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的三个经济地带

我国的三个经济地带

我国的三个经济地带
读教材图1.9,思考:
1、东、中、西三个经济地带各自包括哪些省区?面 积、比重分别占全国多少比重?
12、9、10。
东部
中部
西部
面 积%
16
27
57
人 口%
41.1
35.7
23.2
2、试归纳三个经济地带的面积、比重规律。
从东往西,面积越来越大,人口越来越少。
3、为什么要这样划分经济地带?划分依据是什么?
由于各省级行政区的位置不同,自然地理特点差
异很大,各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也出现差异很大。 为充分发挥地区优势,扬长避短,根据自然资源的分 布,特别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把我国划分为三大经 济地带。
请阅读下列图表,分析三个经济 地带的主要差别有哪些?
(1)三个地带的经济发展水平(1999年)
地带
国内生产总 人口总量 值(%) (%)
人均 GDP 人口自然增 每万人高校 (元) 长率(%) 在校生(人)
东部
59
41.1
10089
0.73
39.8
中部
27
35.7
5407
0.70
29.8
西部
13
23.2
4217
0.92
25.4
(2)三个地带国内生产总值所占比重的变化(%)
年份
1995
1999 比重增减
东部
52.3
52.9
53.8
58.3
58.8
+6.5
中部
31.2
31.1
29.8
27.6
27.4
-3.8
西部
16.5
16.0
16.4
14.1
13.8
-2.7
(3)P11图1.10
结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东部最发达,中部其次,西部较落后
论 经济发展速度——东部最快,中部次之,西部较慢
1、为什么我国会出现较明显的东、
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实施西部大开发战 略,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
东部——第二、第三产业比重大,说明农村工 业化、城镇化水平较高。
中西部——第一产业比重大,生产力水平较低, 经济发展相对缓慢。
分界线、包括的省级行政区? 划分的依据是什么?
1.4三个经济地带特征、差异与发展
(5+4、7、11) 长春、呼和浩特、南宁、乌鲁木齐、昆明、石家庄 7个边境、沿海地区省会(自治区首府)城市,以
及太原、合肥、南昌、郑州、长沙、成都、贵阳、
西安、兰州、西宁、银川等11个内陆地区省会(首
府)城市,以后又增加黄石、宜昌、万县、涪陵为 长江沿岸开放城市。
西部大开发 2000年10月,《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
开放区
(3+3)
珠江三角洲和闽南的厦(门)漳(州)泉(州)三 角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1988年3月,国务院 进一步扩大了长江、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洲地区
经济开放区的范围,并把辽东半岛、山东半岛、环
渤海地区的一些市、县和沿海开放城市的所辖县列
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上海浦东新区1990年6月2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正式批准上海
市开发和开放浦东新区。
1992年3月以来,我国进一步开放黑龙江省 的黑河市、绥芬河市,吉林省的珲春市,内
沿边开放城市
(13)
蒙古自治区的满洲里市、二连浩特市,新疆 维吾尔自治区的伊宁市、塔城市、博乐市, 云南省的瑞丽市、畹町市、河口市和广西壮 族自治区的凭祥市和东兴镇等13个市、镇。
沿江和内陆 1992年7月,国务院进一步对外开放重庆、岳阳、 开放城市 武汉、九江、芜湖等5个长江沿岸城市和哈尔滨、
学习地理一般要求能回答四个 问题,即:“是什么”、“有什 么”、“为什么”、“怎么办”。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可以初步 回答三个问题,即:什么是“三个 经济地带”;三个经济地带有“两 大差异”;差异的产生有“三方面 (或两方面)原因”。至于今后应 该“怎么办”,我们将在下一节课 内容中继续讨论。
经济特区
(4+1)
1980年8月,我国建立了深圳、珠海、汕头、 厦门 4个经济特区;1988年4月13日,全国七 届人大第一次会议批准设立海南省,划定海 南岛为海南经济特区。
沿海开放城市
1984年4月,党中央和国务院决定进一步开放天 津、上海、大连、秦皇岛、烟台、青岛、连云
(14)
沿海经济
港、南通、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和 北海14个沿海港口城市。 1985年2月,党中央和国务院又决定把长江三角洲、
原因:可从东部的地理区位优势(侨乡、邻近港澳、人口密集、 劳动力丰富、市场广阔等)、国际经济发展特征(劳动密 集型工业布局特征)等方面分析。
影响:东部发展后,其劳动力的廉价程度不如西部,其需要的资 源需从西部调入;另一方面东部经济快速发展提高了综合 国力,并可以从人力、物力、财力上对中西部以支持。因 此,东部的发展必将带动中西部经济发展。
中、西三个地带性差异?
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的差异
2、试说明自然因素对三个经济地带的影响。
自然条件:东部—气候适宜,地势低平,利于开发利用 中西部—多干旱或高寒,地形多高原山地, 自然条件恶劣,开发利用难度大
地理区位:东部—面向大海,具有开放性和便利的海运, 为发展开放型经济提供优越的条件
中西部—距海较远,长期处于比较闭塞状态
——社会经济基础地域差异 东部地区思想观念比较开放,在经济竞争面前有比 较强的危机感和紧迫感。 ——民族心理特征差异
4、现代中国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年代经济
因素对三个地带差异的影响如何?
开放时间和范围——东部早、大;西部晚、小 经济发展速度:东部最快,中部次之,西部较慢 产业结构:东部——第二、第三产业比重大,说明农村
工业化、城镇化水平较高。 中西部——第一产业比重大,生产力水平较
低,经济发展相对缓慢。
5、综上所述,影响三个经济地带 差异的主要社会经济因素有哪些?
历史因素:社会经济基础不同 文化因素:思想观念、竞争意识 产业结构因素:东部较优 政策因素:改革开放起步先后
—我国的改革开放为什么首先从东部起步?东部 经济快速发展后,对中西部会产生什么影响?
—历史上东部和西部地区对外交往的史实有哪
些?比较海上运输和陆上运输的差异。
史实:东部—海上丝绸之路及与日本、朝鲜等的交往 中西部—陆上丝绸之路与中亚、西亚、欧洲交往
差异:海运—运量大、运费低,可到达世界各地 陆运—运量小、运费高,受路线限制性强
3、试分析历史上中国工业的发展
与分布特征。
19世纪40年代后,近代工业——东南沿海;20世纪 30年代一度西移(抗日);1949年——东部沿海等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