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学叙事—因材施教

教学叙事—因材施教

教学叙事—因材施教
他负责我们班的体育活动,从队形、队列安排,到动作学习,整体规范等,让他在组织中体会要做好一件事是多么不容易。

通过这些活动,他对人对事的态度有了一些可喜的转变。

他变得做事更有恒心和责任心了,他的自控能力也有了一定的提高,变成了爱护班级荣誉的人,虽然还有好多的缺点,但是他脾气顺了,班里评学雷锋积极分子时出乎意料的班委一致同意推荐他。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所有学生都不是一天就长成这样的。

所以我认为要使这样的学生在学习上、生活上和行为习惯上有改变,不能硬攻,只能智取。

90后的独生子女们,是一类很特殊的群体。

他们自信,他们创新、他们敢于表现。

他们骄傲、它们叛逆,他们个性张扬。

如何和他们进行心与心的沟通,如何为他们创造一个让他们健康成长的舞台,这些对于我们老师来说是一个必须要去面对且永不过时的课题。

当时间仅仅过去两个月时,由于我外出学习不在学校,回来后我看到了他写的周记:里面有一句非常让我感动:“老师,您什么时候回来啊!……老师,星期一又能见到您了,我非常高兴!”还知道用尊称了。

这是他写给实习老师的,我看后非常动容,有一个教育家说过这样一句话:任何人都没有力量改变另一个人,但如果你乐于按照一个人的本来面目去接受他,你就给了他一种改变他自己的力量。

我想我已经初步成功了。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我时刻提醒孩子要想做事必先做人的道理,我通过一节节课让学生感悟,通过一次次实践让学生体察,使道德教育似春雨润物般渗入学生的体肤,进入学生的心间,内化为他们的生命需要,使他们知荣明辱,向善而行。

几十年来,我始终努力发掘着每一个孩子身上的闪光点,从没放弃过任何一个使学生走向成功的机会。

无论是在教学中还是班级管理中,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远景目标,为了有利于调动学生实现目标的积极性,应该将远景目标或综合目标分解成若干个经过学生努力可以较快实现的子目标,而一旦实现了子目标,迈过了第一道门槛,通过教师积极引导,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然后逐步提高目标层次,学生便可以较容易达到预期的目标。

而且在学生实现一个个子目标的过程中还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调整远景目标,以争取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有这样一个寓言故事:森林里举办比“大”大赛。

牛走上擂台,动物们高呼:大。

大象登台表演,动物们也欢呼:大。

台下角落里的一只青蛙气坏了,难道我不大吗?青蛙“嗖”地跳上一块巨石,拼命鼓起肚皮,并神采飞扬地喊道:我大吗?不大。

传来一片嘲讽声。

青蛙不服气,继续鼓肚皮。

随着“嘭”的一声,肚皮破了。

青蛙是可怜的,因为它到死都没有看清自己。

那我们的教育有没有看清自己呢?有些老师和家长根本不分析孩子是“青蛙”还是“大象”都按照一个目标去培养、去塑造,一条路上去比“大”。

以至于涨破了“肚皮”,出现了许多悲剧。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设定孩子的发展方向,青蛙不一定要学成大象,他们虽然一大一小,体积悬殊,但大有大的好处,小也有小的优势。

教育应该挖掘学生的潜力,要“扬长避短”而不是削足适履。

哲学家萨特曾经说过,世界上有两样东西是亘古不变,一是高悬在我们头顶上的日月星辰,一是深藏在每个人心底的高贵信仰!30多年来,我矢志不改,耕耘不辍!将最美好的青春时光,全部奉献给了我所挚爱的教育事业。

“青春已伴光阴渡,半百仍居育人田”,随着年龄的加大,我仍对事业坚定不移,从未有过丝毫的懈怠,因为我深知孩子是国家生存发展之源,更是我生命之根,特别是近几年来,我能正视现实,调解心态,解放思想,紧跟步伐,与年轻人一道共同适应新时期教育教学理念,逐步挖掘和探索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可谓“老牛已知夕阳尽,不用扬鞭自奋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