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常见用药种类方法途径模板

常见用药种类方法途径模板



控释、缓释制剂这类药物,是在生产时加 入了特殊的材料,药片内所含的药物成分 被分成速释和缓释两部分,然后通过特殊 成分形成的隔膜控制药物的释放速度,以 达到控释、缓释和速效长效的目的。药片 被分割后控释膜或控释骨架被破坏,药物 会迅速释放出,就达不到控释缓释和速效 长效的目了,有时还可以引起体内药物浓 度骤然上升,造成药物中毒。

按给药途径分类 按分散系统分类 按制法分类 按形态分类

这种分类方法将给药途径相同的剂型作为 一类,与临床使用密切相关。
1.经胃肠道给药剂型
2.非经胃肠道给药剂型


是指药物制剂经口服用后进入胃肠道,起 局部或经吸收而发挥全身作用的剂型,如 常用的散剂、片剂、颗粒剂、胶囊剂、溶 液剂、乳剂、混悬剂等。 容易受胃肠道中的酸或酶破坏的药物一般 不能采用这类简单剂型。 口腔粘膜吸收的剂型不属于胃肠道给药剂 型。
注意:此时摇动吸入器听到的声音不是药物产生的,而是干 燥剂产生的。



栓剂在常温下为固体,塞入腔道后,在体 温下能迅速软化熔融或溶解于分泌液,逐 渐释放药物而产生局部或全身作用。 分为肛门栓、阴道栓、尿道栓、牙用栓等, 其中最常用的是肛门栓和阴道栓。 注意:不能用错部位,避免受热。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谢 谢!
第二步 吸嘴对着自己握着准纳 器,向外推动滑竿,直至发 出咔嗒声,表明准纳器已经 做好吸药的准备,此时药物 读数减少一个读数。

第三步:先呼一口气,将气呼尽,然后吸嘴放入口中,从 准纳器深深而平稳的吸入药物,然后将准纳器从口中拿出。 第四步:屏气10秒钟后缓缓呼气。 第五步:吸药后注意漱口。
3、静脉注射(静注),一次注射量可较大,且奏效迅速, 常用于某些急救情况。但危险性也较大,有可能引 起剧烈反应甚至形成血栓,而且药液如漏出静脉血 管之外,常可引起肿痛,因此须加注意。静脉注射 液一般要求澄明,无浑浊、沉淀,无异物及致热原; 凡混悬溶液、油溶液及不能与血液混合的其它溶液, 能引起溶血或凝血的物质,均不可采用静注。某些 有刺激性的药物溶液以及高渗溶液,因血液可使之 稀释,不大可能引起刺激反应,则可用静注。药液 量如果更大,可采用输液法,使药液缓缓流入静脉 内或皮下组织内。如果静脉输入很缓慢,可以用滴 数计数时,就称为“静脉滴注”(静滴)或“静脉点 滴”。
4、在药物不能进入脊髓液或不能很快达到所 需浓度时,可采用鞘内注射,其法为:注 射前先抽出适量的脊髓液,然后将药液徐 徐注入蛛网膜下腔的脊髓液中。 5、穴位注射系将小量药液注射于某一穴位中。
1.
2. 3. 4. 5. 6. 7.
8.
吸收快、药效迅速。由于药液直接注入组织或血管,尤其 静脉注射,通常注射刚结束血药浓度已达高峰,故特别适 用于抢救危重病人,或给病人提供能量。 适用于昏迷、不能吞咽或其他消化系统障碍患者的用药。 药物不受消化道中的食物、消化液及酸的影响。 可产生局部定位作用,如局部麻醉、关节注射、穴位注射 等。 注射时疼痛。 用药不方便,一般自己不能使用。 因注射用药要超越人体防卫第一防线,即皮肤与粘膜,而 且有相当部分不经解毒器官——肝脏,所以质量要求特高, 否则易发生严重危害。 工艺复杂,必需具相应的生产条件和设备,成本高。因此, 口服给药疗效好的药物,就不一定制成注射剂使用。

4.混悬型:固体药物以微粒状态分散在分散介
质中所形成的非均匀分散体系,如合剂、洗 剂、混悬剂等。 5. 气体分散型:液体或固体药物以微粒状态分 散在气体分散介质中所形成的分散体系,如 气雾剂。 6.微粒分散型:药物以不同大小微粒呈液体或 固体状态分散,如微球制剂、微囊制剂、纳 米囊制剂等。 7. 固体分散型:固体药物以聚集体状态存在的 分散体系,如片剂、散剂、颗粒剂、胶囊剂、 丸剂等。
这种分类方法,便于应用物理化学的原理来阐明各类制 剂特征,但不能反映用药部位与用药方法对剂型的要求, 甚至一种剂型可以分到几个分散体系中。 1. 溶液型:药物以分子或离子状态(质点的直径小于1nm) 分散于分散介质中所形成的均匀分散体系,也称为低分 子溶液,如芳香水剂、溶液剂、糖浆剂、甘油剂、醑剂、 注射剂等。 2. 胶体溶液型:主要以高分子(质点的直径在1~100nm) 分散在分散介质中所形成的均匀分散体系,也称高分子 溶液,如胶浆剂、火棉胶剂、涂膜剂等。 3. 乳剂型:油类药物或药物油溶液以液滴状态分散在分散 介质中所形成的非均匀分散体系,如口服乳剂、静脉注 射乳剂、部分搽剂等。
常见问题:无味道, 粒子微小,患者吸入 没有明显感觉。认为 没有吸入进药物。


严禁对吸嘴呼气。 每次用完后盖好盖子,防潮。 定期(每周)用干纸巾擦拭吸嘴外部。严 禁用水擦洗。
MDI :如图所示
准纳器:有明确的倒计读数

都保:每20个计量单位有一数字标识,每10个计量单位会 有一条指示线。最后10个计量单位其背景为红色,红色出 现表示剩余10次计量,当红色记号达到指示窗底线时,表 明吸入器已空。
药学部 郭善斌

常用剂型有40余种,其分类方法有多种:

形态相同的剂型,其制备工艺也比较相近,例如, 制备液体剂型时多采用溶解、分散等方法;制备固 体剂型多采用粉碎、混合等方法;半固体剂型多采 用熔化、研和等方法。 剂型分类方法各有特点,但均不完善,或不全面, 各有其优缺点。因此,我们根据医疗、生产实践、 教学等方面的长期沿用习惯,采用综合分类的方法。
1、速崩制剂——服用时不需用水或用少量水 就能在口腔内迅速崩解,仅几个吞咽动作 即可完成服药过程。 2、速溶制剂——中药制剂的速溶制剂。
注射也是一种重要的给药途径。注射方法主 要有皮下、肌内、静脉、鞘内等数种。 1、皮下注射,即将药液注射在皮下结缔组织内, 只适用于少量药液(一般为1—2ml),同时可能 引起一定程度的疼痛及刺激,故应用受到一定 限制。 2、肌内注射(肌注)系将药液注于肌肉内(多在臀 部肌肉),由于肌肉的血管丰富,药物吸收较 皮下快,疼痛程度亦较皮下注射轻。注射量一 般为1—2ml,但可用至10ml。油剂及混悬剂均 以采用肌内注射为宜,刺激性药物亦宜用肌注, 因肌肉对疼痛刺激敏感性较小。
常见问题:不拨滑竿 反复拨滑竿
第一步:旋松并将盖拔出。
第二步:垂直拿药瓶旋转底 座,旋转至不能再转时原路 返回,当听到咔嗒一声时, 表明药物已经装好。
第三步:先呼一口气,将气呼尽 后,将吸嘴放入口中, 双唇包住吸嘴,用力吸 气,然后将装置从口中 拿出。
第四步:屏气10秒钟后缓缓呼气。
第五步:吸药后注意漱口。
1.
2. 3. 4. 5.
注射给药剂型:如注射剂,包括静脉注射、肌内 注射、皮下注射、皮内注射及腔内注射等多种注 射途径。 呼吸道给药剂型:如喷雾剂、气雾剂、粉雾剂等。 皮肤给药剂型:如外用溶液剂、洗剂、搽剂、软 膏剂、硬膏剂、糊剂、贴剂等。 粘膜给药剂型:如滴眼剂、滴鼻剂、眼用软膏剂、 含漱剂、舌下片剂、粘贴片及贴膜剂等。 腔道给药剂型:如栓剂、气雾剂、泡腾片、滴剂 及滴丸剂等,用于直肠、阴道、尿道、鼻腔、耳 道等。
因此,片剂包衣是不能去掉的。


在药物制剂领域中,高分子材料的应用具 有久远的历史。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大 量新型高分子材料进入药剂领域,推动了 药物缓控释剂型的发展。这些高分子材料 以不同方式组合到制剂中,起到控制药物 的释放速率,释放时间以及释放部位的作 用。
1、不溶性骨架缓释制——补达秀 2、溶蚀性骨架缓释片——格列齐特缓释片 3、亲水凝胶骨架缓释片——双氯芬酸钾亲水 凝胶骨架型缓释片 4、胃内滞留片,又称胃漂浮片——奥硝唑胃 内滞留片

这种分类法不能包含全部剂型,故不常用。 1. 浸出制剂 是用浸出方法制成的剂型(流浸 膏剂、酊剂等)。 2.无菌制剂 是用灭菌方法或无菌技术制成的 剂型(注射剂等)。

将药物剂型按物质形态分类,即: 1. 液体剂型 如芳香水剂、溶液剂、注射剂、 合剂、洗剂、搽剂等。 2.气体剂型 如气雾剂、喷雾剂等。 3. 固体剂型 如散剂、丸剂、片剂、膜剂等。 4.半固体剂型 如软膏剂、栓剂、糊剂等。


片剂包衣的目的 ①隔绝空气,避光,防潮,增加药物的稳定性; ②掩盖药物的不良气味; ③包肠溶衣,避免药物对胃的刺激,防止胃酸 或胃酶对药物的破坏; ④利用包衣技术,制备缓释或控释片剂,减少 服药次数,降低不良反应; ⑤压片颗粒包衣使有配伍禁忌的药物隔离,避 免相互作用; ⑥使片剂美观,且便于识别。
1、溶媒的选择 2、注意药物的配伍禁忌 3、青霉素、环磷酰胺等短时间易分解的药物 一定要现用现配,防止药物分解失效。 4、输液速度 5、输液器材的选择 6、注意药物的使用方法,如避光,滴速等

诺和笔、优伴笔、得时笔等

目的主要是引起局部作用,例如涂擦、撒 粉、喷雾、含漱、湿敷、洗涤、滴入等都 属于此类。其它尚有灌肠、吸入、植入(埋 藏)、离子透入、舌下给药、肛门塞入、阴 道给药等方法,虽用于局部,目的多在于 引起吸收作用。
1、微孔膜包衣缓释制剂——拜新同 2、肠溶性膜包衣缓释制剂 ——拜阿斯匹灵 3、缓释微囊——康泰克胶囊


与以往的常规剂型如片剂、胶囊、注射剂 比较,缓释、控释制剂的主要优点是 ①能够减少给药次数,改善患者的顺应性; ②减少血药浓度的峰谷现象,降低毒副作 用,提高疗效; ③增加药物治疗的稳定性。


1、口服 2、注射 3、局部用药
药物口服后,可经过胃肠吸收而作用于全身,或留在 胃肠道行效于胃肠局部。口服是最安全方便的用药法, 也是最常用的方法,但遇有下列情形时不便采用: 病人昏迷不醒或不能咽下;因胃肠有病,不能吸收;由 于药物的本身性质不容易在胃肠中吸收或能被胃肠的酸 性、碱性所破坏(如青霉素、胰岛素等); 口服不能达到药物的某种作用(例如用硫酸镁口服,只 能引起泻下,如需镇痉、镇静必须注射)。在这些情况 下,都须采用其它用药方法。对胃有刺激或容易被胃酸 所破坏的药品,如必须采用口服,应加以特殊处理,一 般是把药品制成肠溶片(如胰酶),或盛在肠用胶囊内, 或制成一种不溶于胃酸而到碱性肠液内能溶的化合物 (如把鞣酸制成鞣酸蛋白),入肠后发生作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