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年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分类汇编

2020年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分类汇编

【辽宁营口】阅读下面选文,完成25~28题。

(12分)森林大火为何扑灭难度这么高魏齐①据“西昌发布”公众号4月1目下午报道,截至当天13时25分,泸山正面明火全部扑灭,四川凉山西昌森林火灾灭火取得阶段性成果。

不过人们不会忘记,3月30日下午,四川凉山西昌突发森林大火造成打火队员19人牺牲。

联想到去年几乎烧遍澳大利亚的森林大火,人们可能会问,森林火灾为何如此凶险,又为何如此难以扑灭?②森林大火较难扑灭,首先是因为往往火势很大,点多面广,森林火灾往往发生在气候干旱、气温较高的季节,加之一些林木富含油脂,积累不少林下可燃物,再加上火借风势,往往会很快扩大、扩散。

以此次西昌地区发生的火灾为例,据西昌市人民政府3月31日下午召开发布会介绍的情况,起火后由于风向多变,火情扩散迅速,并伴多处飞火,造成多处多线速燃态势。

截至3月31日16时,火灾过火面积1000余公顷,毁坏面积80余公顷。

③其次,不少森林火灾发生在山区,这里地形崎岖,交通不便,为灭火增加了难度。

以凉山地区为例,该地区仅海拔高度超过4000米的高峰就超过20座,山区地形极大限制了人员活动,大型灭火器材很难快速抵达现场。

在山区,林火可能发生爆燃,特别是在陡坡,山脊、草塘沟等特殊险境地形中,这就会极大增加灭火危险性。

④此外,山区的气候气象条件也比较复杂,特别是山谷之间的风向变化比较快,对火势发展影响尤其大。

在干旱季节,山区容易形成明显上升气流,加之各种涡流、越山气流影响,往往风向突然发生变化。

⑤专家认为,随着科技进步,适当引入更多高科技装备协助灭火是一大趋势。

首先要做到预警早,在火灾萌芽阶段就尽早发现火情,例如通过携带红外传感器的卫星或长航时无人机及时预警,然后“打早,打小”,进而“打灭”。

灭火时,可适当派出消防直升机、灭火飞机等大型装备,此外,国内一些企业也研制出“灭火榴弹炮”“灭火导弹”等一些适合森林灭火的新型“武器”,尽管其有效性需要进一步论证,但完全可以尝试。

25.选文第①段的作用是什么?(3分)26.选文第②段中加点词语“往往”不能删掉。

为什么?(3分)“森林火灾往往发生在气候干旱、气温较高的季节……”27.选文第③段画线句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28.认真阅读选文,概括森林大火难以扑灭的原因。

(3分)四)(12分)25.(3分)由西昌和澳大利亚森林大火极其凶险的事件(1分),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说明内容):森林大火难以扑灭的原因(1分),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1分)。

26.(3分)“往往”是通常的意思,起修饰限制作用(1 分),说明森林大火发生在气候干燥、气温较高的季节的概率很大,如果删去,语言过于绝对,与事实不符(1分),无法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1分)。

27.(3分)举例子(1分)、列数字(1分):列举凉山地区高海拔山峰多、救援难的事例,具体准确地说明了森林火灾发生在山区,地形崎岖、交通不便,灭火难度增加(1分)。

28.(3分)往往火势很大,点多面广(1分);山区地形崎岖,交通不便(1分);山区的气候气象条件比较复杂,山谷之间风向变化比较快(1分)【广东省】(三)(10分)北斗,国之重器①2020年6月23日9时43分,北斗三号系统“收官之星”成功发射,标志着由我国自主研制的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全系统组网完成。

②提到卫星导航,人们自然会想到GPS系统。

GPS系统由美国研发,自1995年建成后,在多个领域广泛应用。

既然GPS系统方便可用,为什么还要建设北斗系统呢?卫星导航系统属国之重器,只有拥有自主建设和独立运行的卫星导航系统,才能长期、稳定、可靠地保障社会经济发展、维护国家安全。

③目前,美国的GPS、俄罗斯的GLONASS、欧盟的伽利略系统以及中国的北斗系统四大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服务功能大体相近,都能提供全天候、全天时的高精度定位、导航、测速、授时服务。

而中国的北斗三号系统在诸多方面还拥有自己独特的服务功能。

④高精度的“太空灯塔”。

相比北斗二号,北斗三号系统通过配置新一代原子钟,提升了卫星性能,定位精度提升1至2倍,改善了用户体验。

北斗三号可以为汽车导航提供静态厘米级、动态分米级的高精度定位,实现车道级的导航。

换句话说,在北斗的帮助下,未来导航软件能准确地判断你的车是在中间车道,还是左转车道。

北斗三号系统还可以向用户提供精密测量测绘数据。

北斗三号导航卫星首席总设计师谢军表示,测量地震后建筑物的下沉变化,即便是几毫米,都逃不过北斗的法眼。

⑤更有效的搜救服务。

北斗三号系统通过在6颗中圆地球轨道卫星上搭载搜救载荷,为水上、陆地以及空中遇险目标提供定位和救援服务。

其他的卫星导航系统只能收到求救者向卫星发出的求救信息,至于求救信息是否发出,救援人员是否收到,求救者无从得知。

我国的北斗三号系统专门设计了反向链路,求救者不仅可以发出求救信息,还可以收到救援人员的反馈信息。

这样大大增强了求救者的获教信心,从而提升了搜救成功率。

⑥独门绝技的“短报文”。

与众不同的是,北斗导航卫星系统附加了通信功能想报具备在没有网络信号条件下的通信功能。

在无人区、荒漠等地区,或在通信基站遭受地录水、台风等破坏时,装有短报文模块的北斗终端仍能保证通信畅通。

如今,北斗三号从文通信能力显著提升,每次能发送汉字1200个,还可发送图片等信息,应用场景更为.北斗的一体化功能不仅能让用户知道自己“在哪儿”,也能告诉别人“发生了什么”。

北斗的这一功能,GPS之父帕金森教授盛赞道:“这是多么美妙的体验!”⑦不少人好奇,我们何时才能用上自己的北斗呢?其实,北斗就在你我手中!卫星导航以态片模式搭载在手机硬件里,只要拥有一台装有北斗芯片的手机,就可以收到北斗卫星导航信号。

据统计,截至2010年底,北斗导航型芯片、模块销量已突破1亿片。

2020年一季度,国内市场申请入网的智能手机,超过75%支持北斗定位。

就连大家非常熟悉的共连车,也大量使用了北斗定位系统。

可以说,北斗早已融入了我们的生活。

⑧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我国研发周期最长、投资规模最大、技术最为复杂的航天系统工是我国改革开放40余年来取得的重要成就之一。

(选文有删改)12.选文思路清晰,按照逻辑顺序依次介绍了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3分)13.下面对文章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国之重器北斗导航系统的研制和组网完成必将在保障社会经济发展、维护国家安全以及方便人民生活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B.第④段画线句子运用列数字和作比较的方法,具体说明北斗三号卫星导航系统的新一代原子钟的精度得到显者提升。

C.第⑥段引用GPS之父帕金森教授对北斗三号一体化功能的赞誉,说明了该项功能给用户带来的全新体验。

D.第⑦段画线句子中加点的“截至2019年底”对北斗导航型芯片、模块的销量统计从时间上进行限制,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14.北斗系统已在交通运输、农林渔业、气象测报、防灾减灾以及公共安全等领域广泛应用。

结合选文,解释北斗系统被广泛应用的原因。

(4分)12.(3分)研制北斗系统的原因北斗系统独特的服务功能北斗系统目前的应用情况【解析】本题考查说明顺序。

全文的说明顺序,要认真通读全文,抓住关键语句,来理清文章的思路。

②段关键句“为什么还要建设北斗系统呢”可概括出研制北斗系统的原因;②段关键句“而中国的北斗三号系统在诸多方面还拥有自己独特的服务功能”可概括出北斗系统独特的服务功能;⑦段关键句“不少人好奇,我们何时才能用上自己的北斗呢”可概括出北斗系统目前的应用情况。

13.(3分)B【解析】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解答此类选择题,一定要先理清文章层次结构,结合原文与选项中陈述的文字进行比照。

A选项中所提及的“保障社会经济发展”是原文中没有涉及的。

原文中就精确导航和测量、搜救服务、“短报文”保证通讯三方面展开,未就经济影响展开。

故A是无中生有。

此题还可以用排除法。

结合原文,BCD三个答案都可以直接从原文找得。

14.(4分)示例:①北斗系统兼容其他导航系统;②拥有更高的精准度;③更有效的搜救服务;④独特的短报文功能。

(每1点1分)【解析】本题考查内容概括。

依据上述分析的文章层次,从各段落中抽出与“北斗系统”相关的、得以广泛应用的具体事例,并分析它们各自给人们来的好处。

(贵州省遵义市2020)说明文阅读(9分)中微子,关乎宇宙起源之谜曹俊①日本“顶级神冈”中微子探测器项目已正式启动,计划于2027年开始收集数据。

该项目由日本主导、英国和加拿大等国参与,目的是阐明物质的起源及基本粒子的“大统一理论”,揭开宇宙起源之谜。

②中微子是宇宙中数量最多的基本粒子之一。

基本粒子是已知的最小粒子,它们不能像原子那样被分成更小的粒子,是构造宇宙中一切的基本元素。

而中微子又是最轻的物质粒子,迄今还未能测出它的确切质量,但至少比电子还要轻100万倍。

它们无处不在,如太阳发光、核反应堆发电、岩石的天然放射性衰变等核物理过程中都会产生,就连我们每个人也会因体内的钾-40衰变而每天发射约4亿个中微子。

③中微子的最大特点就是几乎不与任何物质反应。

不管是人体还是地球,在它看来,都是极为空旷、可以自由穿梭的空间。

我们感觉不到它的存在,科学上探测也极为困难。

因此,中微子的发现和研究过程,饱含着几代科研人员的心血。

④1930年,奥地利科学家泡利为了解释原子核衰变中能量似乎不守恒的现象,预言了中微子的存在,认为就是这种“永远找不到的粒子”偷偷带走了能量。

经过20多年的寻找,美国科学家科万和莱因斯终于在核反应堆旁探测到中微子,证明了它的存在。

莱因斯因此获得了199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⑤1968年,美国科学家戴维斯在地下1500米深的废弃金矿中进行实验,首次探测到了来自太阳的中微子,证实太阳无穷无尽的能量来自氢核聚变。

1987年,日本科学家小柴昌俊在第一代神冈实验中,探测到了来自超新星的中微子。

他们二人因此都获得了200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此后,戴维斯进一步提高测量精度,却发现太阳中微子的数量比理论预言的要少得多,被称为“太阳中微子失踪之谜”。

此后,小柴昌俊的学生梶田隆章发现,宇宙射线在大气层中产生的中微子也比预期少,称为“大气中微子丢失之谜”。

⑥中微子为什么比预计的少?1998年,梶田隆章在升级后的第二代神冈实验中发现,大气中微子比预期少,是因为在飞行过程中自发变成了其他种类的中微子,这一现象就是中微子振荡。

他也因此获得了201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⑦中微子振荡现象证明了中微子有质量,尽管质量极其小,但会影响宇宙的起源和演化。

根据已知的物理规律,在宇宙早期,正反物质应该成对产生,数量是一样的。

但在现在的宇宙中,并没有发现大量反物质存在的迹象。

为什么宇宙只由正物质构成?反物质到哪里去了?这是宇宙起源必须回答的关键问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