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报告
(高效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鲁娟
2013年6月
高效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时下,随着新课程理念的实施,高效教学的研究与实践,已获得众多学校和教师们的认可与重视。
不少教师将此认为是改变原有的教学方式、培植具有现代教育思想的教学风格的必由之路,在课堂教学上追求高效率,使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
但我们也清醒的看到,在打造高效课堂的过程中,还有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如不加以改进,或许会成为最终实现课堂真正高效的桎梏点,根据自己在下乡听课活动中的所见所思,将这些问题做了如下归纳。
1.原有做法的习惯性制约,没有体现出高效的内涵
使课堂成为高效教学的场所,首要的是使每个教学环节高效,整个流程和谐。
但目前新课程的改变是在原有的教学基础上逐步发展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免会受到原有方法、思维习惯的制约。
譬如在学生遇到疑难问题时,教师只是拘泥于以往的教学经验,想当然地依题论题,“教师讲得天花乱坠,学生如坠云里雾里”,问题依旧;有的教师在重难点讲解上,单纯认为讲得多学生就会明白,而漠视学生已有的
知识结构和学习能力;又如课堂小结对整节课教学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也是学生系统掌握知识、自我提高的环节,但有的教师不能大胆放手,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消化、提升,而是煞费苦心地进行归纳讲解,且惟恐学生说得不清楚,归纳不全面,留给学生的只有机械地听、记、写。
2.对高效课堂理解偏差,造成重此轻彼
高效课堂的“高效”体现在使学生在知识扩充、学习方法方面均获得最大的发展。
比如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很多教师采取了自学指导的教学方法。
但其中也出现了几个突出问题:①自学提纲笼统,有的简单要求列举定义,也有的是总结课文段落大意等。
对于这样的提纲,学生既感到迷茫枯燥,又很难诱发深层次思考,学习过程低效盲目。
②过程疏于检查,自学等同于自由。
导致教师丧失了发现学生易错点、寻找知识障碍以及思维盲区的良机,教师的引领和指导作用也就无从谈起。
又如情境创设是每节课必不可少的环节,目的就是搭建一座“桥”,左手牵着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探求的欲望,右手牵着学生的学习目标,从而更快地进入知识意境。
但个别教师却单纯为创境而设境,只是图一时的热闹,大好时间白白浪费。
3.学习策略设计缺乏系统思考
良好的师生互动、检测反馈是实现有效教学的保障。
但是有的教师在教学中忽略了学生的认知基础和学习能力水
平,作业布置很随意,编制的练习题目缺乏层次和梯度。
有的数量过大,有的难度过大,有的针对性差,有的脱离学生的生活背景等。
这样不但失去了作业的作用,浪费了大量时间,而且大大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但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受到打击,时间长了,教师的课堂教学很容易陷入唱“独角戏”的难堪境地。
高效课堂依赖于教师的教学方式与学生学习方式的匹配,只有适合学生认知规律的、能调动学生主动性的方法才是有效的。
陈厚德在《基础教育新概念——有效教学》一书中从三个方面提出了有效教学的内涵。
①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是有效教学的根本目的;②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是有效教学的出发点和基础;③提供和创造适宜的教学条件,促进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是有效教学的实质和核心。
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应以正确把握“有效”的内涵为基础,逐步改进。
1.注重引导到位,力争师生间的有效合作
提高自学指导的有效性。
首先,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结合学生的已有知识,制定科学有趣的自学提纲。
自学提纲要明确具体,即自学什么内容,用多长时间,届时如何检测;还要交给学生自学的方法等等。
适宜的自学提纲能把问题引向深入,唤起学生的思维。
多样化的提纲能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其次,教师
应注意控制自学过程中的静动结合。
“静”,指让学生依据自学提纲阅读学习内容,静心思考、独立思考一段时间,对学习内容产生感性认识进而上升到理性。
“动”,指小组合作学习,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充分讨论,交流分享自学成果,实现“兵教兵”。
同时教师也可深入各个学习小组倾听学生的交流发言,敏锐观察,捕捉有价值信息,寻找学生知识障碍以及思维盲区,并为个别学生进行释疑解惑。
2.注重课堂资源的收集和利用
教师认真观察、收集、梳理课堂上有价值的信息,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打破以往的教学束缚,精讲那些学生自学后还不能掌握的知识点,即自学中暴露出来的主要倾向性疑难问题。
教师讲解时,要注重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归纳总结规律以及注意事项,真正让学生知其所以然;还可以放手让自学后掌握比较好的学生谈自己的理解过程,这样可以做到用学生的语言启迪学生的思维。
3.从教学点滴入手,培养学生负责任的态度
学生学习责任感的培养是实现高效教学的重要因素之一,否则,新课程倡导的“构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课堂”就是纸上谈兵。
学生的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如果缺少了责任感的支持,就难以取得实效。
如课堂小结是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可忽略的一部分,也是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有利时机。
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积极地“说”,引导学生说出本节学
习内容、学习方法以及注意事项,甚至困惑,也可以鼓励学生采用知识树的形式总结,使学生树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意识。
指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负责,如作业安排方面,教师布置适量有针对性的作业,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作业要分一定的层次,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并尽可能地让学生在课内完成。
也可根据课堂情景,结合学生接受能力,设计一些有难度的题目进行适当的拓展,把学生的思维“逼到绝境”,在认识提升中达到思维的飞跃,展现智慧的创造性,满足部分学生发展的需求。
总之,高效课堂不是教师的独角戏,而是师生共同努力来实现的,教师是生命课堂的创造者、策划者。
教师如何在实践中确立课堂教学的全局观、效率观、效益观,实现从“有效课堂”向“高效课堂”乃至“魅力课堂”的发展,应是我们不断探讨的问题。