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精品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精品教案

《秦统一中国》教材分析《秦统一中国》这一课在整个中国古代史教学中起着承前启后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它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的局面,完成了封建国家的统一。

秦的统一,是春秋战国以来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局面。

秦统一后,秦始皇在政治上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在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这些对统一的封建国家的巩固和经济、文化的发展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因此,本课内容对今后学习我国不同时期的历史情况都会有很大的启迪作用。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知道秦的统一,了解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了解巩固统一的措施及其对巩固国家统一的作用。

(2)探讨秦统一的历史意义,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3)学习识读历史地图。

【过程与方法目标】(1)识读《秦朝形势图》《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研读文字材料、《统一文字》《统一货币》图片材料,获取有效历史信息。

(2)引导学生归纳并试评“秦完成统一的原因”“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等问题,培养学生初步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秦朝统一历史作用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秦的统一在历史具有重大意义和进步作用。

(2)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要有维护统一的责任和意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秦的统一2、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教学难点】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建立2、秦统一的意义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2.学生完成相应预习内容。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的重要成分,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

是推动学生产生寻求知识,从事学习活动的强大心理动因。

打开ppt,通过学生观看一段秦始皇的视频,让学生对秦始皇有初步了解,引起学生兴趣,激发他们对秦始皇统一天下史实的学习(学生们大都听过秦始皇,但不知道他所开创的秦朝),有利于下面的教学活动。

二、讲授新课(一)少年质子一统天下1.简单介绍秦始皇的生平。

秦王少年的时候是一位少年质子。

(什么叫做质子?派往敌方或他国去的人质(多为王子或世子出身的贵族)。

为什么会互派质子?因为战国时期,各国之间的争斗异常激烈,两国之间为了表示互相不会攻打,就会派质子去他国。

表示真诚。

)2.阅读教材并已学知识,分析秦国灭六国的原因?1)商鞅变法使秦国经济、军事得到发展,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

2)秦王嬴政雄心勃勃,有贤人(李斯、吕不韦等)辅佐。

3)正确的策略,远交近攻,六国不团结,容易被各个击破。

4)秦统一六国,顺应民心,人民渴望统一。

【设计意图】结合教材分析秦国灭六国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教学生如何在课本上做笔记【设计意图】指导学生如何做笔记和整理笔记,有助于学生牢记知识点。

4. 从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开始了他的统一之路。

请同学们观看教材,老师下发的地图上,标注出战国雄的位置,并且在书上找出秦灭六国的先后顺序。

(先完成并且正确率最高的小组,可以加分。

)具体就是秦朝先后灭掉了,韩赵魏楚燕齐,还记得战国七雄的口诀中有一句,请喊赵薇去演戏,秦韩赵魏楚燕齐吗?这样通过喊赵薇去演戏,就能记住,秦国灭六国的先后顺序。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和地图学习秦灭六国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

5.老师带领学生总结秦国统一中国的意义。

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二)新皇忧虑何以定一1.让学生来扮演御医,来帮秦皇把把脉,看下秦皇有什么忧虑?(中央管理问题)症状一:秦王某日在大殿观察大秦和周的地图,内心郁闷:“哼!周如此小邦,竟能与寡人一般称‘王’。

”——称号不尊贵症状二:秦王日夜操劳国事,每天要看重达一百多斤的竹简奏章,他不断唉声叹气:“唉!统一之后真是辛苦,寡人连休息的时间都没有了,心好累!”——国事繁重症状三:丞相建议,要在离咱们的京城都很远的地方封几个王,李斯却说周亡皆因诸侯祸起。

秦王想:“真纠结啊,到底该这么办?”——国土如何管理【设计意图】通过情景剧表演,学习秦统一六国后遇到的问题,有助于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2.解决办法1)称号不尊贵——确定皇帝制度(我统一天下,德盖三皇,功过五帝自今已来,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2) 国事繁重——中央设立三公御史大夫——副丞相,监察百官(监察权)丞相——百官之首,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

(行政权)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事(军事权),掌握在皇帝手中,黄帝掌握军权。

3)国土如何管理——推行郡县制通过郡县制皇帝和朝廷牢牢控制治全国各地的权力,并把政治、法律、军事、土地及赋役等制度推向全国。

郡县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这样设置皇帝制度,在中央设立三公九卿,保证了中央机构的运行,其下设立郡、县、乡、里或亭。

这样从地方政府就受到中央政府的管辖,中央政府,由皇帝总管,这样就确立起了我们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专制主义就是皇帝一人总管军政大权,中央集权就是将地方权力收归中央,就是中央集权。

【设计意图】通过情景剧表演,学习秦采取解决问题的措施,有助于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3. 百姓生活又遇到的问题1)观看一段视频,让同学讨论百姓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

①问题:文字不通。

解决方法:统一全国文字。

作用:便于政令畅通,有利于全国各地的文化的交流与发展,有利于文化的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结合教材展示秦统一后文字不通的问题,以及解决办法。

②问题:经济上,度量衡不统一,货币不同。

解决方法: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设计意图】通过视频,结合教材分析秦统一后度量衡和货币不统一的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办法。

战国时期,各国道路宽窄不同,车辆种类繁多,车轨尺寸混乱。

什么是车轨,就是车子两轮间的距离秦统一后修筑了驰道、直道等统一规格的道路。

为了保护路面,提高道路的使用效率,规定车轨的统一宽度为6尺。

秦代一尺合今23.1厘米,6尺即相当于现在的138.6厘米。

车轨车子两轮间的距离。

【设计意图】结合教材和地图,分析秦统一后在交通和军事上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办法。

2)探究:秦采取巩固统一的措施有什么意义?①促进了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②开创了一种新的国家管理方式。

③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设计意图】通过活动探究的形式,分析秦针对统一后遇到的问题采取相应解决措施的影响。

(三)千古一帝创千古制秦灭六国之后,又继续开疆拓土,向北派遣蒙恬北击匈奴,并修筑长城。

向南统一百越,公元前214年取得胜利。

至此,秦国疆域基本确立下来。

公元前215年,嬴政派遣蒙恬率领三十万大军北击匈奴,西起临洮,东到辽东,长达五千公里的城墙就地而起。

【设计意图】通过秦朝疆域图,了解秦灭六国后疆域不断扩大的情况。

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也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

最后老师来总结本节课的情感价值观:1)通过对秦朝统一历史作用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秦的统一在历史具有重大意义和进步作用。

2)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要有维护统一的责任和意识。

统一的意识,统一的梦,统一是我们不懈的追求。

【设计意图】对本课知识进行升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情境,诱导学生层层探究疑难,感受历史,感悟历史。

以四大情境,贯穿秦始皇为巩固统治所采取的举措,令学生身如其境,让学生最大程度地感受到历史人物的内心世界,从而感受到历史的复杂性与思考的多样性。

通过联系现实生活,比如教学过程中,度量衡现在的使用,让学生感悟到现实是历史的延续,了解历史是为了更好的创造美好的明天。

通过此次的教学,使我更加深刻地明白到教学要正确把握好教学信息,重点是准确把握学情,正确选好信息,并运用好信息。

第9课秦统一中国(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识记秦朝中央集权统治的建立和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及作用,知道秦朝的疆域和秦长城、灵渠项古代工程。

理解中央集权制度和秦巩固统一措施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让学生了解秦的统一及巩固统一的措施。

根据课本和学生自己收集的有关秦始皇的资料,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评价秦始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秦统一历史作用的分析,认识到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的统一在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和进步作用。

【教学重点】秦的统一及其作用。

【教学难点】评价秦始皇。

情境导入生成问题老师讲述“荆轲刺秦王”的故事,提出问题:秦王没有被荆轲杀掉,反而最后灭掉六国,他是如何完成统一的?又是怎样巩固统一的?自学互研生成新知知识模块一、二秦灭六国和确立中央集权制度自主阅读课本P44~46内容,完成第1~2题。

1.秦朝建立的时间、人物、都城、影响。

时间:公元前221年;人物:秦王嬴政;都城:咸阳;影响: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2.简述秦朝创立的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

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为皇帝,总揽全国的一切军政大权。

没有中央政权机构,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统领,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最后的决断权由皇帝掌控。

地方上推行郡县制。

知识模块三巩固统一的措施自主阅读课本P46~48内容,完成第3~4题。

3.秦始皇为了巩固和维护统一采取了哪些措施?经济上:统一货币和度量衡。

文化上:统一文字。

军事上:命大将蒙恬大举反击匈奴;修筑“万里长城”;派兵统一了东南、岭南等地区。

4.文字的统一,对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的作用。

(1)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巩固;(2)有利于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促进经济的发展;(3)有利于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合作探究生成能力【交流预展】1.组内交流:(1)由组长或检查自学成果;(2)相互质疑不明白的问题并进行交流,然后记录在导学案上,在展示完毕后可向展示者提出自己的疑问。

2.组内预展:根据老师分配的任务,各小组明确展示的内容。

小组内先预展,由组长分配任务给组员,确定展示的方式和成员,在组内预展;合作分工时具体明确,做到人人有事做。

【展示提升】1.秦巩固和维护统一的措施。

2.秦统一文字对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的重要作用。

归纳总结整体感知当堂演练达成目标1.梁启超:“天下之统一,势也。

不统于秦,亦统于他国。

”天下“统于秦”发生在( C ) A.公元前356年B.公元前230年C.公元前221年 D.公元前202年2.右图历史人物在历史上最大的功绩是( C )A.统一了文字、货币、度量衡B.修筑驰道,统一车轨C.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D.修筑了万里长城3.假如有一位秦朝的政府官员,他每天工作特别繁忙,除了整理奏折,最重要的是对一些违法乱纪的官员进行暗访调查,那么这位政府官员是( B )A.丞相B.御史大夫C.太尉 D.郡守4.毛泽东曾说:“百代都行秦政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