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用数学教案和教学反思

用数学教案和教学反思

《解决问题(加法)》教学设计
遵义县第二小学:张正华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大括号和?号,会选择正确的计算方法解答。

2、学会用数学知识(加法)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

教学难点:理解图画应用题的题意。

教具、学具准备
图片、练习用题卡。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题
1、谈话:小朋友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秋季)对了,秋天的天是那么高,那么蓝。

老师想组织大家到郊外去游玩,你想参加吗?(想)但有个条件,就是必须闯过两个数学大关,并完成今天的任务喔,你们敢闯关吗?(敢)那就来吧!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入手,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为本节课的教学作好铺垫。

]
2、闯关。

第一关:快速抢答。

3+4= 1+6= 4+2= 1+5= 5+2= 第二关:师:刚才老师来上课,由于今天有这么多老师,我就忘记了数一下带来了多少磁场,现在请同学们帮老师算一算,好吗?
从两个衣服兜里摸出磁块分别放在黑板两边:
师问:你们看到了什么?想告诉老师些什么?
( 3 )+( 2 )=( 5 )
(问:你们知道这些括号里的数字是从哪里来的,表示什么呢?
师总结:3表示左边的磁块数目,2表示右边磁块的数目,5表示两边合起来(一共)的数目。

3、谈话导入新课。

师:生活中的许多事,我们都用了数学知识去解答。

今天,老师和小朋友一起。

用我们学过的数学知识去解决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情,好吗?
师板书:解决问题(用加法)
[设计意图: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学习应该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通过这一课堂教学中真实情节的设计,不但对学生前面的学习进行很好的巩固,同时已对本节课的学习起到了引导的作用。

]
二、新课部分。

1、教学图1
师:秋天来了,很多小朋友都到野外去玩呢。

有一位老师看到了一幅图,把它用相机照了下来,现在请同学们看老师的手里,能用自己的话,告诉老师,你看到了什么吗?(着重引导学生用数学的语言去说出其中的发现。


教师引导,学生回答。

师:你们还记得这位老朋友吗?(?)现在老师要介绍一位新朋友给你们(大括号)。

并教学生写大括号。

老师解释大括号和问号各自表示什么?
师问:你们知道大括号在这里表示什么吗?那问号呢?谁能完整的说图上告诉了什么?问了什么?
师总结:大括号表示原来有4只兔子,又跑来两只兔子,把它们合起来(师边说边做手势),下面的“?只”就表示让我们求出一共有多少只,也就是问我们“原来有4只兔子,又跑来两只兔子,合起来是
多少只?”
师:根据原来有4只兔子,又跑来两只兔子这两个条件,你能求出一共有多少只兔子这个问题吗?
师:用什么方法算?为什么?(学生回答)
师:对了,因为是要把这两部分合起来(教师手势),所以用加法算。

师:加法算式怎样写呢?谁来写?
(生说,教师板书:4+2=6)
师:4、2、6各指的什么?
师:原来有4只兔子,又跑来2个只兔子,现在一共有多少只兔子?(6个!)你们运用这两个条件求出了这个问题。

(结合教师手势)孩子们真能干!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环节,使学生自己能够发现用加法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使比较枯燥的数学应用题贴近了生活这,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采用动静结合的形式突破了难点,突出了重点。

]
2、课堂训练:
(1)、同学们,通过我们大家的学习,知道了数学问题可以用以上这种方式列出来,现在我想考验一下你们是否听懂了,愿意接受今天的任务吗?学生单独完成以下内容,师巡视,与学生共同完成。

①发给学生纸,让学生分别完成企鹅图,金鱼图,花图共3题。

每个题都用以下的方式去让学生完成。

②师:你会解决这个问题吗?自己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下。

学生独立完成后订正。

师:大家快来看,这是要我们干什么?
师:你们能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写算式,集体订正。


学生完成一题,教师出示一张图,学生到黑板上完成,并让学生说出
这样列式的意思。

师:通过同学们的学习,现在已经能够独自完成用加法解决问题了,现在老师还想考验一下你们,愿意接受我的考验吗?引出第四个图形题。

学生讨论完成。

(以一桌为一个单位)。

学生完成后,师从学生的回答中得出结论。

?只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去解决问题,达到学以至用的目的,同时设计一个比较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去完成,又为能力较强的学生提供了一个好的展示平台,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到了不同的发展。

]
三、总结。

师:同学们真聪明,帮助老师解决这么多问题,非常感谢大家。

那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想对大家说什么吗?
师:数学知识很重要,它能帮助我们解决很多问题,因此,我们要善于用数学知识并用心学好它。

今天大家表现都很棒!等老师有空 个 =
条 = 条 =
=
了带领大有去秋游,好吗?谢谢大家!
教学反思
新课程改革中非常注重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当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

本节课的教学要使学生结合问题情境和已有的生活经验,经历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用数学的乐趣,发展初步的观察、比较、概括能力和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初步的自主探究意识,使学生愿意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一年级数学实验教材第46页的“用数学”是学生学习了6、7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教材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选择学生喜欢的事物设计了“用数学”的情景。

教材用同一幅情景引出本节课的数学问题,有利于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美丽的大自然、可爱的小动物一直是孩子们的最爱,我想充分利用这一教材资源,对学生进行热爱自然,保护动物等人文教育。

依据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教材、学生的具体情况,本节课的教学力图体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图画展示、激发兴趣
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将第46的内容制成彩色的图画这样既直观形象,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在上课一开始,就牢牢抓住学生,使学生处于兴奋中。

(二)、改变呈现方式,激活学生思维
用数学这部分内容是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内容,学生学习的
数学知识要在生活中运用,这是我们学习数学的目的之一。

为了能给学生提供更丰富的知识素材,我给学生教材中的一个例题与做一做的两个题目外,,还补充了三幅画面。

整个过程,放得出去,也应该收的回来。

为此,我在后面又出示课本提供的素材,主要是想让学生再次明确大括号和问号所表示的意义,明确怎样在具体的问题情景中去选择有用信息解决问题。

(三)、尊重学生、合作探究
在教学时充分尊重学生,根据他们所喜欢的动物选择研究对象,放手让学生观察,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合作探究,让他们学会合作,并在合作中学习,在合作中分享,在合作中成长。

引导学生依据具体情景提出问题,研究问题,相互解决数学问题。

培养了他们的问题意识,使他们经历了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

在这个环节中,我把练习、评价溶入其中,尊重学生的感受,倾听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质疑,以平等的姿态出现在学生面前。

对于学生的每次发言,要都给予肯定和鼓励,让他们获得数学学习成功的体验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四)、联系生活、培养应用意识
在第二个大环节中,我充分利用周围的课程资源,让学生去发现并提出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并让学生观察周围环境,联系自己的生活,来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增进运用数学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信心,体会到用数学的乐趣。

因为学生年龄小,在语言表达上会有一些不合适的地方,我应该及时的征求学生意见,提出我自己的想法,进行引导,补充。

总之,课堂上应该为学生创设一个民主开放、积极参与的活动情景,让学生从中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努力让学习过程变成学生的活动过程,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以上这些,是我自己对这节课的一些认识和体会。

我想努力的把
新课标的理念体现在教学中,但实际中也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我恳请各位领导、老师提出您的想法和建议,这将是对我教学的最大帮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