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田径教练员培训体系研究

我国田径教练员培训体系研究

我国田径教练员培训体系研究
教练员执教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已成为我国竞技体育领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

基于学习型组织理论,应构建田径教练员的内在培训体系以转变思想观念,提高理论水平和执教能力;构建教练员外在培训体系以明确培训的战略目标、需求分析、培训工作的组织与实施、培训效果评估等。

标签:学习型组织理论;田径教练员;培训体系;构建
一、前言
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要素是“教练员人力资源”,教练员是驱使运动员攀登新的高峰的基本动力和“加速器”,要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关键还在于教练员的执教。

教练员执教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训练水平、训练效果和训练质量。

教练员教学训练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已成为我国竞技体育领域可持续发展、形成竞争力的重要条件和关键因素。

运动训练实践表明,只有优秀的教练员才能培养出优秀运动员。

可见,教练员是我国竞技体育运动训练水平提高的关键因素,教练员的培训是直接关系到我国竞技体育事业兴衰的重要战略问题。

\[1\] 目前,我国已形成一个以学历教育为基础,以田径教练员岗位培训为重点,包括各类短期培训和信息服务等多种形式的田径教练员培训体系。

这一体系为我国田径教练员接受继续教育和提高素质创造了有利条件,使得我国田径教练员的整体素质有了很大提高。

但目前我国田径教练员培训中还存在很多不足,如教练员培训需求的系统与科学分析不够、培训内容的科学化程度尚需完善、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运行机制有待形成、教练员培训评估体系有待完善等问题。

一个完整的教练员培训应该是在科学分析教练员培训需求的基础上,将教练员的职业生涯发展包含在内的系统体系。

而实践中,许多教练员的培训工作中却忽略了这个重要的方面,所实施的培训经常被赋予强制性色彩,教练员的培训看起来是“逼迫”教练员进行的一种活动。

当代最成功的组织是“学习型组织”,具备比竞争对手学习得更快的能力是唯一持久的竞争优势。

在学习型组织中,学习则是一种具有自主性的行动,尤其是对于教练员,他们有着更多的主动精神,强烈的个体目的和解决问题的愿望。

\[2\]基于学习型组织理论的我国田径教练员培训体系主要由外在培训体系和内在培训体系两大部分构成,克服了传统“逼迫”教练员培训的缺点,在科学分析教练员培训需求的基础上,充分考虑教练员的职业生涯发展,这将会进一步优化教练员培训体系,实现教练员团队内部的知识创造、知识传播和知识应用,大幅度提高教练员培训与开发的成效。

因此,借鉴和移植先进的管理学理论,研究教练员学习与培训需求,探索适合我国田径教练员培训体系成为一项亟待解决的课题。

二、基于学习型组织的我国田径教练员岗位内在培训理念的提出
基于学习型组织的教练员内在培训体系建立是为了使广大教练员理论知识、执教能力和思想观念等进一步提高,更好地为我国竞技体育做出贡献。

构建基于学习型组织的教练员的内在培训体系,实质上就是探讨教练员学习型组织的构建策略,主要包括培养系统观念,建立共同愿景,打造学习平台和加强田径教练员团队建设等环节。

\[3\]
首先,要培养田径教练员的系统观念。

这个需要管理者摒弃陈腐的管理模式,用现代思维观念来统领工作,要使每个田径教练员树立起学习的理念,把管理中心视为一个系统来运作。

其次,要建立教练员团队的共同愿景,也就是建立教练员组织的共同目标,这样对组织的成长产生一种驱动力。

在共同目标的引导下,教练员发展自我、超越自我,并主动地创造性地学习。

再次是打造教练员组织学习的平台。

近年来,在知识经济的现代社会里,我国竞技体育蓬勃发展,这就要求田径教练员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学习,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体系,这是打造田径教练员学习平台的基础;同时,还要求田径教练员树立良好的学习态度。

在学习型田径教练员团队中,每个教练员把学习当作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学习是主动地、自愿地提高自我的过程;当然,学习还有来自外部动力,外部世界日新月异,会给教练员带来一定的压力,教练员应该能够把这种压力转化为自我学习的动力,主动要求进修以提高自身素质和执教能力。

最后,学习型教练员团队强调教练员之间的相互交流、切磋和探讨,使教练员个体内向式的自我培训与群体间外向式的互学结合起来。

总之,良好的组织气氛是田径教练员学习型组织形成的重要条件。

总之,在我国教练员培训体系模型的设计中,提出构建学习型组织教练员团体的内在培训体系作为外在培训体系的支撑能够大大提高培训的效果。

从根源上改变教练员理论知识不足的问题,真正改善教练员的素质结构,提高教练员的执教能力,从而保证我国田径事业的总体发展战略。

三、基于学习型组织的我国田径教练员岗位外在培训体系的构建
我国田径教练员外在培训体系由教练员培训的战略目标制定、教练员培训的需求分析、培训工作的组织与实施及培训效果评估等四项要素组成。

\[4\] 我国田径教练员岗位培训的战略目标是,我国竞技田径运动和全民健身运动的可持续发展,田径教练员综合素质的提升。

调研结果表明,完善自己知识结构体系、专项执教理念更新、学习先进训练方法和手段、了解本专业领域最新动态、获得训练创新启迪、专项执教技能全面提高、“隐性素质”(执教理念、心理品质和敬业精神)的提高是我国田径教练员岗位培训的主要需求,同时是我国竞技田径运动水平提高的需求。

可见,教练员希望通过培训活动学习到最新的训练方法与手段,更新执教理念,了解田径专业最新动态,从而启迪自己在训练中获得创新。

在关于田径教练员培训组织与实施的调研中发现,大多数教练员认为“培训师资选聘与管理不当”是培训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教练员最希望的师资是国内外高水平田径教练员,因为他们懂得教练员们的语言,能够用生动的执教案例讲授培训内容,因此国内外高水平田径教练员是培训师资的主体。

其次是受欢迎的国内外著名“专项训练专家”,这些专家都有自己的专项,如力量训练、速度训练或耐力训练等,这对于教练员们在某个专项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再次是国内外其他项目优秀教练员,这些不同领域的专家会给田径教练员的成功执教带来启迪。

排在第四位的是国内外相关学科的学术专家,他们能为田径教练员的执教提供强有力的理论基础。

排在最后的是体育科研人员和体育院校的普通教师,他们具有深厚的运动理论基础,也非常熟悉运动训练实践,可是他们的理论在教练员们看来过于枯燥、晦涩,对实际的训练工作指导意义不大。

田径教练员培训的内容主要包括知识模块和技能模块两部分:知识模块主要有专项经验、运动训练基础理论知识、运动医疗保健知识和哲学思维科学知识;技能模块分为专项训练、指挥比赛和管理队伍。

除此之外,还要从执教理念、心理品质、敬业精神等方面加强对田径教练员的培训。

调研还发现,我国教练员培训形式的受欢迎程度依次是:专题讲座、研讨班、脱产培训班、随队见习、学术会议、进修班、正规学历教育、自学和函授教育等。

\[5\]
四、结论与建议
基于以上理念,我国田径教练员的培训与开发体系主要由外在培训体系和内在培训体系两大部分构成,其中外在培训体系包括田径教练员战略目标的制定、田径教练员培训的需求分析、田径教练员培训计划制定、培训实施以及培训效果评价等四个环节。

我国田径教练员的内在培训体系包括培养田径教练员系统观念、建立田径教练员共同愿景、打造田径教练员学习平台和加强田径教练员学习型教练员团队建设等环节。

我国田径教练员的内在培训体系和外部培训体系都以我国田径发展战略为指导,为提高我国田径教练员的素质结构和执教能力提供有效支撑。

基于学习型组织的我国田径教练员培训体系的构建目的就是要摒弃狭隘思想,扩展思路,从系统的观点、战略的层面管理教练员培训工作。

可见,教练员培训并不只是行政部门的事情,也并不是完全依靠行政部门就能得到理想的效果,而是要靠提高田径教练员内在不断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把学习内化为自我的需求。

总之,把学习型组织的构建有机的融入到教练员培训体系是对传统教练员培训体系的一种创新。

【注释】
\[1\] 文泽.教练员培训面临十大挑战\[J\].中国体育教练员,2001(1)13.
\[2\] P.M.Senge, The Fifth Discipline The Art & Practice of The Learning Organization. 1999.ISBN:0-385-2609-4:Currenee Doubleday.
\[3\] 姜伟东,叶宏伟.学习型组织一提升组织的学习力\[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
\[4\] 李继辉.中国田径教练员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6(2)63-66.
\[5\] 肖林鹏.中国竞技体育人力资源调控与可持续发展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5(1)19-2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