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课堂心得体会【篇一:生态课堂教学心得体会(王龙)】生态课堂教学心得体会祝马小学王2012年3月龙生态课堂教学心得体会“生态”一词,在《辞海》中的意思是,自然系统中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生存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建立的动态平衡关系。
生物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生存和发展的状态,也指生物的生理特性和生活习性。
生态学中的“生态”,指家或者我们的环境。
构建数学生态课堂,那就是我们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在数学课堂的知识学习、探究过程中,更多地了解和积累“生态知识”,形成强烈的“生态意识”,从而能从“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高度去评判和规范人类的自身行为,为学生能成长为“生态人”打下基础,这样,我们构建生态课堂的意义将更为深远。
一、对“生态”课堂的理解生态课堂的教学不再是教师忠实地执行教学计划,学生被动接受地知识的活动,而是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因此,生态课堂的教学模式应是以生为本的生态模式。
“生”是指可以发育的物体在一定的条件下发展长大;“生”是活着的,有生命的;“生”又是“学生”,课堂应以学生为本。
“态”是指形状、样子。
那么,“生态”可理解为“可以发育的物体在一定的条件下发展成长的样子。
”生态课堂教学的一般模式追求的就是这样一种课堂教学环境,即让生命实体在良好的条件下自然地和谐自由地生长发展。
在课堂教学生活过程中要树立全面依靠学生的观念,要相信学生具有学习的天性和无限的潜能,学生学习是有个性和独立性的。
要一切从学生的好学出发,把全部的教育价值归结到学生身上,由于生态课堂教学的伦理价值的核心是指向生态课堂的主体──学生,因而教学的内容选择既要适合社会规范的要求,更必须尊重知识生成规律和学生学习的特点。
二、影响生态课堂的因素生态堂教学模式着眼于教师充分调动学生在课堂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变以往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教师也由以往单纯的知识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
其特点是学生为主体,强调全面性、民主性、发展性、活动性和开放性,使学生得到和谐、主动、健康的发展。
1、平等的师生关系。
传统观念认为师生关系是从属关系,学生服从老师是天经地义的。
因此,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得到快乐,首先要给学生人格上、精神上的快乐。
教师要更新观念,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教师要有为学生服务的意识,要让课堂出现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学习的场面。
2、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
评价一堂课成败的标准不是看老师教的如何,而是看学生学的结果。
如果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充分调动或根本得不到调动,学生不能积极参与各种教学活动,课堂也就无快乐可言。
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通过导之以情,让学生肯学;激之以趣,让学生爱学;晓之以理,让学生主动学;授之以法,让学生乐学。
整个教学活动中,一定要重视学生的心理活动,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学习愿望的激发,使学生的活动多样化。
学生在快乐中脑思、口说、手动,主动地学习,愉快地接受并完成学习任务,在充分、全面的活动中受到教育,在潜移默化中获得知识,在快乐中培养和提高自己能力。
3、学生的闪光点。
教师首先要树立一种教育理念,即学生没有不好的,只有不同的;没有笨孩子,只有潜力尚未发挥出来的孩子。
学生要在课堂上得到快乐,老师得给学生成功的体验,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价值。
4、先进的教学手段。
现代化教育技术和教学手段引进课堂,特别是多媒体计算机在教学中运用,为学生提供形象、直观、逼真的教学环境,学生兴趣浓厚、大脑兴奋、思维活跃,在不知不觉中接受知识、增长能力。
先进教学手段强调充分利用声形图文的作用及其复合作用,刺激听觉视觉,进而使大脑积极活动。
它把枯燥、单调知识变成活生生的画面。
生态课堂教学的推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具体体现,教学实践证明:生态课堂离不开快乐环境和快乐活动。
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学生成长规律,从时代发展要求出发,树立正确育人观、教学观,大力推进生态课堂教学,还给学生属于自己的空间,让他们在自己的空间里去观察、去发现、去分析、去思考、去动手、去创造。
我们要努力捕捉学生闪光点,燃起学生求知火焰,让学生体验劳动之乐、成功之乐、意志锻炼之乐,切实使“快乐课堂”显示出师生关系和谐之乐、善教之乐和学习之乐。
三、实施生态课堂的体会经过这段时间对生态课堂的学习和实践,我对“生态”的理解更加明晰,明白了课堂的天然和谐才是“生态”:老师面带微笑,学生充满乐观,满怀激情,娓娓道来,浑然一体,没有做作,没有勉强,充满朝气,争先恐后,尽情抒发,展示才华,满怀着对未来的向往、对知识的渴望。
教师的精彩评价,恰当的指导和对较深与难懂问题深入浅出,言简意赅的讲解,应该是集体备课,长期精诚合作的结果,教师极富感染力的表扬与激励,使课堂顺利进展,学生学到了知识、提高了能力。
这才是我们应该拥有的课改,应该具有的风格。
这才是创新、提高,再创新、再提高。
【篇二:教师培训心得体会:打造生态高效课堂,提高自身素质】赴京学习归来,我想把此次培训的心得体会与老师们共同交流一下,交流的话题是:“怎样上好一节课,怎样做一名合格的教师”。
国家领导人多次提出并强调要想强国必须先强教育,要想强教育必须先强教师,在教学方面怎样加强教师的综合素质呢?怎样提高教师的课堂高效呢?通过省里组织的音乐教师远程研修和北师大的学习,我总结了以下几点,与大家共勉,不足之处请老师们多提宝贵意见。
我从以下两方面谈一下我的观点:一、上好一堂高效的原生态课应具备什么?1、我们教师应该有较深的文化底蕴2、我们要有一颗朴实的责任心老师们今后的教育教学不只是上好每节课就完成了任务。
我们需做到“二要”一要上好课,二要做好研究。
研究什么呢?研究课堂,研究教材、研究教法、研究学生、我们要做一位研究型的教师,这也是我国今后教育的大方向。
把握好课堂与课堂活动,课堂是师生、生生、个体与群体之间以教材为中介,多边人际交往的学与教的活动场所,把课堂还给每位学生,关注每个孩子的闪光点,用自己得体的教学方式来促进他们的闪光点,使他们自愿的把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分层次教学研究,让差等生从不知到知,从知少到多,这就需要我们的耐心与等待。
备课,不只是备教材和教法,更重要的是备学生,首先要学会读学生,读懂学生,这样才不会在爱的名义下伤害学生。
教师的行为是孩子的未来。
其次要备知识和教材,分为三个方面:1、这节课你要把你的学生带到哪里去?这就是你的教学目标。
让学生知道这节课干什么?目标不要太大实际实用。
2、怎样把学生带到那里去。
这就是我们本节课的重要环节,需要我们用自己独特的方法策略与能力怎样引入。
怎样处理学习环节,怎样恰当的运用讨论、交流、互动与表扬让学生有目的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在老师的协助解决重难点问题。
3、你怎样知道你的学生到那里了,这个环节就是测试与评价,你的每个学生是否到那里了,是否应经掌握了本节知识,你用什么方式去了解?这就是一堂课的重要环节。
课堂教学中允许学生提出问题,提出疑问,允许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犯错误,使每个学生主动地参敢于大胆发言,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3、我们要有很好的人格魅力与专业技能健全的教师人格是师德的根本,崇高的教师品质是师德的灵魂,所以教师的教育核心就是“服务于学生”,把学生看做拥有一切人的尊严的完整的生命来对待。
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做学生成长的引路人,为学生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用我们的耐心与宽容来教育我们的学生,用我们精湛的专业知识来打动学生,用幽默的语言调动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内在的好奇心与主动性,用整洁的服饰和到位的动作来影响学生,使学生喜欢你,更喜欢你的课堂教学,这样才能信其道。
二、做一位有价值的老师2011年 2月23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全面落实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努力开创我国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新局面”。
教师职业的内容是传授知识,是育人,是提供教育服务,其手段不是用工具而是教师用自己的知识和才能、品德和智慧与自己的教育对象------学生在共同活动中影响他们。
教师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是正在成长中的青少年,他们具有主观能动性。
认清我们教师职业的特点:1、具有复杂的脑力劳动,不仅需要研究教材,还要研究学生正所谓“吃透上边的、摸透下边的”体现教师的价值“永恒”,教师具有极大的创造性和灵活性。
针对不同的对象要有不同的授课法。
教师的言行举止都具有鲜明的示范性,教师的一举一动都在影响着学生,正所谓身正是范,专家指出:今天的教师即是工作者,又是学习者,也是研究者。
他们就有三中身份的专家。
所以当今的教师需要的是一股静气,静下心来备每一节课,批每一本作业,与每个孩子对话,研究学问,读几本书,总结教学规律反思一下自己的教学,品味一下自己在教学中的得失。
所以我总结了一句话:“静下心来收益的是学生,而最终收益的是我们教师自己。
我们的学识、人品、态度直接决定我们的事业的成败,直接决定我们面对的教育对象的成败。
有人这样说这个世界上,什么人都可以变坏,就是教师不能,一旦变坏,那么人类社会也就寿终正寝了。
全国劳模李素丽说过:认真做事只能把事情做对,用心做事才能把事情做好。
我们在工作中积极的接受新理念、新的的教学方法,用于我们的教学实践,使我们的工作更出色,我们的人生更有意义,有价值。
因此,我们要上好每一节淡定质朴的课,以上几方面是不可缺少的,用我们积极而宽容的心态去对待教学,对待学生,才有可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通过研修我一定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致力于教学,致力于研究。
创造自己独特的教学模式,做一名新时代的创新型教师。
【篇三:“生态课堂”的解读】“生态课堂”的解读人类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关注生态问题,生态平衡、生态和谐、创建和谐社会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主题之一。
为促进教育发展,“生态教育”的研究也应运而生。
生态教育是运用生态学的视野来审视教育、运用生态学的原则和方法来考量教育。
一、“生态课堂” 的诗意解读“生态课堂”是人本主义的课堂,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人的发展为第一要务的教学情境,是一种珍视“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教育氛围。
1.生态的课堂回归自然生长。
卢梭说过:教育必须顺着自然——也就是顺其天性而为,否则必然产生本性断伤的结果。
著名数学家杨乐在凤凰卫视的专题节目中提到:“学校、家庭、社会对学生的期望太高、太急、太迫切,成才是一个很长的过程,是一个比较自然的过程。
”自然的即是和谐的,让我们的课堂还给孩子自由发展的空间,还给孩子真情洋溢的世界。
生态的课堂没有盆景工艺式的缠扎,没有训技强化般的鞭打,以创新的教学方式造就学生张扬的个性、开放的思想、创新的品质。
2.生态的课堂提升生命质量。
学生在课堂上要渡过自己的几年、十几年的时光,这时的课堂体验再也不只是知识本身,更是一段重要的生命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