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实训日记今天是测量实习的第一天,天气晴朗,上午老师带着我们领取了测量实习所用的仪器并给我们示范了一下仪器的使用方法。
学习完之后我们拿着仪器来到了综合楼下,我们这组领的是测距离的水准仪,我们先把仪器架起来,但是这个水准仪真的很复杂,调平弄了半天,虽然老师平时教过快速调平法,到了实际操作确实很困难,熟悉仪器之后,天色渐渐晚了起来,第一天就感觉什么也没做,就熟悉了一下仪器,了解了水准仪上一些按钮,调钮的一些作用。
2015/11/6星期三今天我们早早的就来到了测量的场地,似乎大家对于刚开始的测量实习都很新奇,兴致都很高涨。
由于昨天对仪器已经进行了练习,选择好点后,我们很快就调好了仪器,开始了测量。
我们选的是综合楼前面的一个封闭四边形进行了测量,xx架好仪器后,xx拿着其中一个水准尺走到了第一个点,我们让xx-x拿着另一个水准尺以同样的步数走到了四边形的相邻边,对好中丝后,xx-x开始了读数,由xx-x 记录读数,为了防止读数的不准确,我又对其进行了二次的检查,就这样我们来来回回,一天测了四五个点,还算比较满意。
在傍晚即将来临的暮色之前我们结束了今天的实习,收拾好仪器离开了。
2015/11/7星期四今天是实习的第三天,风特别大,毫不夸张的说我们是在风中摇摆着测的那些点,由于测量过程中出现点小问题,我们耽误了将近一个小时的时间,由于扶着水准尺特别累,我也加入了扶水准尺的行列,为了练习水准仪的使用,我们轮流进行的水准仪的调平,每个人在学会之后都感觉好有成就感。
2015/11/8星期五实习的时间过的真快,不过也发现自己学到不少东西,今天自己调平越来越来快了,有了自己的套路,首先支脚架是就要看好使脚架上平面大致水平,对中,固定仪器后,扭动两个脚支,对中,不用把脚支移动太多,扭动就行,对中之后调平,看圆水准器,气泡在哪个脚支方向,就把那个脚支稍稍降低,气泡居中后,再精对中,看屏幕上的水泡,缓慢微调一下就可精平,屏幕上有水平气泡,和垂直气泡,连转动再调,都可省略,只是转动检验一下罢了。
2015/11/9星期六今天我们的任务是在宿舍整理测量好的数据,然后休息一天。
当然在休息的同时我们要准备一下下周经纬仪的测量,以防到时候手忙脚乱。
2015/11/10星期日昨天已经把测量高程的数据统计完,今天准备方位角的测量,早晨起来预习一下测量该如何进行并练习了一下水准仪的使用方法,仔细研究了一下,另外还请教了几位同学。
根据安排,一个点共要测两个测回,一个测回分上半测回、下半测回,上、下半测回分别取平均值(两平均值相差不大于40秒),再取这两平均值的平均值作为这点的方位角,测量顺序为先盘左再盘右。
盘左时先对准测测站点的下一点后把视数调为0度附近,再开始对该点进行测量,读数后顺时针旋转到测站点的上一点进行测量;盘右:测量测站点的上一点,读数完毕后再逆时针旋转到测站点的下一点(——完成了第一测回的测量);第二测回方法与第一测回相同,只是把视数调到90度附近。
在选择测量地点以后,我们小组开始了导线测量的外业工作的第一步,踏勘选点并建立标志。
在实地选点时,我们注意到了以下几点:1相邻点间通视良好,便于测角和量距;2点位选于便于保存标志的地方;3视野开阔,便于施测碎步;我们先测的综合楼前的点,这是我们测的第一组数据,也是花了时间和精力最多的一个点,因为大家对仪器都不太熟,第一个测回重测了好几次才勉强完成任务,时间花了比较多,但效果不太理想,把扶尺的他们给急坏了,大家便商定轮流测量和扶尺。
2015/11/11星期一今天早早的来到实习场地,还好没有被占,迅速的架好仪器,经过讨论,我们像第一次水平角的实习一样,每个人测一个测回,通过计算测回差,来看我们的读数是否正确。
测站设置,输入站点坐标,再输入后视点坐标,引出两点坐标,靠近今天要放样的地方,因为昨天晚上做了准备,讨论了今天该怎么做,所以一切都很顺利,很快。
然后在根据引出的两个点,同样的操作,定向,再输入坐标放样,输入放样坐标,出现水平偏差,转动照准部,使水平偏差尽量最小。
教学楼与综合楼之间那个台阶上的那个点是最难测的,因为那个点在台阶上,不太好架仪器,好一番折腾才把仪器给架好,但最难的倒不是这里,而是接下来的那个点,因为那个点根本无法观测到,只有用铅垂线将点引出,而当时光线又欠佳,后来把那根线给涂上色,另外凭借手机的光作为光源,才顺利的完成任务。
2015/11/12星期二今天还是在用经纬仪,组内产生了一些分歧,是用这个先弄地形图测绘,还是弄一个闭合导线出来,究竟在哪个范围弄,这几天也确实有点累了,感觉进度也有点慢,一些组员就在这边放坐标,另一些组员在另一边看别的组怎么做,发现一些误差,对误差容忍程度不一样,也产生分歧,今天因为一些分歧,争论,导致今天只得到6个坐标,检验好像不是很精确,感觉合作才是做好事的前提。
2015/11/13星期三今天天气很晴朗,心情也很不错,早晨我们吃完饭后,拿着仪器来到了测量地点。
在实习中为了避免大的误差我们也都总结了不少经验,例如我们采用盘左和盘右观测取平均数的方法,可消除照准部偏心误差、视准轴不垂直于横轴、横轴不垂直于竖轴的残余误差。
又如在短边上的端点观测角度时要特别注意对中,照准目标时要尽量瞄准目标的底部,因为它们对测角的影响与距离成正比。
为了消除度盘的刻划误差,需要配置度盘的位置,每测回变换进行配置。
在今天的实习中,我感觉到了理论与实际的差距,通过一天的体验,我更明白了理论的实际意义。
明天接着实习,接着学习。
每天工作不同,开始着手都可能生疏出错,当然我们一直在努力,一直在进步。
2015/11/14星期四经过一早上的休息。
我们是从下午1点半开始实习任务的。
今天下午,我们需首先选定了图书馆前的点作为补测点。
早上我负责立标尺。
就几天以来的经验,对于立尺这个看似单纯需要体力的工作,我有了一些新的认识。
首先必须协助选点人员找出最合适的点。
同时在选定点的地方,要尽量减少观测人员的误差。
比如尺一定要立直,然后就是在观测的过程中避免尺子的摇晃,否则就会使观测人员的读数有较大误差。
碰到类似于花圃一样的地方,要测四个拐角点时,将尺子放在哪个地方也是需要思考的。
下午我负责点的观测。
现在我已经能够很熟练地进行观测了。
但是中途还是出了一些问题。
就是记数人员的点号跟跑尺人员的点号突然对不上了。
不知道是否是立尺人员换位置时,我以为没换,所以漏测了点,还是其他原因,导致两方对不上。
为了找出遗漏的点,我们只能从头检测。
整个过程耗费了小组不少时间。
我们的实习到了尾声了。
虽然两星期来几乎每天都会抱怨实习很累,可是真正要结束时,还是很怀念我们这两个星期为了同一件事而努力的过程。
测量实训日记 [篇2]实习第一天11月23号天气:阴测站点a8 a7 今天是测量学实习的第一天。
早上我怀着期待又兴奋的心情赶到了科报厅门口。
我们在找到待测的测站点后,便兴致勃勃的开始动工了。
我们选定了a8点作为第一个测站点。
因为不太清楚具体怎么做,所以我们等到老师过来对我们进行了一些操作上的指导以后,开始了我们对第一个测站点的碎步测量。
首先我们对经纬仪进行了对中整平,然后我们要先画出初始零边,本来我准备去立尺的,但是在老师的提醒下,我们知道了要用一支笔做为观测点来寻找零点。
老师说如果用尺子的话,太宽,会导致误差太大。
顺便的老师也批评了我们组定量角器的针太细了,会导致画图时,量角器跑位,而使图像不准确。
我们立马承诺画图时会把针换成粗的。
开始的时候我们都认为实习是很简单的事,组长还说今天每人要测完一个点。
真正做起来时,我们才发现,碎步测量比我们想象的要繁琐的多。
为了准确画出图形,我们要测完a8附近所有突出的点,包括各个转角,台阶,花圃等。
我们想起老师说的上届的学长们大概测了一千多个点,开始理解了他们为什么下雨天也要赶任务。
幸好慢慢大家开始熟悉了各个步骤,分工合作,速度也比一开始快了。
但是到了12点时,一个测站点还没完成。
中间由于一些立尺时的疏忽导致花圃位置画出来与实际不符。
我们努力克服沮丧,马上进行了重测。
因为冬天的白天较短,于是我们一致决定了中午不进行午休。
下午两点左右终于可以测a7点了。
轮到我负责观测。
因为早上看到了一点点失误就会导致图形有很大的偏差。
所以开始观测时,十分的紧张。
读数也读的有点慢。
但是成员都耐心的配合我的脚步,给了我很大的信心。
进入状态后,也就快了很多。
我想很多事情都跟我们实习一样。
开始的时候因为不了解,所以认为很困难,但是只有大胆的尝试并且练习以后,才能真正的掌握。
五点左右,天有点暗了,我们也结束了第一天的实习,一共测了70多个点。
虽然进度比我们想的慢,但是相信明天我们可以完成得更好。
实习第二天11月24号天气:阴测站点a6-2 a6-4今天我们终于开始测第三个测站点:a6-4了。
第三个点在图书馆的后面。
早上我刚到时就傻眼了,这里的树木,井盖,跟零碎的突出点非常的多。
我们隐隐感受到了今天任务的艰巨。
早上我负责画图。
今天的风很大,画图时手冷得直发抖,好不容易画了30多个点,结果发现钉在量角器上的小钉子跑位了,将小钉子钉在量角器上后,只好将画过的点再检查一遍,将不在同一点上的点擦掉重画。
因为自己一点不注意,整个图形便出现了偏差,在接下来的画图中,我丝毫不敢再掉以轻心。
尽量用一只手按在小钉子上,防止它再次偏位。
但是在画图的过程中,碰到了许多其他的问题,比如两个在地面上相近的点,经过1:500的比例尺缩小了以后,在图上画出来的几乎就在一个点上,这时如何将它们描绘出来而又不使它们与真实的地形比例不一样,就是在画图时要十分小心的问题。
因为今天所测的地形较复杂,有好几个点我们都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完成。
团结就是力量,我们默契克服每一个困难时,都觉得十分具有成就感。
令人欣慰的是在下午的时候我们完成了第三个点,进入了测a6-2点。
a6-2位于图书馆前,由于周围只有道路跟建筑,整个测量相对来说比较简单,所以我们就希望今天可以把第四个点也测完。
争取每天完成两个点的速度。
下午我主要负责记数,相对来说这是所有分工里最轻松地工作。
但是它也仍然是一个需要认真对待的任务。
因为要时时紧跟观测者的速度。
同时也是检合的重要一步。
为了及时发现错误,在观测者读数的同时要算出上下丝的平均数与中丝进行比较,不能超过5mm.。
同时要及时算出平距,方便小组成员拉尺进行检合。
所以记数据可以说是一个不能停歇的任务。
期间我们发现了一个数据出现较大的偏差。
反复测量后也找不出原因,最后才发现是画图人员看错了量角器上的数。
这让我深刻的认识到了,一个工程里面的每个小组成员就像是一条流水线,无论哪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导致工程无法进行。
因为a6-2测得较快大概三点时,我们开始测a6-3,由我进行观测。
可惜五点多时,天黑下来了,我们没能完整的把a6-3点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