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简单图像合成:抠图》教学设计
《简单图像合成:抠图》教学设计
4.初中生刚进入形式运算阶段,可初步进行假设-演绎推理,因此,课堂上可以尝试让学生猜想、假设、推理。但学生比较好动,自我管理能力不够强,课堂纪律需要老师管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抠图的含义;
2.知道两种抠图思路;
3.识别常用的三类抠图工具:选框工具、套索工具、魔术棒工具;
4.学会选择选区的布尔运算;
教学重点:抠图工具的综合运用
教学难点:选区的布尔运算
教学环境:计算机教室,每台电脑都能上网且装有photoshop软件。
课前准备:老师把同学们拍摄的照片拷到桌面上。
教学活动设计
活动内容
活动意图
时间分配
1.问题导入
师出示6月2日我们班同学和校领导们拍的合照,照片中缺少几位同学。
问题1:班级合照时,有人缺席怎么办?
3.我校是一所农村学校,每个班有一台公用的计算机,很多学生家里没有计算机,不能在家里使用photoshop,但他们每人都有智能手机。校内,学生在小组或个人汇报的PPT中常需要处理图片;生活中,他们常在QQ空间晒图。因此,可以适当引导学生学习在PPT和手机中处理图片,增强信息技术课与其他学科、与生活的联系。
学情分析
1.在学习本章的前四节内容的过程中,学生已经学习了用photoshop绘制图像和处理图像,对photoshop软件已经比较熟悉了。
2.我校开设了信息技术选修课《摄影》,本班学生都已学习了一年的摄影摄像,都很喜欢摄影,每位同学都有优秀的照片。为了提高同学们的兴趣,课上老师使用的图片和学生实践任务使用的照片都是学生拍摄的照片。
任务2:将某位没有在班级合照中的同学从大家之前拍摄的照片中尽量精确地抠出来,准备与合照合成。
学生完成后,将作品截图发送到QQ群。
随机请2-4位同学展示作品,分享经验,师适时引导。
以补全班级合照中的同学为任务,让学生抠人像,人像是不规则形状,而且色彩丰富,抠图难度比任务1大,需要学生综合运用多种抠图工具,灵活选择选区的布尔运算,巩固学生的抠图技术。
总结操作过程中的问题:不能精确地抠出想要的部分,常多选或漏选。
球和魔方的形状规则,对抠图技术要求不高,学生通过动手实践,体会抠图工具的运用,总结操作过程中的策略和问题,为引出选区的布尔运算和抠图工具的综合运用做铺垫。
10分钟
4.认识选区的布尔运算
问题3:有什么办法能让我们更精确地抠图呢?
学生思考回答,然后阅读教材第43、44页,师结合图标简单演示选区的布尔运算。
2.任务和问题具有层次性。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上,学生基本上都掌握了用2种抠图工具,并结合选区的布尔运算进行抠图的技术;学习热情较高,原因是他们总看到自己班上同学或自己拍摄的照片。本节课还存在几点不足:
1.学生抠图时有时会忘了选择布尔运算,使用默认的“新选区”,发现不对之后才想起来要选择布尔运算,不太熟练,应当加强练习。
复习选区、选框工具等旧知,引出本节课的新工具,让学生认识常用的抠图工具。
5分钟
3.体验抠图
任务1:用photoshop独自抠出图1中的球或抠出图2中的魔方。
同桌互相分析对方抠图的优点与缺点,交流讨论使用的抠图思路和抠图工具,总结经验和困惑。
学生将作品截图、经验、困惑发送到班级QQ群中。
学生分享后,师生一起总结操作过程中的方法、魔术棒工具和磁性套索工具抠图的原理,归纳不同工具分别适合用于抠哪些图——抠图工具选择策略。
5.学会运用至少2种抠图工具完成抠图。
过程与方法:在独立探究、同桌分析的过程中,逐渐掌握抠图技术。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自己拍摄的照片进行编辑,增强对图片处理的兴趣。
教学方式与策略
课标指出,信息技术教学要以兴趣为起点,让学生在“玩中学”、“做中学”,打破各操作软件之间的界限,以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的实践任务为主线。因此,本节课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和探究式教学,希望学生在探究、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抠图技术。
2.学生知道了如何抠图,但对于“为什么要抠图”缺乏认识,下一节讲图像合成时需要先讲为什么要抠图、合成图像。
3.学生做任务时,总是会边做边讨论,很少有孩子做到独自完成之后才交流,课堂纪律和要求方面还需要加强。
学生猜想问题的答案,学生的回答涉及两方面,一方面是抠图的思路,另一方面是抠图的工具。
师生总结出抠图的两种思路:一是将所需图像复制出来,二是将不需要的背景删除掉。
师打开photoshop软件,根据学生的回答,师生一起复习选区和选框工具,引出套索类工具、魔术棒工具。
通过思考问题2,启发学生思考,并总结思路,初步理解抠图的思路。
学生运用选区的布尔运算再次完成任务1。
完成后,将作品截图发送到QQ群,对比你前后两次抠图的差异。
通过自学教材和再次完成任务1,让学生在操作中理解选区的布尔运算。
10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钟
5.抠图工具的综合运用
师巡视时观察是否有学生用多种工具进行抠图,如果有,请学生展示。如果没有,师指出:想要更精确地抠图,需要我们综合运用多种工具,特别是想要抠出形状和色彩复杂的图时。
学生回答中出现合成图、P图等词后,引出图像合成、抠图,展示几张由同学们的照片做的合成图。
板书课题“抠图”。
简单说明抠图的含义:将图像的一部分抓取下来,为合成新图像作准备。
通过实际发生的事情、照片创设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直奔课题,让学生初步理解抠图的含义和目的。
5分钟
2.初步认识“抠图”
问题2:你觉得可以用什么办法进行抠图?
10分钟
6.总结拓展
师生总结在photoshop中抠图的主要工具和选择工具的策略。
拓展:简单介绍在PPT和天天P图APP中如何抠图。
通过总结本节课主要内容,进一步巩固抠图技术。
通过拓展在PPT和天天P图APP中抠图的技术,增强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与生活的联系。
5分钟
板书设计
教学特色与反思
教学特色
1.素材基本来源于学生自己拍摄的照片,让学生有更强的参与感,能吸引学生。
《简单图像合成:抠图》教学设计
教学课题
简单图像合成:抠图
学科
信息技术
年级
初二
时长
1课时
教学背景分析
教材分析
“抠图”是北京版《信息技术(第五册)》第五章第五节第二小节的内容。本节课的内容在本章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选区”(第一小节)是“抠图”的基础,“抠图”是“简单合成图像”(第三小节)和“图像的综合处理”(第六节)的基础。图片的编辑处理是2012年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信息加工与表达”专题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信息技术会考重要内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