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质量分析会总结
围绕“三维”训练“双基”
真正实现“两个转变”
——关于我校教学质量现状分析与行动跟进
一、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
学生愿学、能学;
教师愿教、会教;
家长与学校各自负起自己的责任;
其次,才是优化课堂教学。
前三者是机制和意识问题,后者是技术问题。
机制不健全、意识不强不会带来技术的提升。
二、教学质量低下问题所在
问题之一:学生厌学
基础差;
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积极性不高
问题之二:家长盲从
家长管不了(工作原因没时间,孩子原因不服管);
想管而不会管;
糊涂家长。
问题之三:教师懒惰
“学习、反思与研究”之风没有形成
个别教师,事业心不强(不认真备课;管教不管会;只上不管教)
直接带来的后果很严重:
学生学的很痛苦,教师教的很辛苦,教学质量不容乐观。
三、反思与建议
反思之一:教学无悬念,创设情境少
不注意情境创设;不注重联系生活实际;不注意前后知识的衔接;不注重根据考试
设计习题;不注重鼓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一句话,课讲得不精彩。
反思之二:教师讲得多,学生练得少
不给学生机会;不考虑学生感受;不落实“低重心、小步子、多活动、快反馈”的教学策略。
满堂灌、题海战术充斥课堂。
一句话,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没有真正改变。
反思之三:目标意识淡薄
由于不认真研究教材,不清楚“三维”目标;不明确“双基”所在;不能围绕目标展开教学;不能围绕“双基”扎实训练。
一句话,基本处于“大糊涂”教“小糊涂”的状态
反思之四:缺乏教学反思
课讲了,学生会了吗?学生不会的,矫正了吗?提高教学质量都采取了哪些措施,这些措施是否得力?
一句话,管教不管会。
反思之五:缺乏激励机制
要搞点小激励;要舍得让学生每天有一节课活动时间,劳逸结合;一句话,疲劳战术。
反思之六:转化学困生措施不得力
要找出学困的问题所在,在情感上要多关怀;要在眼前需要的知识上补救;要给学生设立“最近发展区”。
反思之七:教学太随意
1、要提前一分钟进教室;
2、尽量不要在课堂上批评学生;
3、要有“效率”意识;
4、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