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塞出院后注意事项脑梗塞出院后注意事项,一方面是对本次脑梗塞所遗留功能障碍的处理,如果遗留有后遗症,比如偏瘫、失语等功能障碍,另一方面是预防下一次发作,主要包括对危险因素的去除、饮食及锻炼等。
本期专家观点特邀庄卫生专家,为您详述脑梗塞出院后注意事项。
1、康复治疗。
对本次脑梗塞所遗留功能障碍的处理,如果遗留有后遗症,比如偏瘫、失语等功能障碍,这些问题吃药是没有用的,要去做康复治疗,在医院时要做,出院后要在社区做康复治疗,尽最大努力改善功能障碍;二、预防下一次发作,主要包括对危险因素的去除、饮食及锻炼等。
2、低盐低脂饮食。
饮食方面,一般要低盐低脂饮食,有糖尿的不仅要低糖饮食,而且要控制饮食。
3、戒烟限酒。
要戒烟限酒,抽烟可能是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因此不要吸烟,酒要少喝,长期饮酒者每天白酒控制在1两左右,啤酒1瓶,葡萄酒在4两左右。
4、服用抗血小板药物。
脑梗塞要常规每天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等,高血压的要吃降压药物,调节血压,尽量把血压控制在140/90mmHg以下,有糖尿病、肾病的要控制在130/80mmHg以下,记住降压药物要天天服用,最好服用长效降压药物,使血压平稳。
5、服用降脂药物。
高血脂的,要服用降脂药物,最好低密度脂蛋白控制在2.1mmol/l以下,降脂治疗不仅仅是降低血脂,而且可以稳定动脉硬化斑块,软化血管等作用。
6、控制血糖。
伴有糖尿病要控制血糖,通过饮食运动、口服药物、以及胰岛素等方法控制血糖,尽量使空腹血糖控制在4.4-6.1而且要控制饮食,不可暴饮暴食。
7、适度的体力运动。
规律、适度的体力运动另外还要对血管狭窄、TIA、心脏病、睡眠呼吸暂停等疾病进行干预治疗,那就要另当别论了,作为患者主要了解以上几方面了。
脑梗塞患者注意事项脑梗塞是指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引起脑组织坏死软化而言。
常见的有脑血栓形成的脑梗塞。
1、住室要安静、舒适,保持空气新鲜,定时通风换气。
阳光要充足,温度以20℃~22℃为宜。
湿度以40%~50%为宜。
冬季要注意保暖,防止受凉。
因寒冷可引起全身血管收缩,加重疾病的进展。
河南中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神经内科王景辉2、饮食以低盐、低脂,适量碳水化合物,丰富维生素为原则。
选用植物性油脂,多采用水煮、清蒸、凉拌、烧、烤、卤、炖等方式烹调;禁食肥肉、内脏、鱼卵、奶油等胆固醇高的食物;可多选择脂肪含量较少的鱼肉、去皮鸡肉等;全蛋每周可吃 1—2 个。
奶类及其制品、五谷根茎类、肉鱼豆蛋类、蔬菜类、水果类及油脂类等六大类食物,宜多样摄取,才能充分的获得各种营养素。
多吃富含纤维的食物,如各种蔬菜、水果、糙米、全谷类及豆类,可帮助排便、预防便秘、稳定血糖及降低血胆固醇。
日常生活注意戒烟戒酒,适当饮茶。
3、服用降压药的高血压患者,服用药物时,要按时服药,不可自行服用多种降压药或自行停药、换药,必须在医师的指导下更换药物。
4、应进行适当适量的体育锻炼及体力活动,可进行散步、柔软体操、打太极拳等有氧运动。
但应根据个人的身体情况选择,不可过量以不过度疲劳为度。
适当的体育锻炼可增加脂肪消耗、减少体内胆固醇沉积,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对预防肥胖、控制体重、增加循环功能、调整血脂和降低血压、减少血栓均有益处,是防治脑梗塞、脑栓塞的积极措施。
5、危险因素控制:①高血压:可加快加重动脉硬化发展的速度和程度,血压越高发生脑梗塞或复发脑梗塞的机会越大。
②高血脂:一方面使得血液粘稠,血流缓慢,供应脑的血液量减少;另一方损伤血管内皮,沉积在血管壁形成粥样硬化斑块,直接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③糖尿病:糖尿病 80% 以上导致脂质代谢异常,常伴动脉硬化、高血脂并发心脑血管病;而且血内葡萄糖含量增多也会使血粘度和凝固性增高,有利于脑梗塞形成。
④心脏病:脑的血液来源于心脏。
当心肌梗塞、心力衰竭时,脑的供血量不足,会引起脑梗塞;当风湿性心脏病合并有心房纤颤等心律失常发作时,心房内的栓子脱落进入脑血管,可引起脑栓塞。
6、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兴奋、激动,易怒、焦燥等能加重此病进展的不良情绪,以防疾病复发,始终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7、定期来院复查血压、血常规、血脂分析、血生化、颅脑CT、肢体及语言恢复情况等。
开始每月一次,根据病情做进一步治疗及护理指导,病情无明显变化可每三个月到半年检查一次,待病情完全康复后可逐步恢复正常生活及工作。
脑梗塞的健康教育脑梗塞病人一般会经过急性发作期、恢复期及后遗症期三个阶段,多数病人在恢复期及后遗症期的综合性防治都是在家中进行,如果能够坚持有效的药物治疗、坚持饮食调节、坚持肢体功能等康复训练,控制好血压血脂等危险因素,是能够达到有效改善症状并不再复发的康复治疗目的的。
脑梗塞病人有效的康复保健治疗应该包括以下几点:1、饮食。
多吃富含纤维的食物,如各种蔬菜、水果、糙米、全谷类及豆类,可帮助排便、预防便秘、稳定血糖及降低血胆固醇。
选用植物性油脂,多采用水煮、清蒸、凉拌、烧、烤、卤、炖等方式烹调;禁食肥肉、内脏、鱼卵、奶油等胆固醇高的食物;可多选择脂肪含量较少的鱼肉、去皮鸡肉等;全蛋每周可吃 1—2 个。
奶类及其制品、五谷根茎类、肉鱼豆蛋类、蔬菜类、水果类及油脂类等六大类食物,宜多样摄取,才能充分的获得各种营养素。
2、锻炼。
应进行适当适量的体育锻炼及体力活动,不宜做剧烈运动,跑步、登山均不可取,可进行散步、柔软体操、打太极拳等有氧运动。
但应根据个人的身体情况选择,不可过量以不过度疲劳为度。
适当的体育锻炼可增加脂肪消耗、减少体内胆固醇沉积,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对预防肥胖、控制体重、增加循环功能、调整血脂和降低血压、减少血栓均有益处,是防治脑梗塞、脑栓塞、脑梗塞的积极措施。
3、用药。
脑梗塞的病理基础是脑动脉粥样硬化,在血栓消退后脑动脉硬化并未消退,脑梗塞仍然可能重新形成,因此不能中断具有“溶栓化瘀、降脂抗凝”功效的脑梗塞治疗药物。
4、中医药。
中药预防心脑血管病有确切的临床效果,包括具有传统医药特色的活血化瘀、芳香开窍类中药,具有降血压、降血黏度、改善微循环、抗氧化、抗血栓、消除血瘀等作用,适用于脑梗塞患者症状恢复防止复发的治疗。
阿司匹林:主要是抗血小板凝集和释放,改善前列腺素与血栓素 A2 的平衡,预防血栓形成。
缺点是有47%的患者会产生耐药性。
5、危险因素控制高血压:可加快加重动脉硬化发展的速度和程度,血压越高发生脑梗塞或复发脑梗塞的机会越大。
高血脂:一方面使得血液粘稠,血流缓慢,供应脑的血液量减少;另一方损伤血管内皮,沉积在血管壁形成粥样硬化斑块,直接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糖尿病:糖尿病 80% 以上导致脂质代谢异常,常伴动脉硬化、高血脂并发心脑血管病;而且血内葡萄糖含量增多也会使血粘度和凝固性增高,有利于脑梗塞形成。
心脏病:脑的血液来源于心脏。
当心肌梗塞、心力衰竭时,脑的供血量不足,会引起脑梗塞;当风湿性心脏病合并有心房纤颤等心律失常发作时,心房内的栓子脱落进入脑血管,可引起脑栓塞。
脑梗塞日常生活动作训练脑梗塞日常生活动作训练和其他一些康复锻炼是分不开的,脑梗塞日常生活动作训练必须在坐位锻炼,上肢锻炼、下肢锻炼的基础上,它们可作为脑梗塞日常生活动作训练前的准备训练。
因为日常生活动作是更加复杂、要求更高的运动,要求活动有灵巧性、稳定性与协调性。
其中以手活动功能的训练最为重要,一则是脑梗塞瘫老人手关节活动功能恢复最差、最慢,二则是日常生活活动中,手的活动也最为显要。
本期专家观点特邀华东专家,为您详述脑梗塞日常生活动作训练。
一、饮食训练1、饮水动作训练。
饮水不仅只是简单的咽部吞咽动作,也要依靠口腔复杂的动作协同完成。
若考虑到把水送到嘴边的过程,还需要手的握持,上臂的举物等动作以及上肢的平稳、准确动作。
因为拿杯子、瓶子与水壶的动作比用汤匙及端碗容易,所以饮水的动作根据难易程度,开始为管饮、壶饮,进而用杯、用匙。
用杯、用匙又需坐位完成,故难度较大。
一手持匙、一手持碗的动作就更加困难了。
2、进餐动作训练。
进餐活动的完成,除了口的咀嚼与吞咽能力以外,取食人的手臂动作是很重要的。
病人(病前习惯用右手做经常性的活动,如用筷子、写字、用工具等),若为脑卒中后左侧偏瘫者,对进餐影响较小,只需右手固定餐具即可。
若为右侧偏瘫就极为困难,这时必须由轻到重、由简单到复杂,不断的进行系统的训练,一直到右手能恢复各种主要动作的进餐能力为止。
最好同时也用左手学习进餐动作。
在取食入口的动作中最简单的是用抓取,只要手臂有了一些基本活动能力即可,如手指的夹(并指动作)、捏(拇指与其他手指的屈曲对指动作)、握以及前臂的伸屈和肩部的内收、屈曲等。
但因为手取食只限于固体食物,如馒头、面包、包子、糕点等,而半流食及流食,如粥、牛奶、汤、酱之类,则必须用餐具送食人口,所以饮食动作应包括餐具使用训练。
在所有餐具中,匙、勺使用最为方便,也最容易学习、掌握。
使脑卒中偏瘫老人患手握持更方便的办法是加粗勺、匙柄、直径达3~4厘米左右粗细为宜,这样便于患手握持。
随着患手握持能力增加,手柄逐渐减细。
加粗手柄的材料应松软、不滑,一般多用轻质木材制作。
在放置食物的盘子边缘可安置一个挡圈,卡在盘子边缘,用以挡住滑动的食物,便于用匙取食。
使用筷子需要较高的技巧,所以需要较长时间的训练,要耐心地,反复地练习。
脑卒中老人因把持能力和协调性差开始时不能很好地完成进食动作,最初可不用任何食物,仅练习手指动作和模仿进食,练习用筷、用匙。
经过反复练习后,再摄取饮食。
饮食活动中其他一些有关的动作,也需要练习与掌握,如开汽水瓶,可以双膝夹瓶身,一只手持扳手;开牛奶瓶盖,可用四指与掌固定瓶颈部,拇指向上推动瓶盖的下缘。
有偏盲的病人,家属送食物时,一定要把食物放在健侧一边,否则因病人患侧视野缺损,只能看到部分食物或根本看不到食物。
二、洗涮训练重度瘫痪老人不能行走,可坐在床上洗漱。
中度、轻度瘫痪老人,要能逐步步行到卫生间,开始时用健手洗脸、漱口、梳头,以后逐渐锻炼患手或者用健手协助患手。
洗脸时要固定好洗脸盆,以防弄翻。
洗脸水宜用温水,患手泡在水中,健手协助按摩,并去掉指甲间污垢。
三、更衣训练更衣动作的基本条件是起码能保持坐位姿势及一侧上肢具有一定的活动能力。
因此,应早期对老人健侧上肢各关节进行最大范围的活动与肌力训练。
四、排便训练脑梗塞初期有尿潴留的病人,可用压迫下腹排尿方法定时排尿。
要鼓励脑卒中男病人站立小便,女病人坐马桶,病情好转后,可坐轮椅去厕所,开始时应有家属陪送。
在厕所内最好能安装电铃信号设备,老人一有不适,可以按铃呼叫,防止老人在厕所内发生晕厥、摔倒等意外,蹲式便桶不如坐式便桶,蹲坑式可加用板凳。
厕所墙壁最好装有扶手。
对大便干燥的老人,可用药物及饮食调整。
五、洗澡训练瘫痪老人洗澡一定要有家属协助,淋浴或坐浴均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