活动,都在挤压着本已不多的湿地;而在一些湿地周围,过度排放的污染物也超过了生态系统的自我净化能力,令“地球之肾”面临“坏死”的命运。

但如果某一个湿地系统完全退化,栖居于其中的动植物,还有巧妙的食物网,以及令人赏心悦目的美景,也会随之永远消失。

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持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呵护脆弱的湿地系统,是人类社会在21世纪里需要认真审视的任务。

(选自(知识就是力量)2019年02期)16、结合本文概括“湿地”的功能。

(3)17.标题“着眼湿地,呵护‘地球之肾’”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18、第①段中加点词语能否删除?请简要分析(2分)19.随着生态文明建设大力推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人心。

阅读本文,结合实际,请你提出保护湿地的三条措施。

(3分)【参考答案】【分析】本文开篇引出说明的对象:湿地,接着分别介绍什么是湿地,湿地在地球陆地面积中所占的比例,栖息于湿地的野生动植物的独到生存智慧,湿地调节水分平衡和净化水体的功能。

最后指出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湿地而面临的挑战,引起人们的忧思,结束全文。

【解答】(1)本题考查说明内容的归纳概括。

这篇文章说明的条理清晰,文章第一段引出说明对象,第二段介绍什么是湿地,然后第三至五段具体介绍湿地的作用。

根据其中的“在滋养生命的同时,湿地也发挥着调节水分平衡和净化水体的功能”一句即可提炼出答案。

(2)本题考查说明方法的判断与作用分析。

阅读标题,可以看出作者将“湿地”比作“肾”,运用的是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以此来具体形象地说明湿地相对于地球的重要性,保护湿地,就像保护我们的“肾”一样重要。

(3)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的特点。

解答此类题先说明词语的意思,说明用了该词句子的意思,再说明删去此词句子的意思,最后强调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与严密性。

答案时先明确观点:不能删去。

“几乎”在句中用来表示范围,意思是说只有极少数的生态系统能够像湿地一样,如果删去,意思则变为没有一个生态系统能够像湿地一样,这就明显与事实不相符。

(4)本题考查文本内容的理解与问题的解决。

根据课文最后一段给出的湿地面临的危机,有针对性的给出三条有效保护措施即可。

比如,针对“围填海、城市扩张和工农业活动,都在挤压着本已不多的湿地”,可提出建设湿地管理与保护长效机制。

针对“在一些湿地周围,过度排放的污染物也超过了生态系统的自我净化能力”,可提出在政府在加大经济建设的同时,还要注意做好环保工作。

答案:(1)①滋养生命;②调节水分平衡;③净化水体。

(2)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生动形象地说明湿地孕育众多生命,保护温湿地,呵护湿地。

呵护湿地生态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保护湿地生态,共建美丽家园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3)不能,因为“几乎”是副词,表范围,“接近”的意思。

如果删除就指“全部”的意思,不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与严密性。

(4)【示例】①建设湿地管理与保护长效机制。

②政府加大力度建人工湿地公园。

③制定人均温地面积达标措施。

④学校开设湿地科普课程。

⑤一手抓经济,一手抓环保,两手都要硬。

(2019云南曲靖)啄木鸟真的是益鸟周大庆①啄木鸟一直被人们誉为“森林医生”,是益鸟。

但近日,一篇宣称啄木鸟的“啄木”行为破坏树木、加速树木死亡的自媒体文章广泛传播,称啄木鸟绝非“益鸟”。

事实真的是这样吗?②其实,鸟本无好坏之分。

无论是啄木鸟,还是其他鸟,都是人类的朋友。

人类往往按照是否有利于农林业生产经营、是否造成经济损失等,将鸟划分为“益鸟”或“害鸟”。

然而,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角度看,所有鸟类都是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

正是多样的生物促进了整个生态系统的动态稳定,为人类提供了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

③啄木鸟确实偏好在“生病”的树上觅食,科学工作者野外观察发现,啄木鸟的啄洞虽然会为某些病菌、害虫的滋生提供入口,但是,一般来说,不会导致树木死亡。

即使啄洞会导致少量树木死亡,对于整个森林生态系统而言也基本没有影响,因为森林本身就是一个动态系统,树木有生有死,整个森林生态系统才会健康运转。

④从促进生物多样性的角度来说,啄木鸟发挥着重要的积极作用。

啄木鸟属于初级洞巢鸟,自己开凿树洞并在洞内繁殖。

同时,还为次级洞巢鸟(指没有啄洞本领,需要利用啄木鸟的旧洞进行繁殖的鸟类)提供“住所”。

例如猫头鹰和大山雀,它们很多时候就需要利用啄木鸟的旧洞进行繁殖。

如果某区域没有初级洞巢鸟,那么次级洞巢鸟也很可能消失。

不仅如此,啄木鸟的啄洞还能为花鼠、貂等哺乳动物提供繁殖栖息场所。

可以说,啄木鸟在整个森林生态系统的群落组织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名副其实的“基石”物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