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学第八章(数量遗传)
(2)显性效应(dominant effect)用D表示。指 基因位点内等位基因之间的互作效应。属于非 加性效应组成部分。它是能遗传而不能固定的 遗传因素,因为随着基因在不同世代中的分离 和重组,基因间的关系会发生变化,例如自交 或近亲交配引起的杂合体减少,显性效应也逐 代减少。
(3)上位性效应(epistatic effect)用I表示。指非等 位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对基因型值所产生的效应, 也属于非加性效应。
PGE
G是基因型值(genotypic value),指表现型值中 由基因型所决定的数值;E为环境离差( environmental deviation), 指由环境引起的表现型 值的变化。
基因型值的分解
Hale Waihona Puke G AD I(1)基因的加性效应(additive effect):用A表 示。指基因位点(locus)内等位基因(allele) 和非等位基因的累加效应。被认为是上下代遗 传中可以固定的分量,所以在实践上又称为 “育种值(breeding value)”,即表示在动、植 物育种工作中我们实际能够获得的效应。
xx1x2x3 xn x
n
n
二、方差和标准差
方差表示一个资料的分散程度或离中性。
V
xx2
或
V
x2
x2
n
n1
n 1
S x x2 n 1
第三节 数量性状的遗传模型和方差分析
一、数量性状的遗传模型 表现型值(phenotype value):对个体某性
状度量或观测到的数值,是个体基因型 (genotype)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方差可以推算如下:
P P 2 G E G E 2
G G 2 2 G G E E E E 2
P P 2 G G 2 E E 2
各项以n除之,即得:
P P 2 G G 2 E E 2
n
n
n
VP VGVE
VGVAVDVI
V P V A V D V I V E
基因型值包括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的模型 称作加性—显性模型,
GAD
P=A+D+E
基因型值包括加性效应、显性效应和上位 性效应,相应的遗传模型称作加性—显性 —上位性模型。其基因型值和表现型值分 别分解为
G AD I
P A D I E
二、表现型变异与基因型变异
PGE
以 P 、G 、E 表示三者的平均数,则各项的
三、常用的几种群体的方差
1、不分离世代的方差
V P 1 V E V P 2 V E V F 1 V E
2、F2代的方差
假定1对等位基因A、a,其F2群体的遗传组成为:
1AA1Aa1aa 424
1 R 1 r 2 2
雌雄配子受精后,得F2各基因型的频率为:
1 R 1 r 1 R 1 r 2 2 2 2
=
1
R
1
r
2
2 2
当性状由n对独立基因决定时,设 R 1R 2 R nR
r1r2 rnr
则F2各基因型的频率为:
1 2
R
1 2
r
2n
三、超亲遗传
指在数量性状的遗传中,杂种第二代及以 后的分离世代群体中,出现超越双亲性 状的新表型的现象。
遗传基础简单
遗传基础复杂
不敏感
敏感
分析方法
系谱和概率分析
统计分析
二、数量性状遗传的多基因假说
多基因假说的要点
• 1、数量性状受多基因控制 • 2、各基因的效应相等 • 3、各个等位基因表现为不完全显性或无
显性 • 4、各基因的作用是累加的
小麦红粒品种与白粒品种杂交
3:1分离: 1红:2中红:1白。 15:1分离:1深红:4中深红:6中红:4淡红:1白色。 63:1分离:1极深红:6深红:15暗红:20中深红:15
P
早熟a1a1a2a2A3A3 × 晚熟A1A1A2A2a3a3
↓
F1
A1a1A2a2A2a3熟期介于双亲之间
↓
F2
27种基因型
(其中A1A1A2A2A3A3的个体将比晚熟亲本更晚,
而a1a1a2a2a3a3的个体比早熟亲本更早)
第二节 数量性状遗传的统计方法
一、平均数 某一性状全部观测值(表现型值)的平均
15
6
1
红粒有效基 6R 5R 4R 3R 2R 1R 0R 因数
红粒:白粒
63:1
小麦籽粒颜色生化基础:红粒基因R编码一种红色素合成 酶。R基因份数越多,酶和色素的量也就越多,籽粒的颜 色就越深。
当某性状由1对基因决定时,由于F1能够产生 具有等数R和等数r的雌配子和雄配子,所以
F1产生的雌配子与雄配子都各为,
第八章 数量性状的遗传
图8-1 玉米穗长遗传的柱形图
图 8-3 4个品种在3个环境中的产量表现
表8-2 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的区别
变异类型 变异表现方式
遗传基础 对环境的敏感性
质量性状
数量性状
种类上的变化 (如红花、白花)
数量上的变化 (如穗长)
间断型
连续型
少数主基因控制 微效多基因系统控制
cc ac
0 dc
Cc
ac
CC
以中亲值m 作为比较不同基因型效应值的起点,把这个起 点定为0。往正方向的纯合体CC的效应值为+ac,往负方向 的纯合体cc的效应值为- ac ,杂合体的Cc效应值为dc。 ac称作加性效应,它表征的是基因型值或基因型值离中亲 值之差。
dc称作显性效应,它表征的是基因型值离中亲值之差。 dc 值的大小决定于显性程度。如果无显性存在, dc =0;C为 显性时, dc为正值;c为显性时,为负值;当完全显性时, dc =± ac ,杂合体基因型值与纯合体之一完全相同;存在超 显性时, dc >ac,或dc < - ac 。
中红:6浅红:1白色。
小麦籽粒颜色受两对基因作用
表现型 白 浅红 中红 中深红 深红 表现型比例 1/16 4/16 6/16 4/16 1/16
图8-3 F2基因型频率分布图
小麦籽粒颜色受3对重叠基因决定时的遗传动态
表现型类别 最深红 暗红 深红 中深红 中红 淡红 白色
表现型比例 1
6
15
20
表8-3 小鼠三种基因型6周龄体重(两性平均值)
基因型
PgPg
Pgpg
pgpg
体重(g)
14
12
6
m 1 46/210
a1 41 04 d1 2 1 02
ccEEFF -ac+ae+af CCeeff ac-ae-af CcEeFf dc+de+df
如果是 k对基因
[a] a a
[ d] =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