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仪器分析》电导分析法

《仪器分析》电导分析法


(2)电导滴定 电导作为容量分析法的终点指示方法,应用于一些体系 的滴定过程中。在这些体系里,滴定剂与溶液中被测离子 生成水、沉淀或难离解的化合物,终点前后溶液电导发生 变化,滴定曲线出现转折点,从而指示终点。 为了减小滴定剂加入引起的稀释作用,滴定剂的浓度比 被滴定离子的浓度至少大10倍,最好100倍。
溶液导电是通过离子进行的,因此电导率与离子的浓 度和性质有关。 浓度越大,电导率越高,离子迁移速度越快,电导率 越大。 为了比较各种电解质导电能力,提出了摩尔电导率的 概念: m=k/c 单位S· cm2· mol-1。 溶液浓度降低时,摩尔电导率增大。这是因为离子的 迁移受到周围相反电荷的离子的影响,使其速度变慢,无 限稀释,这种影响降到最低,摩尔电导率达到最大值0。
电解质无限稀释时的摩尔电导率等于溶液中所有离子 摩尔电导率的总和,即: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0 0
0
在无限稀释时,离子的摩尔电导率是一个定值,与溶 液中共存离子无关。
电导是电阻的倒数,因此测量电导即是测量溶液的电 阻。通常用惠斯通电桥法来进行测定。
2、电导分析法及其应用
(1)电导法-直接测定溶液的电导与被测离子浓度之间的 关系。 水质分析-纯水中的杂质主要是一些可溶性无机盐类, 测定水的电导可以评价水的好坏。常用于实验室和环境水 的监测。 工业生产流程中的控制与自动分析-例如,合成氨的生 产中,为防止催化剂中毒,必须监控CO和CO2的浓度。
电导分析法
电解质溶液能导电,当溶液中离子浓度发生改 变时,电导随之改变。用电导来指示溶液中离子的 浓度就形成了电导分析法。
包括电导法和电导滴定法。
1、电导的基本概念及测量方法
金属导电是电子的移动,溶液导电是正负离子的迁移。
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用电导G来表示:
G=1/R 单位是西门子(S)。 为了方便各种导体导电能力的比较,类似与电阻率提 出了电导率的概念: G=kA/l 其中k为电导率,电导率与电阻率是互为倒数的关系。
测量时采用NaOH 溶液作电导液,将含有CO及 CO2的气 体先通过装有I2O5的氧化管炉(CO氧化为CO2),然后导入 电导池: CO2 + NaOH = Na2CO3 + H2O 反应生成的 CO32- 的电导比 OH- 的小很多,其变化值与 CO2的含量成正比。 空气中SO2的测定,可将空气通过H2O2吸收液, SO2被 氧化成H2SO4,吸收液的电导增大,从而计算吸收 SO2的量。 微型的电导检测器广泛用于色谱分析,特别是离子色谱 的检测器。
如NaOH滴定HCl时,随着氢离子被中和,电导逐渐降低, 终点后过量的氢氧根离子浓度逐渐加大,电导又开始上升, 出现V型滴定曲线。 G
0
V
酸碱电导滴定可以滴定极弱酸( Ka = 10 - 10 ),如硼酸、 苯酚等,这是普通滴定分析和电位滴定不能达到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