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目标与内容
市场:“幼小衔接班”运营相当成熟,供需两旺
幼小衔接班的报名非常火爆,个别知名培训 机构的幼小衔接班甚至出现了报不上名的现象。 大部分家长为孩子选择的是“周末班”,一般早 上8点半开始上课,一节课40至 45分钟,下午5 点左右放学,而培训费用从数百元到几千元不等。 还有个别家长为孩子选择了“全日制班”。 这部分家长的“起跑焦虑”,得到了部分幼 儿园及其幼小衔接培训机构的响应和放大,反过 来进一步刺激了其它家长。整个学前教育的秩序 被打乱。
幼儿内在的学习动机来源于兴趣和需要
数学对幼儿来说并不陌生,与幼儿的生活 密切相关,幼儿每天都与数学打交道。在幼儿 园的教育活动中,无论是认识数的教育活动, 还是简单加减法的教育活动,都应该联系幼儿 生活。教师还可以通过模拟生活情境,将数学 知识融入其中,使幼儿在接触数学时感到轻松、 自然,并让幼儿产生浓厚的兴趣。
一、数学教育目标制定的依据
1、儿童发展观 2、当今社会的发展 3、数学的学科特点 4、学前儿童的心理特点
儿童发展观
完整儿童指的是一个全面发展、和谐发展的儿 童,指身体的、社会的、情感的、认知的和道 德的整体发展的儿童。
当今社会的发展:素质教育的要求,学会 求知、学会健体、学会审美、学会创造
数数乐小游戏
游戏方法:先请小朋友随意捡拾等大的积木,然 后放在桌子上。 接着再让老师另外拿一些, 放在桌子的另一边。 请小朋友目测,哪一边 的积木比较多。 等宝宝说完之后,邀他一起 数一数,两边的积木各有多少,并把数字写下 来。 再来印证先前目测的答案是否正确。 游戏目的:让宝宝先以目测的方式,感受量的变 化,然后借由实际的数字,确认量的多少,帮 助小朋友建立清楚的数量概念。
二、学前儿童期数学教育的内容结构
1、感知集合的教育内容 2、基数概念的教育内容 3、序数概念的教育内容 4、量的概念教育内容 5、加减运算的教育内容 6、几何形体教育内容 7、空间认知的教育内容 8、时间认知的教育内容 9、认识货币的教育内容 10、初步理解数量关系
2、各年龄阶段数学教育目标
(1)感知集合教育要求 (2)基数概念的教育要求 (3)几何形体教育要求 (4)量的概念教育要求 (5)空间认知的教育 (6)时间认知的教育 (7) 理解数量关系的教育
第二节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内容
一、选择内容的依据
第一、符合数学知识本身的科学性、系统性。 第二、符合学前儿童认知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第三、符合学前入小学儿童数学能力的幼小衔接。
数学的学科特点:数学所具有的逻辑性、抽象 性、精确性和应用性多儿童逻辑思维能力的发 展有重要影响。 学前儿童的心理特点: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 到抽象、从被动到主动、从零散到成体系。
二、数学教育目标结构
1、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总体目标 1) 激发学前儿童认识和探索四周环境中数、量、形等的兴趣,使他 们愿意并喜欢参加数学活动。 2)引导学前儿童在与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获得有关数、量、形、 时间、空间的感性经验,使学前儿童逐步形成一些初步数学概念。 3)培养学前儿童观察、思考和解决数学问题的数学能力,并学习独 立自主选择数学活动内容和检验数学活动结果的错误控制能力。 4)培养学前儿童正确使用数学操作材料进行数学活动的数学操作技 能探究能力,爱动脑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