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电刺激镇痛术的研究现状
3 . 2 缺血性疼痛
t i o n . Z h o n g g u o L i n c h u a n g K a n g f u 2 0 0 4 ; 8 1 2 9 1 : 6 4 6 2 一 3 1 C h i n a ) 薛纪秀, 倪家骤, 徐娜 脊髓电刺激镇痛术的研究现状I J 1 . 中国临床康复, 2 0 0 4 ,
总之, S C S 是一种安全的非药物性镇痛方式, 再次治疗或手 术的原因多是电极发生移位后的复位或重新安放或取出电极, 目 前小于 3 0 %( 不包括体内脉冲发生器复位) , 曾 有报道有 1 例 死于肺栓塞。
‘ 疗效评估
现假阳性或某种误导作用。 硬膜外电 刺激为低频电 刺激, 1 0 0 H z 以上高频虽有镇痛效果,但有肌张力亢进和下肢上举, 难以应 用。用5 0 H z 以下的 低频率刺激,受 刺激节段支配部位有推拿 感、 感觉缺失, 减退区有从受刺激节段向颈部扩展趋势。
・徐 述 ・
脊 髓电 刺 激 镇 痛 术的 研 究 现状★
薛纪秀, 倪家鉴1 徐 娜
薛纪秀,倪家嚷,徐 娜,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麻醉科,北京市
1 0 0 0 5 3
3 适应证
薛纪秀★, 女, 1 9 6 3 年生, 北京市人, 汉族, 1 9 9 3 年首都医科大学毕业,
3 . 1 慢性顽固性疼痛
硕士, 副主任医师, 副教授, 主要从事麻醉、 疼痛的研究。
万方数据
I v S n S u N m z g l c k f .  ̄
1 6 7 1 一5 9 2 6 C N 2 1 一1 4 7 0 / R
k j 2 3 3 8 5 0 8 3 0。 . 。 。
薛纪秀 , 等. 脊髓电刺激镇痛术的研究现状
6 4 6 3
性脉管炎、 雷偌综合征等疾病实施S C S , 可消除或减轻疼痛、 改 善歇行、 促使缺血性溃疡愈合或面积缩小、保存胶体降低截肢 率、改善疼痛远端肢体循环灌注, 提高经皮氧分压等。在欧洲 S C S一半被用于外周肢体缺血性疾病。外周肢体缺血性疾病组 成了一个独特的S C S 治疗成功患者群。 最初, S C S的主要 目的是 降低截肢率, 但也有学者不支持这种观点,美国及欧洲一些国 家更支持血管外科手术,与其他方法相比,如腰部交感神经毁 损术可减轻7 6 %的没有截肢患者的疼痛最少 2 年。 S C S 虽不能 代替动脉重建术, 却是缺血性疼痛截肢患者的一个选择。 不是所有外周肢体缺血性疾病都是由动脉闭塞引起的, 有 些是因血管痉挛导致的, 是S C S的最好适应证, 可使经皮氧分 压( T C P 0 z ) 升高, 疼痛控制良 好。 有关S C S 对P V D的作用机制正 逐步被一些学者所研究, 认为在外周肢体缺血性疾病时,动脉 闭塞远端部分微循环发生改变, 而非体循环改变。 S C S 主要对具 有外周血管收缩作用的交感神经起调节作用,确切的机制和血 管活性物质的作用尚未被充分揭示, 但与胆碱能、 肾上腺素能、 降钙素基因相关肤、 一氧化氮有关。 4 S C S 的安放 第1 阶段: 也称试验性筛选。 通常是在局部麻醉下将试验电 极送入硬膜外腔, 在 X射线透视或 C T引导下、或躯体诱发电 位可使定位更准确。由于术中识别试验刺激在身体的确切分布 范围是确保治疗成功的关键,因此需要患者清醒与术者密切配 合, 但偶尔亦需全麻。 临时电极在硬膜外腔内不应超过 1 0d 。 如 果筛选间患者没有明确反应, 应放弃S C S的治疗。在心纹痛患 者, 这种实验性筛选未被普遍使用。另外实验性筛选也可能出
中国临床康复 第 8 春第 2 9 翻 2 0 0 4 - 1 0 - 1 5 出版
C h i n e s e J o u r n a l o f C l i n i c a l R e h a b i l i t a t i o n , O c t o b e r 1 5 2 0 0 4 V o l . 8 N o . 2 9
8 ( 2 9 ). z g l e k f . c o m / 2 0 0 4 m l / 0 4 一 2 9 . y / 6 4 6 2 . p d f
0 引言
脊髓刺激 术( s p i n a l c o r d s t i m u l a t i o n , S C S ) 是指将脊健刺激器
X WK YC @ s i n s . c o n r
电话 : + 8 6 - 1 0 - 6 3 0 1 3 3 5 5 - 2 6 7 5
中圈 分类号: R 6 5 1 . 2文 献标识码: B 文 章绷号: 1 6 7 1 一 5 9 2 6 ( 2 0 0 4 ) 2 9 - 6 4 6 2 一 0 2
2 作用机制
电刺激治疗神经源性疼痛的作用机制: 电极在硬膜外腔 后部产生电场刺激脊健后部的上行结构: 脊神经背根, 脊健
后角神经元,脊健丘脑束等。这一过程由 , 一 氨墓丁酸 ( G A B A ) 神经元高度参与。触觉性痛觉过敏是一种常见的神 经源性疼痛, 与G A B A减少有关。 S C S 增加脊健后角 G A B A的 释放明显抑制触觉性痛觉过敏。同时兴奋性氮墓酸 一 谷氨 酸、 天门冬氮酸在脊做后角的释放减少。此外S C S 还在不同 程度上促使 内源性镇痛物质的释放, 低频率时, 脑脊液中的 脑啡肤、 内啡肤增多; 高频率时脊健内强啡肤含f增多, 释放 增加, 从而发挥 内源性镇痛效应。 有相当多的学者认为【 ‘ 一 “ ’ : S C S 作用的主要理论是闸门学说 :即脊健存在有控制疼痛信 号进入大脑的入 口, 低电流刺激脊健后活化疼痛抑制神经纤 维,因而关闭了疼痛信息的传递 ,进而缓解和阻断疼痛感 觉。 但S C S 发挥效能的前提是脊健后柱的解剖结构及功能必
X u e J X , N i J X , X u N . A d v a n c e i n p a i n m a n a g e m e n t o f s p i n a l c o r d s t i m u l a -
3 . 1 . 1 脊柱手术后疼痛症候群 腰部脊柱手术可遗留持续性 疼痛或无力, 包括背痛、 单腿或双腿痛, 其机制较为复杂。有人 对其进行了前瞻性研究, 将患者随机分为S C S 组和再手术组, 经 3 年随访, 发现 S C S 组效果显著优于再手术组[ 1 2 1 。 再次手术的成 功仅有 3 4 %, 且可能发生蛛网膜炎。而且与缓慢的椎管内阿片 注射效果相比, 有效率为6 2 %, 臀部低些; 吗啡只有3 8 %。当双 侧或中央部位疼痛时, 吗啡有效, S C S 则不敏感。 3 . 1 . 2 神经丛和外周神经病变 包括外周神经切断术。 截肢后 - 由于外周神经损伤常引起残肢痛或患肢痛,早在 2 0 世纪 3 0 年 代已经认识到 S C S 可使疼痛减轻,并且取得了一般至非常好的 效果, 但幻觉仍存在。随着时间的延长, 效果则减弱。目 前S C S 治疗截胶痛比较常用。某种情况下, 减轻幻肢痛的同时也可缓 解残肢痛的恶化。创伤、 手术、 异物、 放射性因素引起的臂丛神 经损伤, 属神经源性疼痛, S C S 对这些疼痛的治疗效果均良 好。 一些臂丛神经损伤 引发 的疼痛通过手术破坏后根传入 区 ( D R E Z ) 有效, 但与S C S 相比为有创治疗。 3 . 1 . 3 脊健损伤 脊健部分或完全损伤除造成截瘫或四肢麻 痹外,还伴有恼人的脊健损伤后疼痛。脊髓损伤后疼痛分为伤 害性疼痛、 神经源性疼痛和中枢痛, 其中以中枢性触物痛觉过敏 常见和最严重。触物痛觉过敏是指损伤后4 周内出现的损伤部 位远端疼痛, 难以忍受, 严重影响了生活质量, 传统的治疗方法 效果很差, 采用S C S 获得较好效果。但部分损伤者的镇痛效果 优于完全损伤者。脊健空洞症引发的疼痛多为中枢痛,用 S C S 治疗也有一定疗效。其机制是电刺激抑制轴突传导痛觉,或激 活轴突抑制疼痛。此外对多发性硬化、继发于多发性硬化的三 叉神经痛经高位颈部 S C S 、 痉挛性膀脆均有成功病历的报道。 3 . 1 . 4 复杂性局部痛综合征 其临床特征为疼痛、感觉异常 和血管运动功能障碍。经过数年的随访 S C S的治疗是成功的, 但在 自 主神经方面效果不是很稳定。近年有人提出S C S 可以 替 代交感神经切断术,而且可以显著调整病理学方面的紊乱。目 前尚无充分的证据证明自 主神经功能紊乱、神经源性痛及 S C S 三者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关系。但有资料表明血管舒缩功能也 明显改善。
收稿 日期 : 2 0 0 4 - 0 3 - 2 7 修回日期 : 2 0 0 4- 0 4 - 2 3 ( 2 6 / G Y )
摘要: 脊髓电刺激镇痛术始于 2 0 世纪 6 0 年代末, 最初是将电极置于蛛
网膜下腔, 通过电流刺激脊髓达到镇痛效果。1 9 7 5 年发展为置人硬膜 外腔。 但当时由于对作用机制的认识不深, 适应证几乎囊括了所有临床 疼痛, 加之仪器性能的不稳定, 最终导致效果的不理想, 使这一技术陷 人低谷。 近年随着基础研究的深入和仪器的完善, 人们对脊髓电刺激镇 痛术又重新认识。 主题词: 镇痛; 电刺激; 脊髓
第 2阶段: 永久性刺激器的置入。实验性筛选是为了评估
外周肢体缺血性疾病对S C S的反应比较直接, 因为缺血、 发 作频率、 甚至是疼痛( 如每周服用 G T N的量) 都可通过客观数据 获得。复杂性局部疼痛综合征的自 主神经功能失调表现也是比 较独立。而对神经源性疼痛的效果评估或一些运动功能的恢复 改善则不是确切的, 复杂的。有时取决于患者对S C S 的理解及 接受程度, 以用药量的减少来作为指标已 经“ 退化” , 因为与心绞 痛患者不同,神经源性疼痛患者常同时服用镇痛药和对精神有 明显抑制作用的药物, 有时已 经成瘾。但在有些病例, 如颈椎强 直、 关节痛等, 结合S C S 则是非常成功的。另外, 疗效的 评估与 患者对疼痛的记忆有关。有证据表明慢性疼痛较急性疼痛记忆 清晰, 但慢性疼痛的患者不能正确记忆先前疼痛的强度。而且 兴奋水平、 悲伤的情绪、 对药物的信任、 以前疼痛的强度、 疼痛的 改变都影响疼痛的记忆。如果目 前的疼痛强度低, 那么 被记忆 的疼痛则较先前实际疼痛轻, S C S 则被低估。 对治疗前疼痛不精 确的记忆将完全影响神经源性疼痛对 S C S 结果评估和患者的 感觉。所以对接受S C S 治疗患者建立完整的评估表格, 包括治 疗前、 术中、 治疗后的表格十分必要。大量关于S C S的报道采用 “ 疼痛减轻的百分比” 作标记, 但疼痛的强度即非计蚤性也非线 性。 有人认为以 连续 V A S 评分或许更好, 但也有其不足, 有些人 推荐, 用S C S 治疗价值来评估效果, 如“ 你愿意在重新经历一次 以前的疼痛吗?” 等来推断S C S 的真实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