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读《学记》有感

我读《学记》有感

我读《学记》有感
《学记》是礼记中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和世界教育史上一部最早、最完整的教育学专著。

全文虽仅有一千二百多字,但却是一篇难得的好作品。

它对先秦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作了相当全面的总结和概括,论述了教育的作用、目的和任务,以及教育制度,教学内容、原则和方法,也谈到教师及师生关系。

在这众多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中,它的启发诱导教育思想,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学记》中曰:“……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它的教育思想有三:
一、引导学生而不牵着学生走。

这里体现出了新旧教学理念的不同之处。

旧理念认为,教学应以教师为中心,拉住教师事先设计的那条线条,跟着教师走。

这会产生如下不良反应:
①教师陶醉于忘我的表演中。

②学生在课堂中是一只毫无头脑的鸭子,任凭
教师填鸭,称为“填鸭式”教学。

而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参与应当是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地思考,而不是在教师的指令下默默地接收。

二、鼓励学生而不要压抑学生。

教师要积极督促,但不要强制和压抑。

这样学起来就会安易顺利。

不督促检查不行,强制学习也会挫伤学生的主动性。

基于此,我们教师可以采取如下措施:①愉快教育法。

我们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愉快的情境中的教育,孩子们表现为思维活络。

教育任务也就水到渠成。

②暗示教育法。

我们都知道皮格马力翁效应(暗示的威力)。

表扬可以是一种讯息暗示,适当批评亦是一种暗示。

三、启发学生开拓他们的思路而不要和盘托出。

教师要为学生打开知识的大门提供钥匙,但不要把知识通达不遗地全部塞给学生,要留有余地,启发学生自己积极思考。

这样,学生的思维能力就可以得到锻炼和发展。

“跳一跳,摘苹果”就是一个好例子,开拓他们的思路而不要和盘托出。

教学时,只要是学生能够独立解决的问题,教师就应大胆放手,充分鼓励学生试一试,议一议。

只有这样,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才能得到同步发展。

教师在启发学生时能够放手让学生去探索,因此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

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还学会了获取知识的方法。

由此可见,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这句古训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当然,在借鉴和吸收的同时,我们还必须以辩证的观点去理解它,以现代的教育学、心理学成果去充实它。

只有这样,才能使其在新时代的教育改革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